第1240章 史可法的決斷(1)

京城局勢的變化,對遼東的影響是巨大的,祖大壽本來是安排閻應元與史可法見面的,但因爲多爾袞突然從大同發起進攻,直接威脅到京城,故而見面不得不推遲。

閻應元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這就是關鍵時刻了,要是不能夠見到史可法,真正等到變故出現了,一切都晚了,若是遼東邊軍大量被抽調了,遼東是不可能守住的,到這時,閻應元纔想到了皇上的分析,看來皇上早就看到這一切了,只不過在關內鬧騰的是多爾袞,用多爾袞的兵力調動遼東邊軍,令遼東的防禦出現巨大的真空,完全可以預見的是,代善與濟爾哈朗肯定做好了一切的準備,他們不會進攻廣寧和西平堡,甚至不會進攻大淩河城與錦州等地,他們的目光對準的是山海關。

皇太極巨大的胃口,終於被閻應元注意到了,他相信,遠在天津的皇上,一定也注意到這個問題了,此刻的大明朝廷,根本就沒有其他的選擇了,內地沒有兵力可以調遣,唯一能夠調動的就是遼東邊軍,朝廷不可能眼睜睜看着京城被多爾袞威脅甚至是攻破,那樣的結局無法承受,故而朝廷調動遼東邊軍,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閻應元也感覺到了茫然,他與祖大壽、祖大樂一起分析了這個問題,想要朝廷不調遣遼東邊軍,幾乎沒有可能,總不能夠眼睜睜的看着京城失陷,或者是陷入到危險之中,所以遼東邊軍是必須要調遣的,但如何的調遣,這裡面是大有文章的。只要稍微冷靜一下,就可以分析出來,皇太極是想着用多爾袞麾下的軍隊,調遣遼東邊軍,接着用代善和濟爾哈朗率領的大軍,一舉拿下遼東的,不過已經六神無主的朝廷。是不是會注意到這點,那就不好說了。

閻應元不想顧忌到自身的安全問題了,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他必須要見到史可法了。儘管祖大壽和祖大樂一再的勸阻,兩人絕不想閻應元出現問題,否則他們就是歸順蘇天成了。也是無法交代的。可惜閻應元的態度非常的堅決,祖大壽和祖大樂無奈,只好專門牽線搭橋了,讓閻應元與史可法見面。

遼東巡撫衙門,廂房。

局勢的變化,也是史可法沒有預料到的,多爾袞從大同方向突然發動進攻的消息。傳到遼東了,據說朝廷裡面已經亂做一團,絕大部分的大人都是要求調遣遼東邊軍護衛京城的,這種趨勢肯定是無法阻攔的,這也預示着遼東邊軍必然要做好相應準備了。

聖旨還沒有到,但史可法已經在做準備了,遼東不能夠失陷,京城也要護衛。這個看起來兩難的問題,令史可法頭疼。

祖大壽帶着閻應元進來的時候,史可法很是驚愕,他不認識閻應元,巡撫衙門可不是一般的地方,是遼東最高的決策機關,祖大壽怎麼可能帶着陌生人進來。

還沒有等到史可法開口。祖大壽就開口說話了。

“大人,屬下大膽了,帶着閻大人來拜見大人。”

閻應元迅速開口了。

“在下閻應元,專程來拜訪大人。”

史可法稍微思索了一下。很快想到了閻應元的身份,畢竟在南直隸發生的諸多事情,他還是聽說過的。

史可法的臉色迅速變化了,想到了閻應元的身份,那麼閻應元到這裡來幹什麼,也就是很明確的事情了,如此的關鍵時刻,祖大壽居然帶着閻應元到巡撫衙門來了。考慮到了祖大壽的身份,考慮到遼東面臨的特殊局面,史可法不好發脾氣,也不想節外生枝。

“本官很忙,沒有時間,閻大人請回吧。”

祖大壽漲紅了臉,準備繼續開口說話,閻應元卻上前一步,再次開口了。

“在下今日來見大人,是想着遼東的局面,也想到了其他的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在下認爲有必要說出來,大人是不是願意採納,在下不敢勉強,但在下要提醒大人,萬萬不要因爲決策的失誤,成爲了千古罪人。”

史可法的臉色變得鐵青,這個閻應元也太大膽了,居然教訓自己這個朝廷的二品大員了。

“閻大人,本官已經很客氣了,若不是看在祖總兵的份上,你已經不能夠站在這裡了,你的身份本官知道,你來的目的本官也知道,本官就是一句話,效忠朝廷,閻大人應該明白本官的意思了,得到這句話,你也完成使命了。”

閻應元做好了準備,就沒有退縮的道理,他臉上也浮現出來了冷笑。

“史大人一腔忠心和熱血,在下佩服,在下今日來,本就沒有想到勸降之事,只是關心遼東的局面,否則在下還不想來了,在下前面就說過,是有建議告知大人的,大人若是想着成爲千古罪人,在下不說也罷。”

史可法瞪着閻應元看了好一會,終於憋不住開口了。

“閻大人有什麼話,說出來吧。”

一邊的祖大壽,終於鬆了一口氣,他沒有察覺到,自己的額頭上面已經冒出豆大的汗滴。

“應天府出現了危局,想必大人也是知曉的,皇太極此等的伎倆,實在是高明,大明朝廷已經無兵可調了,唯有依靠京營和遼東邊軍,故而調遣遼東邊軍,護衛京城,驅趕後金韃子,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殊不知如此一來,正好中了皇太極的計謀。”

“多爾袞麾下不足四萬之衆,憑藉着這點兵力,想要攻陷京城,無異於癡人說夢,駐守京城的京營,就有五萬之衆,依靠着堅固的城池,護衛京城是絕無問題的,可爲什麼多爾袞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率衆攻打京城,難道他的頭腦裡面進水了,非也,多爾袞是要攪亂應天府的局面,讓大明朝廷懼怕,讓朝廷裡面的官吏坐立不安,在下估計,他的目的達到了,朝廷裡面的那些官員,絕不會放心的,是必須要調遣遼東邊軍的。”

“後金韃子的殘忍,盡人皆知,所過之處寸草不生,若是萬一攻陷了京城,豈不是要製造出來人間悲劇,京城的士紳富戶,包括朝中官吏,都不要想着能夠活命,此等巨大的責任,恐怕大人也不敢想象,防患於未然,調集遼東邊軍,就一定能夠護衛京城。”

“如此遼東必然空虛了,駐紮在遼河以南的代善和濟爾哈朗,豈是吃乾飯的,恐怕早就做好了準備,吞併整個的遼東了。”

“代善和多爾袞不會進攻廣寧和西平堡等地,甚至不會進攻大淩河城與錦州等地,他們會直插山海關,一旦他們趁着遼東邊軍空虛的時候,向山海關發動猛攻,拿下山海關的可能性就是很大的,至於說後金韃子拿下了山海關,會出現什麼樣的局面,在下就不想多說了。”

。。。

隨着閻應元的訴說,史可法的神情開始變得專注起來了,這些問題,他不是沒有思考過,甚至想到了主動放棄廣寧和西平堡等地,收縮防線,唯獨沒有想過後金韃子可能直撲山海關,這是最爲可怕的局面,一旦後金韃子拿下了山海關,數十萬的遼東邊軍將面臨奔潰的局面,現在想來,這種局面是完全有可能出現的。

多爾袞率領的後金韃子,不足四萬人,憑着這些人馬,想着能夠拿下京城,的確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後金韃子的殘暴,在京城周圍製造出來的恐慌氣氛,肯定令朝廷無法承受,多爾袞爲什麼這樣做,爲什麼不顧全軍覆沒的危險,敢於大膽的進攻,目的就是要製造出來恐慌的局面,最終令朝廷調遣大部分的遼東邊軍,造成遼東防禦的空虛。

代善與濟爾哈朗率領的大軍,人數超過了八萬人,繞開廣寧、黑山、大淩河城、錦州和寧遠,直接進攻山海關,是完全可行的,一旦大部分的遼東邊軍調遣之後,各個城池能夠勉強防禦就算是很不錯了,進攻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但這裡面有最爲關鍵的一點,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多爾袞拿下了京城,這等慘烈的結局,史可法無法承擔後果,故而不調遣大軍也是不可能的。

想到了這裡,史可法看着閻應元,再次開口了。

“閻大人既然說到了這些,可有什麼應對的辦法。”

“在下以爲,多爾袞是不會真正的去進攻大明京城的,憑着他的那點兵力,也無法拿下京城,但他會做出來進攻的態勢,遼東邊軍若是不調遣去護衛京城,也是不行的,這樣只會令京城的局勢愈發緊張,乃至於失控,這等的責任都是大人無法承擔的,故而在下認爲,調遣三分之一的遼東邊軍護衛京城,留下主力,收縮防線,主動放棄廣寧、西平堡和義州等地,重點守衛關寧錦防線,只要遼東留下了足夠的兵力,後金韃子無法得到任何的好處,在下相信,很短時間之內,多爾袞就要撤兵了,否則全軍覆沒的結局,就等着他了。”

史可法點點頭,他很清楚,所謂多爾袞率領的大軍全軍覆沒,並非是說京營和遼東邊軍可以剿滅,而是江寧營將會迅速的動作,徹底剿滅後金韃子。

史可法的臉色好了一些,抱拳對着閻應元開口了。

“閻大人的分析很是精闢,本官受教了。”

“在下哪裡能夠分析到這些,這都是皇上分析出來的,早在在下來到遼東之前,皇上就分析到這些可能了。”(未完待續)

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444章 想不到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616章 理還亂第387章 小手腕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49章 春耕時節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368章 碰撞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510章 刺激(2)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494章 宿命論(3)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644章 松山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485章 計劃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885章 對決(7)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391章 慘敗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397章 開花彈第1157章 算計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211章 江寧營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166章 迅雷(1)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51章 遊歷第1283章 太子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497章 內訌(2)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395章 畢懋康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497章 內訌(2)第653章 預判第316章 大比武(1)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844章 慘敗(2)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977章 收復臺灣(2)
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849章 穩如磐石(2)第444章 想不到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616章 理還亂第387章 小手腕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668章 大膽的推薦第945章 將計就計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432章 朱由檢的決定第1246章 生死考驗(1)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310章 軍官的配備第911章 面子害人第49章 春耕時節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257章 以理服人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368章 碰撞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477章 特權巡撫第701章 皇太極的計謀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510章 刺激(2)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973章 臺灣的重要第494章 宿命論(3)第1193章 鐵血面容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644章 松山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632章 重大決定第209章 是喜是憂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485章 計劃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656章 最壞的打算第885章 對決(7)第686章 聖旨到了第640章 黃在勝的渴望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391章 慘敗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936章 危險的信號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397章 開花彈第1157章 算計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211章 江寧營第850章 黑山之殤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1166章 迅雷(1)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216章 回到江寧縣第309章 江寧營的情況第51章 遊歷第1283章 太子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497章 內訌(2)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395章 畢懋康第1164章 徐徐拉開的大幕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497章 內訌(2)第653章 預判第316章 大比武(1)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844章 慘敗(2)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977章 收復臺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