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

秦穆公三十二年,穆公不聽蹇叔、百里奚等良臣的諫阻,一意孤行,出兵伐鄭,果釀成崤山之敗,沒全師。孟明等三將俱爲晉人所虜,幸有文公夫人文嬴多方周旋,方纔得釋回國。是時,秦國內部也是一片譁然,左右皆曰:“孟明等三將指揮不利,喪師辱國,其罪當誅,請以軍法裁之。”然而,穆公力排衆議,素服迎三將於郊,承認自己未聽蹇叔、百里奚之言,以至秦軍失利,並復使三將主兵,愈加禮待。孟明等將深感穆公寬仁,誓報崤山亡師之恨。雖說秦國君臣一心,但穆公的復仇之路絕非平坦。三十四年,穆公復使三將將兵伐晉,戰於彭衙,秦軍又敗,引兵而回,被晉人戲稱爲“拜賜之役”。孟明自以爲此番必死,誰知穆公全無嗔怪之意,依舊任以國政。孟*感恩澤,同時也認識到秦國與晉國在國力和軍力上的差距,故增修國政,勤演軍卒,散盡家財,悼恤亡孤。至三十六年,穆公見時機成熟,與三將親率秦軍,東伐晉國,既渡黃河,盡焚其舟,以示必死。秦軍將士鬥志充盈,大破晉師,以報崤山之役。晉人見秦軍衆志成城,傾國死鬥,皆堅守城池,不敢出戰。於是,穆公於茅津渡河,直抵崤山,收屍骨葬于山谷深處,親行祭祀,情感天地,三軍無不墜淚。這就秦穆公“函谷封屍”的典故。其後,秦國重用由余【1】、孟明等賢臣良將,萬衆一心,征伐蠻地諸戎,闢地千里,遂霸西荒。

秦穆公作爲一國之君,對於崤山之敗主動承擔責任,不推諉,不迴避,着實讓人敬服。如此一來,不僅消除了自身的過錯,而且使得孟明等三將對其君主的爲人欽佩有加,均願爲其效力,以報其恩,故由此使得穆公的事業愈加發達,名聲鵲起,德望遠播。國人不再計較其襲鄭決策之誤,卻爭相爲其效力,如此秦國何以不興,穆公何以不霸?穆公此舉真可謂是“明拙實巧”的妙招。假若穆公諱言失敗,推諉求脫,一味地將失敗歸咎於種種客觀因素或是三將的失職,表面上維護了君主的尊嚴,實質上卻會使得上下離心離德,君臣關係疏遠,甚至走向對立。若此,不僅失三將,亦失全秦。秦既無人才,又失人心,則永難與晉相抗衡,錯誤就會變得更大。君主若能領悟這個“欲蓋彌彰”的道理,即使決策失誤,但其過而能改,且主動承擔失敗之責任,非但無損,亦不失賢主之名。軍事上雖遭受了挫折,但戰略上卻取得了勝利,即使打了多少敗仗也都是暫時的,何況區區兩次?由此可見,聰慧的君主辦事,往往能夠因禍而得福,轉敗而爲勝,化不利爲有利,化腐朽爲神奇。《道德經》中用水比喻君德,“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天性惠利萬物而無慾不爭,又能處於衆人所惡的低窪之地,故而與道相合。因而,君德如水,道在不避不爭,有責而不以民避,有功而不與臣爭,利物不言,處下不爭,臣民感其恩仁,更愛其君,此大有益於治道——這就是明哲的思辨,聖主的心胸。

——————————

【1】由余(生卒年不詳),一作繇餘,罕之第三十七世孫,春秋時期天水人。由余的祖先原爲晉國人,因避亂才逃到西戎。由余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賢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國,被秦穆公任爲上卿,爲秦穆公出謀劃策,幫助秦國攻伐西戎,一舉攻伐錦諸戎、緄戎、翟戎、義渠等十二個戎國,遂稱霸西戎,使穆公位列春秋五霸。

說服力第十五 易經第三 荀子第三 共叔謀逆第一 序第十五 易經第五 羣雄逐鹿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三三 國演義第三 沙丘變亂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六 發機前言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三 謀攻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十四 周敦頤第二十二 史記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七 河西之恥第五 取勢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六 率先崛起第三 秦國興起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十 崤之戰第三十四 後記第三三 國演義第二十一 秦殤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策算法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三 秦國興起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八 墨子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六 絕世雙雄第十 管仲相齊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十一 孫臏第五 獨霸西戎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一 序第七 韓非子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說服力第七 襦葛之戰第七 鉅鹿疑雲第二十一 秦殤第七 襦葛之戰第三 謀攻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十 兵出函谷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四 軍政形勢策算法前言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十三 惠能禪師第十七 詩經第五 羣雄逐鹿第一 序言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四 軍政形勢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三十二 後記第三十二 後記第三 秦國興起第十三 病榻論相第二十一 秦殤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五 取勢思維的新起點第三 謀攻策算法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二十三 略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十七 成皋相持演繹法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五 羣雄逐鹿策算法
說服力第十五 易經第三 荀子第三 共叔謀逆第一 序第十五 易經第五 羣雄逐鹿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三三 國演義第三 沙丘變亂第二十三 赤壁鏖戰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六 發機前言第十二 春秋首霸第三 謀攻第十五 心戰井陘第十四 周敦頤第二十二 史記第三 沙丘變亂第十三 袁家仲氏第二十二 趙盾弒主第七 河西之恥第五 取勢第十九十 面埋伏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一 亂世之治第六 率先崛起第三 秦國興起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十 崤之戰第三十四 後記第三三 國演義第二十一 秦殤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策算法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三 秦國興起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第八 墨子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六 絕世雙雄第十 管仲相齊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二十八 進取漢中第十一 孫臏第五 獨霸西戎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十七 成皋相持第一 序第七 韓非子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說服力第七 襦葛之戰第七 鉅鹿疑雲第二十一 秦殤第七 襦葛之戰第三 謀攻第二十四 邲之戰第十 兵出函谷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四 軍政形勢策算法前言第十七 官渡之戰三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十三 惠能禪師第十七 詩經第五 羣雄逐鹿第一 序言第二十七 劉備入川第四 軍政形勢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三十二 後記第三十二 後記第三 秦國興起第十三 病榻論相第二十一 秦殤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二十 平定河北第五 取勢思維的新起點第三 謀攻策算法第十六 驪姬亂晉第二十三 略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十七 成皋相持演繹法第十七 遠交近攻第五 羣雄逐鹿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