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

很快,這裡就遠遠聚集了數百雒陽吏民爭相圍觀,人們都聽明白了,原來鳴冤之人竟然是前漢顯貴世族之子班超,他這是欲詣闕面君哪!

一位婦人拿水餵了班超幾口,一位老者幫他攏上頭髮挽起,還紮上綸巾。有一位高挑美貌的胡姬(注:漢時稱漠北或西域的胡女爲胡姬)還拿了塊溼絹巾給他淨淨面。班超對這一切全然不顧,清清嗓嗓子,又一遍遍高聲鳴冤不止:

“故徐令班彪之子、右扶風草民班超,昧死拜見上疏皇帝陛下,小民大冤在身,有-疏-申-冤-哪——”

東漢帝國光武和明、章三帝時期,政風最是清新,教化淳美,民風純樸。班超狂奔御道,又在皇宮門前撞鼓嘶叫,不停喊冤,南宮朱雀門前的公車司馬尉和宮廷劍戟衛士們,卻依然扶劍昂然而立,紋絲不動。反正你已經跑不了了,只要你不要試圖硬闖禁地,只要圍觀的庶人士民不吵鬧、甚至鬧事,衛士們不會阻人鳴冤或圍觀。

因爲,民有冤就應申,天經天義。淳美的兩漢時代,就是這麼個理!

雒陽市民愛看熱鬧,傍晚的皇宮朱雀門前竟然出現這麼震撼人心的一幕,迅速吸引了傍晚時分南來北往的過客和沿街散心的雒陽市民。徐縣令班彪是光武大帝時期的大儒、名臣,雖已亡八載,可其文章依然名動雒陽。此刻班彪之子來宮廷鳴冤,絕對不是尋常故事,故而人越聚越多。

東漢時代,在衛尉寺下設有公車司馬署,配公車司馬令(注:又稱“公車令”)、 公車司馬丞和公車司馬尉各一人,公車司馬若干。而公車令秩俸六百石,負責接待、受理官吏、庶民上書。吏民想上書皇上言政、自薦,或蒙受冤屈上書申冤,一般都是到南闕門外的公車司馬署呈折或乾脆直接到廷尉府鳴冤。

自光武大帝劉秀設尚書檯以來,廷尉府已經被分權。一般吏民的上書由公車司馬受理後,然後再移交行政中樞尚書檯進行處理。而重大訴訟,都由尚書檯二千石曹與廷尉府共同理訟。但在民間,仍遵前漢習俗,庶民即便有大冤也還是習慣到廷尉府前撞鐘,很少有吏民有膽量至皇宮朱雀門來咆哮申冤。

此刻,朱雀門前兩邊的廣場、道路上,人越聚越多。乘馬車路過的則紛紛停車駐足,有一輛輜車(注:即有棚的馬車),坐在車轅上的一個高大健壯、深目高鼻的胡人男子跳下車,放下精巧的木盒,車廂內又款款走下兩位金髮碧眼、容顏嬌美、亭亭玉立的高挑胡女。

他們擠在人叢中看了一會,其中一位女子從廂內拿出一壺水、兩冊胡餅,在衆人的注目中款款走到班超身後。

“故徐令班彪之子、右扶風草民班超,昧死拜見上疏皇帝陛下,小民大冤在身,有-疏-申-冤-哪——”

班超已豁出去了,過度的疲憊,皇宮的威嚴,已經讓他腦袋麻木、緊張,一片空白。他全然不理會自己是多麼爲人注目,仍在一遍遍地狂呼不已,聲音已經嘶啞、悲涼,扣人心絃。

“原來是故徐令班彪之子也,班家前漢顯族,曾經何等榮耀,沒想到淪落至此,世道人心真是何等無常啊……”

“班家史學世家,史家不枉言,斷不會胡亂申冤,這冤屈定然是實……”

“今上乃一代明君,吾敢打賭,皇上一會定派人來也……”衆人議論紛紛,指指點點,各種猜測都有……

果然,在人們的期盼中,朱雀門門前的鐘鼓聲果然“哐哐”“咚咚”驟然敲響了。這回的宮禁鐘鼓聲鳴響,並非皇上出宮效祀或講學。大漢帝國宮禁門前鐘鼓齊鳴,僅僅是因爲有庶民擊鼓鳴冤、詣闕上書!

隆隆的金鐘、玉馨聲中,排簫、小鼓、銅鐃一齊奏出一段美妙的音樂。這一刻,樂聲將皇家的威嚴與庶民的歡樂緊緊連接在一起。只見鼓樂聲中,威嚴的宮門轟隆隆向兩邊敞開,兩排八名侍衛簇擁着一名高個子官員,昂首挺胸,踏着官步,手扶劍柄,四平八穩、一搖三晃地徐徐出門而來。

班超雖然看見宮門開處,一個官員在侍衛們的簇擁下,正向他走來,但卻依然在不屈不撓地叫喊着。圍觀的市民則都鴉雀無聲,有人已經激動得涌起淚花。

只見這位身高八尺的官員,頭戴獬豸冠(注:即法冠),身着絳色常袍,左側掛着一柄寶劍,右側懸着鞶囊(注:即存放官印的錦袋)和黑色綬帶(注:用於區分官員品級,秩六百石以下爲黑色),正一步一步緩緩走下丹墀,又威嚴地慢慢向班超走了過來。

班超身後的胡女正要喂其水和食物,見狀便趕緊戰戰兢兢地、但卻是款款地退回人叢中。

這位官員昂首挺胸,一步一步走到班超身前丈餘遠處,便抄手站立(注:漢時官員站立姿勢,雙手在長袖中互握於小腹前,俗稱抄手),便打着官腔,嗓音渾厚,抑揚頓挫地朗聲威嚴說道:

“公車司馬令、兼尚書檯二千石曹(注:東漢尚書檯分六曹,其中二千石曹主辭訟事)尚書侍郎周乙前來接狀,宮門禁地,何人大膽咆哮?汝有何冤屈,可照直講來,本官爲爾做主!”

班超雙手扶額,伏身長拜,嘴裡卻依然大喊不止,“周大人,故徐令班彪之子,右扶風草民班超,有大冤在身,現有疏在此。草民呈請詣闕面聖,爲兄固申-冤-哪-”

啊?!

一石激起千重浪,班超話一出口,便令全場所有人震驚。公車令兼尚書侍郎都親自出面受理了,可班超卻沒有懇求周乙接狀,而是要直接詣闕面君!

“大膽班超,汝口氣可真不小!!”

周乙身兼要職,秩奉雖不高,但身份尊崇。尋常有吏民上書,都由公車司馬署的屬員們受理即可,今天見有人動靜鬧得太大,不到南闕門的公車署上書,卻直接鬧到朱雀門要詣闕而君,他便不敢耽擱,帶着公車司馬尉,直接從尚書檯出來親自出面受理。

詣闕面聖?!

班超的話,卻讓周乙雙目圓睜,十分尷尬,一下子愣住了。

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八章 斬殺巫師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
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九章 狹路相逢第七章 聲東擊南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四章 冤家聚首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八章 斬殺巫師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