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

當然,呼衍歷可不是怕死。自接受單于密令潛入中原起,他早已經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真正怕的是,即便劫持了寒菸,由於老疏勒王的魔咒,寒菸脖子上的玉石便是一塊石頭,他依然找不回柱璽。而找不回柱璽,未完成單于交給他的使命,他的全家依然要成爲血祭的犧牲品!

因此,他選擇等。漫長的十年他都等了,當年的總角小丫已經長大成人,總是要嫁人的。他要等這個胡女找到那個能幫她復國的心上人,等疏勒王的這個魔咒一旦失靈,那纔是他奪回信物之時!

漢軍在練兵,張掖的幾家大馬場已經精選出數萬匹優良戰馬送進各處軍營,漢軍北征應該不遠了。權魚和寒菸志在復國,一定會藉機奪回疏勒國。而那個能幫助寒菸復國的漢人,則一定在漢軍之中。他堅信,最有可能的便是他一直盯着的班超,他呼衍歷離大功告成之日已經不遠了。

但眼前,春祭將至,愛妻烏日塔生死不明。他真想返回漠北聖山一趟,救出心愛的烏日塔。可他知道,單于如果得知他兩手空空擅自返回聖山,豈能不會讓他再活着。返回漠北龍庭肯定凶多吉少,非但救不出烏日塔,連自己的兩個愛女、族人定然也要爲他陪葬。

對一個勇士來說,沒有什麼能比看着自己心愛的人被虐殺,而自己卻無所作爲更痛苦的了。此時的呼衍歷瞪着血紅而仇恨的雙目,他將所有所有的仇恨,都記在漢人頭上,都記在他的老對手班超和楊仁的頭上……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陰曆四月初,初夏時節的太華山軍營,被綠蔭和鮮花簇擁着。班超進駐太華山練兵已經半年多,突然他的老家安陵來人了,敷水畔的軍營那少有的寧靜,瞬間便被打破。

這天,兩匹快馬由遠而近,馳過聖水河橋,穿過別部的訓練場便衝下官道,帶着一團塵煙奔到營區門前。馬上兩人均着便裝長袍,但一看便是一主一僕。主人蓄着長鬚,氣度不凡,用手中鞭子指着當值的王艾和唐芷喝道,“速速通報汝家主公,右扶風雍營司馬、故人曹世書來訪!”

“將軍請稍待!”

轅門下兩名衛卒一看便知來者是漢軍將佐,又聞是雍營司馬,且是班超故人,王艾便趕緊躬身道。而唐芷則一溜一跑着,衝進班超的大帳通報。

班超正和三位軍侯在帳下議事,聞曹世書來訪,便命打開轅門,並親自帶着三位軍侯站立在帳門前相迎。曹世書緩步進入中軍大帳前,翻身下馬,兩人抱拳致禮。

“世書兄別來無恙乎?超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聞司馬在太華山練兵,書便唐突來訪,還請見諒。當年司馬年少英雄,歷歷在目,今已成北營司馬,可喜可賀!”

“謝兄臺擡舉,汝纔是貨真價實之一千石司馬,吾這個司馬前別忘了還有一個‘假’字!”班超戲道。

兩人執手進入營內,相談甚歡。曹世書比班超大八歲,性格爽朗,可他此次來,兩人免不得談起曹世叔事,大帳內不免戚然。原來,曹世叔於數年前突然生怪病身亡,當時班超和班固俱至曹家爲世叔送行,小妹班昭盛年失偶卻立志不再嫁,此事一直成爲班超心病。

當天晚上,班超舉宴款待曹世書,權魚一家和三位軍侯俱來相陪。小魚兒還讓胡伎們獻上了一臺歌舞助興,按照宴客禮數規定,班超和曹世書則一同持劍起舞。席間酒酣之際,曹世書這才吞吞吐吐地說明來意。

“仲升,汝離開安陵已經多年,此時三輔已非昔日模樣。大中小戶一一敗落,土地慢慢歸於大戶,庶民都淪爲徒附,豪強大族則富可敵國。現在輪到安陵馮家和茂陵宋家了,馮墾太公已出大事,阿翁命吾速來報汝!吾便顧不得司馬南,倉促奔來華陰……”

曹世書說這番話時,心裡一直帶着一絲隱隱的歉意。曹家在朝中並無硬的靠山,曹世書是靠自己的戰功一步步爬上司馬之位的。懾於司馬氏的淫威之下,他不得不選擇自保。身爲雍營資歷最老的軍司馬,他卻不能護佑與班氏關係密切的馮家、宋家,曾經因此受到阿翁曹太公嚴厲斥責。

雖然弓家在隗裡令木容轂縱容下,置安陵馮氏於死地,令他曹世書顏面無存。可現在,自己以一個司馬之身,倉皇跑來太華山通風報信,求助於僅是漢軍假司馬的班超,更讓他感到汗顏!

原來,馮家自主母於氏過世後,馮墾沉迷酒色,年過四十,便已發福,與雒陽班家走動也少了。弓家見時機成熟,便買通縣令,再一次強奪馮家小西河畔膏田,雙方多次械鬥,已經死了五個徒附,馮家落下大官司,已朝不保夕。而行右扶風事司馬南,對鼻子底下發生的事兒卻不聞不問。

“弓家已盡奪安陵庶民田地,除馬家等幾個大戶外,安陵千頃良田盡姓弓。惟有馮墾,自侍有班家、竇家做後盾,偏守着百十頃膏田,與弓家死扛着,終落得如此悲慘下場。家翁看不過,聞仲升在太華山練兵,便命吾來報信!”

曹家知馮家對班家有恩,當年班家落泊在安陵邑,馮家相助不少。後來,兩家又命運相連,一起亡命於雒陽。此時,馮家遭難,曹老先生拍案而起,他先令長子曹世書設法相助。可曹世書畏畏縮縮,不敢出手。於是曹大人便再命曹世書專門寫了信給班固,讓其上書皇上參隗裡令枉法,併爲馮家申冤。

結果,班固迂腐,竟然回信說“豪強械鬥,此係鄰里糾紛,勿因鄉情而借用公器!兄可告弓、馮兩家,長城仍在,始皇帝安在否?”

曹太公氣極,恨班固迂腐文人。他知道隗裡令木容轂是副護羌校尉、行右扶風事司馬南的人,而司馬南又手握重兵,節制雍營,他兒子曹世書一個領軍司馬是根本開罪不起司馬南的。萬般無奈之下,老人家又令長子曹世書寫信給小兒媳班昭,甚至想以老病之身親至千里之外的帝都雒陽,到公車司馬署上書,或請鄧府女公子鄧堯設法襄助馮家。

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十章 兵發拘彌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
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二十四章 金滿驚雷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十章 兵發拘彌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