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

竇融的奏章,漢明帝已經看了數遍。奏章通篇沒有替班氏鳴冤:

“夫統御三軍者,將也。三軍一心,則其勝可得。固(注:指竇固,字孟孫)溫仁持重,通《六韜》明《三略》,可當大任。故徐令二子,一文一武,固(注:指班固)性溫厚,文可輔國。超勇不可擋,武可拒敵。留其性命,假以時日,均可爲吾大漢之社稷重臣也!”

從河南宮返回雒陽南宮,劉莊將奏章一直置於案頭、枕側、畫案旁,看了多遍。“文可輔國”、“武可拒敵”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他。

此刻,一個關係帝國生死存亡的重大國策,正在他與竇融二人之間醞釀着。雖然他在章德殿御書房通過“劈燭銘誓”,暫時雪藏了耿秉北征匈奴的奏議,但朝中衆臣無人得知,他與竇融一直在緊張地籌劃着北伐。

這天漢明帝在畫苑中作畫,他已經決定啓用班固,可對這個闕詣上書的班家老二,他只是隱約聞其“大漢第一劍士”之名,竇融“武可拒敵”一言,讓他頓時興趣倍增。既然竇大人如此信賴此人,何不遣其一試?

“傳楊仁!”

“臣遵旨!”

一旁伺候的權倌答應一聲,便走出畫苑。

不一會楊仁便來了,漢明帝笑嘻嘻地對他說道,“班令祖居樓煩,班令後人擅擊劍,汝何不讓其小試鋒芒?……只,如彼壞了呼衍歷性命,可就斷了線索……”

楊仁瞬間便明白皇帝的心思,他也笑了,“臣遵旨……陛下,臣安排,讓彼會會匈奴人。臣以爲,呼氏北地高人,有盛名,彼未必能壞了呼衍歷性命!”

竇融將奏章遞進宮後,連續幾天,奏摺如石沉大海,朝廷的責罰並沒有來,老倆口虛驚一場,這才鬆了一口氣。

班超住在竇府期間,與往常一樣,晚上睡覺是他最“恐懼”的事兒。

來到竇府的當夜,班超自魚邸歸來後,小侍婢竟然睡在他的榻上,擺明了是要侍寢,班超毫不客氣地將小不點趕出臥室。

小丫頭惱了,還很厲害,“公子是客,公主是東道。客隨主便啊,老夫人命吾服侍汝,公主還專門教吾陪人之……技……吾不在這睡上哪睡?公子真狠心,未必要吾坐至天明……”

班超聞言震驚,“汝再說一遍,公主教汝這個?”

侍婢急了,咬咬牙道,“汝不是外人,吾直說了罷。公主言‘班公子敢詣闕面聖申冤,又爲大漢第一劍客,今日不過農夫,要不了十年,必成朝廷棟樑!’公主教吾好好陪汝,將來定成依靠……”

老天吶,侍婢的話讓班超萬分震驚。

“要不了十年”?難道十年後大漢將有大事,即便真有大事,劉小翰又如何得知?不管怎麼樣,他對這個厲害的侍婢是舉手投降了。

於是雙方最終達成妥協,侍婢便在班超的外室簾外鋪了一個小榻睡下。畢竟是十四五歲小孩子,開始還躍躍欲試、膩膩歪歪的,可丟頭一會就着,一夜兩人相安無事。

第二日清晨,班超早早就起來了。

竇融雖然身體不好,但也早起。班超進見,正式施孫輩見祖父大禮。他先呼“祖父”“祖母”,然後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再直身,同時手隨着再次齊眉,再雙膝又同時着地,緩緩下拜,手掌着地,額頭貼手掌上。再直起上身,同時手隨着齊眉。最後起身,直立後手放身側。

大禮拜畢,班超跪坐於側,這才低首將班家在五陵原生活,原原本本地向竇融細細稟報了一遍。說到動情處,旁邊的兩個侍婢竟然都掩面低泣。“好小子,有乃父書《王命論》、奔河西、畫冊事漢之決絕也!”

只到班超稟報完畢,竇融才緩緩點頭,並讚賞地感慨一番。

竇夫人先進內宅,不一會兒又走進廳內,跟在後面的沘陽公主劉小翰則帶着僕人僕婢,提着一匣黃金,共十餅,狀若麟趾,每餅一斤。另有僕人擡來二匣整整十萬錢,置於案前。

“超兒,打官司需要錢。人活一口氣,馬圖一口料,牛掙一口草。這些錢,汝拿去打點用,不夠再來拿。只是……府中並不太平,謁者韓紆時至故郡河西與雒陽竇府巡視,汝住竇府,皇上得知即便不惱,所謂牆倒衆人推,衆臣亦或會對汝不利啊。今晚,吾讓小宛陪汝到另府居住……”

班超先正式給公主行跪拜禮,然後不解地問道,“祖父祖母,公主,汝這是作甚?!難道您亦怕連累,要趕吾走……”

“小子一派胡言!”

竇融喝止住班超,“皇上察下甚嚴,然公私分明。可朝中落井下石之輩,卻大有人在。老夫早已是落水狗一條,過街老鼠一隻,不是怕汝連累吾,而是吾怕竇府連累於汝!”

竇夫人和沘陽公主神情窘迫,均以便面遮面,一時說不出話兒來。竇融面南趺坐案後,苦笑着將竇府子孫不肖,枉犯國法,舉家已經失寵的事大略告之班超。

“祖父,祖母,我不怕,您也別怕。您乃朝廷柱石,對大漢功比崑崙,今上聖明,朝廷不會爲難於汝。您對家嚴有知遇之恩,班家世世代代不敢相忘。錢我不要了,借吾一匹老馬能返回右扶風就成了!”

班超跪坐於側,上身挺直,雙手規矩的放於膝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聞竇大人言,便低首固執地迴應道。

班超固執地還是在竇府住了下來。

從在河西時起,竇融就將班超視同已孫一般寵愛、教誨。

班彪比竇融小整整二十歲,班彪從河東進入河西后不久,很快竇融便離不開他了。班彪父班稚爲前漢封國相,而樊儇父樊叔皮爲前漢著名大儒,兩家都亡於赤眉之亂。因此,竇融與竇老夫人便將班彪與樊儇視同兒女,兩家結下了深厚友誼。

進京後,逢年過節時,竇老夫人都要接班府一衆女眷回外家(注:即孃家)。而班超、班固、雁旋與班昭四人,則從小就一直以祖父、祖母稱呼竇融與竇老夫人。

所謂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此時班超不怕連累,堅持住進竇府,還是讓一夕三驚的竇大人夫婦,心裡感到了絲絲溫暖。

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定遠侯班超》小序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定遠侯班超》小序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六章 君胡不歸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六章 女國歸附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六章 雷霆之怒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二十三章 再戰皮水第八章 苦難歲月
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定遠侯班超》小序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定遠侯班超》小序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九章 蒲類王室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六章 君胡不歸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二章 西池密報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六章 女國歸附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十一章 奪命雪崩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六章 雷霆之怒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二十三章 再戰皮水第八章 苦難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