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

劉秀生前,向來以扶植河西集團來平衡朝廷權力分配,防止以功臣爲主的南陽集團坐大。在“退功臣、進文吏”過程中,河西集團舉薦、重用的文吏又遠遠多於南陽集團,使得河西集團漸漸成爲朝廷的中堅力量。

而建武十七年,前皇后郭聖通被廢黜,兩年後前太子劉疆主動請辭太子,劉秀從而立原配夫人陰麗華爲後,並立陰麗華長子劉莊爲太子。並未流血的廢立之舉,又讓南陽功臣集團繼續居於漢廷的核心位置。

劉疆謙恭溫厚,深得劉秀喜愛。故而在迷離之際,仍希望他輔佑劉莊,不要使宮廷陷入動盪。河北集團隨着郭聖通舅舅劉揚因謀反被誅殺,力量已經大不如前,但河西集團卻兵強馬壯,在朝廷據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且竇融擔任衛尉,手裡掌握着羽林軍,這讓忠誠謀國的趙熹不得不有所忌憚。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前幾代帝王,宮廷大位之爭從來充滿血腥。可令趙熹和漢明帝絕想不到的是,這場宮廷陰謀因東海王劉疆忠誠大義,故而在變得血腥之前,便昭然於天下。令劉莊痛心和不解的,最先跳出來挑戰劉莊新君地位的,竟然是自己的同產親弟山陽王劉荊。

劉秀一生僅有妻三人,生子十一人。其中,前皇后郭聖通生子五人,分別是東海恭王劉疆、沛獻王劉輔、濟南王劉康、阜陵王劉延、中山簡王劉焉。許美人僅生子一人,即楚王劉英。而皇后陰麗華也生子五人,分別是漢明帝劉莊、東平憲王劉蒼、山陽王劉荊、臨淮懷公劉衡和琅邪孝王劉京。

在郭聖通所生的五王子中,劉秀最喜歡的是劉疆和劉焉。而在陰麗華所生的五子中,劉秀最喜愛的是漢明帝劉莊和東平王劉蒼。劉荊是漢明帝劉莊的三弟,劉莊做太子時,他一度追隨過劉莊,是太**中的常客。但是,從劉秀泰山封禪時開始,劉莊對東平王劉蒼更加信任,失寵的劉荊當時心裡便漸生不滿。

在整個漢廷,從皇帝、太后,到親王、列候,除劉荊自己外,沒人看好山陽王。建武帝劉秀從來就瞧不上他,這讓他對父皇劉秀心生怨懟。尤其是劉秀臨終時對他的冷淡,加上趙熹粗暴地將其趕回封邸,更讓他暴跳如雷,反心頓生。

每天弔唁和每五日的弔祭時,劉荊心裡煩死了,他只是不得不來,即便來了也是假哼哼,一滴眼淚也流也不出。兄長劉莊剛登上大位,地位未牢,他心裡便蠢蠢欲動,卻又自嘆力量微薄,便窮思對策。就在此時,一個神秘人物的悄然登場,頓時讓劉荊茅塞頓開。

這天,劉荊從宮中弔唁回到位於雍門大街上的山陽國邸。當天晚上,他正抱着胡姬以酒澆愁,邸吏忽來通報,魯人顏忠來訪。劉荊大驚,他知道顏忠系大儒先賢顏回後人,素以通曉五經、崇信黃老、擅長謀略而聞名天下。顏忠是楚王劉英的門客,一直被劉英待爲座上賓。顏忠的來訪,讓劉荊彷彿看到了救命稻草。他急忙將胡姬和樂師們叱退,將顏忠迎進密室。

早在從廢后之爭開始,劉荊與濟南王劉康、阜陵王劉延、楚王劉英,都盯着大位。劉莊當太子後,劉荊、劉英表面上歸順太子劉莊,其實暗中與濟南王劉康、阜陵王劉延過從甚密。而滿腹經綸的顏忠,則是將他們連接起來的關鍵人物。顏忠崇尚鬼谷子的縱橫之道,身爲大儒之後,卻一心想學蘇秦、張儀建不世功勳而留傳後世。在劉秀諸皇子中,他投入了溫文爾雅、廣結天下賢人、且崇尚黃老之學的楚王劉英門下,一心想助劉英謀得大位,從而留名千古!

顏忠是策士,他深知此時的劉英尚沒有奪取天下的資本。趙熹整肅喪儀而得罪了衆諸侯王,讓顏忠看到“謀勢”的時機已經來到。他先拜訪了輔國大臣、樑鄉侯樑鬆,然後纔來拜訪劉荊。因爲,劉荊是新君劉莊的同產胞弟,顏忠殫精竭慮,就是想通過劉荊幹出一番大事業。內有劉荊與衆諸侯王反,外有西羌據隴右爲外應,天下必大亂!而只有讓天下陷入劉莊無法控制的大亂之中,才能爲劉英謀取大位創造條件。

這天在密室裡,顏忠爲劉荊仔細分析了天下大勢。“殿下,當今朝堂上,河西衆臣、南陽功臣兩大山頭,都忠實於新皇帝。南陽功臣是先皇的起家人馬,對先皇的繼承人新皇自然鼎力支持。而河西衆臣深受先皇皇恩,竇融是國之棟樑,忠誠謀國,胸懷坦蕩,先皇視其爲國之柱石,向以國事爲重,更不可能理會衆位諸侯王!”

“如此,只有藉助廢太子疆?”劉荊如熱鍋上的螞蟻,思來想去一籌莫展。此時經顏忠點撥,忽然豁然開朗。只有藉助劉疆,才能調動河西集團力量,也才能推翻地位仍未穩固的新帝劉莊。

“殿下天智過人,理當據有大寶!只要殿下激反東海王,並借亂勢居中取事,吾定說動楚王,以爲襄應!而外有大臣,將策動燒當羌反,並據隴右,此爲外應。內外相連,則殿下事必成矣!”顏忠心中暗喜,兩人一番密謀後,定下大計!

劉荊不放心地問道,“說動西羌之人,乃當前關鍵。不知朝中有哪位可靠大臣,能當此任?”

顏忠愣了一下,爲了不讓劉荊懷疑,便直言相告,“先帝駙馬、輔國大臣、樑鄉侯鬆,將密助燒當羌國據有隴右,殿下不必懷疑!”

計議已定,顏忠便悄然離開山陽國邸,隱入黑暗之中。

送別顏忠,劉荊大喜過望。樑鬆是九江太守樑統長子,而樑統當年是武威太守,是河西軍二號人物。有河西勢相助,他的勝算便又多了一分把握。劉疆之女沘陽公主劉小翰下嫁給了竇融孫竇勳爲妻,竇融子竇穆與劉疆是兒女親家,河西集團自然應是廢太子劉疆的主要後盾。他不相信老奸巨滑的竇融,對劉疆被廢一事果真會無動於衷。

他相信只要老實的劉疆願意出頭,竇融定然振臂響應。他更不相信當了十六年太子的劉疆,會忘了母后和自己被廢黜的恥辱!

想明白這些,他以爲自己找到了一條置兄長劉莊於死路的捷徑,想象着劉莊被趕下臺時的倉皇和落寞,自己登上大寶時的那輝煌一刻,不禁舒心地笑了。

開始行動前,他對行動進行了細密的謀劃。他要按照顏忠的妙計行事,先激反劉疆,等劉疆舉起反旗,劉疆背後的河西集團定然與劉莊背後的南陽集團打得你死我活。至於是宮廷政變,還是兵戎相見,已經無關緊要。此時,隴右再爲羌人佔據,劉莊定然會顧此失彼。而等到兩敗俱傷時,他劉荊便會象一匹黑馬,橫空出世,出來收穫殘局,輕鬆收穫天下人心!

可劉疆性格敦厚,忠心付國,想激反劉疆談何容易。思前想後,他想出一條妙計,借陽安侯郭況之名,劉疆定會深信不疑,事也定然可成。於是,他模仿郭況的筆跡,悄悄寫了一封未署名的信,詐言大鴻臚郭況所寫,命自己的親信奴僕悄悄送到北宮,親手交給廢太子、東海王劉疆。

陽安侯郭況是廢后郭聖通的親弟弟,性格內斂、低調,向來爲先帝劉秀所器重。建武二十年,中山王劉輔復徙封沛王,郭聖通爲沛太后,郭況被遷爲大鴻臚。光武帝劉秀憐憫郭家,曾數次光臨他的府第,會公卿諸侯親家飲燕,賞賜金錢縑帛,豐盛莫比。郭氏感恩皇帝,忠心耿耿。

而劉疆與舅舅郭況最是親密,藉助郭況之名激反劉疆,確是一步歹毒的妙棋。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劉荊百密一疏,葬送了自己。他忽視了身爲皇長子的劉疆,對先帝的中興大業、對大漢朝廷的是無比忠誠。身爲人傑的劉秀臨終時都對長子劉疆寄予厚望,劉疆怎麼可能背叛朝廷?

這天劉疆在南宮章德殿弔唁完父皇,剛一身疲憊地返回北宮,便忽然收到了“大鴻臚府”奴僕送來的一封密信。他打開泥封,取出匣內絹信,上面的文字讓他越看越心驚:

“大王無罪而被廢去皇太子之位,母親郭後也遭罷黜屈辱,現在機會難得,理應當回到東方起兵,奪取天下。當年高祖起兵時,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而陛下在白水鄉間,假如興起了大業,以大王身爲陛下長子、原來儲君的身份,定能一呼百應,奪得天下!您應當做秋天寒霜,肅殺萬物;莫做圈欄之羊,受人宰割。皇上駕崩,民間百姓尚且爲盜,欲有所圖謀,何況大王呢!”

劉疆看完此信,心裡如驚濤駭浪一般。

粗看一下,一手恭恭敬敬的隸體,分明正是舅舅郭況的手筆。

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一章 張望受阻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一部《國運較量》主線劇情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四十七章 華陰截殺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處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四十五章 由吾接手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
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四十一章 張望受阻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一部《國運較量》主線劇情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四十七章 華陰截殺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四十七章 雄關要塞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八章 苦難歲月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處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四十五章 由吾接手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