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

飽學大儒薛池愣是讓楊終說愣了,人累了便要發幾句牢騷,有這麼嚴重麼?況且這個書傭不僅肚子裡有文章,身手更是了得,有“立功異域、以取封侯”之志,其心便可誅麼?

薛大人沒有理會這個迂儒之說,班超也就逃過一劫。這便是史上著名的“投筆從戎”典故的來歷。

此時,衆令史、書傭見班超又犯癡病了,肯定要到軒內發作一番,禍害些花草綠竹紅葉罷了。衆蘭臺史令無人阻攔惹他,隨他自生自滅去了。

班超至軒內舞了一通鐗,感覺通體暢快,便收勢凝神,擦擦額上輕汗。忽然典庫內傳出的嚶嚶哭泣聲,讓他愣住了。細聽之下,不禁十分震驚,甚至汗毛倒豎。整個蘭臺,偌大的宮殿建築,典庫數千間,狀如一個一個的小籠子。而此間可是收藏祖姑母班婕妤遺作的地方,她彷彿隱約聽到了祖姑母在哽咽泣誦: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

奉共養於東宮兮,託長信之末流。

共灑掃於帷幄兮,永終死以爲期。

願歸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餘休……”

班超這一驚非同小可,真是白日見鬼了!

書府內如泣如訴,分明是有一個女人在哭泣着吟誦祖姑母的《自悼賦》。班超自幼習武,一身是膽,他自然不會相信祖姑母會死而復生,更不怕所謂的鬼神。可這哭聲不會有假,這可是蘭臺,怎麼會有女人?

他急忙趨入書庫,要一看究竟。可看到的一幕,讓已到而立之年的老剩男,剎那間情竇洞開。他震驚地睜着雙眼,眼前的一切讓他完全怔住了。

典庫內是一個美麗的年輕女子,雖然女扮男裝,頭扎綸巾,很象是一個清秀的書生。可一張瓜子臉兒,薄薄的嘴脣,幼眉彎彎,鳳目含愁,蛾眉斂黛,雖愁苦慼慼,卻頗有英氣。這分明正是鄧府女公子,眉眼模樣風度,和十年前簡直分毫不差。

唯一的區別,十年前,小荷才露尖尖角,那時她是一個清新可人、惹人垂憐的小可愛。十年後,菡萏浮波露嬌輝,此時的她已經是一個妍壓羣芳、才氣逼人的美佳人。

班超就這麼剎那間怔住了,手指着女子,一時說不出來話兒來。

這怎麼可能,十年思慕,自己都知道是白日作夢。可眼前所見,讓班超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竟然在典庫內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女神。

情已難抑的鄧堯,正忘我地泣誦着班婕妤的傳世名篇,睹物見人,不能自已,竟然一下伏在黃絹之上,嚶嚶地痛哭失聲。全不知自己情緒失控間,已經走光了。此時的她綸巾鬆散,秀髮飄逸,一切都正被班超看個正着。

班超如遇故人,全無一點生分感覺。他深受感染,潸然淚下,情不自禁地接着輕聲吟誦道:

“惟人生兮一世,忽一過兮若浮。

已獨享兮高明,處生民兮極休。

勉虞精兮極樂,與福祿兮無期。

綠衣兮白華,自古兮有之……”

這回吃驚的是鄧堯了,她先是震驚,侯門女公子的矜持和威嚴讓她迅即變得憤怒。可回過頭來看到的一幕,讓淚眼漣漣的她竟然也怔住了。這是什麼情況?這不正是剛纔在軒內舞“劍”的男子嗎?此刻懷抱一柄劍,不,是一根鐵棍,竟然也已經淚溼衣襟,只不過這形象有點滑稽。

因爲他懷中有板有眼抱着的,可不是什麼寶劍,而分明是一根劍狀的金黃色粗鐵棍。這是爲什麼,他是班家老二啊,俠士之後,史家徐令的後人。只要不是上朝見駕,大漢世子、士人、儒士、官員定要佩劍,他也完全可以佩劍啊。

鄧堯何等人,她只是一瞬間,就知道眼前這癡漢是誰了。

這可是蘭臺,位於南宮之內,是書蟲們在撰詔、著史、啃書的地方。而在蘭臺有一個劍術超羣的書蟲,也是一個沒落子弟,還是一個癡子(注:漢時雒陽方言,即傻子)。整天忙着靠抄書餬口,卻滿腦子想着征戰沙場、萬里封候,這是全雒陽城公開的笑料。

雒陽城流傳的班老二段子很多,如詣闕上書、夜救權魚、豔慕魚兒美色等,無不爲人津津樂道。鄧堯自然聽說過這若干段子,而其中有一個段子讓她最覺有趣。說班老二曾戰勝過大漢著名劍客淳于薊,掛上“大漢第一劍客”綬帶,可當時伎家願意獻出兩個花魁免費相陪,結果不識人倫的班老二卻嚇得落荒而逃。

當年聽過這個典故後,她和阿母曾笑得肚子疼。現在,終於見到了這個傳奇一般的怪人,這可是一個身材魁梧、形象英武、滿腹詩書、一身是膽的偉男子啊,與傳言的“小癡子”班老二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鄧堯心裡覺得有趣,大有好感,於是,他們發生了下面一段對話:

“汝是誰?”

“汝又是誰?”

“我先問汝的,該你先回答!”

“我可是等了……可我就是這裡人啊。”

“這裡可是讀書人呆的地方?汝喜歡舞刀弄劍的,應該到酒肆、劍坊去鬥劍,贏了還有花魁免費相陪,幹嗎呆在這裡?”鄧堯戲道。

“青樓花魁算什麼,吾心裡的女子可是豔冠雒陽的侯門女公子……可汝也並不是這裡的人!”

“這麼說,汝是這裡的人了?噢,嘻嘻,當然吾明白……”鄧堯擦擦淚眼,捂嘴嚶嚶地輕笑。這一笑,玉顏生春,雙頰暈紅,顧盼嫣然,班超彷彿又看到了當年的那個小不點鄧府女公子,他又癡了。

“剛纔還哭,這會笑什麼?不過……”

“怪不得汝讀她的文章也會哭,汝可是班家老二,雒陽‘名人’哪!一個滿腹經綸的書蟲,不好好抄書,卻要建功西域、封侯晉爵、光宗耀祖!”

“大丈夫生當作人傑,建功立業,本該如此……”

“好吧,好吧,男兒本該壯志拿雲!吾可沒有想打擊汝,行了吧?”

鄧堯輕抹淚眼,眉目靈動,嫩臉勻紅,口角間先是淺笑盈盈,到底未忍住,竟然忍不住捂嘴咯咯地笑將起來。“汝爲何不帶寶鐗?聽說汝有竇大人所傳寶鐗,且常與人擊劍,通常定是別人敗於汝手下……”

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四十六章 鷲絕冰谷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十九章 虛驚一場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一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
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二十二章 陰盛陽衰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二十四章 楚楚可憐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四十六章 鷲絕冰谷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十九章 虛驚一場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一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