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兗州攻防(三)

博縣守將這一逃,城中這點兵馬,如何敢阻漢軍之鋒銳?在田豐擺出的“大陣仗”跟前,只好乖乖出降。

博縣又重新回到了漢軍的手中。至此時,奉高城校尉已經對田豐佩服得五體投地了,各種能想到的誇讚之詞不要命的向田豐砸來。

田豐只是笑笑,並不說話。他這計策,借鑑了韓信破趙之策。當年韓信數萬兵馬擊趙王數十萬。也是先誘其出堅壘,然後派人繞至趙王之後,遍豎漢軍旗幟,然後趙軍就以爲韓信有伏兵得了趙營與趙王,立時便崩潰了。

現在他也是誘敵將出得城來,然後繞至其後虛張聲勢。果然敵將不敢戰,落荒而逃。不過這其中對時機的把握、對人心的揣摩,卻是來不得半點差池。

收復博縣之後,田豐命人速報於太史慈,讓他分兵來鎮守,奉高城還只有幾百個青壯,他可不敢再把奉高城的兵馬留在博縣。

太史慈接到消息,證實之後,大喜過望。對魏延道:“當年袁紹麾下謀士,以審配、沮授、田豐等最爲出類拔萃者,今方出仕,便建奇功。以千人而襲得博縣,殊爲不易也。文長有傷在身,左右無事,可往鎮守後方。以保後路不失。”

魏延實在不想去後方,不過胳膊不得勁,在前方大營實在是出不上什麼力。想了想,也覺得倒不如去後方坐鎮,眼不見心不煩,也有利於創口的癒合。於是便欣然從命,對太史慈道:“我此去博縣,當好生請教田元皓。其負盛名也久,必不令我失望也。”

於是魏延又引部曲來博縣。到了城中,與田豐相見。魏延見田豐在博縣,把內政諸事打理得井井有條,絲毫不亂,不禁暗贊。這份本事,確實是要比他強太多了。魏延向來佩服有真本事的人,於是每每有惑,便向田豐請教。

田豐對這名年輕的將領也頗有好感,見魏延不恥下問,他也樂得當個先生。於是事無鉅細,皆與魏延詳細分說。短短時日,便讓魏延覺得受用無窮,這趟沒有白來。

魏延在博縣,與田豐說起戰事來,問田豐當如何應之。田豐沉吟半晌,撫須道:“不知關將軍那邊情況如何。若無關將軍,則當棄尤來山,先攻巨平。與成縣相連,拒兗州兵馬於泰山郡外。此乃上策。”

巨平與成縣一左一右,夾住汶水。想從濟北入泰山,此是必經之道。若奪得此兩縣,泰山門戶便會緊緊關死。只是田豐與太史慈都不知道關羽在成縣做什麼,關羽名義上與太史慈平級,但無論資歷與軍功,都壓了太史慈一頭去。他若不吭聲,太史慈也不好找他過問。

太史慈都不知道,田豐與魏延就更加不知道了。

關羽在幹什麼?他在汶陽與成縣中間的一塊隱秘處紮下了營寨。當初他分了支偏師出去,以攻取魯縣和汶陽。現在有兵馬來回報,說魯國南方又有兵馬入境。關羽聽了心中便是一緊,再讓人接近仔細打探,哨探回來說望見夏侯大旗。

關羽心道,夏侯淵來了。

不錯,是夏侯淵來了。揚州兵現在在九江磨蹭不前,夏侯淵也不是傻子,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過來,揚州方面是得了實際上的好處,又不想與劉備徹底撕破臉,所以就在九江邊境,坐等自己這邊與劉備大打出手,然後他們等着看看還是否有便宜撿。既然揚州按兵不動,夏侯淵自然也不願意在彭城久待。他做出攻打彭城的決定,那是爲了牽制劉備兵力,好解北方之圍。而今惹惱了關羽不說,關羽丟了九江,不來解彭城之圍,卻把氣撒到了北方。夏侯淵知道了,自然是要先去救北方了。

跟隨了劉備多年,關羽早就懂得一個道理,就是當初定的戰略目標因形勢發生變化而無法完成之時,一定要隨機應變,而不是選擇蠻幹。打夏侯惇也能打,但在打完夏侯惇後,自己還有沒有餘力對付其他兗州軍、還有沒有能力跳出包圍圈?關於這個問題,關羽想了很久,終於忍住了誘惑,沒有繼續對近在咫尺的夏侯惇下手。而是選擇了另尋戰機。

現在,夏侯淵沒有讓他失望。本來還打算對蛇丘下手的關羽,在接到夏侯淵北上的消息後,立馬便改變了自己的目標。還有誰比夏侯淵更適合呢?於是關羽便下命令,讓魯國各縣的駐守人馬先後找藉口撤離,然後只留臨時徵發的城中青壯鎮守。

茫然無知的夏侯淵並不知道前方有一個巨大的口袋在等着自己。他此時心中充滿了喜悅。他進入魯國之後,一路勢如破竹連取數縣。就在剛纔,魯縣也被他收復了。魯縣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孔子後人便一直生活於此。孔子後人在漢王朝是分出二支來,一支成爲漢王朝的二王三恪之一,奉商王成湯之祀,進爵宋公;一支則留在魯縣,照顧孔子家廟,受封褒成侯。魯縣戰略地位不高,但象徵意義巨大。更重要的是,夏侯淵發覺自己兵馬到了魯縣,似乎關羽那裡還一無所知?

夏侯淵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看到關羽在與自家兄長交戰時發現自己突然出現在他的後方的表情了。那一定很精彩。

因爲後方撤軍是在夏侯淵到來之前,而且理由也找得很好,要麼是運糧,要麼是補充前線。所以夏侯淵也沒有生疑。在魯縣休整了一天後,夏侯淵意氣風發的率着大軍出發了。目標,成縣。

成縣與魯縣之間的一片荒野,漢軍的斥候隊正把曹軍屍體身上的刀給抽了出來,隨意的在他身上擦了擦,然後問道:“幾個了?”

旁邊站着的漢軍回道:“今日的第三個了。”

隊正嘖了一聲,道:“趕緊的,挖個坑把人埋了,收拾收拾,估計今天還會有人來。”話音方落,身後的人便去遠處挖坑了,又有人把屍體身上值錢的皮甲和兵刃扒下來,然後和馬匹一起牽走。

到現在,夏侯淵還不知道,他派出來去樑甫與夏侯惇聯繫的斥候們,絕大多數,已經魂斷亂葬崗了。

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六百八十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六百八十章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八百十五章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六百八十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八百十七章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七十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六百七十二章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
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幽冀大戰(二)第三百八十五章 袁劉大戰(十五)第六百八十章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戰叛軍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八百章 戰爭爆發第四百零四章 平城交兵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五百一十四章 再戰江夏(二)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四百五十六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六百十二 兗州戰事(二)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四百九十九章 治理幷州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五百八十五章 涼州之戰(三)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五百五十四章 關中攻略(六)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四百一十九章 麴義應對第六百八十章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三百三十四章 張飛搶親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兗州決戰(二)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四百四十一章 兵屯界橋(四)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六百八十九章 漢壽之戰(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三百四十五章 書院見聞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五百一十章 四將攻宛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八百十五章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六百八十章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四百五十一章 冀州攻略(二)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七百九十九章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甘寧出奔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山陵又崩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五百九十章 戰爭序幕第一百一十四章 初逢敵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五百二十二章 政策調整第七十二章 蠻王之位(二)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三十六章 洛陽滅蝗(三)第八百十七章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第二百三十一章 跨海東征(三)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七十章第六百二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跨海東征(三)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六百七十二章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二十六章 東萊故事(6日第二更)第八十七章 黃巾亂起第四百零九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