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

師母夜玉忽然想起苦三的話兒,便又惴惴不安地提醒道,“超兒,府尹有令,班家人不得擅離安陵哪……”

“師母,管不得了。與其坐以待死,不如殺出一條血路兒來!吾今夜即走,待彼察覺時,吾早到了雒陽了。只要吾能見到聖上,只要吾兄長的冤屈能申,他府尹又能怎的?”

班超一付胸有成竹的樣兒,想想也是,除了這一招還有別的出路麼?夜玉和衆人只好都將信將疑地點點頭。

衆人又將目光都投向老夫人樊儇。

樊儇看着一對兒女,想都未想,便神情木然地點點頭。此刻,她聽了班超與班昭二人的話,雖然也覺得沒譜,但死馬權當活馬醫罷,總比坐以待斃強。不過,心裡還是感到一陣欣慰,多難興邦,多難也興家,真是一點不假。大災大難面前,這兄妹倆的心智,旦夕之間成熟了!

阿母不反對,班昭便磨墨,班超親自執筆,文章世家的子孫,一篇奏章自然不是難事,很快班超便一揮而就。而班昭則又照着謄寫了一份,並將兩卷書簡用泥封包裹好。

東漢初吏民到京城公車司馬署給皇上上折進言、自薦,或有冤屈上折鳴冤時,需要準備兩份一模一樣的奏章。一份供公車司馬署的令使們登記備案,一份需泥封完整,供轉呈尚書檯等衙門或內廷專用。

天已二更,在兄妹三人起草奏章的時候,夜玉帶着僕人,在黑暗中總算找到一點糗稷(注:炒熟的慄米粉,類似今炒麪)。田舍倉中有慄,需要舂成米後方能食。雖然糗稷中摻進了一些泥沙,但勉強還能食用。便大部分讓班超做乾糧,其餘權充餔食,燒開水和成糊,讓大家吃了,一家人將就着對付一下。

糗稷,可做主食,也可做乾糧。所謂餔食,就是第二頓飯,又叫飧食。兩漢時代,庶民一日兩餐。第一頓飯叫朝食,又叫饔食。按太陽在空中的位置標誌時間,太陽行至東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進行。那個時刻叫食時,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上午九點左右。

第二頓飯一般是申時吃,約相當於現在的下午四點左右。饔飧是一天中的兩頓正餐,但又有區別。一般饔食爲熟食,是主餐。而飧食主要是饔食的剩飯,並不另做。但這也就是普通人家,尤其是到了東漢的時候,豪強大族生活浮華,是不受此限制的,莊園內竟日而宴、豪華享樂是常事。

吃了飧食,班超收拾整齊,便要出發。虞四月準備了僅剩下的兩匹老馬,想陪他同去,好有個照應,“師父和汝一起去,汝去宮門鳴冤,吾去相投竇大人。一旦有不測,求老大人上書週轉一下!”

“師傅,家裡新遭大難,需要留下一個男人哪。倘若吾也有不測,這個家還得靠師傅來支撐。再說,這兩匹老馬牙口已老,不換着騎,跑不到雒陽。”

勸過師父,又掉過頭對樊儇和夜玉安慰道,“阿母,師母,請您相信兒的話,千萬不要着急。吾班家乃本朝文章世族,雖窮也是有身份的人家。此去京城,吾定能見到皇上,還兄長一個清白,還吾班家一個公道,還天下讀書人一個公道!”

說完,請三位大人上坐,班超“撲嗵”一聲跪下,向着阿母和師母、師父,恭恭敬敬地叩了三個頭,“阿母、師母、師父,兒將遠行,請大人多多保重!”

夜玉哭成了個淚人,阿母樊儇臉色嚴峻,她站起身,帶着班超來到後宅,從亂糟糟的地上找到先夫班彪牌位擺好,點上燈。牆上的絲帛畫像已經撕碎,樊儇手扶牌位,淚水象斷了線的珠子一般,簌簌落下,泣聲哀唱道:

“老東西呵老東西,汝兩腿一蹬到天上享福,留下吾孤兒寡母,零落在安陵苦熬……妾牢記君之叮嚀,續著《史記》,重振班家,全靠固兒、昭兒!兒女俱已長成,汝也別閒着,保佑固兒、超兒洗清冤獄,保佑吾老班家重見天日……”

夜玉找了半天只找到半截香點上,阿母樊儇唱畢,班超跪下,對着祖宗牌位,恭恭敬敬地叩了四個響頭!

拜完祖宗回到室外,衆人一齊送他啓程。班超將嫂嫂雁旋和阿妹班昭叫到一邊悄聲叮囑道,“吾去後,倘若吾和兄長有個三長兩短,請嫂嫂和阿妹定要照顧好阿母、師父、師母,養老送終,撫育兩個侄兒長大成人,讓吾老班家後繼有人!”

正在這時,鄰府馮墾夫婦倆親自提着燈籠,趕着馬車戰戰兢兢地走進班家大院。

馬車上有兩束脯、兩筐糗糧爲饈,另有五箱錢做盤纏。大難過後,滿安陵邑,包括名貫五陵原的馬嚴一族在內,僅有風流公子馮嗇夫一家,不畏連坐之罪,不怕惹禍上身。夜玉拉着馮墾媳婦呂氏的手,代表全家鞠了一躬,收下脯糗爲饈,但錢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收的。

其實,班家田舍倉中有陳慄,明日天明取來舂成米,一家人暫時餓不着肚皮。但大難過後,馮墾夫婦此時送來脯糗,既是雪中送炭,更是莫大的安慰。所以夜玉莊重地對天銘誓道,“如此大恩,班家終生不忘!他日若有轉寰,定當舉族重報!”

呂氏趕緊道,“過日子啊,誰家都會有個七災八難的。想當年吾家有難之時,如不是班大人出手相助,馮家早就沒有了。如此大恩大德,馮家舉族不敢相忘。師母勿要客氣,打官司需好多錢,此錢二公子用得上,請勿要推辭!”

班超堅辭,“謝馮兄關照,然吾兄所犯乃是天獄,非錢所能爲也。”

兩人爭執了一番,馮墾又拉着班超的手,也要相陪同去,以爲照應。班超擁抱他,“患難見真情,家已盡毀,吾外出期間,還請嗇夫代爲照顧!”其實心裡卻想着,早知道這家人心腸這麼好,當初真應該娶了他阿妹馮菟。

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十四章 小露身手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二十六章 雪寒風狂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十章 兵發拘彌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六章 防範萬一
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十一章 驟臨城下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三十二章 將星隕落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一章 兵臨城下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十四章 小露身手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二章 班氏任俠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二十章 于闐大市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八章 暗藏乾坤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二十六章 雪寒風狂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十九章 悶殺死士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三十一章 兩心相映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十章 兵發拘彌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六章 防範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