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

他也是剛剛得到喜訊,便屁顛屁顛地匆匆跑來班府報喜來了。見到班府已經掛起了節日才掛的紅燈籠,地上燒裂的爆竹節一大堆兒,還冒着青煙兒,不覺心裡無趣,便靈機一動,將報喜改成了賀喜。

結果進入屋內才發現,原來兄長鄧震也在,一屋子人都用詢問的表情,眼巴巴地看着他。還用問嗎,他可是從宮裡來的,衆人明顯是想從他嘴裡知道班超詳情,這讓他不免有點尷尬、緊張起來。

果然,高密侯迅速將火引到弟弟身上,張嘴便詰問道,“宮裡可有消息?”

兄長這做法有點不厚道,鄧訓被問得啞口無言,一時才感覺到了室內諸人的焦慮氣氛。也是,自己身在侍中廬,是皇上身邊的人,剛纔怎麼不多個心眼,先進宮至尚書檯或侍中廬探聽一下消息再來呢?

真笨哪,他心裡那個悔啊,悔死了!

果然,鄧堯狠狠地剮了他一眼。鄧訓心裡一陣不安,竟如做了什麼壞事一般,胸口嘣嘣真跳。他感覺自己真倒黴,來的不是時候,每一次都是拿熱臉貼了大侄女的冷屁股,就彷彿是他給大家帶來了不安一般。

正忐忑不安間,鄧訓的救兵也到了,皇宮內的小黃門匆匆策馬而至!

原來竟然是宣明殿的小黃門,顯然是剛從皇上身邊來。見到鄧震、鄧訓,先拜見過了兩位列候,這才拜見樊儇,尖着嗓子道,“稟報老夫人,竇將軍北征大捷,漢軍一戰而定天山。別部假司馬班超身被矢石,當先陷陣,別部斬首千級,下伊吾廬,戰蒲類海,是爲首功。皇上特命小奴來班府報喜!”

小黃門言畢,班府上下旋即沸騰了起來,鄧堯、雁旋緊緊相擁在一起,一任歡喜的淚水流啊流。小宛、夜玉、綠荷、金杏等女俱擁到樊儇和夜玉兩位老人身邊,跪坐席上,先是喜極而泣,繼而嗚嗚哭出了聲來。

鄧震、鄧訓與小黃門見班氏一門飲泣,也爲之動容,三人感動得淚落。自徐令班彪因病過世任上後,班家一下跌入社會的最底層,多少苦難,多少艱辛,甚至亡命三輔。天山一戰,班氏後人功勳蓋世,班氏一族再度躍上大漢世族頂層之列已爲時不遠,衆人能不感慨麼!

家主班固賞了黃門,便興奮地高聲命擺酒開宴慶喜,舉家歡騰。

就在此時,曼陀葉帶着四個兒女坐着輜車趕來了,華塗夫人梅雪也趕來了。御史中丞薛池匆匆從蘭臺趕來了,涅陽公主也代表竇老夫人特來賀喜。鄧震、鄧訓二位列候和薛大人一起被敬爲上賓,是夜大醉。

……

這天大漢皇帝劉莊一整天都在北宮宣明殿御書房內與太尉熹、司徒王敏、司空牟融和尚書檯衆官,審閱河道郎王景的奏章。王景勘查河道,調遣民力,開春即將動工。一切進展順利,皇帝閱完心裡稍喜。忽然想到竇固部遲遲沒有消息,心裡不免又焦慮開了。

宣明殿位於北宮正殿德陽大殿之後,介於北宮的中軸線上。宣明殿也是劉莊的寢宮之一,是他日常治國理政、批閱奏章、聽尚書檯官員奏事的地方。從光武大帝起,朝廷朝會定例是五日一朝,先是在南宮的卻非殿,從永平五年開始改在北宮的德陽大殿。

從即位後的第三個年頭開始,三公一般領尚書事,在沒有大朝會的日子,劉莊一般都是和三公、尚書檯衆官一起批閱全國各地的奏章。也是從永平五年開始,宣明殿便成爲劉莊聽三公和尚書檯官員奏事的地方。

永平二年(公元59年),劉莊下詔採用《周官》、《禮記》、《尚書•皋陶篇》,乘輿服從歐陽氏說,公卿以下從大小夏侯氏說,才制定了官服制度。劉莊的祭服、朝服制度包括冠冕、衣裳、鞋履、佩綬等,各有等序,它的重點在冠冕,朝服則採用深衣制。

這一年的三月初五,劉莊及公卿列侯第一次穿着冠冕、衣裳、玉佩,在明堂祭祀光武大帝。三月初六又至辟雍,初行大射禮。正是在朝廷這次大祭之後,劉莊專門下詔,命三公同領尚書事。這是劉莊對朝廷權力結構,進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三公爲帝國宰輔,他們原在司徒、司空和太尉府中坐班,每遇到重要事項,皇上會隨時請三公至宣明殿或章德殿會商國是。但三公同領尚書事後,便和尚書檯衆官一起,成爲皇帝處理國政的助手。這一改革,既使三公從過去被架空的尷尬境地中解放出來,同時又使三大宰相牢固置於皇權之下。

餉膳時分,馬後在章德殿內準備好御膳,並親自派夕照來請皇帝與輔臣們晚上共進餉膳。劉莊帶着衆輔臣一邊返回章德殿,一邊戲謔夕照道,“皇后親自理晌膳,莫非國有大喜?”

“稟報皇上,皇后不言,小婢不敢妄猜,然定有大喜!”夕照聰明伶俐,但她卻說不知道喜事到底是什麼。

章德殿是劉莊的寢宮,也是他除宣明殿外重要的讀書和批閱奏章的地點。章德殿位於東宮,也稱爲東宮前殿。他晚上常在章德殿的御書房內與三公和尚書檯衆官,一起處理軍國大事。劉莊是個勤政的皇帝,每天晚上都至二更纔會準時就寢。

雖然已經三月下旬,但這一個多月來,劉莊偶感風寒,便躺倒了一段時間。最近,愈有加重趨勢,連日食不下咽,夜不成寐,不但眼眶深陷,臉色灰暗,而且頭昏目眩,身體難以支撐。但是大軍正在漠北遠征,他咬牙支撐着,決不讓自己倒下去。對關係帝國命運的大事他從不敢撒手不管,甚至不敢到御榻上痛睡一陣。

晌膳時,皇帝多次以目光詢問馬後,想知道是什麼喜事,可馬後笑嘻嘻地道,“陛下請多食,或今晚定有大喜,或近幾天必有大喜!”

大喜?自然是北征大喜了。四路大軍北征,已經有三路無功而返,唯最主要一路竇固和耿忠二人,卻至今沒有消息傳回。他本來打算詔命中郎將鄭衆,迅速派出斥候打探前線消息呢。這次派出去的四位主帥,都是能臣,都是在北地經歷過戰火銷煙長期考驗的名將,能征慣戰,他相信他們不會一齊讓他失望。

晌膳畢,皇帝與衆近臣一起返回宣明殿御書房,尚書令孫堪便將一堆簡冊放到御案上,但卻沒有北征天山的漢軍主將竇固的奏章!

劉莊默默地輕嘆了一聲。他可不象他的父皇劉秀,是馬上奪江山、下馬能治國的開國帝王。他沒有經歷過戰爭,自然不敢有些許懈怠。他突然走出章德殿,又大踏步走上空曠的榭臺,帶着一腔怒火,頓然間忘記疲憊,從丹墀上下了臺階,憑欄佇立一會,遙望着天上的星辰,又快步返回殿內,穩穩地在御座上坐定,衆官和太監們重新看見了若干年前生龍活虎的皇上。

“白山爲何還無消息?”劉莊終於憋不住脫口而出。

衆位近臣都不敢回答,司徒王敏年長,見狀便說道,“稟報皇上,老臣以爲吾軍四路齊出,其勢不可擋。各軍出塞已經月餘,雖然三路俱未接敵而返,然竇大人一路,這兩天必有喜訊也。皇后之判斷,應該是實……”

“哼!願借皇后吉言,願竇卿、耿卿亦不失朕望……”

想什麼什麼就到,傍晚時分,竇固的六百里加急果然驟然而來。小太監三喜兒跌跌撞撞地直接奔了進來,一邊跑一邊尖聲狂叫,“皇上,捷報……皇上,捷報……”

他光顧着跑,不小心絆到了高高的御書房門檻上,撲嗵一聲,摔了個底朝天,鼻子和嘴出血,嘴脣瞬間腫起老高,還掉了兩顆門牙。劉莊最受不得的就是沒有規矩了,年青時常常因此而杖撻犯錯大臣,此時見狀便將手中簡冊怒擲而出,口中斷喝道,“成何體統,權倌,枚笞二十……慢着,先不罰,汝適才說什麼?”

“皇上,六百里加急,竇大人北征大捷……”

小太監三喜兒顧不得揉揉傷嘴,更顧不上皇上惱怒,趕緊將奏章呈上來。

劉莊騰地從御坐上站了起來,臉上的病容一掃而空。他閱完捷報,又遞給趙熹,背起手在室內來回踱了一圈,猛然回首並朗聲道,“命尚書檯、侍中廬速向衆將府上報喜,尚書檯代朕書詔,嘉勉北征將士……唔,所有有功將士,待大軍班師後,朕將一併封賞。命奉車都尉竇固‘建宜禾都尉府,徐圖西域,斷匈奴右臂!’”

“臣遵旨!恭賀皇上,原皇上龍體康健,長樂未央!”

趙熹、王敏、牟融也躬身齊聲道,“老臣也恭喜皇上!”

劉莊大喜,執王敏手說,“王卿啊王卿,皇后和卿,真是朕的福臣哪!”轉頭又命道,“明日大殿朝賀,君臣共樂!”

“臣遵旨!”

君臣一個晚上都十分興奮,只到宮中已經在打二更時,看見皇上興奮之餘,臉上明顯帶着疲倦,王敏等人趕快告辭,叩了一個頭,從章德殿內退了出來。劉莊又批閱了一下奏摺,忽然站起來伸了一下懶腰,再一次走到殿外。

雖然在深宮之內,但城內爆竹聲此起彼伏,仍聲聲入耳。劉莊知道,此刻雒陽的吏民們正在舉城慶賀。征伐匈奴,大漢萬民與朝廷同仇敵愾,令他再一次熱血沸騰。他正欲乘輦往皇后所住的長秋宮去,國之大喜,在宮中皇后與五位貴人中,此刻他最想與皇后分享這一喜悅。

可他還沒挪步,宮女秦鵝輕聲稟報道,“皇上,皇后駕到!”

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四十七章 華陰截殺
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三十六章 父女論戰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四十七章 華陰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