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自天而降

一則入人之國,境外作戰,雖有高句麗土着做嚮導,也不過簡單明瞭山川形勢而已,對於敵軍的佈置是很難搞清楚的;二則高句麗境內多山,馬訾水沿岸又數處氾濫,夏侯蘭、魏延所部無法把哨探撒出去太遠。故此對於當面敵情,所知甚少,可以說佈滿了戰爭迷霧,即孫吳復生也難以洞察其情也。

所以這會兒的高句麗主力究竟何在呢?是已然盡數北上去迎戰曹真了,還是仍留相當數量拱衛國都呢?夏侯蘭等人並不清楚。本軍水陸相加,略略過萬,而據說高句麗勝兵在三萬以上……衆寡之勢如此懸殊,即便有船隻作爲依靠,甲堅兵銳,真要撞見了高句麗主力,亦難有必勝之算。更何況鄧艾想領着十三條小船,三百精兵去打頭陣,那不是主動送死嗎?

所以夏侯蘭當即呵斥鄧艾:“士載得無瘋癲乎?”

鄧艾一梗脖子,結結巴巴地回答道:“兵、兵貴神速,以爲奇也。今、今軍行紆緩,設爲句、句麗偵知,橫水而、而、而寨,恐吾尺、尺寸不得進也……”

他說啦,是勳此番主動請旨,親統四州之兵以伐高句麗,是希望一舉而解決東北方向的邊患,即便不能墮其都、破其國,也當給予沉重打擊,讓高句麗人三五年內都緩不過來,如此朝廷沒有後顧之憂,就可以把全部力量都用在徵蜀上了。誰料天時不順,地理也對我不利,咱們就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深入敵境,發動打擊啦,倘若被人硬生生給堵了回來,功敗垂成,諸君請想,又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呢?

往大里說,東北方邊患不解,高句麗隨時還會西出侵擾。牽制了關東地區的兵馬和物資,使朝廷無法全力以擊劉備,時間一長,恐怕天下大勢還會有所更改、反覆——此非國家之福也。往小裡說。是勳以堂堂太尉之尊,遠征蠻夷,卻無法得手,聲望和聖眷必然大損——咱們都是太尉的門生故吏,太尉倘若失勢。咱們還有啥前途可言嗎?

這還是就被迫折返而言的,倘若因爲咱們行進緩慢,使得高句麗主力有機會先北上摧破曹真所部,然後再掉過頭來打咱們,最終大敗而歸,恐怕結局和影響就更加糟糕啦。

“當此懸、懸危之局,若無懸、懸危之計,終難解也。”

你以爲我喜歡用險啊,這是沒辦法的辦法。我此去必然驚駭高句麗人,迫使他們收縮防線。固守都城,那麼起碼北路的曹真可以挺進更深,給對方以沉重打擊。至於我跟麾下這三百人,估計有一半兒的可能性去了就回不來了,但偏師之折,不至於傷筋動骨——

“艾本鄉、鄉下農夫、屯田小吏,乃得太、太尉厚恩,拔之畎畝,等於弟子,焉敢不粉、粉身以報?大丈夫得徵蠻夷。馬革裹屍,亦、亦、亦何憾耶?!”

嘡嘡嘡嘡,一番侃侃而談,倘若換了一個人來發表如此宏論——比方說石苞石仲容——便實足震撼人心啊。只可惜鄧士載結結巴巴的。多少有點兒氣勢不足,所以夏侯蘭並未被他說服,反倒一甩手:“士載且退。”你也知道是太尉看重你啊?太尉把你跟石仲容交託給我們,戰陣之上固然生死有命,可就讓你一個人頂在前面,最終掛了。我們倒都能全身而退,回去可怎麼跟太尉交待哪!

鄧艾還想再爭,魏延朝他擺了擺手,說士載你既然有這種想法,那麼若真的如願上陣,打算怎麼應對前線千變萬化的形勢呢?你有仔細考慮過嗎?說來我聽聽。

鄧艾確實經過了深思熟慮,而不是一時血氣上頭,拍腦門兒想出來的招。於是他就詳細解說自己的計劃——首先,根據高句麗嚮導的介紹,敵人是有水師的,主要作用是豐水期在馬訾水和渾水上運送物資;其次,咱們深入敵境也四五百里了,卻並未得見一舟、一兵,敵人並沒有順水巡弋,可見防備鬆懈,並且暫時沒有預料到我軍會溯水而上。所以我就利用這個機會,乘坐小船快速挺進,直取丸都山下,到時候有六成的可能會遭遇敵方水師,其中又有五成機會,敵不設備,驚駭而走。倘若敵軍後退,我就登上南岸,多張旌旗,鼓舞煙塵,假裝大軍來攻,丸都山城必然會聚集主力防守,曹將軍便有機會長驅直入。倘若敵軍與我交戰,我儘量拖住他們,等待大船從後趕到,再加以殲滅。

我估計高句麗的水師,撐死了也就兩三千人,那麼只要我挑選的都是英勇敢戰之士,一個打五個,就算贏不了,也不至於頃刻間全軍覆沒吧?我是做好了必死的覺悟的,然而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其實倒也未必真會死哪。

計算航程、速度,我兩天後便可趕到丸都山下,大船行進再慢,五六天也該到了,我不信五天時間都熬不過去。真要是碰上了高句麗軍的主力,水陸夾擊,我遭逢慘敗,甚至全軍覆沒,也一定會派人順流而下,向諸君報信,你們都不必掉頭,直接鬆開纖繩,順風順水就逃回海里去啦,敵軍無能追及,必然毫髮無傷。

倘若高句麗主力真的還在丸都山城附近,那麼北路曹真應該可以趁勢拿下紇升骨城吧。咱們就當是牽制敵軍了,也不爲無功。

魏延聽罷鄧艾的陳述,不禁一抹鬍鬚,說士載你考慮得倒挺全面嘛,此計確實懸危,但是——我喜歡!轉過頭去幫忙遊說夏侯蘭,夏侯蘭無奈之下,只得勉強應允——雖說他是主帥,但魏延論身份要比自己高(尤其“詐死”以後),論與是勳的親疏程度,也不在自身之下,魏文昇既然拿定了主意,自己也不好一口回絕啊。

於是即于軍中挑選會水的勇鬥之士,許以重賞,撥隸在鄧艾麾下聽用。一切準備停當,鄧艾辭別衆將而行,最後拉着好朋友石苞的手,說仲容你不必爲我擔心,我就算跟這兒戰死,也比一直窩在屯所裡當小吏要強一萬倍。只有一件事比較遺憾。那就是——我還沒有娶老婆呢,就此喪命,恐怕鄧家將會絕後。看在咱倆的交情上,我求你一言——“仲容他、他日若有二子。可肯使其次以繼、繼我鄧氏香菸否?”

石苞說你放心吧,既然你求告到我,我一定努力娶妻、生子,到時候過繼給你一個——我沒你那麼膽兒肥,不能跟你同上疆場。並肩作戰,就已經很慚愧啦,要是連朋友這點兒要求都完不成,那還能算是人嗎?

鄧士載淡淡一笑,便即披甲登舟,奮槳而去,暫且不提。且說他不見水面上有高句麗巡弋之船,就認定對方根本沒有防備南線,猜不到魏軍會溯馬訾水而上,其實過於想當然了。位宮腦子裡確實根本沒有這根弦兒。可留守丸都山城的沛者得來,卻一時間靈光閃現,考慮到了這種可能性。

且說得來受命留守,便即分配兵馬、調派物資,竭盡所能地固守國內和丸都山雙城,務使無失。他同時也下令至山下馬訾水中所駐紮的水軍,要求他們派船巡弋河中,以防魏軍趁隙來襲。

麾下將領都不明白啊,說沛者您未免過慮太甚了吧?如今正當豐水期,馬訾水中游多處決堤、氾濫。上回咱們沿水而下,去攻破了西安平,就撤得慢了一步,後軍千餘人差點兒爲大水阻隔。回不來了。大水未退,魏軍怎麼可能過得來呢?

得來說啦:“諸君慎勿輕敵。吾聞中國人善使舟楫,能航行海面,而況小小馬訾水耶?若然乘舟來攻,奈何?”衆將面面相覷,心說我們光知道沛者大人您不懂打仗。敢情還不懂行舟……不,簡直是缺乏必要的社會常識。如今西風正緊,大船根本不可能溯流而上,而若以小船航來,又能載多少兵馬?兩三千人的,咱們難道還怕他不成?

當然啦,作爲內陸國高句麗,其將也大多不習水戰,完全按照本國的造船、航行水平來判斷魏軍,未免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魏軍大船在馬訾水上航行確實挺困難,但不是根本走不了。

得來說了:“中國人甲堅兵利,又善奇謀,豈可輕耶?便彼等自天而降,吾亦不怪也!”

將領們全都撇嘴,心說咱們這位沛者大人雖爲賢臣,膽子卻實在太小,尤其畏懼中國如虎,簡直就跟老鼠見了蛇似的——你瞧着吧,魏軍不來便罷,哪怕一人一騎來到丸都山下,得來必定給嚇得魂飛魄散,說不定立刻就開城出降了……

可是心雖不服,終究對方名位既高、家族又顯,還被位宮授予了留守重任,所以只要命令別太過分,亦不得不凜然而遵也。只是要求水師遊弋馬訾水上的命令頒佈下去,卻當即被打了回票。

要說高句麗水師之將,其實並非本國人,而是出身前漢的一員降將,姓郝名旭字文君。郝文君舊爲玄菟小吏,二十多年前伯固侵擾玄菟,他直接就當了帶路黨,並且教給高句麗人,可以在馬訾水和渾水上行船,方便運送物資——玄菟境內有小遼水,郝旭出身水邊,精通水性,兼能操舟。伯固因此拜他爲水軍主將,頗爲器重。

郝旭爲將二十餘載,基本上把水師打造成了自家的產業,偶爾受調運送點兒糧秣、物資,大多數時間則放舟西下,到西安平去跟遼東人貿易,賺得是盆滿鉢滿,吃得是腦滿腸肥。此前位宮攻打西安平,郝旭就是反對的——放着一馬平川的玄菟不打,你去打西安平幹嘛?都被你們搶光了,以後我可怎麼跟人家做生意啊?只是位宮威勢既在,他也只敢腹誹而已。

可是心裡既然不爽,沛者得來指令既下,郝旭便找出種種藉口來推諉,一會兒說此前西征,船隻多損,需要修復,一會兒又說士卒大多歸鄉休假,現在無人可用。他也不相信魏軍會從馬訾水上打過來,只當得來拿着雞毛當令箭,特意消遣自己。我這兒正準備歇冬呢,大王又不在都中,你給我發的什麼命令?

幾番催促,郝旭只是不動。得來最終急了,放出風聲,說大王授予他先斬後奏之權,諸將有不聽命的,可以臨陣斬殺,以儆效尤。郝旭聽到這個消息,才只得捏着鼻子接受將令,隨即便象徵性地派出三五條小船,去探查西面情況。

小船順風順水而下,其急如矢,半日內便航出五六十里去,船上兵卒正商量着晚上到哪兒去靠岸歇息呢,忽見前面拐角處閃出一面旗幟來,黃底黑字,是一個大大的……中國字!(未完待續。)

第16章 豈忍招贅第9章 建藩封國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章 兩面三刀第6章 欲言南事第7章 請殺孔融第8章 欲加之罪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3章 步趨周公第9章 家事難斷第25章 席藁待罪第2章 飛龜舞蛇第27章 得韓徵倭第6章 欲徵北虜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6章 良辰可待第30章 大破魏賊第4章 攻心之計第16章 管他何人第7章 事後諸葛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2章 呂布來矣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2章 汝之不慧第8章 選士之策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1章 意外重逢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1章 舅傳婿也第21章 奉耶挾耶第38章 須三萬金第5章 漢家道微第24章 城上易幟第5章 小人挑唆第6章 雙親罹難第2章 重振幽州第7章 卿何人也第4章 豆中有膏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7章 恐其有詐第29章 屯田小吏第23章 百口莫辯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章 載舟覆舟第7章 善戰無功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7章 養寇自重第6章 有如神鬼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5章 修仁之戰第8章 欲捧殺也第13章 大人將歸第24章 汝爲中行第6章 自編自導第22章 生死度外第33章 城下遇難第9章 德容言功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7章 兔死狗烹第3章 破此五賊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5章 大地爲球第10章 擇易避難第35章 咄咄逼人第25章 爲公宣揚第9章 請救無辜第21章 衣錦榮歸第7章 請殺孔融第14章 敝帚自珍第8章 驃姚之業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1章 齊大非偶第3章 破此五賊第4章 詩歌免談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5章 又聞噩耗第36章 何言德行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9章 白兔遇犬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6章 數算之道第6章 欲言南事
第16章 豈忍招贅第9章 建藩封國第14章 再作馮婦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章 兩面三刀第6章 欲言南事第7章 請殺孔融第8章 欲加之罪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3章 涼州之戰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3章 步趨周公第9章 家事難斷第25章 席藁待罪第2章 飛龜舞蛇第27章 得韓徵倭第6章 欲徵北虜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6章 良辰可待第30章 大破魏賊第4章 攻心之計第16章 管他何人第7章 事後諸葛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2章 呂布來矣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2章 汝之不慧第8章 選士之策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1章 意外重逢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1章 舅傳婿也第21章 奉耶挾耶第38章 須三萬金第5章 漢家道微第24章 城上易幟第5章 小人挑唆第6章 雙親罹難第2章 重振幽州第7章 卿何人也第4章 豆中有膏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7章 恐其有詐第29章 屯田小吏第23章 百口莫辯第23章 刺客奇才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章 載舟覆舟第7章 善戰無功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4章 孱陵驚魂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7章 養寇自重第6章 有如神鬼第13章 初爲人父第25章 修仁之戰第8章 欲捧殺也第13章 大人將歸第24章 汝爲中行第6章 自編自導第22章 生死度外第33章 城下遇難第9章 德容言功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7章 兔死狗烹第3章 破此五賊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5章 大地爲球第10章 擇易避難第35章 咄咄逼人第25章 爲公宣揚第9章 請救無辜第21章 衣錦榮歸第7章 請殺孔融第14章 敝帚自珍第8章 驃姚之業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1章 齊大非偶第3章 破此五賊第4章 詩歌免談第23章 涼州之戰第24章 安所求赦第25章 又聞噩耗第36章 何言德行第27章 賢卻未賢第29章 白兔遇犬第10章 爲彼等耳第16章 數算之道第6章 欲言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