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

司徒虞延、代行太尉事趙熹、司空牟融、尚書令孫堪和尚書檯衆官都嚇得跪地,低頭不敢說話。

漢明帝見三公和尚書檯衆官無一人敢說話,氣便更大了。他起身怒不可遏地拿起苔杖,可猶豫了一下,又放了下來。剛即位那幾年,對犯錯的官員,他年輕氣盛,常常親自執杖苔之。但隨着年齡漸長,他已經很少杖責官員。

“隗裡令如此膽大妄爲,三公竟然矇在鼓裡,司徒府當自責考校不力!”雖然沒有苔撻,但漢明帝還是怒責司徒府失察於下。

司徒虞延低聲道,“臣忙於治河、練兵諸事,確對官吏有失察之罪,請皇上治罪!”

漢明帝沒有治虞延的罪,他揹着手在室內思忖一會,才正色道,“自即日起,派出郎官、謁者,對天下各郡國詳訪暗察。同時,令各州刺史,密考郡縣行爲。不管是兩千石朝廷柱石,還是一千石以下各郡國官員,凡枉法害民者,一律殺無赦!”

“臣遵旨!”司徒虞延趕緊領旨。就在此時,楊仁已帶着華鬆進殿。

華鬆平時律已甚嚴,對官員考察也很嚴格,咋日他剛接到密報,言三輔右扶風隗裡令有枉法嫌疑。原本,他便想親自去三輔查訪呢。此時,見是楊仁親來司隸校尉府“傳”他,華鬆何等聰明的人,迅速判斷是自己的治下出了亂子。而這個亂子,一家是隗裡令提前事發了。

“臣華鬆叩見陛下,願皇上長樂未央!”

“華鬆,汝知罪麼?”漢明帝猛然轉身,怒問道。

“臣知罪。之前臣察訪發覺,右扶風隗裡令木容轂有枉法之嫌。臣已派司隸校尉部別駕從事秋曹,帶人隱秘前往暗訪已年餘,原本欲待查明之時,再稟報聖上,不意皇上已得稟報。三輔重地,木容轂乃臣舉薦,彼赴任後臣爲假象矇蔽,便有失察之罪。舉薦不失和失察之罪,按律均當斬。臣請皇上治罪,以儆衆人!”

華鬆跪伏於地,叩首稟報道。

漢明帝愣了一下,看着華鬆。這老傢伙臉色平靜,先一通檢討,再自請處罰,這讓人還怎麼去處罰他?

本來,怒極的漢明帝是想將其下獄、並殺其鬚髮斑白的狗頭的,要不也就不會讓楊仁去傳了。可現在聞華鬆言,氣竟然一下子消了。這老東西乃當朝大儒,官聲一直不錯,且一肚子智慧,他那裡捨得殺啊!

此時御書房內衆官這才知道,原來華鬆大人早已經訪察明白了,人家只是在收集證據,司隸校尉部果真不是擺設。與華大人比較,自己整天忙於治水、練兵,對三輔之事一點未覺察,真是連落井下石都沒有資格啊!

君臣二人在演着雙簧,兩人都未提起負有馭下失職之責的行右扶風事司馬南。楚王事、司馬南事、北匈奴“國師”事,都是漢朝最高機密,因事情可能涉及司徒虞延與朝中多位列侯,故而除竇固、楊仁、薛池、耿忠、華鬆等相關大臣知情外,漢明帝連三公與尚書令孫堪都瞞着,滿朝文武自然更不知曉。

趙熹躬身說道,“陛下,臣以爲當追究右扶風守司馬南瀆職之罪!”

牟融也稟道,“右扶風駐隗裡,司馬南難辭其咎,臣也以爲應治其嚴察其失職之罪,以警醒天下各郡國二千石官員!”

漢明帝聞言,竟然由怒而喜,臉上隱隱露出一絲笑意,他對華鬆命道,“三輔重地,皇陵所在,朕限司隸校尉部親自督辦,京兆府與右扶風協辦,御史臺行監督之責,務要除惡務盡,限十日辦結……”

華鬆叩首,“臣遵旨!吾即自往三輔,查勘枉法之事,清明隗裡之治!”

漢明帝又對尚書令孫堪道,“代朕書詔,斥代行右扶風事司馬南,馭下不嚴,枉費國事,如若再犯,必予嚴治!着司隸校尉部嚴治隗裡令,除惡務盡,懲治鄉霸,疏泄民冤,令庶民安居樂業!”

“臣遵旨!”尚書檯迅速擬好詔書,通過都亭驛派出的驛吏,馳送三輔!

只有老臣華鬆接的是一個棘手的活,一千二三百里,十日辦結,除去來回路途耽擱的時日,剩下的時間只夠抓人。皇上的詔命,迅速以六百里加急,通過險峻的崤函官道急馳至三輔!

這是司隸校尉部派出的快騎,正舉着杏黃小旗,飛馳而過。這面杏黃小旗,是司隸校尉部有權直接拿人的標誌物,即便王公、列候、三公也不敢阻擋。當然,只有對皇帝欽辦的大案要案,司隸校尉部的司隸們纔會持這面旗先拿人,後再查清事實!

馮菟對班老二到底用沒用心、有沒有能耐幫馮家討回公道,心裡並無疑惑。但幾天過去了,華陰方向的官道上一點動靜沒有。想想當年在安陵農桑時班老二那個熊樣,三腳都踹不出個屁兒來,心裡到底還是揣着一隻小鹿,開始惴惴不安。

這些天,她命自己的小廝每天呆在官道邊上,就盼着聽到這消息呢。

這天她自己恰好也在河邊石橋頭,看着河心奔騰不息的流水,說不清是什麼心情。忽然,從華陰方向飛奔而來四匹驛馬,衝過小橋,便又捲起一陣塵煙,順着官道飛馳向西遠去。

馮菟分明看清,驛官們手裡的杳黃旗迎風招展,這讓她激動得難以言表。她走回“別部營”時,心裡的震撼無法想象,心裡不斷地感嘆着,“班老二啊班老二,汝狗日的果真今非昔比,好大好大的能耐呵!”

又過了兩三天,這天班秉和班騶按照班超之命,突然擬將馮菟和班前都藏匿起來,“宋夫人,今日朝廷有重臣來軍營,司馬命汝切勿出帳……”

“哼!”馮菟甩手道,“班老二在吾面前,說的從來不管用!有朝廷大官來,吾正要攔路鳴冤呢……”

班騶嚇壞了,長拜於地道,“正是緊要關頭,夫人切勿使性子,應爲司馬着想,也爲馮家着想啊!司馬既然敢爲馮家出頭,也就與三輔一干官吏結下了樑子。夫人想想看,汝只要拋頭露臉,三輔人將盡知司馬爲汝家出頭,今後汝可就沒法呆在三輔了……”

這話到底管用,馮菟聞言,一下子怔住了。

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一章 想死也難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三章 左地戰場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七章 提兵雒陽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處
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八章 名門之後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一章 想死也難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三章 左地戰場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十三章 死生相隨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七章 提兵雒陽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