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江南俊才

是勳不怕劉表,可是怕孫策,不怕黃祖、黃忠,然而卻怕周瑜。一則孫家跟劉表不同,是正經跟曹軍見過仗的,即便最近幾個月各安本境,還算太平,敵對態勢可一直沒變。二則劉表是宗室加名士,關起門來無所不爲,在朝官面前還多少要講點兒規矩——比方那日趙岐一掉車,他就立碼撤了九旒龍旂——孫策卻是個混不吝的熊孩子。上有所好,則下必從焉,劉表尊重傳統權威,則黃祖、黃忠就不怎麼敢跟是勳奓毛,孫策一心打破傳統,獨立自強,他麾下週瑜等人也未必就會給是勳好臉色瞧。

所以是勳一聽說周瑜的船隊來了,心裡多少有點兒慌亂,心說我這才離開荊州多遠啊,你怎麼就能探查到我的動向,竟然從柴桑調船過來呢?你打算幹嘛,要擒我,要殺我?趕緊下令加快登陸北岸的速度,而且部曲一上了岸,立刻要列陣待敵——雖然不知道周瑜帶來多少兵,但好歹這兒是廬江地界,我只要預先做好了防備,打不過總跑得過吧。

而且是勳帶着甘氏先上岸了,至於那些門客,暫時管不了你們。等到腳踏了實地,他心裡才略微寧定一些,轉過頭去再望江上。就見那些大船逐漸駛近,隨即放下一葉小舟來,逆水奮槳,倏忽來至岸邊。小舟上有人以手籠在嘴邊,高聲喚道:“是侍中可在舟內?我主乃討逆將軍麾下護軍,求見侍中。”

孫策如今的名號是討逆將軍。襲父爵爲烏程縣侯,周瑜被他任命爲“中護軍”。然而“中”這個字眼兒不是可以隨便用的。乃指朝廷中樞也,所以對外宣稱,只能把這個字給嚥了,獨稱“護軍”。

是勳叫一個大嗓門的部曲高呼答覆:“侍中已登岸矣,請即至岸相見。”

小舟劃回去了,時候不大,又再返回,徐徐近岸。這會兒功夫。是家門客、部曲也都已經上了岸啦,郭淮約束部衆,左右排開,列圓陣相迎。是勳揹着雙手,在部曲的拱衛下翩然而立,遠望過去,就見小舟靠岸。下來三個人——後兩個都是八尺大漢,應爲護衛,前一個卻輕裘緩帶,是士人裝扮……

啊呀,這便是周公瑾了麼?

是勳注目打量周瑜,只見他跟自己年齡相仿。都是二十出頭。窄面瘦頷,膚色如同冠玉;挑眉細眼,目光仿若朗星;脣吻略薄,顯其心之多詐;鼻樑甚直,見其志之宏遠;髭細而翹。傲氣凌人;須垂而齊,誠以報主。是勳這幾年也自信心逐漸提升。就覺得以自己的年紀、功績,以及在士林中的名望,形之於外,風度絕對爲一時之翹楚啊,可是見了周瑜,就未免有點兒自慚形穢。

周瑜的相貌遠勝是勳,那不必說了,光說他的風儀,竟然不輸荀彧、遠過楊修,況且還比荀、楊更多一分英武之氣,不是整天枯坐書齋的主兒。是勳覺得自己彷彿是鄒忌,終於得見城北徐公——“熟視之,自以爲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正在比較着呢,就見對方腳步沉穩地已經來至面前,躬身施禮:“餘在江上,不及更衣,乃常服以見,侍中寬宥。末將乃討逆將軍麾下,廬江周瑜也。”

周瑜穿得很隨便,素衣小冠,外面還套了一件毛裘,當風而立,似乎不勝其寒。是勳寧定心神,淺淺還禮道:“久聞公瑾之名,今日得見,何幸如之——勳亦常服也,不必拘禮。”他當然不可能坐在船上還整天穿着公服,如今也不過常服而已,質地、色澤都比周瑜要強,然而……就是出不來周瑜那股子瀟灑勁兒。

周瑜微微而笑:“侍中爲朝廷重臣、經學宗師,天下仰望,不意識得賤名……”是勳指一指自己的鼻子:“吾,子敬友也。”

魯肅和周瑜已經碰過面了,當年他安居東城,周瑜經過求糧,他就按照原本歷史的腳本送了一囷,二人就此結交,不想隨即是勳央告陳登橫插一槓,徹底改變了魯子敬的人生。周瑜自從孫策,在江東站穩腳跟以後,也打算遣人去徵召魯肅的,可惜到了東城一打聽,才知道魯肅已經上京去了。魯肅這時候在朝中做到六百石的治書侍御史,周瑜這護軍是虛的,並非正式朝官序列,真要論起來,他腦袋上還頂着個丹揚郡春谷縣長的銜兒,四百石,比魯肅還差一級。況且立朝的御史,跟外縣的縣長,那又不可相提並論,魯肅目前的身份,給個縣令都是不換的(除非是畿縣之令)。

所以周瑜一方面爲魯肅高興——“子敬大才,得遇而識之,可喜可賀。”一方面也激起了他的好勝之心——“待吾主兼併江東,總牧一州,即求相授郡守,乃不下於子敬也。”他倒不清楚,魯肅其實就是被眼前這位是侍中給拐走的。

當下聽是勳說自己是魯子敬的朋友,周瑜大喜,急忙探問魯肅的近況。是勳添油加醋描述了一番,完了說:“子敬高才,六百石亦頗屈矣,假以時日,外可牧州郡,內可掌蘭臺(御史臺)也。”說着話,突然一轉折:“公瑾何不見賢思齊,隨勳進京,薦以高位?強似於邊郡爲人護軍。”

周瑜捋須而笑:“侍中高義,瑜銘感五內。然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行計從,禍福共之,實慰平生,即高官顯爵,無可易也。”是勳心說啥,你跟孫策這就“內結骨肉之恩”了?難道橋公二女,已盡入汝二人之彀中矣?

大小橋啥時候跟的孫策、周瑜,是勳記不清了,也就隨便這麼一走神兒,隨即就乾脆明白地勸說周瑜:“天下之道,分久必合,混一之勢不可逆也。以北向南,無有不克,欲以舟楫與騎馬抗衡,不亦難乎?卿既愛孫將軍,何不勸其奉獻江東,入朝歸化,則其勳、位不在竇安豐(竇融)之下也,卿亦得赴許都與故人相見,不亦樂乎?”

周瑜輕輕搖頭:“天下事,正未可知,舟楫北上,固無以與騎馬爭勝,然長江之上,亦足縱橫。吾主青春,無因循苟且之心,但知奮發自強,即瑜亦不能勸,且不欲勸也。今日得見侍中,甚感光彩,異日相見或爲敵國,侍中其慎。瑜告退。”

周瑜這回過來,還真是聽到消息,打算來捉拿是勳的,否則目前孫策還在平定江東的過程當中,暫不願與荊州交戰,他駐軍柴桑,輕易也不肯靠近兩州的邊境,以免鬧出誤會來。可是這年月通訊水平很差,他緊趕慢趕,還是晚了一步,沒在江上截住是勳,上岸陸戰吧,難保勝算,所以乾脆孤身前來,跟是勳見上一面而已。這一見面,就覺得人言不虛,是侍中果能言者也,我見也見過了,再聽他噴唾沫星子也毫無意義,不如這就閃人了吧。

是勳當然也沒想着三言兩語就能說服周瑜,讓周瑜再去說服孫策歸降,或者直接把周瑜給擄了去,既然周瑜要閃,自然拱手放行。可是周瑜退出去三步,突然又停住了,作揖道:“久聞侍中善詩能文,瑜今得以拜見,豈可空手而歸?請賜一篇,以解渴懷。”

呦,周公瑾竟然跑我這兒求詩來了,這倒新鮮啊。是勳微微而笑,背起雙手,左右踏了幾步:“吾前日南下,見洞庭湖色絕美,因得一詩,這便抄於公瑾,以爲相贈吧。”

於是命從人取紙筆來,即倚馬一揮而就,遞給周瑜。周瑜雙手接過,高聲誦讀道:

“洞庭曾爲野,陸沉見漭沆。瓊田三萬頃,玉界十億丈。素月分其輝,明河共其影。表裡俱澄澈,怡然與之並。盡挹西江水,即以北斗度。沉醉極昏曉,萬象爲賓客。肝膽實冰雪,穩泛滄溟闊。扣舷而獨嘯,今夕竟何夕?”

他這正是篡改了張孝祥的《念奴嬌?洞庭青草》,把詞給改成五言詩。當日泛舟洞庭湖上,憑舷而吟,先被孫資求詩,就琢磨着,我既能篡改東坡詞,難道就不能篡改於湖詞(張孝祥號於湖居士,有《於湖居士文集》四十卷、《於湖詞》一卷傳世)嗎?暗中早就打開了草稿。這回既然周瑜有所請,乃最終定稿,抄寫下來,送給周瑜。

周瑜誦畢,旁邊孫資、董蒙等無不喝彩。周瑜也挺激賞,再揖謝過,並且一指自己的胸口:“餘肝膽之中,亦實以冰雪,乃與侍中共勉之。”揣好詩稿,揚長而去。

是勳遠遠地目送周瑜離開,直到江東的大船隱沒在水天之間,這纔不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就聽孫資在旁邊說:“不想南人之中,尚有如此俊才,惜乎爲朝廷之患也。”

是勳輕輕搖頭:“朝廷之患,非止周公瑾也,實亦孫伯符爾,況且……”擡手一指:“卿等見其舟楫,即逆水而來,亦迅捷如同奔馬,吾若尚在江上,必爲所擒——朝廷若不能破其舟師,以逾大江,終難底定江左,不可不慮也!”

轉身上馬:“待吾返都,必再諫曹公。”

(萬象爲賓客之卷十終)

PS:別的不說啥了,月底了,求票票啊。

第34章 階級鬥爭第6章 建安石經第28章 子以母貴第9章 建藩封國第27章 燙手山芋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1章 捕風捉影第12章 壯當封侯第5章 白波谷前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1章 齊大非偶第9章 周平王事第29章 舌燦蓮花第9章 周平王事第10章 臨陣手談第6章 嚴其考法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6章 陽平之戰第30章 厚買人心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6章 豈忍招贅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9章 難從死志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8章 長沙張羨第27章 都督軍事第10章 窮途之謀第21章 慮勝慮敗第9章 德容言功第30章 大破魏賊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8章 毋失我望第3章 假途滅虢第19章 鮮卑大人第30章 用武之地第34章 震主之威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2章 壯當封侯第32章 古之惡來第22章 天下太平第21章 安排香餌第6章 並無雅骨第14章 再作馮婦第4章 不肖之子第16章 城下轒轀第8章 徐方名士第2章 安貧守賤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1章 熟悉劇情第7章 道出無終第3章 嫌疑之地第4章 渾人心思第8章 選士之策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6章 飛來乾醋第9章 先實關中第22章 故人重逢第9章 家事難斷第2章 雷霆手段第25章 異度所遣第23章 是兵是賊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章 官渡鏖兵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4章 再會梟雄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9章 降漢降曹第9章 涼州用間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7章 亡羊補牢第12章 坊中石墨第17章 養寇自重第9章 德不可見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4章 文人落魄第31章 烈風襲寨第34章 陣前車懸第9章 反逆蟊賊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0章 人臣當言第33章 謀取涼州第3章 假途滅虢第30章 入其彀中第7章 道出無終第33章 賢良孝廉第8章 徐方名士
第34章 階級鬥爭第6章 建安石經第28章 子以母貴第9章 建藩封國第27章 燙手山芋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1章 捕風捉影第12章 壯當封侯第5章 白波谷前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1章 齊大非偶第9章 周平王事第29章 舌燦蓮花第9章 周平王事第10章 臨陣手談第6章 嚴其考法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6章 陽平之戰第30章 厚買人心第32章 暗流涌動第27章 直面刺奸第16章 豈忍招贅第15章 同林之鳥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5章 亂世能臣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9章 難從死志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8章 長沙張羨第27章 都督軍事第10章 窮途之謀第21章 慮勝慮敗第9章 德容言功第30章 大破魏賊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8章 毋失我望第3章 假途滅虢第19章 鮮卑大人第30章 用武之地第34章 震主之威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2章 壯當封侯第32章 古之惡來第22章 天下太平第21章 安排香餌第6章 並無雅骨第14章 再作馮婦第4章 不肖之子第16章 城下轒轀第8章 徐方名士第2章 安貧守賤第25章 千里之間第11章 熟悉劇情第7章 道出無終第3章 嫌疑之地第4章 渾人心思第8章 選士之策第25章 爲公宣揚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6章 飛來乾醋第9章 先實關中第22章 故人重逢第9章 家事難斷第2章 雷霆手段第25章 異度所遣第23章 是兵是賊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3章 河北棱堡第1章 官渡鏖兵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4章 再會梟雄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4章 婚宴驚魂第29章 降漢降曹第9章 涼州用間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7章 亡羊補牢第12章 坊中石墨第17章 養寇自重第9章 德不可見第22章 國中無將第14章 文人落魄第31章 烈風襲寨第34章 陣前車懸第9章 反逆蟊賊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0章 人臣當言第33章 謀取涼州第3章 假途滅虢第30章 入其彀中第7章 道出無終第33章 賢良孝廉第8章 徐方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