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委託終身

《詩·齊風·南山》中說:“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此時婚姻基本上都必須秉承“父母之命”,經過“媒妁之言”才能締結的習俗。而作爲一個父親,蔡邕他有着絕對的主婚權。只要對方家長同意,他可以命令蔡昭姬與任何他看中選定的人結婚,社會和律令都會承認他在這方面的權威,予以強有力的支持,不容子女違抗。

只是蔡邕作爲一個典型的文人,素來多愁善感又心軟,而且蔡昭姬又是女兒身,不用上事宗廟,下繼後世。蔡邕憐她遭遇,是以也未做逼迫之舉。

實際上蔡邕要想嫁女也難。一般的人吧,蔡邕也看不上。許多青年俊彥,又不願意頭婚娶個守寡婦人。哪裡有那麼多家裡剛好喪妻的?歷史上蔡昭姬歸漢之後,以曹操之能,也只能給她找了個屯田的都尉嫁了。

一來二去拖得久了,蔡邕平時也與蔡昭姬談論這個問題,卻隱隱約約發現女兒似乎一縷情思系在了大將軍劉備身上。蔡邕心中又憐又悲。我這個苦命的傻女兒喲。

光和元年,因災變頻發,漢靈帝下詔蔡邕,問其原因。讓他大膽講實話,然後上密詔。蔡邕便在密詔中痛陳朝政弊端。炮轟閹宦,指責奸佞,舉薦賢臣。說得很爽,結果事泄,被宦官等反撲,蔡邕全家被流放朔方。途中遇刺,卻是爲劉備、劉恪、盧敏所救。那時蔡昭姬才四、五歲,父親蔡邕讓她記住此事,她便深深的記下了。

再後來,長安大亂,涼州兵將入城,直殺得屍山血海,人頭滾滾。又是劉備,遣管亥救她一家脫離火海。當日城外,劉備一聲:“琰娘,還記得五郎哥哥否?”讓她潸然淚下。

從此之後,卻是情根深種,再也忘不了那人的身影、笑容了。這卻使蔡邕犯了愁。你看上誰不好,看上劉玄德。人家已經有妻有妾,子女成羣。這如何是好?

七拖八拖,拖到如今。今年鄭玄離世,蔡邕也華髮早生。他目睹故人逝去,自然免不了傷春悲秋。又自忖自己如此高齡,若萬一死了,又還要連累女兒守孝,豈不是把琰娘越發拖得大了?於是一狠心,把牙一咬,就把盧植給請來了。

蔡邕隱隱約約把這意思向盧植一說。盧植便陷入了沉思。自家女兒是玄德正妻,又生了嫡子,地位鞏固。只是將來玄德會走到哪一步,盧植心中隱隱若若也猜了個大概。他知道,玄德現在的勢力自成一系,到了那時,就算玄德自己不願,下面的人只怕也會全力推動他前行。

琰娘盧植看着她長大的,聰慧賢良。又與女兒盧珻感情頗好。若真能爲玄德所納,日後女兒也多了一貼心人。又想起琰娘那坎坷的境遇,盧植心中一軟,畢竟都是老人了,時日無多,一心只想着後輩。於是便應允了下來:“伯喈,此事吾也同意,只是玄德那裡,不知其意如何?”

蔡邕聞言大喜,拉着盧植便勸酒。劉備少時喪父,盧植半師半父,劉備對他恭敬孝順至極,若盧植首肯,這事便成了一大半。剩下的,便也只能看自家女兒的造化了。

漢代一夫一妻多妾很正常。儒家甚至使其合理化了。儒家以君主多妻爲盛德。儒家還在《禮記·曲禮》中主張“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士一妻一妾”。在儒家思想的指導下,漢代男子廣蓄妻妾已經是官方承認的合法行爲。

一般的諸侯王家裡,多數是妻妾成羣,像劉備以現在的尊崇地位,家中卻只有妻妾三人,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

盧植離開蔡府之後,找了個空閒時間,便命人去劉備府上,把女兒給喚了過來。到家之後,盧植讓幼子盧毓陪着外甥玩。自己卻準備和盧珻談話做思想工作了。

閒談幾句,盧植便對盧珻道:“九娘,玄德已貴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府中是否稍嫌冷清?”

盧珻靠在椅背上,聞言正欲回話,忽然又想道,夫君諸事繁忙,父親豈有不知之理?既然如此,問府中冷清,只怕問的是內宅了。她稍作躊躇便答道:“父親大人何出此言?女兒有兩位妹妹還有孩兒相伴,倒也熱鬧。”

盧珻回答得滴水不漏,盧植倒也不好再繞彎子了。索性是父女,本也沒什麼不好說的。於是盧植便直言不諱,把這事給盧珻說了。

總結起來就是如下幾點:第一,這是你蔡伯父囑託的。昭姬這孩子也確實可憐。

第二,你是玄德家中大婦,要心寬,不能落下善妒的名聲。

第三,將來玄德貴不可言,你的身份也會隨之改變,要早做好準備。到了那時,自然會有無數人爭着搶着給玄德後院塞女人。昭姬與你親善,又是再嫁之婦,不太可能威脅到你的地位,當可作爲你的臂援……

盧植把話說到這份上了,盧珻還能說什麼。只能強忍着心中酸楚,點頭答應下來。要與人分享自己的夫君,還要自己去說服夫君。盧珻這心裡也實在是不好受。哪怕是蔡琰與她感情甚篤,她這心裡也是百般不是滋味。

盧植見女兒情緒低落,心中也是一嘆,便又勸慰了許久。他知道,這種事情,以後還會越來越多。若女兒不學會調整情緒,慢慢接受並轉變。只怕就會鬱結於心,傷了自己身體。

到了晚上,劉備留宿盧珻房中,感受着盧珻不一樣的熱情,劉備欣喜不已。風平浪靜後,兩人相擁而眠。盧珻螓首伏在劉備的胸膛之上,感受着夫郎沉穩的心跳,然後喃喃道:“夫君,妾身把琰娘接進來可好?”

劉備奮戰許久,沉沉欲睡,聽了只以爲是要把蔡琰接進來小住。於是不以爲意的道:“琰娘又不是沒來過,些許小事,夫人何需問我。”

盧珻聽了,知道劉備沒明白自己的意思,於是便轉過頭來,一雙美目看着劉備,道:“妾身的意思,是讓夫君納琰娘入府。”

劉備這下倒是奇了,他道:“夫人這是何故?”

盧珻幽幽道:“琰娘與妾身情同姐妹,她寡居至今,我於心何忍。且蔡伯父年已老邁,若有萬一,恐琰娘日後無依無靠。既然琰娘心繫夫君,不如便遂了她心意。也不枉我與她相識一場。”

劉備把眉頭一皺,心中莫名便有點火大,敢情我還不知情你們就把事情給定下來了。現在只是通知一聲?正欲出言拒絕,忽然又想起當年蔡邕歸來時,安安靜靜站在他身旁的那個頭帶帷帽的柔弱身影來。心中便是一軟。嘆道:“也罷。這次便依了夫人。”

又見盧珻嘟着櫻脣,狀似不快。心中一動,知道這隻怕也非是盧珻本意。於是便猿臂輕舒,環摟住盧珻纖細的腰身,柔聲道:“難爲夫人啦。”

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七百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
第七百六十四章 南北戰爭第六百九十九章 穎川戰役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四百四十八章 風雨幷州(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下反應第五十二章 勢如破竹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二百零五章 青州教育(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六百十五章 曹孟德兵圍綿竹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五百八十章 漢中之戰(二)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九十七章 長社之戰(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三百九十章 袁劉大戰(二十)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六百二十五章 益州戰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五百八十二章 交州之戰(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四百八十六章 冀州攻略(二十八)第八百二十二章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七百十一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一百二十四章 重返荊州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三百二十四章 公孫之敗(四)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五十九章 兗州決戰(八)第一百五十九章 遼東公孫第一百二十八章 傅燮之死第六百五十四章 兗州決戰(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冀州攻略(十五)第二章 縣城風波(一)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七十九章 水晶制鏡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談談匈奴與班超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跨海東征(四)第七百七十四章 高幹出征第一百六十五章 滎陽之戰(五)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四百九十章 冀州攻略(三十二)第三百四十一章 圖謀荊州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二百九十九章 監造水排第四百七十四章 冀州攻略(十六)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七百九十五章 博望之戰(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四十七章 曹兄孟德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八百零九章 戰爭爆發(十)第七百九十六章 夏侯之敗第六百七十八章第六百七十五章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二百四十三章 袁紹之謀第九十二章 大戰江陵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八百二十四章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三百六十六章 揚州罷兵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二百四十章 身陷匈奴營第四百七十七章 冀州攻略(十九)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戰平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