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

權魚在河西、隴右和三輔各郡的貨棧紛紛傳回了消息,小魚兒和寒菸面對五花八門、零零碎碎、甚至互相矛盾的信息,感到迷茫、無從下手。

班超也感到納悶,侍中廬郎官竇戈、司隸校尉部別駕從事秋曹一直隱身在三輔,他們爲何也一點動靜沒有?難道二位大人出事了?假如這二位重要人物出事,與司隸校尉部和侍中廬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聯繫,華鬆大人與楊仁大人定然會馬上做出反應!

或許,僅僅是時機未到。班超收拾心神,他決心耐心地等,等待時機。獵物再狡猾,也逃不過耐心的獵人的手中。只要司馬南有異心,他遲早會露出馬腳。於是,他將精力集中在練兵上。閒暇之時,便帶着士卒們開荒種菜、養豬牧羊。

“別部營”臨近三輔至雒陽的崤函官道,這條官道是秦時所修,建武中興後又經過修繕。官道在華陰至長安這段,有二十步寬,中間覆有雙軌木道,平時有道卒定期管護、維修。馬車車輪行駛於木軌上,速度奇快。

這條官道連接長安與雒陽,穿別部的訓練場而過。東漢中興之初,太華山有數股強人佔山劫道。現在,爲禍華陰的太華山匪徒,已經被班超的別部剿滅殆盡。不久前班騶帶着十名士卒,深入大山之內將商洛一夥強人十一人全部抓獲。爲此,朱五木曾帶着華陰三老、鄉紳與庶民,簞食壺漿,犒勞別部!

現在,這條官道已經是關中最太平的地方,太華山軍營又恢復了往日的風采,成了路過商賈、驛吏們最喜愛的桃花源。很快,通過商賈之口,班家老二有了大出息的消息,便傳到了三輔五陵原。班超在華陰練兵的當年,安陵邑老家的人便不時有人專程來看他。

班超在太華山練兵,如在世外桃源之中。可他的老對手呼衍歷,此時正在河西張掖郡氐池城(注:即今民樂市)西邊十數裡處的一座龐大的莊園內,以酒澆愁,焦慮、痛苦,精神近乎崩潰地掙扎着。

在太華山刺殺班超不成,呼衍歷又殘忍地殺死了重傷的死士,逃出華塗的追蹤。他下山後先隱藏在司馬瑞的司馬浮屠內,數日後便又在夜間悄然離開三輔,安然返回位於河西張掖的老巢,位於氐池城外的綠洲莊園林府之內!

東漢初年,由於河西五郡在大將軍竇融的治理下,擋住了阮囂和匈奴人、羌人的侵擾,躲過了更始之亂後的舉國混戰,因而關西、隴右豪族紛紛舉族避難河西,使河西綠洲之上崛起了一座座巨大豪華的大族莊園。

林氏是河西商、牧大族,有佔地近千頃的私家養馬場,與朝廷張掖馬場、權魚的權氏馬場相鄰。林氏莊園有十數座,族人數百人,各府門客數千人,爲張掖首富。呼衍歷藏身的莊園,主人姓林名肜,字舍煙,是河西知名的大商賈,家財數以億計。林肜府中有駝隊十數支,常年行走在西域、河西、雒陽和全國各郡國城池之間。

林肜真名叫呼倫,他正是那個讓漢明帝與竇固寢食不安的北匈奴“國師”。他長期隱藏在漢朝河西與中原,對漢朝瞭如指掌。從建武年間“奪西域、和親漢朝”,到漢明帝時代的“牧馬中原”策,呼倫根據漢朝情況精心爲北匈奴制定國策,爲使北匈奴在與漢朝的國運對決中佔取上風,可謂嘔心瀝血。

呼衍歷再次失手,未能襲殺班超,卻一戰喪失兩名死士,令呼倫忍無可忍。這些死士共有六十餘人,是北匈奴從漢地擄掠的男童中精先出來,經過數十年訓練而成的殺人機器。他本想治呼氏的罪,可恰在此時,從北匈奴王庭傳來了對呼衍歷極不利的消息,一絲惻隱之心使他不得不選擇饒恕了呼氏。呼衍歷畢竟是他最得力的戰將,正在實施“兌上乾下”國策的他,需要呼衍歷這樣的人物!

此時,二人借酒澆愁,林肜舉爵一飲而盡,無奈地抱怨道,“都尉,汝三番五次放掉寒菸,禍大矣。此次在太華山,極好機會,汝又放過,還殺熊救疏勒女一命。汝阿寨、額莫(注:匈奴語言,即阿翁阿母)、妻女囚於聖山,單于斷不能饒汝……”

此時兩人對坐於炕上,身下鋪着熊皮,他們身前各有一案,上面擺着焦黃、噴香的烤全羊。呼衍歷長嘆一聲道,“大人有所不知,十年前吾拘寒菸時,彼頸下所墜之物確爲一塊石頭,可見當年都勒魔咒是確有其事。既如此,拘其無益於事,吾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啊!”

“吾可以爲汝稟明單于,只怕單于與衆臣未必信,且時機已晚也!”

林肜斥責道,“雖然如此,汝當抓寒菸送至聖山。即便獲得一塊石頭,單于也不能怪罪於汝。吾定‘牧馬中州’大計,陡然事泄。漢家小皇帝劉莊先下手爲強,剿滅東吾,竇固居河西,控制燒當羌。諸羌國畏竇固,便不敢有二心。‘牧馬中州’大策流產,匈奴滅國之禍已不遠!不得已,吾又制定‘兌上乾下’策及獵殺漢朝北征大將策,汝竟然一再失手!”

“如此艱難時刻,草原信物對單于非比尋常啊。可汝放過寒菸,雖是爲最終奪得信物而不得不爲之,可也種下大禍!單于豈能知哉?衆部族大人與衆將豈能信汝?即便汝將來或能奪信物,可北匈奴已亡,有何益哉?單于給汝十年,現十年已到,必紅祭烏日塔!如汝再蹉跎,再過五年,汝兩女亦會爲人牲,且剝阿寨、額莫皮以祭諸神……”

“哱!”

呼衍歷聞言,一口鮮血噴薄而出。

他面色蒼白,仰首向天,嘴裡念着烏日塔的名字,臉上股肉顫動着,兩行清淚滾下面頰。良久,才咬牙堅定地說道,“請‘國師’恩准,吾要回一趟聖山!”

“啊!”

呼倫大驚失色,驟然摯劍在手,手臂顫抖着,見呼衍歷依然仰面朝天,根本沒有防範意識。他又輕輕地將劍扔下,帶着一付痛苦的表情勸道,“都尉,汝好糊塗,千萬不能回去啊,汝此去是羊羔送進狼嘴……來不及了,單于爲一國之君,言出必行。現在春祭已到,汝縱使回去又能如何?非但救不出烏日塔,汝自己亦將被囚……”

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一章 瞞天過海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四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
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一章 瞞天過海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四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