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

風化淳美的漢帝國,從來不缺才子佳人故事。太傅鄧禹大人的嬌孫女,一代名門閨秀鄧堯,是聞名雒陽城的美貌才女。無數世家大族的世子們,爲博得美人一笑,可謂絞盡腦汁。

永平五年深秋,對雒陽世家子弟來說是一個傷心的季節,沒有人會想到,高貴的鄧堯竟然主動下嫁給一個身份低微的書傭!

當年卓文君當壚賣酒的舊事,又在今日的大漢帝都東京上演了。這消息如驚雷一般,瞬間震動了整個雒陽城。據說當年滿城世子們痛不欲生,有人借酒澆愁,發誓要痛揍小書傭一頓。有人在暗暗打譜,等鄧堯過不了班府那貧苦日子,休夫成爲寡婦後,一定要搶先一步娶爲已有。

不管坊間如何議論,不管世子們如何悲痛欲絕,妾有意郎有情,僅僅半個月後,班超、鄧堯這對雒陽城著名的“剩男剩女”,便以閃電一般的速度喜結連理。這成爲帝京雒陽當年轟動一時的大新聞,成爲茶餘飯後的談資、佳話。

班家兩手空空逃來雒陽,幸好班超在關中人家鬥了一場劍,得了二十萬錢,才使得婚禮不至於太寒酸。

成婚當日,班府賓客盈門。沘陽公主劉小翰陪着竇老夫人、河西諸將在京的老人,盡來賀喜。班固的同僚,阿翁班彪當年司徒府的同僚,也均到齊了。三十六家劍坊的舵主們不請自來,下西洛街坊和兩邊的鋪面都來了人賀喜。甚至,連馬皇后的堂兄馬嚴,也親來喝喜酒!

當班超騎着赤蕭,轟轟烈烈、吹吹打打地從下西洛奔向上東門時,雒陽三十六劍坊自發派出七十二名頂尖劍客,舞起數十丈長的巨大青龍,讓這一婚禮瞬間變成了全城盛事。

班家貧困,拿不出能掙來臉面的聘金,便按照鄧堯吩咐,只以班超爲“聘禮”。於是,班超一身新裝,懷裡抱着金光四射的重鐗,去娶他的新娘子,這自然又成了雒陽城侯門女出嫁時的又一道盛景、佳話。

鄧府到底是仁厚有人家,成婚當日,沒人爲難班超。班超畢竟是班彪後人,鄧府沒人有膽量和班超鬥文。武的更不行了,三十六劍坊好手如林,都無人敢撼動,懷中那枚重鐗,讓衆人望而生畏,誰還敢觸那黴頭?!

其實,鄧家仁名傳天下,鄧堯出門當日,鄧府內賓客盈門,鄧家各門俱舉府而動,熱熱鬧鬧地送長門孫女出嫁。當沁水公主劉致扶着鄧堯要上轎時,鄧堯忽然抓着班超的手,兩人面向阿翁、阿母跪下,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響頭。

小夫妻這一跪,讓鄧老夫人再也控制不住,抱着閨女淚水長流。此情此景,也讓女眷們鼻子發酸,灑下熱淚。

當班超用一臺八人花轎將鄧府女公子鄧堯接回家時,下西洛簡直沸騰了。最出彩的是權魚,他不僅和小魚兒、曼陀葉一起送了整整五萬錢禮金,而且還帶着他的胡女們,爲賓客們奉獻上了一場高水準的胡樂、胡舞、胡伎。

當然,這場舞自然不能跳肚皮舞。此事,又成爲帝京當年最大的新聞。

下西洛街上,劍客們舞青龍,街坊們耍龍舟,魚府的胡姬們在獻歌舞,熱鬧異常。班家院內則在擺宴,高潮不斷。可班超成婚,洞房內卻是另一番風景。

鄧堯雖然出身高貴,氣場強大。但嫁入班宅時,自己只帶了一個僅有十一歲的貼身小丫鬟綠荷。見芙蓉、秦小宛、慕容越對班超忠心耿耿,鄧堯便略施手段,蓋頭還沒揭開呢,就與三婢打成一片。

御史中丞薛大人的兩個愛女雪兒、雲兒則自鄧堯進入洞房時,便不離左右,問這問那。鄧堯自己掀起蓋頭,看一眼這兩個豆蔻小女,原來是一對美如天仙的姊妹花,且聰明伶俐,玲瓏剔透,瞬間便喜歡上了二人。

班昭和鄧堯是閨中密友,更是惺惺相惜的文友、書友,自然也不離左右,和風細雨,盡是閨中趣事。

成婚當日,夜玉對這個“不識人倫”的兒子不太放心,怕鬧出什麼笑話,便在洞房內對着鄧堯的耳朵交待了一番。

“師母,這事不需教,讓彼慢慢悟吧!”

鄧堯戴着蓋頭,實在忍不住笑了,便說出這番話兒來,惹得幾個女人羞笑得花枝亂顫。

賓客們仍在歡飲,等衆女都離開了,小魚兒、曼陀葉帶着金髮碧眼的寒菸,偷偷溜進洞房。芙蓉將她們引新娘榻前,秦小宛和綠荷給她三人上茶,小魚兒卻掀起蓋頭,讚歎道,“叔叔天生姻緣,不枉叔叔十年相思,新娘子果然是真美啊!”

女兒如花,最美出嫁時。豆蔻少女時代猶如蓓蕾初綻,只有穿上嫁衣,解決了自己的終生大事,這便是一生最燦爛的時光,猶如鮮花迎風綻放,美不勝收。此時正坐牀的鄧堯,自然是最美的。她嫣然一笑道,“兩位魚嫂纔是雒陽城最美的女人!”

“阿妹怎麼知道是我二人也來了?”

“小姑惠班,一晚上對汝二人讚不絕口,想不知亦難哪!”

小魚兒拿出一個禮物,遞到鄧堯手上,“這是何物?”鄧堯問。

“叔叔最需要的就是此物!”曼陀葉說,“阿妹一定收好,會有用得着的時候!”

寒菸忽然拉着鄧堯的手,很認真地說,“姊姊,女人嫁人,便要抓住男人的心。是故此物最爲重要!”

鄧堯覺得不同尋常,她抱着這個粉雕玉琢、金髮碧眼的美麗少女,心裡一陣欣喜,“汝定然就是小公主了。小東西,以後班府也是汝的家,等閒是沒人敢來班府撒野的!”

“現在,也沒人敢到魚府撒野的!”

鄧堯聞言,開心地笑了,“好吧好吧,但還是歡迎汝來班府玩。對了,汝尚年幼,叫我爲姊姊,不是亂了輩分麼?”

“不要緊的姊姊,吾二人各親各叫吧!”

鄧堯聞言啞然失笑,這個小不點來中原幾年,連“各親各叫”都懂了。

“各親各叫”是當時的習俗。兩漢時代,漢人婚姻注重“重親”,且“婚娶不論行輩”。所謂“重親”,就是婚姻之家復結婚姻,從帝宮到民間,最重近親婚配。所謂“不論行輩”,就是婚娶長幼不計,輩分不分。

有下輩娶上輩者,如娶姨母、表姑母爲婦。更多的是上輩娶下輩,尤其是娶外甥女、表侄女爲婦較爲常見。如葬在安陵的漢成帝劉盈,就是娶的親姐姐魯元公主之女張嫣爲後。爲了親上加親而“重親”,輩分自然會亂,於是漢人便有“各親各叫”之說。

這種“近親重婚”和“不論行輩”之俗,以現在人眼光看自然是陋俗。但是,兩漢是中華文明形成的重要時期,限於認知水平,當時的很多東西與科學、倫常不搭幹,卻已成爲歷史之一部分。作爲後人,我們可以瞭解,卻無權對先人加以指摘!

待晚上城內的賓客已散盡,遠來的賓客也已經安置好,班超才意氣風發地回到洞房。鄧堯早坐夠了,可班超卻呆在一邊,遲遲不掀開蓋頭來。

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三章 歲月如煙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四十五章 由吾接手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
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三章 歲月如煙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四十五章 由吾接手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