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

大臣們心裡都清楚,班家這後生怕是要因禍得福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皇帝劉莊是大儒,對人的行爲舉止極爲看重。

即位以來,他於永平二年(公元59年)恢復禮制,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制定了嚴格的車服制度。始於東漢初期的封建服制、禮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起到的作用無法估量。今天漢民族婚、喪、嫁、娶等很多重要習俗,均是在漢明帝時期通過禮制固化、傳承下來的。

班超朝堂上一番對答,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入情入理,很有乃翁班彪當年之風采,已經讓劉莊刮目相看,並深深地將其記住。衆臣都明白,此子將來,但有機緣,定然不可限量!

班超下殿後,司徒範遷、司空伏恭又先後宣佈了治河與賑災決策。大是大非面前,文武百官對皇帝治河與賑災的決策,並無異議,漢廷上下迅速形成了統一意志。

權倌宣佈散朝後,尚書令孫堪等官員簇擁着劉莊回到南宮章德殿。雖然這是五年來少有的最歡樂、最順利、意見最統一的一次朝會,可劉莊卻高興不起來。回到寢殿,他臉上的神色變得嚴峻起來。

權倌與夕照帶着衆太監、宮女們已準備好午膳,可他卻走到殿前瀛臺上,看着天空翻卷的白雲,眉頭緊鎖。

班固一案,令他大爲震驚。中興之後,天下已經承平數十載,官員開始懈怠,支支吾吾之徒,嘰嘰歪歪之輩,讓他徹底煩透了。他不得不嚴治官吏,甚至已經親手鞭撻了多名“度田”不力、誑報畜戶、丁口和田畝的郡守、封國相。

這非同小可,這些人可都是封疆大吏,二千石高官哪!

他酷愛經史,深知找到一個好史官是何其艱難。帝國有能修國史的良才,竟然埋沒于山野,零落到五陵原,讓他憤怒不已。

官員們嫌貧愛富,眼睛只盯着爭奇鬥富的世家大族,令無數出身寒微的英才在歲月中凋零、湮沒,讓他感到痛惜。

班家也是前漢顯赫世族啊,僅僅因爲家道落泊,便才高八斗也無人問津,人情冷暖,更讓他倍覺寒心。

他思賢若渴,已經對這個被自己投入京兆監獄中的班固,隱隱有了期待。

突然,他轉身對站在不遠處的尚書令孫堪,面色嚴峻地叮囑道,“郡守或會壞了班固性命,命牟融至三輔後先保班固無虞,再報詳情!”

“臣遵旨!”

孫堪急急退下,迅速將皇帝的詔命,再一次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馳報仍在豐縣、即將履新的縣令牟融。

“五百里加急,皇上詔班固進京面聖!”

驛官飛馬衝出掖廷,沿着銅駝街向平城門飛馳而去。朱雀門外、銅駝街兩邊的雒陽士衆庶民,見驛馬一批批飛出宮門,驛官手執黃旗,嘴裡大呼着通報皇上的詔令,便都一齊向皇宮方向鞠躬致意!

班超退出朝堂,抱劍跟着小黃門走下高大的卻非殿。

“班公子,小奴恭賀班公子……皇上聖明,公子大冤得申,玉宇澄清,紫光普照……公子人物風流,有膽有識,班氏後人,名不虛傳哪……”

“大人客氣了,班超心裡惶恐。官司未了,此時說大冤得申,爲時過早啊!”

“公子,小奴雖是下人,亦心裡有數。吾敢打賭,汝兄班固官司必勝,且皇上必重用也!”

兩漢時的皇宮大殿,高聳入雲,氣勢磅礴,均是築在高高的臺基之上木建築大殿。南宮的卻非殿高大威嚴,氣度萬千,高達十數丈,而臺基高即有七八丈。大殿前的臺階,從上到下有數百級(注:南宮宮殿均前朝建築,全部是高臺建築)。

只到走到朱雀門之外,班超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已經出宮了。此時已經是晌午之前,這是一個風光明媚的春日,班超感到一陣從雲端降落凡間的恍惚。

咋天,他還在絕望中掙扎,不知道這場狂風暴雨後,班家將要遭遇什麼命運。可今天,明晃晃的太陽光,大團大團潔白的雲團,恢宏壯觀、府第建築鱗次櫛比的雒陽城,又讓他感慨萬千。

兩匹累斃老馬,原臥屍朱雀門前,現在已經被弄走了。他站在朱雀門外,閉目平靜了一下,也猶豫了一下。他雖然心裡興奮不已,可身體已經極度疲憊,頭暈目眩,竟然一時不知往何處而去。

朱雀門外廣場上,蔥綠的大樹之下,無數圍觀看熱鬧的雒陽市民,見他出來了,竟然有人帶頭鼓起掌來。衆人都對這個斗膽詣闕面聖的班二公子,投來敬佩的目光。班超瞅瞅衆人,竟然無一相識。離開京城八年,此時除了竇大人府上,兩眼一摸黑。

私修國史大案,皇帝專門朝會受理,可河西衆將的後人們卻不見一人蹤影。三輔世子們在京中高就的也不少,且都與文章領袖班固相交,一堂大案,鬧得滿城沸沸揚揚,可謂無人不曉,可竟然也無一人出面相助。

天已近晌午,從咋晚至現在,官司打贏一半了,仍無一人現身,甚至連這些人家的一個侍婢、僕童都不見。

班超氣餒了,人情冷暖,讓他心裡漸生寒意。眼下也只有竇融竇大人的竇府,還可棲身。忽然,班超又啞然失笑,他在心中笑自己幼稚。

這裡是大漢朝的雒陽帝都,這天下可是姓劉!

你班超可以在朱雀門詣闕上書,私修國史案發,班家已經沒有退路,只有玩命賭一把,實質這是在和皇帝較勁。你讓河西衆將的後人們有幾個膽,敢來幫着你和皇帝較勁、打官司?

他搖了搖頭,心裡想着,正要轉身向上西門走去,卻見已經有幾位雒陽庶民、士人主動迎了上來,俱抱拳邀請道, “如果公子不嫌棄,可至在下府上小敘……”

原來,士民們見班超告別小黃門後,穿着破碎衣衫,形弔影單,孤身一人,似乎猶豫彷徨。又見其一身衣服破碎,神情疲憊萬分,便知他有難處,故而兩個士子、兩位長者俱抱拳相邀。

一名高個皁袍士人抱拳躬身施禮道,“家翁原爲九江太守樑大人(注:即原武威太守樑統,當年的河西軍第二號人物)舍人,現在司徒府爲掾,請班公子至府上歇息!”

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十一章 天兵驟至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四十六章 鷲絕冰谷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四章 暗度陳倉《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十六章 風雪孤城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二章 軟禁國王
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二十二章 班昭牽線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十一章 天兵驟至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四十六章 鷲絕冰谷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四章 暗度陳倉《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十六章 風雪孤城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二章 軟禁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