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 臥薪嚐膽

勾踐在夫椒慘敗於夫差後,僅率五千殘卒退守會稽山,後又爲吳軍所困,只得遣大夫文種重賂吳國權臣伯嚭,藉以遊說夫差,且許諾自身入吳爲奴,越國世爲下邦,永不叛吳。吳王夫差違伍子胥之諫,允越國之降,並囚越王於吳。後經伯嚭多方運作,才得釋回國。越王回國之後,每夜臥薪嚐膽,以警其身,誓報亡國之恨;每日弔民伐罪,與民同勞,致使越國大治。文種與范蠡【1】見越國日盛,遂向勾踐獻上“破吳七術”,其一,捐貨幣,以悅其君臣;其二,貴糴粟囊,以虛其積聚;其三,遺美女,以惑其心志;其四,遺之巧工良材,使作宮室以罄其財;其五,遺之諛臣以亂其謀;其六,疆其諫臣使自殺以弱其輔;其七,積財練兵,以承其弊。勾踐聞此奇計,心中大喜,故急求境內美女獻與吳王,兼使重幣拉攏伯嚭,離間伍子胥。子胥終因強諫而爲夫差所殺。十年生育,十年教訓,勾踐終於等到了復仇的機會。吳王夫差十四年春,夫差悉率本國精銳,北上與晉爭盟,以窺周室之政。於是,勾踐突然發力,起傾國之兵,攻入吳都,殺吳太子。吳王夫差只得匆匆回救,奈何士卒長曝於外,盡皆疲敝,無力再戰,夫差只得使厚幣以與越平。至十八年,越國益強,勾踐率軍復伐吳且敗之於笠澤。二十一年,越再伐吳,圍吳都,又兩年,夫差戰敗,越終於攻滅吳國。勾踐欲遣夫差於甬東,予百家居之。夫差悔不用子胥之言,含羞自剄而死。越已平吳,乃引兵渡淮,與齊、晉等諸侯會於徐州,致質於周,勾踐也成爲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盟主。

中國古代道家哲學中講,世界的本原在於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萬物由陰陽二者共同構成,而陰陽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動了事物的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由發生到壯大,由壯大到消亡。越王的兩個重要謀士范蠡與文種均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深明其中利害。在對吳作戰中,其二人對吳國與越國之間的強弱關心進行了實事求是地分析與判斷,認識到越國力量的不足以及吳國實力的強大,但其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主動採取“破吳七術”,利用金錢與美人等諸多非戰爭手段,腐化吳國君臣,致使吳國國力逐漸衰弱。先秦重要兵學著作《六韜》【2】中,根據上述事實,提出了中國謀略史上影響深遠“文伐十二節”,其內容大致與“破吳七術”相同。而此類計謀的實質就在於主動激化對手的內部矛盾,利用時間這一重要戰略因素使其自行消減,爲後續的軍事進攻創造條件。人必先自辱,而後人辱之;國必先自破,而後人破之。因此,該計能否成功,關鍵還是要看對手抗誘惑能力的強弱,夫差雖爲一代梟雄,但因此意志不堅,難敵誘惑,終於落得國破家亡。

——————————

【1】范蠡(生卒年不詳),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

【2】《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傳說爲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後公認爲後人託名所著,大約成書於戰國時代。該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爲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作者題外話:該文章於2010年5月10日,被推薦至新浪網【草根博客】,飛刀在此感謝博導老師和銳博客的推薦與支持!2010年5月11日,被收錄到【新浪文化博客讀書隨筆欄目】,飛刀在此感謝博導老師和【文化博客_讀書頻道】的指點與支持!

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二十二 史記第十三 惠能禪師第三 荀子第四 軍政形勢第七 河西之恥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五 取勢第十三 惠能禪師第六 商君第三 謀攻第三 謀攻第七 韓非子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二 孟子第六 率先崛起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二十 後記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五 北制之戰第三 秦國興起第七 取捨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二十 平定河北演繹法第三 秦國興起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第八 商鞅變法第二十 後記第二十一 秦殤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一 序言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二十 後記思維的新起點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六 商君第三 秦國興起第三十四 後記第十四 周敦頤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二十二 後記第六 商君第十二 謀心之士演繹法第二十一 秦殤第六 絕世雙雄第十五 易經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七 河西之恥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七 鉅鹿疑雲第三十四 後記第八 墨子第十 吳子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七 襦葛之戰第七 韓非子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五 羣雄逐鹿第八 定撫關中第五 羣雄逐鹿第三 共叔謀逆第五 莊子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第五 莊子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三三 國演義第五 北制之戰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三三 國演義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七 河西之恥第十二 彭城之戰說服力第十四 周敦頤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四 老子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四 形格勢禁
第二十四三 國演義第二十二 史記第十三 惠能禪師第三 荀子第四 軍政形勢第七 河西之恥第十三 奔襲大梁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十九 邯鄲之戰第三十 痛失荊州第五 取勢第十三 惠能禪師第六 商君第三 謀攻第三 謀攻第七 韓非子第十四 胡服騎射第二 孟子第六 率先崛起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二十 後記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十四 父子雙雄第五 北制之戰第三 秦國興起第七 取捨第十二 南舉巴蜀第二十 平定河北演繹法第三 秦國興起第二十七 孫武演兵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第八 商鞅變法第二十 後記第二十一 秦殤第二十一 戰國策第一 序言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二十 後記思維的新起點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六 商君第三 秦國興起第三十四 後記第十四 周敦頤第二十九 相據合肥第二十二 後記第六 商君第十二 謀心之士演繹法第二十一 秦殤第六 絕世雙雄第十五 易經第十一 長勺之戰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七 河西之恥第十四 形格勢禁第七 鉅鹿疑雲第三十四 後記第八 墨子第十 吳子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七 襦葛之戰第七 韓非子第十二 謀心之士第五 羣雄逐鹿第八 定撫關中第五 羣雄逐鹿第三 共叔謀逆第五 莊子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九 城濮之役第二十一 函谷封屍第五 莊子第十八 官渡之戰四第三三 國演義第五 北制之戰第三十二 諸葛賢相第十八三 置晉君第十九 倉亭之戰第二十 橫掃六合第十五 假道伐虢第三三 國演義第二十三三 國志第十八 濰水之戰第十七五 羖治秦第七 河西之恥第十二 彭城之戰說服力第十四 周敦頤第十一 縱橫天下第四 老子第八 魏武揮鞭第十四 形格勢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