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

班超便出列稟道,“霜刺國王長子脫蘭,在呼衍部爲質。大戰之後,未見蹤影。爲安定蒲類國,末將請都尉命吐璺王子爲王世子(注:同漢朝稱謂,諸侯或親王法定繼承人謂世子)!”

脫蘭既在北匈奴爲質,自然不能仍令其爲王世子。竇固本有此意,因此,他面色沉重地點點頭,“大戰之後,仲升所請,正其時也。”他扭頭虎視着霜刺道,“不知國王意下如何?”

霜刺喔咿儒睨,看一眼王妃,夫婦二人似有難言之隱。霜刺欠身道,“小王正有些意,只是……只是……”

此時的霜刺並不知脫蘭已亡,脫蘭雖在北匈奴南呼衍部爲質,但他愛憎分明,對北匈奴人恨之入骨。與年幼稚嫩的吐璺相比,脫蘭膂力過人,胸有主見,堪當大任。可竇固未容他猶豫,便接口道,“國王是憂國中清貧麼?這個不難!”

其實,竇固情知霜刺難處,但他卻以“國中清貧”爲由阻霜刺口,令霜刺無法拒絕。現在的蒲類國讓匈奴呼衍部盤剝得如一個窮困潦倒的窮漢一般,可謂一貧如洗。竇固向長史黃沾示意,只過了一小會兒,從事郭恂便將一金裝簡冊呈遞竇固,竇固看了一下又遞給霜刺。

霜刺不敢違背,便接簡冊在手道,“王子吐璺聽令!”

吐璺走到堂中,先向竇固、耿忠行稽首大禮,然後又走到父王案前跪下叩頭。霜刺莊嚴地道,“自今日始,本王立王次子吐璺爲大漢蒲類國王世子。蒲類國吏民敢違背者,盡殺無赦。王世子若對吾大漢上國有異心,天下人皆可得而誅之!”

言畢,將簡冊親自授予王子吐璺。年僅十八歲的吐璺跪接簡冊,莊嚴銘誓,“謝大漢奉車都尉,謝父王!兒吐璺向神靈銘誓:畢生忠誠附漢,蒲類國永爲大漢屬國。若敢違背上言,必天誅地滅!”

至此,莊嚴的國事已經按漢儀進行完畢。本來,衆將以爲要散帳,誰料竇固突然站起身,面向衆將道,“本尉令歙渠爲大漢伊吾都尉,領蒲類國兵,鎮守使伊吾廬城。令淳于薊爲軍候,允着司馬佩劍、甲服,食七百石。淳于薊亦爲執法軍候,凡犯漢軍軍規者,凡匈奴降民有異動者,可先斬後奏!”

“謝都尉!”歙渠雖然不在場,但他是霜刺妻弟,於是霜刺和淳于薊趕緊同時拜謝。

衆將十分驚訝,竇固卻又道,“令胡焰、蒙榆、班秉、班騶、肖初月、周令六將爲軍侯,胡焰、蒙榆、田慮、華塗、樑寶麟五將,允着司馬佩劍、甲服,食俸七百石。班秉、班騶、肖初月、周令四將,食俸六百石,令其餘各營有功將校,待班師後由朝廷再賞!”

“謝都尉!”班超與淳于薊及衆將再一次謝恩!

“班司馬,別部大喜啊!”渠耆、劉萊、趙統等將一一抱拳向班超致賀,班超趕緊一一躬身抱拳還禮,“是都尉擡愛,與衆將同喜、同喜!”

堂議完畢,天已近三更。別部收穫滿滿,衆將校懷得複雜的心情一一退堂歸營。但別部衆將俱站在班超和淳于薊身後,一動不動。從事郭恂見狀催道,“班司馬,更已深夜將盡,都尉已經散堂。大戰之後,請回營好生安歇吧!”

班超等聞言,雖然嘴上答應着可腳下卻並未挪動半步。

從事掾吏們不解,竇固和耿忠卻相視一笑,他們當然知道班超爲什麼賴着不走。竇固看一眼帳下的胡焰,便朗聲一字一句地說道,“別部刑卒,甫立驚天戰功。本尉將稟明朝廷,準於全部將功贖罪,賜予庶民身份,允在軍中服役。有大功者,着班司馬不問出生,不問過往,一律軍中重用!”

耿忠卻走過來小聲對班超道,“允別部夜宴慶功,然汝等已大睡數日,吾大軍在雪山上苦熬數日,士卒疲憊,凍傷尤甚,不得吵着諸營!”

“末將代千七刑卒,謝兩位大人成全!”班超要的就是這句話,東西要到了,這才謝過兩位都尉,帶着衆人歡歡喜喜地返回別部大營。

這是個非同尋常的夜晚,別部刑卒肯定高興得一夜無眠。王宮殿之上,從騎都尉耿忠、長史黃沾至從事、掾吏們都圍在兩個大火盆前,也都沉浸在喜悅之中,誰都沒有睡意。耿忠無限感慨地道,“白山驚天一戰,別部已成漢軍銳卒營。明年此時,待都尉大軍再徵漠北,別部三十六將,俱可擔校尉、司馬、軍候、屯長之重任也……”

可他未說完,門令卒來通報,“稟報都尉,敦煌郡驛吏到!”

原來,人在敦煌郡的中郎將鄭衆派出的四匹驛馬,已經翻越白山找到了蒲類城。黃沾打開泥封,從木匣內取出簡書遞給竇固。竇固讀着鄭衆的信,不禁眉頭緊蹙,面色鐵青。耿忠接過信也看了一遍,不禁愁上心頭。

正如他們戰前所料的一樣,蒲奴單于將他的軍隊雪藏了起來。漢軍其餘三路北征大軍,連匈奴人的影子都未見到,全部無功而返!

耿秉﹑秦彭出居延(注:即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塞,入大漠六百餘里,至三木樓山,未見匈奴人身影,勞師無功。戰事進展果如戰略家耿秉所料,還師居延塞當晚,耿秉將自己灌得大醉,徹夜未眠,幾度心酸而泣!

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出平城(注:即今山西大同市東北)塞,大軍一直追至匈奴河,北匈奴部衆全都潰散遠遁,俱無斬獲。

祭肜﹑吳棠出高闕(注:即今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塞,由於南匈奴左賢王素與祭肜不睦,故意錯報地名,致使祭肜﹑吳棠未能到達涿邪山。

鄭衆的信令竇固心驚駭然,他尤其爲一代名將祭肜的命運深深擔憂,可又無能爲力。其它兩路也就罷了,可祭肜卻犯了枉失軍機之罪,按漢律這可是死罪。作爲漢軍主將,如果此時他竇固此時身處朝中,定然會設法搭救祭肜。可他遠在萬里之外,皇帝和朝中衆臣斷然饒不了祭肜,他已是愛莫能助。

後來事情的發展,果然如竇固的擔憂一樣。祭肜班師後,御史中丞薛池、校書郎楊終、司徒長史吳良等十幾位大臣先後上奏參祭肜,漢明帝一怒之下,將祭肜下獄治罪,後不忍心殺之,幾日後便貶爲庶人。一代名將祭肜,短短十餘日便抑鬱而終。臨終前,他執子祭參手,面向皇宮方向慘然道:

“吾受皇恩甚重,此次爲小人所陷,致毀功名!明年定有大戰,汝不必居憂,要繼承乃翁之志,殺敵報國,雪吾恥辱!”

當時,漢明帝正欲設法再度啓用祭肜,忽聞其崩,便後悔莫及。並親臨祭府灑淚弔唁,令祭肜子祭參盡言祭肜臨終之言,不禁傷心欲絕。第二年,竇固揮師再徵車師,便拜祭參爲司馬。北征中祭參甫立大功,後官漸至遼東太守。此是後話,後文再表!

閱了鄭衆的簡書,竇固便親自撰好奏章,連夜派出驛吏,以六百里加急速度,迅速將捷報傳送至敦煌郡。他深知,此時遠在一萬四百九十里(注:漢裡)之外,有一個人正在焦急地等待着這一消息。那個人,便是當今皇上漢明帝劉莊!

“六百里加急,竇將軍北征大捷!”

尋常加急信使,派出二名驛官、四匹快馬即可。但天山大戰後,匈奴呼衍部大部被擊潰,無數潰散士卒遁進伊吾綠洲以南的大沙漠中。因而,波紹此次派出了十二名驛官,均是長史黃坫親自挑選的勁騎小校。尋常散兵遊勇數十人,也不會是他們對手,可確保無虞。

驛馬飛馳過了白龍堆,穿越八百里莫賀延磧,飛馳進入玉門關地界!

這一天,玉門關、陽關的關尉林曾與往常一樣,天明後便站在玉門關上的譙樓上,眺望着渺無人煙的大沙漠。林曾是戰將,竇固已經率大軍進入西域月餘,該是有消息的時候了。三路大軍已無功而返,林曾望眼欲穿,真害怕竇固的北征軍也令皇上與大漢舉國失望!

朝食的鐘聲響了,但林曾卻沒有象往常一樣,帶着失望的心情走下譙樓。

因爲,西方遙遠的地平線上,茫茫大漠中隱隱出現了一個小黑點。小黑點正越來越大,不一會便看清了,那分明是十餘匹正在急馳而來的驛馬!

林曾熱淚瞬間奪眶而出,尋常驛馬一般最多是四匹,而這一羣驛馬卻隊形整齊,二十餘匹,那是竇固外刺營的驛馬,只有他們纔會跑出這種水準。只有大軍戰勝了,纔會派出驛吏報捷!

“敲—得—勝—鼓,報太守、中郎將,迎驛吏——”

林曾淒厲地高喝了一聲,便從高高的關樓上飛身翻騰而下,騎上戰馬便箭一般飛馳出關。十幾名關卒也趕緊跟着他策馬飛馳出關外,向驛吏們迎去!

“咚咚咚咚”的戰鼓聲,扣人心絃地驟然響徹玉門關。

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十四章 夜色闌珊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八章 斬殺巫師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十章 兵發拘彌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
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十四章 夜色闌珊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八章 斬殺巫師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十九章 乾坤顛倒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十章 兵發拘彌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