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

天下大亂,朝代更迭,各路豪傑你方唱罷我登場,可苦的卻是黎民蒼生!

戰亂過後,這裡的人口幾乎死傷殆盡,到現在未緩過氣來。離開鄭縣縣城不久,越走,村莊、人煙越是逐漸稀少。中興已經數十年,但滿眼看到的仍是破敗、荒蕪的田野,一個個村舍的斷垣殘壁。等到了聖水河畔,曠野上已經放眼看不到一個村莊的影子。

聖水河(注:又稱方水,即今方山河)也幾近乾涸,而幾個月前雍營強人所騎的那五匹馬,仍然散落在當初的戰場四周,儼然已經成了一羣野馬。見車駕遠來,則迅速鬨然散去,瞬間沒了影兒。

聖水河石橋之上,赫然有三根石碾粗的大圓木,擋住了去路。

衆人全都大驚,這可是官道,難道雍營的人想在這裡動手?怪不得從鄭縣到聖水河,再未看見一輛牛車或馬車的影子。班超三人則心裡更加焦急,上次自雒陽返回,途中整整半天也斷了行人車馬,五名雍營殺手正是在這裡,想劫殺他三人。這一次不一樣,一家老弱婦孺,班超急命弄開木頭。

好不容易挪開木頭,看一眼日頭,已經過了午後。這裡離華陰縣城還有數十里,全是渺無人煙的荒野,必須在日落前趕到華陰縣城。

班超剛想命人馬就在車上打尖,車隊趕緊啓程,這時開道的班秉一直前出到十幾裡外的敷水(注:即今羅夫河)橋頭探路,此時急馳而回,帶回來一個令所有人膽寒的消息,敷水官橋上,被人用大木頭胡亂堵死了!

“尕叔,大木有十幾根,要搬開通行,最少得半天。彼時則天已晚……”

到底是能人出手,計劃可真是周詳。地方也選得好,過了華陰縣,進入潼津和古秦函谷關,便是弘農郡。從潼津至弘農縣城(注:弘農縣以秦函谷關爲縣城)之間的函谷古道雖然險峻,有些地段僅容一車一馬,但潼津有護衛渡口的衛卒,弘農郡治所也在弘農縣城,襲擊者斷無膽量越過潼津在函谷古道內起事。況且,即便襲擊得手,想逃回關西也絕非易事。

班超心裡苦嘆,對慣於馬上衝殺的雍營騎卒來說,這裡是再好不過的戰場。扭頭遙望一眼南方,巍峨如黛的太華山高聳入雲,山下的密林重重疊疊,離官道僅有七八里。此時裡面彷彿有千軍萬馬,令他心裡頓時便繃緊了。一旦襲擊得手,歹徒們可以迅速通過山澗潛入太華山,再悄然返回隗裡!

一家老小,無遮無擋,等到天一黑,大禍定然降臨……他不敢想了!

橋被堵塞,牛車、馬車已經走不脫,班超與班秉、班騶對視一眼,瞬間便決定提前野營,明日天明時再早行。

所有人都知道災難將至,班超先派出一個小廝飛馳華陰縣報警,一邊指揮紮營。他選擇小河西岸不遠處的一大片空地作爲營地,這裡離小河遠有一箭之地,這又讓衆人不解。馮墾道,“班兄,既要露宿,也是河邊更方便些……”

班超怕衆人擔憂,便做了一個射箭的手勢,馮墾瞬間便明白了,神色頓時一怔,面容如土!

虞四月是明白人,他未細問,而是指揮小廝們將馬車、牛車排擺成一圈,作爲臨時營地、陣地,便又開始餵食牛馬。而班超卻帶着班秉、班騶和兩名小廝,乘天黑前,策馬至小河邊,伐下幾十棵矮樹,又截成段,將一端埋進土裡,固定住車輛,圍成一個圓圈。

到天完全黑下來前,已經匆忙建成一個稍微象樣的陣地。有了這個陣地做依託,班超堅信,憑他和班秉、班騶三張硬弓,想攻進來也沒那麼容易。

陣地很大,牛馬皆宿其內,呂氏、芙蓉帶着侍婢割來茅草鋪在圈正中,樊儇、於氏、夜玉看着他們忙碌,都知道夜晚定然是兩家人一道坎,便親自動手準備晚飯,好讓後生們吃飽喝足了與歹人拚命。

夜晚來臨,天上繁星滿天,螢火飄逸,敷水邊葦叢內蛙鳴陣陣,可班、馮兩家人卻戰戰兢兢地等待着那一刻的到來。夜越來越濃,衆人望着東方黑暗的夜空,可謂望眼欲穿,可華陰縣方向,救兵一直沒有出現。

忽然,值勤的班秉隱隱聽到了大地的微微震顫,趕緊發出警報。班超命虞四月率領小廝守衛營地,自己率領班秉、班騶三騎隱在官道旁邊的樹叢中。不一會兒,東西各有一彪人馬,果然在黑暗中匯合後急馳而來,並迅速向河畔宿營地圍了上來。

匪徒黑黝黝的一片,班超憑馬蹄音判斷足有四五十騎。班馮兩家人都心驚不已,戰戰兢兢。

春秋時期,一般兩軍對壘之前會陣前痛斥一頓,聲明爲什麼要討你打你。到了兩漢時代,戰爭方式已經十分成熟,一方或雙方擊鼓衝殺,鳴金收兵。這幫烏合之衆也一樣,他們一言不發,吵吵嚷嚷,糾合到一起便開始衝鋒。這讓班超大吃一驚,這些狗日的到底想怎樣,難道果真有膽量屠淨班家人?就不怕朝廷查到頭上,落得個族誅之罪?

顧不得許多,班超提着長矛策馬迎了上去,擋住去路。來人發一聲喊,便一齊舉着彎刀衝了上來。對方人多勢重,班超三人沒有退路,身後便是一家老弱婦孺,他們只能咬着牙正面迎上去。

可甫一交手,班超便坦然了許多。混戰中,班秉、班騶緊緊護住班超身後左右,三人在衆匪中如入無人之境,班超持長矛左右翻飛,瞬間輕鬆挑落五人。衆匪根本不得近前,見剎那間五人被殺,便驚懼狂奔,鬨然潰散,沒入黑暗之中。

班超下馬,檢查一下屍首,原來都是披髮羌人,身掛長弓,手持彎刀。這一場遭遇戰,班超對這些羌人已經心裡有數。這些人都是變通高原羌人,爲錢前來賣命,他們比襲擊班府的那四名殺手,手段就要遜色太多了。

居住在隴右或右扶風的羌人都很貧困,他們只認錢,僱傭少許羌人爲禍,能做到的豪強大戶有的是。但能請來頂尖殺手,或能一次僱傭數十人、上百人,誰有這麼大能耐?與羌人上層關係緊密的雍營,必然是第一個懷疑對象。班超納悶,以古春之能臣官聲,爲何破不了這麼一樁案子?

其實,此時的班超,對官府知之甚少。永平年代是吏治最爲清明的一個偉大時代,官員枉法是死路一條,漢明帝是零容忍。要報復班家,只有利用無法無天的羌人,最爲可靠。當然,這樣做風險更大。將羌人引到大漢腹地來爲非作歹,一旦罪名坐實,是要誅九族的。因此,誰也不會留下把柄。

即便象古春、牟融這樣的人傑,查到真憑實據,也是需要時間的。

擔心營地有失,班超便不敢追趕,趕緊返回營地。女人們都坐在陣地中間的草上,小廝們則在虞四月的帶領下,嚴陣以待。班超返回不一會兒,歹人又一齊鼓譟着圍了上來,班超三人挽着強弓,箭無虛發,一連射落六七人。

歹人知其不敵,便亂放了一通箭,一鬨而散。離營地尚遠,箭都落在陣地之外。馮墾也手持一弓,見狀歡欣道,“原來羌人不過如此!”

“太公低頭,不得大意……”班秉一把將馮墾頭摁下,厲聲喝道。

四野茫茫,一片漆黑。羌人遠遠鼓譟着,在開始心理戰。班超能聽出,又有一股羌人加入,聽動靜現在足有七八十騎。下這麼大的本錢,調動這麼多的羌人,先堵路,後圍堵,這是志在必得啊。

班超已經有了主意,“師父,不能等彼一齊圍上,吾要出擊!”

虞四月當年跟隨班彪在河西軍多年,經歷過無數戰陣。現在雖然年老體衰,但他未反對班超的決定,只是叮囑道,“不要走遠,防範羌人聲東擊西!”

歹人仍在一邊鼓譟着,班超命班秉、班騶留守營地,自己匹馬單槍,突然追殺過去。

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四十章 另尋明主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二章 劫後餘生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四章 秘進伊循
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三十一章 帝幸三輔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二十五章 迂儒蒙羞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四十章 另尋明主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二章 劫後餘生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二十六章 河畔刑場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二章 夫行千里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八章 兄妹重逢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四章 秘進伊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