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

蕊貴人雖清新可人,天真無邪,可劉炟是飽學大儒、風流少年,僅有清新、天真與可愛又如何能攏住他的心。因此,雖然爲封諸舅事母子倆鬥着心機,但母子情分並未生疏生忿,劉炟依然定時來永安宮給母后請安,稟報重要軍國大事。

自萱貴人住永安宮後,他來永安宮格外勤快,常常坐着御輦自蒼龍門出北宮往永安宮跑,既給太后請安稟事,又藉機到西苑殿膩一陣萱貴人。

永安宮內從上到下都知道劉炟的心事,他既是膩萱貴人,同時還惦記着已在永安宮侍奉太后的七名采女們。

萱貴人受專寵,此時已略顯懷,怕自己懷孕讓別人鑽空子,故而對聖上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每次皇帝來,一般在太后所居的中和殿陪太后一會,劉炟總會悄然進入萱貴人住的西苑,少年夫妻情濃似火,自然少不得行周公之禮。

剛開始太后大意了,夕照爲提醒她便將內侍記錄的《起居注》和《彤史》,太后翻閱一下大驚,夕照、秦鵝也愁壞了,她們不得不另想辦法。

但就在此時,一場驚天大案,突然狂飆漢宮,徹底打亂了她們的盤算。

原來,萱貴人被接進永安宮後,七名新選采女也輪流到西苑殿外殿當值,幫助清菱、子韻照應貴人起居,熟悉宮內規矩。這些采女中,竇氏、梁氏這兩對姊妹花身長都有七尺一二寸,進止有據,恭順有禮,雖素靨粗裙卻傾國傾城,令太后刮目相看,頗以爲奇異。

而夕照、秦鵝、萱貴人三人則頗感不安,尤其是萱貴人,憑女人的敏感和直覺,她感覺劉炟似乎格外牽掛着這批采女們。

夕照、秦鵝二人對這四女自然不會輕視,爲確保萱貴人將來能入主長秋宮,二人已決定等到學完宮廷禮儀,便將竇氏、梁氏四女全部放進永巷,在無休無止的艱苦勞作中消磨掉她們的青春,令其永無進入掖庭之日,待年齡漸長後則出宮嫁人了事!

陰曆十月初七那天,中山王劉焉來京朝見。晌食時,太后在永安宮舉宴款待,劉炟也來永安宮陪皇叔晌膳。他的貼身侍婢連珠、書蘅無事可幹,便來到西苑殿陪萱貴人閒話。陪貴人博戲之時,書蘅無意間的一席話,讓萱貴人心驚肉跳,失手將玉耳杯脫手落在案上,“啪”地一聲摔得粉碎,紫緞襦衫紋袖也被濺溼!

書蘅與連珠一樣,都是劉炟與萱貴人的心腹侍婢。當時萱貴人賞給連珠、書蘅一人一枚金釧,連珠不敢離開太久趕緊回中和殿去了,書蘅則感激之餘俯耳對萱貴人稟道,“立冬那天夜,皇上在西苑殿臨幸過一個高個姊姊,是外廂當值采女。當時貴人睡熟,皇上一個人披衣悄然外出,吾剛出偏殿,恰好看到……”

話剛說了一半,感覺自己說漏嘴了,書蘅嚇得趕緊閉嘴不再言。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書蘅隨劉炟返回北宮後,萱貴人整整一個晚上心思黯然,震驚不已。千堤萬防,還是晚了一步,她越想越覺得心驚肉跳!

她記得很清楚,立冬那天,皇上來永安宮陪太后過節,萱貴人也一起陪太后晚膳。當晚皇上便留宿在她住的西苑殿,二人小心翼翼地歡好一番後,她身乏覺多,便早早睡了過去。書蘅說的事,當是發生在那天她睡着之後。

按說,皇上正青春年少,臨幸宮人不算大事。按宮裡規矩,如果永安宮有哪個宮人或採女被劉炟臨幸過,第二天掖庭令房儒、傅母簡瑾一定會向太后和她稟報,以便讓宮人或採女受到照顧。一旦有孕,則擇殿居住養胎,是馬虎不得一點的。

但房儒未稟報,傅母簡瑾也未稟報,彤史太監根本就未記載。難道是彤吏官根本就不知道?也就是說是采女故意未稟,或者皇上故意隱瞞?!

萱貴人想到這裡,不禁陣陣倒吸涼氣。竇氏二女、梁氏二女可不是出自普通世族,竇氏二女是沘陽公主小女,而梁氏二女是武陰長公主養女,如果皇上故意隱瞞與采女相會,便說明二人早有情愫,這一切便是故意瞞着太后,那麼這便非同小可。

“竇氏……”萱貴人首先想到了竇氏二女,她越想越怕,不免有點心驚肉跳的感覺。

永平末年,沘陽公主劉小翰多次帶着竇妤、竇洇姊妹二人進出長秋宮,陪太后閒話。而竇妤擅書法,與時爲太子的劉炟有共同語言,還經常切磋書藝。萱貴人那時已經進宮,但因竇氏深受先帝打壓,她根本未往別的東西上想。現在看,少年夥伴,此番進宮一定是有預謀的。

立冬是辛亥月丁卯日(注:即陰曆十月四日),萱貴人詢問了清菱、子韻兩個貼身侍婢,尋常永安宮的宮人或那七個采女來西苑殿侍奉,都要聽這兩個貼身侍婢使喚。但二女冥思苦想,立冬纔過去幾天,但那天會是那個宮人或採女後半夜在外廂當值,她們平時都不把采女放在眼裡,竟然都想不起來。

“這不難,傅母處定有記載,吾去華光殿暗暗地查一番便知……”子韻補過道。萱貴人覺得有理,但提醒她不能讓簡瑾看出端倪。

第二天子韻到華光殿去,恰好傅母簡瑾進入北宮掖庭公幹,子韻偷偷翻看了簡瑾記錄的簡冊,采女們進永安宮侍奉全部記錄在案。立冬當天後半夜,簡冊中清清楚楚地記着,從子時至黎明之前,西苑外殿當值者正是出自竇府的竇采女!

萱貴人聞報,詫異之餘,越往深處想越有點汗毛倒豎的感覺。

她未敢稟報太后,思慮再三,但還是將書蘅的話轉告長樂少府夕照、長樂太僕秦鵝。竇氏和梁氏處心積慮送女進宮,心思是明擺着的,夕照、秦鵝原已打定主意將來將她們送進永巷做宮廷役婦。現在二女聞言大驚,太后身體每況愈下,聖上如果真的與竇妤有舊,那麼萱貴人長秋宮的地位必不保,見多識廣的她們一時也愣了,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華光殿所在的湖心島,與太后所居的中和殿以一座曲折迴旋的廊橋相連。從此開始,每次劉炟來永安宮,夕照、秦鵝能做到的,就是悄悄吩咐傅母簡瑾,讓采女們呆在芳林池中的華光殿,不得越過廊橋。

……

立冬過後的這幾天,竇妤、竇洇姊妹倆一夕三驚,惶惶不可終日。

自從八月初進入永安宮後,她們在芳林池華光殿內跟隨傅母學習宮儀之餘,一直在中和殿侍奉太后。聖上每隔幾天會來一趟永安宮看太后並奏事,但是竇妤和衆采女沒有接近聖上的機會。

隴右大捷後,萱貴人住進永安宮大院內西苑殿養胎。很快,今年新選進的采女便不再有貼身侍奉太后與貴人的機會,而是與永安宮的宮人、嬤嬤一樣,成爲深宮內最下層的宮女。

別的姊妹只會默默忍受,可竇妤卻感到不一般。進宮前的那一晚,祖母、長公主劉中禮曾擁着她說了一夜話。現在她想起祖母的話,她比普通采女揹負的更重,眼前的些微變化讓竇妤感到了警覺。

漢宮深似海,惟有佳人淚。那巍峨壯麗的殿宇樓榭背後,是無數宮人的斑斑血淚。她聽懂了祖母的話,南北兩宮采女、宮娥數千人,唯一的希望就是盼能入掖庭,以博聖上一笑。可她必須得到太后、聖上寵愛,她不能走錯一步,現在重振竇氏的全部希望,就寄託在她瘦弱的肩頭!

可現在她根本沒有接觸太后或聖上的機會,采女們只能在永安宮中和殿和西苑殿的外殿當值,每天宮廷禮儀課結束,便與粗使宮女、嬤嬤們一樣,打掃院落,椎洗織物,拂塵淨幾,幹不盡的苦役。都是出自世族大家,如何幹過如此粗活,有的采女常會偷偷哭泣。

竇妤沒有自怨自憐,她能感覺到比粗活更大的變化是人的目光。長樂少府、太僕、衛尉、甚至萱貴人及貴人身邊的宮人,看她的目光明顯不同了。剛進永安宮時,更多的是讚賞、豔慕。而現在,那一雙雙笑臉掩飾不了黑眸深處的東西,那裡分明隱藏着厭惡、警覺、鄙視,甚至還有幸災樂禍的味道!

劉炟經常過來看望太后,竇妤知道,這便是她唯一的機會。只是過去的清秀少年、病弱太子,現在已經君臨天下。那曾經的海誓山盟,他還能記懷麼?他還能記得長秋宮皇后書房內,他輕薄她後說過的話嗎?!

不管如何,竇妤決心試一試,她決定拿命運放手一搏!

~~~~~~~~~~~~~~~~~~~~~~~~~~~~~~~

求收藏

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四十章 另尋明主
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三章 蒙榆逞威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四十章 另尋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