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江湖盛事

班超明顯的簡慢輕蔑,瞬間激怒這一羣易怒的世子。

淳于薊身邊的兩個十七八歲的商賈子弟縱馬擋住了去路,一個頭戴屋幘、身着白色緞袍、但卻長着紅紅的酒糟鼻子的世子鞭指班超叱道,“窮酸文人之後又什麼了不起,想走?哼,汝也不看看淳于公子是什麼人,大漢第一劍客,打遍雒陽無敵手。這是給汝臉面,想走也成,須下馬從公子胯下鑽過去!”

“紅鼻子”言畢,這羣商賈子弟都放肆地哈哈哈訕笑起來。

班超冷冷地看着這個少年,未置一言。他跟隨師傅左車多年,從未與人正式交過手,能否戰勝名頭很響的淳于薊他心裡並沒有數。但少年氣盛的他依然不屑地看着衆人簇擁着的淳于薊,就憑汝幾人也想讓本公子學淮陰候鑽胯?

另一個一身青襦長褲、十分精幹的世子則乾脆威脅開了,“班家重名聲,秋社將至,定然也要扎燈樓相慶。班公子,今秋乾燥無雨,風大沙狂。君不怕班家之燈樓,會不安生麼?”

兩漢時代,每年春社、秋社兩節,皇帝都要登壇祭天地,春祀秋報,故而春秋兩社最是隆重。春社、秋社都有燈會相慶,戶戶掛燈,家家結綵,萬人空巷,滿城狂歡。如果誰家的燈或被風毀,或爲人毀,往往被視爲晦氣,是災難徵兆。這些狂徒竟然以燈樓相挾,讓班超隱隱有點惱了。

倒是淳于薊喝止住衆少年,他看着班超彬彬有禮地抱拳道,“班公子切勿當真,衆人不過氣話耳。請公子放心,吾非下作不堪之人,且與尊翁有師生之緣,定然不會允人騷擾班家。今日是大日子,吾只想與班公子討教幾招,不知可否賞臉?”

班超知道所謂“大日子”涵義,他在北軍營中已經聽說了。

今天是處暑,皇上晨時在上林苑登壇祭天,迎秋於西郊。後又在河南宮接見了北匈奴使節右鹿蠡王,拒絕了北匈奴“請音樂、求和親、求率西域諸國獻見”等要求。漢匈是天敵,南匈奴已經降漢,北匈奴退入漠北,漢與北匈奴遲早會有一場大血戰,那便是天下劍客報效國家之時。

淳于薊的這個理由,讓班超不好拒絕了,“吾最近忙,這樣罷,秋社前一晚,戌時整,‘關中人家’,不見不散!”

或許是見淳于薊說得很誠懇,與他身邊這些輕浮的商賈子弟完全不一樣,或許也是怕秋社時家中燈樓會有麻煩,便撂下一句話,策馬揚長而去。衆少年則歡欣不已,他們想象着淳于公子教訓班老二的場景,盼望着秋社日早日到來。

雖然答應會會淳于薊,但班超與世無爭,並未太當回事。

處暑過後,宮內與司徒府內都傳出了好消息。阿翁班彪跟隨竇融進入雒陽後,曾被拜爲徐縣令,因身體不好辭官回家。後因才學又被三公屢次徵召,便進入玉況的司徒府任掾吏。玉況任司徒四年,病歿任上,魏郡人馮勤繼任司徒。最近望都長一職空缺,司徒馮勤便舉薦了班彪。縣長雖小,但也是喜事,班府最近便被喜氣籠罩着。

罩在班固陰影之下的班超依然“渾渾噩噩”,無足輕重,家裡的大喜事沒人與他分享。每日默默幹活,每天晌午前便在邙山與雒陽城間奔波。最近,左車開始傳授鬼谷子的百陣圖,爲將者不能不知戰陣,他的全部心思都沉浸在變化萬端的陣法之中。

從處暑到秋社,相隔不過幾個戊日,轉眼之間便到了。陰曆八月九日傍晚,班超拜別師傅正要離營,左車一身甲服,揹着手突然道,“君子與人相約,輒不可相忘也!”

班超聞言大驚,趕緊跪下將被人逼着比劍的過程敘述了一遍,並偷瞄師傅臉色,見並無不妥,這纔不解地問道,“師傅如何得知?”

“哼!”左車拂一下衣袖,又抱着臂擡頭看着遠山和白雲,偉岸的身影彷彿一座高山。只聽他嘴中不屑地道,“淳于薊乃天才少年,劍藝名貫江湖,號稱第一遊俠。有人敢向他挑戰,難道不是雒陽甚至吾大漢劍壇盛事一樁?已經鬧得沸沸揚揚,偏汝愚鈍不以爲意!”

說着,又手捋長鬚輕嘆一聲道,“也罷,汝跟吾七年,已經小有所成。雖然出師尚早,然也該讓世人知道,班府尚有老二,劍道永無止境。能與淳于公子交手,汝也能得到長進。既然答應人家,就去罷!”

師傅說得淡然、平靜,風輕雲淡,說不上是很贊成,但卻並未反對。因此班超離開邙山北大營後,便沒有進城,而是撥轉馬頭徑直馳向北城外小酒肆“關中人家”。

但只到此時,他心裡才隱隱有點惴惴不安,感到有點心虛、沒底了。淳于公子名聲在外,鬥不過淳于薊,自己一點不丟人。他擔心的是,如果阿翁班彪知道不爭氣的二公子竟然進入酒肆與人鬥劍,少不得一頓家法侍候,特別是一定會傷心透了!

來到“關中人家”門前,他便顧不上這些顧慮了。

這條環繞瘦北湖的街道名叫西京裡,這裡酒肆扎堆,遍佈歌坊、伎戶(注:即暗娼),街道兩邊紅燈高掛,粉幌飄飛,空氣中脂粉香濃。多數酒肆兼營伎戶,既賣酒也養着幾個伎女。關中人家是這裡較小的酒肆,只賣家常菜而不賣肉,兵曹營的門卒們與左車偶爾在這裡飲酒,班超自然熟悉。

這條熱鬧的街巷平時人就多,此時街道兩邊的燈籠、酒幌下,更是站滿了聞訊趕來的雒陽城世子、劍客們。見班超策馬而來,他們有的用好奇和懷疑的目光,看着這個不知輕重的挑戰者。有的則充滿鼓勵和讚賞,並向班超致意。班超剛跳下馬,等在門外的小二便接過馬繮拴到拴馬石上。

班超向衆人一抱拳,便抱劍昂然進入肆內。

班府家教森嚴,規矩太多。自家主班彪以下,不管是誰,一舉一動,都必須符合禮法。除了跟隨左車在這裡打過幾次牙祭,班超長到二十歲,從未單獨進入過酒肆,更別說與人擊劍鬥狠了。當他戊時整抱着劍準時出現在酒肆時,淳于薊一行商賈少年早已經來了。酒肆內人已經爆滿,地面席上有數十張案,每案燃着一支巨燭,燭下都坐着二至三人。

班超胸口嘣嘣地跳將起來,他閉眼平息一下心裡的緊張情緒後,也不打話,解下身上重劍,接過小二遞過的竹劍,就上了場。

店家姓喜,是一個五十餘歲的長鬚老者。見挑戰者竟然是班超,那個跟隨左車來吃過幾次酒的青年人,不禁大驚。在他的記憶中,班二公子雖然身高八尺(注:漢丈,約今一米八)、氣宇軒昂,卻木訥寡言,循規蹈矩,師傅面前,甚至還有點拘束、恭順。雖然也時時刻刻揹着長劍,但總是與頂尖劍客掛不上鉤。

容不得多想,此時他得趕緊做生意。

他見班超向淳于薊點了一下頭,就臉無表情地走上場,便立於圍欄前抱拳高聲道,“各位英雄,戌時已至,吉時已到。今有高人挑戰吾大漢帝都雒陽城第一劍士淳于公子,此乃壬子年京城一大盛事也。今日三十六劍坊舵主已經聞風而至,各路英雄齊聚小肆,小人不勝榮耀。下面開始下注,起注五百錢……”

雒陽劍坊擊劍盛事一般在各坊道場進行,尋常酒肆、歌坊無緣得見淳于薊這樣的頂尖高手蒞臨。班超隨口定了“關中人家”,不啻是扔起一塊金餅砸中了這個不起眼的小酒肆。立秋後,開陽坊舵主東方無極親自到酒肆,將秋社前一晚全包了。

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七章 謀取鄯善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四章 無地自容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十六章 風雪孤城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一章 帝宮夜色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六章 雪寒風狂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章 玉門重地
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七章 謀取鄯善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四章 無地自容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十六章 風雪孤城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一章 帝宮夜色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六章 雪寒風狂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章 玉門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