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奉耶挾耶

演義上說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其實這七個字不是曹家班發明的,而是袁家班發明的——正牌發明家是沮授,他曾經勸袁紹:“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奉天子以討不臣”、“挾天子以令諸侯”,聽上去意思都差不多,但其實立場完全兩樣。“奉天子”是把天子擺在上位,“挾天子”是把天子踩在腳下,正經要按那時代君君臣臣的儒家主流思想,“奉天子”那是名正言順啊,“挾天子”就徹底的政治不正確。

可是如今是勳就偏偏把這政治不正確的言論說出來了——一則他知道曹操沒那麼迂腐,二則反正旁邊沒第三人了嘛,這三則麼……老子要是主張都跟荀彧他們一樣,那還能撈到什麼政治利益啊!

他跟曹操解釋,說:“奉天子,可近奉也,亦可遙奉也,然近奉則恐爲楊奉、董承、張揚輩所掣肘,遙奉則反爲其所制。民望固當從之,不臣者固當討之,然而若有人陽奉陰違,明爲漢臣,實蓄異志,難道便不能討之麼?便如勳此番前往襄陽,親見劉表以九旒龍旗爲其先導……”

曹操聽了這話大吃一驚:“劉表安敢如此!”是勳心說你也別罵劉表,你以後幹得只會比劉表更過分,接下去說:“因而我勸主公‘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兵雒陽,排斥楊奉、董承等輩,而獨執朝政。那時主公之令即爲天子之令,不臣於主公者即不臣於天子。唯此政令一統,才能天下歸心,進而芟夷羣雄,以安漢室……”當然啦,他不能這會兒就勸曹操篡位。真的假的,還是要把“安漢”當作最終目標擺出來。

“若不能挾天子而欲令諸侯,無異鏡花水月,若不能令諸侯而欲安天下,亦爲緣木求魚。此勳爲主公計也,然不可言之於他人。”

是勳的話說的很明白:你光“奉天子”不成。你必須得在朝廷中得到絕對的發言權、決斷權才行;你也不能光“討不臣”,爲了天下一統,你得芟夷羣雄,管他們是不是奉漢統、尊漢朔呢,敢不聽你的話就必須全部殄滅。這年月,忠臣安不了天下。得要權臣才行。

曹操聽了這話,眼前是豁然開朗啊,當下緊緊抓着是勳的手,連搖了好幾下:“宏輔真某之子房也。”是勳心說別介啊,你已經誇過荀彧是你的子房了,最後不還是把他逼死了麼?我可不當這種張子房……

正事兒談完,看看天色將暗。曹操喚人擺上吃食,說要跟是勳好好談談荊州之行。是勳心裡一哆嗦——又要吃你家的飯?堂舅哥你饒了我吧!急忙伸手一搖:“且慢,勳有一詩,正要獻於主公。”

曹操說好啊,正好用你的佳作來佐酒——吟來聽聽?於是是勳捋捋鬍子,曼聲長吟道:“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正是王粲的《七哀詩》。

曹操一邊聽一邊擊節讚歎,完了一皺眉頭,說不對啊,詩是好詩。但這口吻就不似宏輔你啊,你啥時候去過西京長安?是勳微微一笑:“此非勳所作也,乃高平王仲宣所作——主公以爲其人如何?”

曹操說我聽說過這個王粲,不過今天第一回聽到他的詩,真是大才啊。是勳就問啦:“主公可欲一見其人乎?”曹操忙問:“不知王仲宣現在何處?”是勳說就在我家等着你召見呢。

曹操大喜。急忙派人去召喚王粲,說乾脆,等他來了咱們一起用飯!是勳心說得,這頓曹家飯我還是逃不過去……

曹操非常欣賞王粲的文才,初次見面,即署其爲西曹掾。當時從三公到郡國守、相,全都分曹治事,就相當於後世六部的雛形,比方說戶曹、兵曹、簿曹,等等,但東、西兩曹,按例惟三公才置,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很多幕府也都僭設此職——比方說劉表爲鎮南將軍,曹操爲行奮武將軍,就都陸續設置東、西兩曹。東曹主典選舉,西曹主典府事,說白了,王粲擔任西曹掾,就相當於是曹操幕府裡的行政主管。

這個職位說高並不高,說低也不算低了,更重要是直接跟在老闆身邊兒,位置非常關鍵。所以王粲是喜出望外啊,當場賦詩一首,頌揚曹操的德行。曹操聽得高興了,直捻他那並不濃密的鬍子,是勳卻覺得心裡頭有點兒泛酸——但凡老子要是也有這份作詩的捷才,就不用見天兒辛辛苦苦地到處跑啦,光靠拍馬屁都能穩步升職。

當然啦,曹操不是一個喜歡阿諛奉承的老闆,普通馬屁他可不吃,這得相當文藝的馬屁,才能把他拍舒服嘍。能詩者必然能文,這年月即便公文往來,也非常看重文辭的優美,不是光文通字順,把事情說清楚了就行的,所以既然能拍文藝性馬屁,自然接得過公文撰寫這類重任,因此曹操才肯重用王粲。

第二天,曹家班又開會了,繼續商量奉迎天子的問題——前幾天的會議光決定了派兵去雒陽,但是派多少兵,以誰爲先導,這些具體問題都還沒敲定呢。會議當中,各人都陸續發表了意見,只有是勳一個眼觀鼻,鼻觀心,默然不語。沒辦法,這些細節問題,不是他的長項。

可是曹操最終還是點他的名啦:“諸君所言,宏輔以爲如何?”是勳裝模作樣地拱一拱手:“先行之將,勳以爲子廉可任。”原本的歷史上就是曹洪一馬當先去迎獻帝的嘛,那就還是他吧。

荀彧說啦:“須先使一文吏往謁天子,以申勤王之意,以免誤會……”是勳暗中嘆了口氣,心說那肯定還是我啊——反正逃不過去,乾脆老子先開口吧,也顯得積極一點兒。於是邁前一步,打斷了荀彧的話:“勳雖不才。願先發雒陽。”

曹操說宏輔你纔剛從荊州回來,還沒喘夠氣呢就又要遠行,曹某真是不落忍啊——那你明兒個一早就動身吧。是勳暗中問候了曹操的大批女性親屬,然後擺一擺手:“且慢。勳雖願往雒陽,奈何鄉中曾有俗諺雲:‘茂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不可不慮啊。”

東漢朝避光武帝劉秀的諱,所以把“秀才”給改成“茂才”了。是勳的意思,如今圍繞在天子身邊兒的還是一票軍頭,什麼楊奉啊、董承啊、韓暹啊、李樂啊……自己去面謁天子和公卿,那沒問題。可要是被那些軍頭攔着不讓見,任務就難以完成了——“故求一支兵馬,並一二壯勇之士爲佐。”你得給我派點兒保鏢,那我纔敢去哪。

郭嘉開口,說宏輔所言有理,但既爲先發以通天子。兵不可多,點選精騎二、三百足矣。曹操一指夏侯淵:“妙才,卿可發麾下精騎三百,護衛宏輔前往。”太史慈出班請令:“某亦願衛護宏輔赴雒。”曹操說你是大將,不可輕動,我派你做曹洪的副手,第二撥去迎天子也就是了。

是勳心說要是子義肯跟着。那自己定然穩如泰山——他都不需要動手,只要把名頭一亮,估計韓暹他們就都得給嚇尿嘍。可是曹操不肯讓太史慈跟自己一起去,那麼……典韋也勉強湊合吧?

他當然沒敢真的開口,典韋如今是曹操的親衛隊長,根本就不可能派給自己。於是邁前一步,開口道:“勳此番赴荊,得一壯士,爲安丘孫賓石侄孫,膂力過人。又得南陽鄧展授以空手奪刃之秘術,請主公授其名爵,使從勳往。”曹操說孫汶嘛,我昨晚聽你說過了,還沒來得及見。既然如此,任其爲軍中司馬,暫做你的警衛。

是勳最後提要求,說在座諸君誰跟朝官有交情的,幫忙寫幾封信,方便我到雒陽以後辦事。荀彧說:“黃門侍郎鍾元常與某有舊,這便作書引薦。”是勳心說鍾繇啊,我知道~想不到連他也是你夾袋中人……

第二天一早,夏侯淵撥了三百精銳騎兵,由一名同族將領夏侯蘭爲督,護送是勳和孫汶離開鄄城,趕赴雒陽。同時商定了曹洪三日後即發兵跟進,曹操則點集大軍,十日後啓程赴雒。

是勳在臨行前特意去拜訪了太史慈,把魏延託付給他。爲了避免麻煩,他沒跟太史慈說實話,光說這是我一個故交之子,頗有膂力,喜好武藝,希望子義你好好教導他。太史慈那真是好朋友,二話不說一拍胸脯,說你放心好了,要真是棵好苗子,我肯定能把他給教出來。完了上下打量一番是勳,微微搖頭:“可惜啊,宏輔你的根骨亦非甚差,倘若從小便能得明師而習之,今日亦可爲將矣。”是勳心說算了吧,就我這窮山溝裡夷人的身子骨,就算打小習武,估計撐死了也就蔡瑁那兩下子……

臨出城前還得着份驚喜,原來曹操恐怕是勳身份太低,先別說見天子了,恐怕見了公卿都底氣不足,所以遵守去年的承諾,讓曹德行文歸檔,舉了是勳爲孝廉。是勳捧着文牘,這份兒樂啊……就跟後世考上個進士似的,老子從此以後的身份可就大爲不同啦。

隨即率兵出了鄄城。是勳身爲文吏、使者,按道理是應該乘車前往的,但他實在不耐煩跪坐在這時代那麼顛簸的馬車裡,所以還是騎馬,光讓孫汶駕着車,裝着行李,跟在後面。出城後他就問夏侯蘭啊,說我道兒不熟,你看咱們怎麼走合適?

夏侯蘭論輩分算是夏侯惇、夏侯淵的從兄弟,纔剛二十出頭,小夥子身高馬大,面相老成,即便穿着重鎧,那腰背也挺得筆直,瞧着就那麼的可靠。聽得是勳詢問,夏侯蘭就說啦,咱最方便就是先到濮陽,然後沿着黃河南岸走,七、八百里地,跑快點兒四天就到啦。

是勳心說你瘋啦,七、八百里地跑四天?你是行軍啊還是驛站送快信啊?咱跑那麼快乾嘛?跑快了皇帝還沒到雒陽呢,難道就跟那兒乾等着?而且要是萬一根董承啥的起了衝突,這第二隊的曹洪還遠遠拖在後面,想找增援都找不到啊。別了,咱慢慢來吧,能夠按照步兵的一般行軍速度,七天到達那就成了。(未完待續。。。)

第31章 以竹爲炮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2章 僞書離間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1章 苦肉之計第4章 益德爭功第1章 劫後新生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7章 助守鄄城第8章 囊中羞澀第21章 吾等何往第24章 偃師御胡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7章 吾何有私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5章 重修長城第14章 龍旗九旒第22章 爪牙股肱第6章 建安石經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8章 長沙張羨第21章 長驅直入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9章 朕懼是卿第3章 世家短視第14章 李代桃僵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章 隆中之對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3章 荊州星佔第4章 攻心之計第28章 江南俊才第6章 奢而不侈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2章 呂布來矣第5章 王中國死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4章 脣槍舌劍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章 佈防關中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8章 皇族貴人第30章 乃見君臀第4章 彼采葛兮第10章 離間江陵第6章 嚴其考法第9章 周平王事第4章 不利曹氏第3章 納頭便拜第19章 請徵句麗第6章 王異國生第37章 項莊舞劍第5章 府中密議第7章 寄身豪門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2章 安漢之志第29章 自天而降第37章 千年展布第31章 請教後進第9章 見性成佛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章 吏之不足第5章 刺奸密奏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1章 捕風捉影第25章 遷胡入幽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8章 我能興鄭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6章 奮死報國第9章 請救無辜第5章 白波谷前第1章 託孤之重第9章 建藩封國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0章 新式算法第12章 呂布來矣第8章 頭風復發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6章 甄氏佳婦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4章 中山之狼
第31章 以竹爲炮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2章 僞書離間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1章 苦肉之計第4章 益德爭功第1章 劫後新生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7章 助守鄄城第8章 囊中羞澀第21章 吾等何往第24章 偃師御胡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7章 吾何有私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4章 續漢記事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5章 重修長城第14章 龍旗九旒第22章 爪牙股肱第6章 建安石經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8章 長沙張羨第21章 長驅直入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9章 朕懼是卿第3章 世家短視第14章 李代桃僵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章 隆中之對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6章 爲政之權第23章 荊州星佔第4章 攻心之計第28章 江南俊才第6章 奢而不侈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2章 呂布來矣第5章 王中國死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4章 脣槍舌劍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章 佈防關中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8章 爲國犧牲第28章 皇族貴人第30章 乃見君臀第4章 彼采葛兮第10章 離間江陵第6章 嚴其考法第9章 周平王事第4章 不利曹氏第3章 納頭便拜第19章 請徵句麗第6章 王異國生第37章 項莊舞劍第5章 府中密議第7章 寄身豪門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2章 安漢之志第29章 自天而降第37章 千年展布第31章 請教後進第9章 見性成佛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章 吏之不足第5章 刺奸密奏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1章 捕風捉影第25章 遷胡入幽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6章 良辰可待第18章 我能興鄭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6章 奮死報國第9章 請救無辜第5章 白波谷前第1章 託孤之重第9章 建藩封國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0章 圖窮匕見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0章 新式算法第12章 呂布來矣第8章 頭風復發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6章 甄氏佳婦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4章 中山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