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

班超坦然解釋道,“稟報都尉,隗裡縣與雍營李司馬被囚後,司隸校尉華大人、華陰令朱大人,均勸本將爲遠避鄰里私怨,將班家徒附遷來華陰墾荒。司隸校尉部與華陰縣均按朝廷律令給徒附每戶遷戶、入籍並授田宅,且所授皆爲無人煙之荒地,班超並未逾制!”

“荒地?班坊所有田地,原都爲無主荒地麼?”耿忠急問道。

竇固和耿忠聞班坊村田地均爲墾荒所得,且司隸校尉部與華陰縣已按律令爲徒附們遷戶、入籍和授田宅,便先暗暗地鬆了一口氣。他們經常路過華陰縣,幾年前這裡確爲荒地。只要班超不是強佔、兼併別人有主之地,班坊村便不會成爲班超的罪名。

“稟報都尉與衆將,班司馬所言,句句是實!”

華陰令朱五木便向竇固、耿忠詳細稟報了授田經過後,又說道,“過去太華山匪患嚴重,人煙稀少。班司馬練兵三年,匪患已絕,人煙漸旺,稅賦大增。不僅班家坊,從華陰至鄭縣,現已有墾荒村寨十餘個,荒田部分已經復墾,可謂功在華陰。本縣以爲,班司馬功在朝廷,不僅不應責難,相反應重賞!”

竇固、耿忠雖然饒了班超,可返回雒陽北大營後,劉萊、孫喆等十餘名將校,還是聯名上書皇帝,參了班超一本,當然也順帶着參了竇固、耿忠一本。

與衆將奏章同時遞進宮內的,還有華陰令朱五木的奏章。

朱五木在奏章中詳細奏報了班氏授田墾荒的經過,尤其表彰了班家徒附班前,善於農桑,組織徒附與移民墾荒有功。

兩卷書簡擺到了漢明帝案頭,他迅速想起前年辦隗裡縣時,當時的司隸校尉華鬆曾專門上書稟報此事。他閱讀了兩份奏章,便甚感不悅地扔到了一邊。

當天,夕照恰好在章德殿伺候。見他面現不悅,便要將奏章收起。可漢明帝思忖了一下,卻又要了回來。

如果衆將參班超在老家五陵原仗勢欺人、爲禍故里,漢明帝斷然不能容忍,可移民墾荒,十幾個村寨,讓二百里肥沃的荒地變成膏田,窮縣華陰縣因此年年大熟,班超何罪之有?

但大軍即將出徵,衆將也是一腔正氣,爲不影響士氣,他又拿起硃筆在兩份奏章上批了一模一樣的話,“華陰令墾荒有功,司徒府應考績論賞。班前雖爲徒附,然擅墾荒農桑,華陰令宜褒獎之!”

侍中廬將皇帝的批語傳達到北大營,衆將這才知道錯怪了班超。倒是班前,因禍得福,朱五木接到皇帝的批語,便毫不猶豫地任命班前爲聖水亭長。

鄧堯帶着馮菟返京後,芙蓉和慕容越一直住在班坊村班府。三位軍侯的夫人子女,也常住班坊村。衆女與宋母一起,帶領班家徒附們,承包了別部的全部後勤。班超帶着別部出征後,鄧堯又慫恿鄧訓將別部訓練場數百頃荒地全部買了下來,做爲班氏、鄧氏兩家做爲牧場和糧田。

至此,班坊村人煙逐漸稠密起來,後來則成爲東漢初年著名世家大族班氏家族的重要莊園之一。這也是後話,本書不再表。

太華山練兵已成,收營在即。馮墾也帶着全家來班坊村住了幾天,馮墾一家歸去時,班超專門命班秉、班騶、慕容越三人,陪着芙蓉專程回了一趟安陵,給龍三父子上了墳,算了卻了芙蓉的一點心願。

竇固歸雒陽不到一個月,班超就接到了將令,命他速回雒陽領命!

班超感到納悶,大軍到涼州大營後還要整訓三個月,開撥之前,讓他從關中返回雒陽完全沒有必要。經過茂陵大戰和三年練兵的歷練,今日的班超很快便明白,其實這既是敦厚溫仁的竇固、耿忠二人,給他一個與各家老人告別的機會,也是爲了讓身爲別部主將的他,感受一下朝中的政治氣氛!

別部全營將士都明白,大戰即將來臨了。此時的三百兵弁,兵強馬壯,殺氣凜然,軍威正熾。班超將別部留在班坊村,自己只帶着班秉、班騶二人,快馬加鞭,於陰曆陰曆十月初二趕回了雒陽。

他們行色匆匆,穿越崤函古道,於傍晚時分馳過雒水進入雒陽城。雒陽城依然繁華如舊,燈籠閃爍,行人車馬川流不息,但班超還是能隱隱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戰前氣氛。

中興之後,漢朝經過數十年休養生息,早已經夜不閉城。但現在,雒陽城晚上城門緊閉,街道上多了巡夜的雒陽令屬卒,夜晚無故已經無法進出城門。

但城內的街面上,人們來去匆匆,井井有條。遇到身着甲服的漢軍車馬,或偶爾有一隊騎卒經過,行人、車馬更會主動讓路。漢明帝用三年時間來練兵,不僅讓漢軍各營戰力不斷提升,還讓舉國適應了即將到來的漢匈奴戰爭!

受這股氣氛感染,雖然歸心似箭,但是班超沒有先回班府。他帶着班秉、班騶兄弟倆,穿城而過,直趨北軍大營。竇固與耿忠不在營中,而全營其餘將校,不管是不是當值,則全部留宿營內,並齊聚在中軍官署內。

班超向長史黃坫報到,並與衆將一一相見。劉萊等將因剛剛參了班超一本,見面時十分尷尬,黃坫見狀笑道,“班司馬,吾等在北大營摸爬滾打,苦熬三年,汝在太華山,好山好水好風景,還撈着到茂陵打了一仗,領了朝廷的犒賞,汝該表示表示啊,讓吾等心裡氣好順一些!”

屯騎校尉渠耆跟着起鬨道,“對對,司馬南覆滅,仲升居頭功。別部三百卒,生生拒司馬氏數千衆,令吾歎服!中郎將與都尉已經進宮,今夜肯定又是研討一夜。吾等何必在此乾等,乾脆到魚邸,大漢商賈之首啊,宰宰權魚狗日的,彼可是肥得流油!”

趙統搖頭道,“渠耆將軍莫非也是貪念小魚兒美色,魚邸在城南津門,吾等一應粗人數十人夜進魚邸,不會嚇尿美貌的魚兒吧?況且,都尉一旦回來,吾等離營太遠也不好啊!”

衆將一下子都來了勁頭,吵吵嚷嚷地要班超請客。

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四十二章 隱秘突襲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二十七章 十年一夢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六章 君胡不歸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
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四十二章 隱秘突襲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二十七章 十年一夢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六章 君胡不歸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