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隋煬帝御駕行至東都,在洛陽的行宮停留。
這一次,名義上是接官員家眷回京師,實際上誰也沒有收拾行李。大隋的官員們早就看出隋煬帝的心思,他哪裡是暫時停留,估計是準備一直待在東都了。
蘇威見狀,記得團團轉,看着天下大亂,生氣宇文述誤國。可隋煬帝視宇文家父子爲心腹,怎麼可能會採納蘇威的諫言。蘇威見回京師這條路不通,只好退而求其次,想着爲朝廷省點錢,留着將來鎮壓叛軍用。
蘇威知道隋煬帝在被困雁門期間,曾給士兵們很多承諾,許他們升官發財的夢想。蘇威向隋煬帝哭窮,說明財政危機,讓隋煬帝加以斟酌。
楊廣想起自己在城樓上對士兵們說過的話,只要守城有功,若是普通士兵,直接授予六品官,賜一百匹布;若曾有品級者,可依次增長品級和賜物。
可是現在蘇威告訴楊廣,國庫不足,根本養不起這麼多官,發得出這麼多物。
隋煬帝想想自己這幾年又是修運河,又是修建宮殿,還時不時的巡幸揮霍,他一時也無法補上這麼大的窟窿。隋煬帝沉默良久,問道:“如何斟酌?”
“陛下封賞太重,不如有功者,賞從九品官即可。”
從六品官降到了從九品,布匹賜物什麼的,更是不提了。隋煬帝想了想,點點頭,“按卿說的辦吧。”
可是樊子蓋不同意了,他反駁道:“臣知道國家困難,但陛下不可失信於將士,尤其是在此危難之際,更應信守承諾。”
隋煬帝知道樊子蓋是老將,在士兵中德高望重,然而這也是楊過所忌憚的。他冷冰冰的對樊子蓋說道:“公欲收物情邪?”
樊子蓋默然,他沒想到陛下會認爲自己是爲了收買人心,而討要底下將士封賞的。他默默搖頭,不再多說一句。
君主如此多疑無信,將士無不憤怨。隋煬帝和禁軍將士離心離德,大隋,真的完了。
可楊廣卻不這樣認爲,他根本不在乎什麼軍心民心,他只在乎自己的名聲和臉面。楊廣又想伐遼,準備四徵高句麗,但是蕭瑀在雁門之圍中,讓隋煬帝下旨寬恕高元。隋煬帝不想自己打自己的臉,於是將蕭瑀這樣的有功之臣不升反降,遂去河池當郡守。
楊廣給出的藉口也很蹩腳,他對羣臣說:“突厥狂悖,勢何能爲。少時未散,蕭瑀遽相恐動,情不可恕!”
隋煬帝認爲是蕭瑀聳人聽聞,故而不僅無功,反而有過。宇文述、宇文化及等都知道蕭瑀是解雁門之圍的功臣,但誰也不敢爲他說什麼。
隋煬帝讓將士寒心,讓大臣無辜被貶,但對李世民這個青年很是器重,於是對李淵也開始重用了。十二月時,隋煬帝命李淵代樊子蓋,打擊山西起義軍敬盤陀等。李淵帶着李世民一起征討。
李淵善謀,李世民善戰,父子二人率領幾千大軍,和敵兵展開激烈的征戰。李世民再次向父親李淵提出大張旗鼓、以少充多的計謀。李淵採用後,敵軍果然上當。李淵親率數百名精銳騎兵深入敵陣,乘勝追擊,可惜被敵人捆住。李世民見狀,以輕騎突圍而進,向父親那邊靠攏。父子倆一起對敵,大獲全勝。
此一戰,俘虜頗多。李淵吸取了樊子蓋的經驗,沒有像之前那樣屠殺俘虜,而是善待他們。亂民見李淵沒有趕盡殺絕,於是前後數萬起義者投降於李淵。這一仗李淵不僅平息了起義,也在百姓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李淵打敗起義軍,隋煬帝看到了他這個表兄的能力,放心的將太原交給了李淵。在大業十三年,李淵被任命爲太原留守。
太原,是一個好地方。它是北邊的一座軍事防禦重要基地,城池高大,易守難攻,主要是防範北邊的突厥和四周流寇。從地理和軍事上看,太原是起兵的好地方。而從人事上來看,劉文靜時任晉陽令,裴寂時任晉陽宮監,此二人都是李淵和李世民的知交老友。再從天時的角度來看,這裡是五帝時期聖君唐堯的發祥地,正巧李淵七歲就被封爲唐國公,彷彿是上天暗示李淵,時機已到。
此時的李淵,已經不再是小小的地方官,而是統治一方的封疆大吏。他早已有問鼎中原的野心,而現在,天時地利人和全佔,李淵只差最後一擊了。
李淵去太原時,只帶了李世民和長孫無垢夫妻倆,將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留在了河東。臨行時,李淵將長子李建成叫來,暗中叮囑他一些事。
“父親。”李建成不知李淵神神秘秘的將自己叫來,有何要事。
“你覺得當今時事如何?”李淵開門見山地問道。
“當今局勢……不安。”李建成從小就聽父親說什麼,不可妄言,故而不像二弟那般,心直口快。
李淵搖頭笑道:“你怎麼想的,就怎麼說。”
“……流寇四起,天下動盪。”李建成實話實話。
“是啊。”李淵從椅子上起身,走到窗邊,遙望遠方,“天下大亂,爲父雖然是太原留守,但在大勢之下,和那些百姓沒什麼區別。若大隋亡,我們李家的下場,甚至比那些平民百姓還要慘。”
李建成知道,自古成王敗寇,李淵作爲隋朝的重臣,肯定會被將來新帝記恨。他惴惴不安地說道:“不如,我們辭官歸隱?”
“歸往何處?”李淵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們想逃,又能有何處可安身?”
“那……”李建成望向父親,不知如何是好。
“若將來,皇帝姓李。我們李家掌控天下,便無所畏懼。”
“父親!”李建成睜大眼睛望向李淵,只見父親站立的身影如松柏般挺立,神情如同高高在上的神佛,睥睨天下。李建成呆呆地看着父親,彷彿他從未真正認清李淵的所思所想。原來,這纔是父親真正的面目。
而李世民,早就看到李淵的野心。說到底,還是李世民最像李淵,最懂李淵的心思。
“聽着,起義之事不可外泄,也不能對你的四弟說。”李淵囑咐道,“你和四郎留在這裡,暗中召集能人異士,結交江湖好漢,等爲父在太原準備妥當,會寫信召你回去的。”
李建成還是有點懵,仿若夢中。他不敢置信地問道:“父親,您真的……想好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李淵仰頭望向蒼穹,信心滿滿地說道,“只要我們李家上下齊心協力,一定能開創出一個新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