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

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

公叔痤陵園裡,潛心讀書的衛鞅忽然間感到了煩亂。

龐涓走後,衛鞅默默思忖了一整日,判定龐涓不會再打自己的主意,縱然打主意,也決不會將自己當做對手陷害。然則以後如何?守陵之後該去何處?數遍天下戰國,竟是無一滿意處。最後,想到了齊國尚算差強人意,然而,對齊國近年來的情勢卻是不甚了了。反覆思慮,衛鞅覺得自己應當回安邑一趟,尤其應當到洞香春去走走聽聽,那裡是天下傳聞聚會處,對想得到任何一種消息的人來說,那裡都是好去處。想定主意,便對守陵總管說要回丞相府拉一車書來。總管自是欣然應允。衛鞅便騎了一匹閒置的白馬,向安邑城從容而來。

回到丞相府,衛鞅先見過了老夫人,稟報了陵園安然無事的諸般消息,又說了一車書的請求。老夫人抹着眼淚連連點頭,叮囑他在府中多住幾日,莫要急着回陵園去受苦。從夫人房中出來回到自己的小院,衛鞅脫去守陵孝服,換上了一身吏員士子通常穿的長布衫,出門對家老說自己去拜望一個友人。家老要派一輛官車相送,衛鞅婉言謝絕了。

出得丞相府,衛鞅信步向天街而來。

洞香春依舊是燈火通明,門外車馬場華車雲集,一派富貴興旺氣象。洞香春的特別之一,便是大門前的兩名侍者,永遠都是白髮蒼蒼而又矍鑠健旺的老人,給人一種高貴府邸的感覺。白髮侍者看見衛鞅雖然安步當車而來,卻顯然是個氣度高華的士子,謙恭地點頭笑迎,問要不要領引?衛鞅微笑搖頭,徑自進入庭院。

洞香春的佈局,中央一座三層主樓,後面的園林中則隱藏着幾十幢精緻之極的庭院雅室。主樓是聚酒清談、飲茶交友、傳聞論戰的場所,也是洞香春的軸心。庭院雅室則是達官貴人和學問鉅子、外國大商常住或隱秘聚談的地方,尋常時日似乎冷冷清清的,然而恰恰這裡纔是洞香春真正的生財之地。對衛鞅來說,庭院雅室沒有多大意義,和絕大部分來洞香春者一樣,他是衝着主樓來的。當他踩着銅包樓梯上柔軟勁韌的紅色地氈從容走上二樓時,一名俏麗的侍女飄了過來,輕柔問道:“先生要茶座,還是酒座?”衛鞅淡淡回答:“酒座。”侍女便將他領到臨窗的一張玉案前,輕扶着他在厚軟的坐墊上坐好,而後跪行案前輕柔問道:“先生是獨酌,或是相邀共飲?”衛鞅道:“獨酌消閒耳。”侍女莞爾一笑道:“先生真雅緻之士也。敢問喜歡何酒?”衛鞅淡然道:“趙酒一桶,好肉一鼎,足矣。”侍女道:“請先生稍待。”便飄然而去了。

衛鞅打量一番這間寬敞明亮而又華貴高雅的大廳,廳中百餘張長案疏密有致地錯落着,非但不顯擁擠,反而使每張長案都顯得是好位置,除非慷慨激昂地說話,否則鄰座間決不相互影響。衛鞅不禁暗暗讚歎洞香春主人的運籌才華,油然想到此人若治國理民,定會使國家井然有序。正思謀間,那名侍女右手高高託着一個銅盤,左手抱着一個考究的小木桶飄了過來。侍女膝行地氈,將銅盤安置在玉案正中,將木桶固定在衛鞅左手一個三寸餘高的銅座上,然後用一支發亮的銅鑰匙塞進桶蓋的一個小方孔,只聽一聲清脆的銅振,桶蓋開啓,剎那間便酒香四溢。衛鞅雖然沒有來過洞香春,但也知道洞香春移花接木的高妙手段天下第一。譬如這趙酒,酒質享譽天下,外賣卻都是粗樸的陶罐封存裝運。道邊茅屋張一面幌旗,這陶罐泥封便顯得天成諧趣。然則在這金玉滿堂之所,便顯得太過村氣了一些。洞香春別出心裁,對買回的趙酒重新整治,精工製作了一種青銅包邊、桶體雕刻、桶蓋設置機關的三斤木桶來裝這趙酒,桶身鑲嵌了“趙酒”兩個銅字。粗樸的趙酒經此一裝,倍顯華貴,頓時成了名貴的酒中極品,價錢自然也就高得驚人了。雖則如此,還是有許多吏員士子外國使臣甚至趙國商人,僅僅是爲了帶回一個酒桶裝自家的趙酒而欣然來洞香春飲酒的。

俏麗的侍女用細長彎曲的木勺從木桶中舀出酒來,如一絲銀線般注進玉爵;又輕巧地打開鼎蓋,將紅亮的方肉盛進一個玉盤中,柔聲問道:“先生,這肉割得可算正麼?”

衛鞅笑道:“割不正不食,那是孔丘一套。肉之根本,在質厚味美,何在乎方方正正的架勢?”侍女嫣然一笑:“先生何以鍾愛趙酒?”衛鞅撫爵道:“趙酒以寒山寒泉釀之,酒中有肅殺凜冽之氣。”說完淡淡一笑,彷彿覺得不屑與語。侍女道:“先生,酒之肅殺凜冽,趙不如燕。”衛鞅驚訝大笑:“你?也會品酒?”侍女微笑着搖搖頭。衛鞅旁若無人地大飲一爵,慨然道:“燕酒雖寒,卻是孤寒蕭瑟,酒力單薄,全無衝力,飲之無神。趙酒之寒,卻是寒中蘊熱激人熱血。知酒者,當世幾人也?”一時不由自主地撫爵嘆息。侍女再行斟酒,作禮笑道:“先生慢用了。”便飄然離去。

“敢問公子,可是宋國人?”鄰座一位白髮老人注目遙問。

衛鞅回頭拱手,淡然道:“不,衛國人。”

“公子不喜歡宋國人?”白髮老人問。

衛鞅揶揄地反問:“莫非老先生喜歡宋人?”

白髮老人舉爵:“年輕人,我飲的正是宋酒,有何高見?”

衛鞅淡淡一笑:“宋酒淡酸淡甜,綿軟無神,與宋人如出一轍,不飲也罷。”

老人爽朗大笑:“宋人爲殷商後裔,深諳美食佳釀之道,所釀之酒,香氣醇和,普天之下,無可與之比擬。以人而論,宋人不務虛名,崇尚實力,素有商戰遺風。公子如此蔑視宋人宋酒,不覺持論偏頗麼?”

衛鞅大飲一爵,依舊是冷漠憂鬱的神色:“宋酒之淡醇,與宋人之錙銖必較,適成大落差。美食佳釀,若非顯示人之本色,皆爲生僻怪異也。譬若生性好鬥,卻不食辛辣而嗜好甜品,豈非生僻怪異?前輩以爲如何?”

“此言尚算有理。然則宋人如何?足下不以爲商戰遺風,將使宋人如龍歸大海一般麼?”

衛鞅冷冷一笑:“前輩明鑑,方今大爭之世,遠非宋人先祖稔熟的溫平時世。精於商道而疏於達變,非但不會龍歸大海,反之可能傾國覆沒。前輩且拭目以待,宋國滅亡之日,近在咫尺也。”

老人撫須微笑:“宋國可以壽終正寢,宋人卻未必。放眼三千年,國人風華何曾與國運盛衰等同?宋人英華聰慧,不等同於宋國稱雄天下。魏國人才薈萃,亦不等於魏國終成大業。幾多時日,恰恰相反。誠如衛國有公子這般英傑之士,不也是奄奄將亡之國麼?根由何在?足下深思可也。”

衛鞅默然沉思有頃,大覺老人話語中隱含着無限深意,不覺離席向前,肅然拱手道:“敢問前輩高名上姓?”

白髮老人笑道:“人生相逢,何必相識。足下可願移樽共席?”

衛鞅在老人案前坐好,恭敬地拱手作禮:“前輩洞察深遠,以爲當今天下何處可去?”此時俏麗侍女已經輕盈走來,將衛鞅的酒肉移放到老人案上

,又輕盈而去。

白髮老人:“若求醇厚凜冽,天下唯一處可去也。”

“請前輩明示。”

“效法老子,西行一遊。”

衛鞅略一思忖,用玉箸在長案上畫了一個“秦”字,目視老人。老人點頭微笑。衛鞅沉吟道:“西方之國,中氣虛弱,內外交困,談何醇厚凜冽?不若魏國,若有道之人在位,十年內即可大成。”老人依舊微笑:“天下大才,八九在魏。然魏國何曾用過一個?”衛鞅沉默,不由得深重地嘆息一聲。老人淡淡緩緩道:“天道悠悠,事各有本。大才在位,弱可變強。庸才在位,強可變弱。春秋五霸,倏忽沉淪。由此觀之,豈可以一時強弱論最終歸宿?”

衛鞅眼睛一亮,問道:“前輩以爲,齊國氣象如何?”

“老夫剛剛從齊國雲遊而來。齊國新近稱王,國王田因齊志向遠大,築起學宮廣招賢才,氣象頗佳。然則,齊國舊根基素未觸動,齊王號令步履維艱。老夫曾與齊王有一面之晤,觀齊王之相,一方稱霸可矣,不足王天下。”

“然則,總比秦國有底氣也。”

老人微微搖頭:“未必如此。且不說秦爲久戰之國,亡秦難於登天。單以秦國新君論,即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之氣概。櫟陽城新近傳聞,秦國新君嬴渠樑,在政事堂立了一座國恥刻石,自斷左手兩指,以鮮血塗寫國恥二字。此君宵衣旰食,勤政愛民,又兼剛毅果決,誠爲戰國以來聞所未聞之國君。老夫觀之,只怕秦國崛起,就在今世。”

衛鞅聽得怦然心動,正想發問,卻聞鄰桌議論喧譁之聲大起。一個藍衫士人高聲道:“知道麼?魏王與齊王比國寶,魏王說國寶是夜明珠,齊王說國寶是人才!”一紫衣劍士接道:“夜明珠是國寶?魏國可就完了!”另一竹冠士人道:“我要到齊國去。齊國辦了個稷下學宮,每個士子一所三進宅院,孟夫子都要去了!”那個劍士卻高聲道:“要去還是秦國,老子都曾在秦國講學佈道也!”又一個士人慷慨道:“六國分秦,你等不知道麼?秦國就要完了。那個秦國新君登位,竟然不準國人慶賀,不準鄉宴。你說哪個國君登位不大賀三月?不準慶賀,分明是無禮蠻夷之邦!”有人呼應道:“對!不克己,不復禮,亡國徵兆!”另有士子憤憤喊道:“克己復禮有何用?秦國不誤農時,反倒蠻夷了?你們儒生偏會不着邊際!一個窮國,老百姓吃西北風鄉宴哪!”又有人高聲嘲笑:“難怪孔夫子周遊列國沒人敢用,你等就講這種不吃飯的禮啊!”

衆人鬨然大笑。白髮老人與衛鞅卻都沉默着。

這時,一個紅衣士人走進,在侍女引領下坐於衛鞅鄰座。酒肉上案後,紅衣人自顧飲酒,偶爾看看鄰座的衛鞅和老人。衛鞅沒有在意此人,向老人拱手問:“敢問前輩治哪家之學?”老人笑道:“生性散淡,駁雜無長,談何治學?不若公子專精一學,躬行實踐。”衛鞅笑笑問道:“既是雜家,前輩對天下諸家有何褒貶?”老人朗朗笑道:“諸子百家,無根不生。適者生存,何須褒貶?”衛鞅笑道:“前輩高潔,卻未免過分出世也。”

紅衣士人一直注意二人對話,此刻轉過身來向衛鞅一拱手,笑問:“先生對前輩所答,似嫌不足,敢問先生對天下諸家有何褒貶?”

衛鞅心中原本鬱悶,加之酒力衝擊臉泛紅潮,一時頗爲興奮。見紅衣士人有意論戰,直抒胸臆道:“諸子百家,務虛論理者多,經世致用者少;懷古念舊者多,推動時勢者少;糾纏細目者多,緊扣大要者少。先生以爲如何?”

“妙!”紅衣人擊掌笑道,“三多三少。看來先生推崇創新,注重致用了。但不知先生對天下大勢可有高論?”

衛鞅大飲一爵,一泄胸中塊壘道:“方今天下,戰國爭雄,諸侯圖存,是爲大勢。爭雄者急功近利,唯重兵爭,卻不思根本之爭。是故爭而難雄,雄而難霸,霸而難王,終未有大成之國也!三十餘中小諸侯,或以守成圖存,或以依附圖存,或以斡旋圖存,若鄭莊公以小國求變圖存而成小霸者,竟無一國。以此觀之,中小諸侯難逃厄運,爭雄之大國難有所成。先生以爲如何?”

一番慷慨,引來廳中聚酒者引頸相望。紛爭之世,時世潮流的變化與每個人的歸宿息息相關,人們自然是倍加關心,但有議論便想聽個究竟。此刻見這個布衣士子出語不同凡響,士子商賈吏員人等便紛紛聚攏而來,自然圍成了一個大圈。洞香春侍女對此等情景習以爲常,從容地將每個客人的酒案就勢轉移,片刻間便形成了一個衆人聚酒論戰的氛圍。轉移之間有人鼓掌讚歎:“好!口辭簡約,義理皆通,確爲高論!”

“且慢!先生說爭雄之大國難有所成,豈非一言罵倒天下?我看楚國就能大成!”

衛鞅見有人發難,雄心陡起,拍案笑道:“這位先生,未免太過一廂情願也。楚國雖地廣人衆,但變法卻是淺嘗輒止,依然被世族封地分割得零零碎碎,法令不能一統,國力不能凝聚。時至今日,連一個奄奄一息的越國都奈何不得,談何大成?談何爭雄?”

衆人一片鬨笑,顯然是應和衛鞅,嘲笑那個擁楚士子。此時那個紅衣人卻向衆人抱拳拱手高聲道:“諸位且慢,容我問完先生。”轉回身道:“六國分秦,事在緊急,何以時近一月,兩邊皆無聲息?”這是剛剛傳開的消息,又是實實在在的眼前大事,自然是人人關心,人人都要聽聽這言必出新的年輕士子的說法,場中驟然安靜下來。

衛鞅稍有沉吟,微笑道:“以在下推之,目下雖無巨浪掀起,水下卻必有大動。然兩邊皆非陽謀,此處卻不便道來。”

紅衣士人傲慢的笑容一掃而去:“先生以爲,六國分秦,魏國當持何策?”

衛鞅猛然舉爵,卻沒有了酒。侍女飄然飛來,輕靈斟酒。衛鞅舉爵飲盡,正色道:“大事不賴衆謀,大功不賴聯軍。六國滅秦,不若魏國獨當。合力雖則勢大,然則裂縫亦大。若魏國獨對秦國,強力敦促其回遷西部雍城,否則,逼迫秦國割讓東部十城以保櫟陽。若秦都西遷,東部必弱,魏國河西大軍可一鼓破之!秦國若割讓十城,則秦國沃土盡失,陷入西陲一隅,當有國破之危也。”

白髮老人未動聲色,身體卻是輕輕一抖。紅衣人揶揄笑道:“如此輕鬆,要大軍何用?”衛鞅冷冷一笑:“先生若不知上兵伐謀爲何物,也就罷了。”一副不屑與之再辯的神色。紅衣人卻非但沒有不悅,反倒是爽朗大笑:“中庶子衛鞅果然不凡!佩服。”

有人高聲問道:“這位是中庶子衛鞅,卻不知紅衣先生何許人也?”

“士人論政,時下風尚,何須留名?告辭。”紅衣人起身一拱,大袖揮灑而去。

衛鞅默然,又舉爵一飲而盡,低頭默默思忖着。圍觀衆人見驕傲的紅衣人已去,年輕人似乎已經無心論戰,便也紛紛散歸原處,大廳中一時又靜了下來。白髮老人悠然道:“公子堅剛嚴毅,鋒銳無匹,劃策之精

到實是罕見。然算劃深刻者,阻力必大,望公子以天算爲本,徐徐圖之。”衛鞅猛然擡頭,爽朗大笑道:“前輩,我更相信人爲。”

不想紅衣人報出衛鞅名字後,廳中已經議論紛紛。爲衛鞅上酒的侍女輕步如飛,向後廳飄去。片刻之後,一個清秀異常的布衣士人來到大廳。此時白髮老人正和衛鞅殷殷道別,布衣士人便站在廳口屏風一側專注地端詳衛鞅。衛鞅送走老人,回身來到自己案前,將一個金餅放到銅盤中便要出廳。卻不想侍女捧着金餅輕柔笑道:“洞香春主人立規,客人但有高論,分文不取。敬請先生收回。”衛鞅一怔,又爽朗一笑,也不推辭便將金餅收起。侍女低聲笑問:“不知先生明日還來否?”衛鞅酒意猶在,揶揄笑道:“也是分文不取麼?”侍女點頭笑答:“也許永遠都是。”衛鞅對這慷慨的回答似感意外,不禁又一陣大笑,徑自出廳下樓去了。走到庭院樹蔭處,卻聽身後有人道:“先生留步。”

衛鞅回頭。一個清秀的布衣士人拱手迎來:“聞聽先生頗通弈道,不知肯賜教否?”衛鞅驚訝道:“你是何人?如何知我喜歡棋道?”布衣士人道:“遊學士子而已。安邑城對洞香春沒有秘密。”衛鞅聽說是遊學士人,不禁釋然笑道:“今日無此心思,下次若邂逅相遇,定當就教。”布衣士人道:“洞香春既可手談,又可廣聞博見,先生何不多多光顧?”衛鞅揶揄笑道:“多多光顧?洞香春博金如海,只怕成了顧光。”布衣士人被逗得“噗”地一笑,忽然孩童般頑皮地笑道:“怕它何來?洞香春棋室從來分文不取的。再說,店東請我謀劃雅室改裝,特許我有一個好友來訪。”衛鞅見他少年般天真,童心忽起,哈哈笑道:“那麼我來就說,找這麼一個布衣遊學?”手中比劃着他的清秀模樣。布衣士人臉泛紅暈笑道:“用不着,你進門我就知道。”衛鞅笑道:“也好,反正我近日要來一次。”布衣士人道:“最好後日晚上。”衛鞅笑問:“卻是爲何?”布衣士人笑答:“後日我歇工。”衛鞅大笑:“爲人做事,身不由己也。好,我走了。”說罷揚長而去。布衣士人卻站在樹蔭裡靜靜地望着他的背影,直到衛鞅去遠。

次日清晨,丞相府剛剛開始灑掃庭除,衛鞅騎着白馬馳出城外。

沿着涑水岸邊一陣疾馳,他身上已是微微冒汗。放馬跑出三十餘里,衛鞅走馬而回。想到昨夜在洞香春遇見的白髮老人,他便不能安寧,總是感到老人身上有一種說不清看不透的神秘。衛鞅油然想到古代姜尚、百里奚甚至自己的老師,這些年歲高邁卻依然心懷天下的大才高隱,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奇人。昨日經他一番點撥,的確有茅塞頓開之感。自己原來何曾想到秦國?何曾想到這樣的貧弱之國也可能有所作爲?看來自己幾年來專注於魏國,潛心於書房,對戰國情勢已經有所生疏了。洞香春看來還得去,那裡那種赤裸裸的辯駁論戰和毫無掩飾的秘聞傳播,幾乎就是一個消息海,一個不同形式的智慧戰國。衛鞅相信再去幾次,就能決斷出自己的出路。想到這裡,他眼前浮現出那個俊秀明朗的布衣士人,想到了他孩童般頑皮的笑容和爲了手談的良苦用心,不由得“噗”地笑了出來。無垠宇宙

,茫茫人海,不期而遇一個毫無心機的棋友,也算一件舒心的事了。自己在陵園至少還得守一段時間,競日苦讀有時也感到枯燥難耐,若能將這樣一個頑皮可人的小棋友邀去消磨消磨,也是快事一樁……突然,他看見涑水南岸碼頭停泊了一隻小船,船上的紅衣人竟好像是昨日在洞香春的辯駁對手?衛鞅眼力極好,相信自己不會看錯。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使他不想在此處遇見此人。他圈轉馬頭,直上山坡,隱在樹後向河邊觀望。

南岸邊駛來一輛華貴的軺車,車後有一隊騎士。從下車官員的步態看,好像上將軍龐涓。衛鞅沒有看錯,這正是上將軍龐涓爲紅衣人送行。兩人的對話隨風飄來,很是清晰。

“上將軍,這輛軺車價值不菲也。”

“先生見笑了,此乃魏王所賜,迎送必得乘坐。龐涓不能違拗王命也。”

一陣大笑:“上將軍,在魏王眼中,你與珠寶何者更重?”

“先生取笑。龐涓不解,先生法家名士,爲何定要返回齊國?魏國更需要人才。”

“上將軍,慎到志在學宮,不在朝堂。魏國若真的需要人才,眼下就有扭轉乾坤的鉅子,何不起用?”——啊,原來此人竟是名聞天下的慎到!

“但不知先生所指何人?總該不會是公叔痤薦舉的那個衛鞅也。”

慎到一笑:“上將軍請我考校衛鞅。我觀此人器宇風骨,決然槃槃大才。他對實際政務的精到深刻,令人驚訝。此人若能在魏國爲相,與上將軍文武相輔,魏國無可限量也。”

龐涓大感疑惑:“噢?此事來得蹊蹺!我親自考校衛鞅,明見他平庸迂腐,幾乎只讀儒家之書。何以先生竟認爲他是相才?”

慎到大笑:“安邑城三歲孩童都知道,上將軍與公叔痤將相不和,衛鞅能相信你麼?酒肆談辯,自然是名士本色了。上將軍以爲如何?”

龐涓似乎停頓了一陣,又傳來聲音:“先生放心,龐涓當力保衛鞅入政。”

“好!如此我法家將會涌現一個名垂青史的大家了。”

“先生何以甘心將大位留給別人?自己不想名垂青史?”

慎到一陣笑聲:“任誰都能名垂青史,何如燒了那堆史書?慎到碌碌中才,居相爲政,平平而已,何須徒然費力?”

龐涓:“先生可知衛鞅師承?”

慎到:“慎到相人,不問師門,唯看真才實學足矣。”

龐涓:“多謝先生指教。”

“告辭。”慎到大袖一甩,小船順水飄然而去。龐涓車騎也轔轔隆隆地走了。

看看小船飄遠車馬無影,衛鞅方從山坡下來。一路卻是心思翻動,誰能想到此人竟是慎到?誰又能想到慎到受龐涓之託找到洞香春考校自己?如此一來,在龐涓面前的一番工夫豈非弄巧成拙?龐涓何以要這樣做?難道他根本就沒有相信自己?果然如此,豈非證明龐涓依然在懷疑自己?慎到在龐涓面前將自己如此褒獎,豈不是引得龐涓愈發不能放手?龐涓會如何對待自己?想到傳聞廣泛的龐涓孫臏之間的恩怨故事與龐涓的無情手段,衛鞅不禁心中發緊。龐涓不是公叔痤,永遠不可能像公叔痤那樣着力舉薦自己。龐涓懂得剷除潛在的競爭對手,只要他認定你將是他真正的競爭對手……突然,衛鞅心中一亮——龐涓未必認定自己是潛在對手!但細細琢磨,一時卻又吃不準了。憑他對龐涓的體察以及種種關於龐涓的傳聞,龐涓自視極高,是極爲自信的一個人,未必會因爲公叔痤的舉薦與慎到的評價而推翻自己的考校。但是,公叔痤與慎到,都以“相人”享譽天下,龐涓又豈能對這兩個人的話當耳旁清風一陣?

一段進城的路,衛鞅磨了整整一個時辰有餘,終於打定了主意。

(本章完)

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戰國七雄_齊國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戰國七雄_趙國諸子百家_名家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大秦帝國進階手冊出版說明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諸子百家_兵家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戰國七雄_魏國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一 變起倉促 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前臺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三 燕山腳下的古老城堡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戰國七雄_韓國楔子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十章 張儀風雲_六 四陣三比 秦燕結盟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三 亙古奇書陰符經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
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戰國七雄_齊國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戰國七雄_趙國諸子百家_名家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大秦帝國進階手冊出版說明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二 傲岸兩布衣 論戰說邦交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諸子百家_兵家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戰國七雄_魏國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一 變起倉促 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前臺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二 雙傑聚酒評天下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七 血戰半勝秦 山東得回光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三 燕山腳下的古老城堡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三 初行出山禮 老荀子慷慨一歌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戰國七雄_韓國楔子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經典大戰_鄢郢之戰第十章 偏安亡齊_五 鬆耶柏耶 住建共者客耶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二 大道不兩立 國法不二出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一 宏圖憂患兩嘆嗟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十章 張儀風雲_六 四陣三比 秦燕結盟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三 亙古奇書陰符經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七 申不害變法夭折 馬陵道龐涓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