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

劉荊被軟禁後,自知劣行暴露,曾有自殺念頭。

剛開始時,他曾盼着楚王劉英等諸侯王能有所動作。只要輔政大臣、舞陰長公主駙馬樑鬆與隴右太守事成,劉疆即便不反,天下亦會大亂。到時,楚王劉英等一定會就中取事,屆時顏忠等人一定會提兵來河南宮解救於他。到那時,便是他劉荊與楚王劉英共有天下,他便能指點江山!

但是,幾天過去,河南宮寧靜安詳,什麼也沒有發生,他先是失望,後是絕望。他知道兄長劉莊已經控制了局勢,喪事辦完定然饒不了他,於是他想到了死!

可這位心懷不滿、養尊處優的山陽王不知道的是,對成爲囚徒的人,有時死是一種奢望,並不容易。內廷高手楊仁既爲新皇劉莊器重,自然有的是辦法。他帶着幾名宮廷侍衛,不分白天黑夜,貼身侍候着這位山陽王。

劉荊只要醒着,他們便會陪他說話,不說話還不行,說白了,劉荊就是想悄悄咬舌自裁都做不到。況且,咬舌自盡是最痛苦的死法,他根本就不是做這個的料。到最後,劉荊累了,徹底沒招了,只好老老實實地呆着,等待皇帝哥哥的處置。

其實,他太高看了自己。等安葬完先帝后,新皇劉莊在越熹、竇融的精心輔佐下,已經牢牢控制住了朝廷大局。劉莊根本沒有對劉荊治罪,說準確一點,是懶得治他的罪,而是直接將他趕回封國了事。謀反也得有點水準啊,這種水準的謀反,他不屑理會他,讓其到封國折騰去吧。

果然,劉荊反心從未泯滅。到封國後又屢次三番謀反不成,最終羞憤自殺了。當然,此是後話,後文不再表。

陰曆三月初五吉時,是劉秀出殯的日子。劉莊將父皇劉秀安葬在邙山之上的原陵,並上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大喪剛畢,陰曆四月二十四日,劉莊專門下詔,“方今上無天子,下無方伯,若涉淵水而無舟楫。夫萬乘至重而壯者慮輕,實賴有德左右小子。高密侯禹,元功之首;東平王蒼,寬博有謀;其以禹爲太傅,蒼爲驃騎將軍。”

劉蒼懇切地推辭這一任命,但聖上非但不許,還再次下詔令驃騎將軍開府,並設置長史、掾史等屬官四十人。此舉非同尋常,使驃騎將軍的地位迅速高於三公之上。

太子劉莊及帝位後,以啓用素有仁者之名的功臣之首高密侯鄧禹,和被稱爲賢王的劉蒼,迅速穩定了以南陽集團爲核心的元老功臣和皇族子弟,清新的政風迅速吹遍全國。同時,他又厚待東海王劉疆,允作天子儀仗,此舉又暖了河北集團和河西集團的心。

但就在此時,山陽王劉荊盼望以久的西羌之變,終於發生了。於是,在穩定內政的同時,劉莊又鐵腕鎮壓了反叛的燒當羌,未給諸王可乘之機!

燒當羌原爲隴右高原上小國,建武末年,因燒當部落首領滇良打敗先零羌,奪取了大小榆谷,故而迅速壯大。當時由於樑鄉侯樑鬆致書隴西太守劉盱,因而劉盱坐視燒當羌坐大,而未加干預。滇良死後,其子滇吾繼位了。中元二年(公元57年)秋,在顏忠的暗中策劃下,滇吾與其弟滇岸率三萬羌兵入侵隴西郡,隴西迅即大亂!

隴西太守劉盱迅速起兵二萬人鎮壓,但在允街大戰中,漢軍戰敗,劉盱陣亡。允街大戰後,原來爲隴西郡守衛邊塞的羌人全部背叛了漢朝,滇吾的羌兵增至五萬人,並秣馬厲兵,準備兵出三輔或河西。

劉莊果斷下詔,令隴西長史鄧融爲隴西太守。同時命謁者張鴻率領各郡郡兵三萬人,討伐滇吾。張鴻在允吾縣結陣拒羌人,雙方大戰,漢軍再敗,張鴻陣亡,漢軍全軍覆沒,三輔和隴右、河西人心惶惶,漢帝國舉國震動。

陰曆十一月份,劉莊再拜中郎將竇固和捕虜將軍馬武二將,率四萬騎討伐燒當羌。第二年春,即永平元年(公元58年),竇固和馬武率漢軍出擊西邯,兩軍大戰,羌軍大敗,被斬首四千六百級,俘虜一千六百人,殘部潰散。西羌諸國與隴右,這才趨於平穩!

漢軍征討燒當羌大勝,穩固迅速穩定關西,讓漢明帝渡過了即位後最大的一次挑戰。宮庭之內,劉莊與馬貴人恩愛,令天下人仰慕,也讓隴右集團也迅速歸心。至此,諸王只得都收起了蠢蠢欲動之心,劉莊在即位後的僅僅一年時間,便穩住了朝局。到了第二年,又改年號爲永平,大赦天下,並在全國實行更爲寬鬆的與民生息政策。

這起宮內與西羌內外勾連而爆發的“西羌事件”,令天下震動。平息西羌後,太尉府與侍中廬分別密報劉莊,楚王劉英、山陽王劉荊、樑鄉侯樑鬆均難脫干係。但此時的劉莊可謂洞若觀火。他爲了迅速穩定朝局,暫時還不能秋後算帳,他將這兩份密摺壓了下來。相反,卻採取一系列休養生息政策,讓國內各郡迅速恢復平靜!

在當時這一系列舉措中,帝國最引人矚目的事件,當數任命東平王劉蒼爲驃騎將軍,輔佐國政。皇帝出京巡視時,則命劉蒼居雒陽監國。在永平初年的漢帝國政壇上,劉蒼是一顆耀眼的政治明星,大權在握,一言九鼎,舉國矚目。

清風徐來,萬象更新,一股清新的政風,吹拂着漢帝國各郡和各封國。一個功勳卓著、中興大漢的偉大時代結束了,又一個充滿朝氣和野心的偉大時代,即對漢民族文化的最終成形起到了重大的、決定性推動作用的永平時代,已經正式拉開了帷幕!

最先聞風而動的是三輔世子們,因在光武帝后期受馬援事件影響而被壓抑的三輔世子和士人們,也率先看到了仕途的曙光。

秦漢時代,三輔大地人傑地靈,英才倍出,秦漢時很多彪炳千古的文臣武將,多出自三輔。而此時的三輔世子們更是集體蠢蠢欲動,他們或獨自一人或結伴而行,開始紛紛奔赴京城雒陽,各顯神通,謀求功名。

在五陵原所有的渭西大世家中,此時最負盛名、最受矚目的,自然是安陵班家的長公子班固和茂陵傅家的世子傅毅。可令人不解的是,世子們屢次上門相約班固同行進京,以謀取功名,可班固卻“不爲所動”,似乎對仕途一點不感興趣。

這讓五陵原世子們頗感費解。

其實,世子們所不知的是,心機過於縝密的班固表面上“不爲所動”,暗中卻早已有了重大行動。只不過,他第一次求取功名的重大行動,卻撞壁了。

原來,東平王劉蒼爲驃騎將軍並輔佐國政後,班固認爲劉蒼是可以依附的大樹,這是一個出仕的好機會,於是他上了一篇奏章,即《奏記東平王蒼》,向劉蒼舉薦六位師友。奏章遞上去了,班固舉薦的六人均被驃騎將軍劉蒼啓用。可劉蒼卻惟獨沒有啓用班固,這讓自侍才高的班固很受打擊。

求取功名不成,班固的心也就踏實了。在接下來的幾年,他開始靜下心來,續編前漢史。而深究於史實之中,也讓班固漸漸理解了阿翁班彪。後漢是前漢的延續,前漢時漢民族爲了自己的生存發展,與匈奴人展開了一場延續了二百年的生死大戰。記錄這個金戈鐵馬的偉大時代,讓後世漢人世世代代永遠銘記自己祖先的奮鬥史,這是身爲史學世族的班家應該承擔的一份歷史責任啊!

熱血在班固胸中激盪,他恨不得自己也能生活在那個偉大的時代,他恨自己身無縛雞之力。假如他和阿弟仲升一樣勇冠天下,一定要馳騁疆場,橫刀立馬,建立功勳。既然不能馳騁疆場,那他就要利用手中如椽巨筆,將這個偉大時代記錄下來。從此開始,著正史、信史,成了大儒班固終生的追求!

這年端陽節後,傅毅、曹世叔、馬嚴、馬防、徐幹(注:此非建安七子之徐幹)五人,饔食後相約同來班府。五人中,馬嚴與平陵人徐幹俱與班超相識,三人都是著名三輔劍士,也是班超的劍友。

而馬防則是馬援之子,曾慕名找至班府,與班超月夜大戰三十合,落敗。漢明帝即位後,早已進入太**爲妃的馬三小姐,被獲封貴人,雖然馬貴人並無所出,但漢明帝讓她養育賈貴人所出的劉炟。馬家此時仍舉家居安陵邑,由於馬貴人思念阿母藺夫人,此時馬防正要奉母遷赴雒陽。

幾人跪坐於堂,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眼看日至悲谷,談興依然很濃。

夜玉便專門着僕婢到街上肉鋪割了幾斤豬肉,打了幾鬥米酒,隆重款待這些世子。餔時過後,夜玉又親自給世子們泡上茶。幾人分賓主膝坐於席上,傅毅和馬嚴俱扶案勸說班固,與他們同去雒陽。

“三輔士子中,唯孟堅兄才學超羣。留戀故園,不爭功名,令人費解。”傅毅對班固的選擇很是不解。

馬嚴更是不捨,勸沒有用,就激將開了,“如孟堅兄這般學問,在太學時就出類拔萃,都不思進取,吾等還有何資格奢求功名?”

座中衆人都清楚,馬嚴是馬貴人堂兄,當年在馬家落泊之時,決策送馬家姊妹進宮。此時馬家小女已經貴爲新皇劉莊寵愛的貴人,不出意外,遲早會母儀天下,他與馬防這“功名”還用求麼?其實不然,馬嚴與馬防完全不同,他決心不依靠馬貴人這棵大樹撈取功名。

馬嚴說完,衆人都看着班固,他只好說道,“吾在太學多年,典藏多有涉獵。已故家翁素有續寫《史記》之願,固雖不才,願成全家嚴之願也!”在名祿與世業之間,班固還是“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後者。

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
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三章 斷敵於糧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四章 染指隴右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二十二章 安得殉國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十八章 寒外風情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十九章 救美之後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十一章 義薄雲天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六章 恐怖記憶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