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良辰可待

是勳覺得自己實在是流年不利,要不然就是老天爺罵太多了……今兒早上纔剛被任峻下令綁過一回哪,沒想到隔了不到兩個鐘頭,這就又被綁一回,而且綁的結果都是一樣,要推出去砍頭。

他一時被曹操的氣勢給震懾住了,竟然傻愣愣地坐在那兒就毫無反應,直到兩個衛兵衝進來,再次把繩子套到了他的脖子上,他這才緩過勁兒來,心說難道自己這就要真的完了?無論史書上也好,演義上也罷,還有比自己更悲摧的說客嗎?就算那廢物蔣幹,遊說周瑜失敗也沒給砍了腦袋啊,中了反間計回來,曹操也沒殺他啊,幹嘛你今天這麼火大?老子是來遊說你的唉,又不是闞澤來獻詐降書!

當下把腰一挺,從坐姿改成跪姿,就想要開口討饒。可是不經意地瞥一眼戲賢,就見他略轉過頭,不瞧自己,但是從半邊臉上透露出來的表情,卻毫無憤恨或者哀憐之意。他那是什麼表情?他是在竊笑嗎?

不對,不對,這恐怕是戲中還套着戲哪。仔細想想,既然曹操一直在演戲,自己壓根兒就沒有能夠牽動他的鼻子,那麼他爲什麼不打斷自己的長篇大論,直接詢問主題,然後把自己推出去砍了呢?他吃飽了撐的,還是沒孩子打閒的,要先耐着性子聽完自己那麼一長套說辭?再說了,要求饒過管亥的話自己還都沒有說出口哪,全是曹操自己跟那兒猜啊,我就說你猜錯了,大不了老子不救管亥就是了嘛!

你有什麼理由殺我?你沒有理由殺我啊!我又不是平民百姓,老子好歹是個士人,家中好歹還有人在青州和徐州做官……等等,老子懷裡不還揣着曹德的書信哪嘛,我害的哪門子怕啊!

想到這裡,膽氣陡壯,就想要仰天大笑啊——可再一琢磨,剛纔曹操已經笑過了,再來這招是東施效顰,恐怕弄巧成拙。於是他一梗脖子,乾脆吟起詩來: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同物已無慮,化去不復悔。既設在昔心,良辰自可待!”

幸虧曹操說的是“綁了,推將出去”,而不是直接“推出去”,那兩個衛兵再有經驗,綁人總得花點兒時間啊,而且是勳又不是毫不掙扎,一邊裝出副大義凜然的面孔,一邊吟着詩,一邊是聳肩膀、扭脖子,儘量拖延時間。

他吟的這是陶淵明十三首《讀〈山海經〉》詩中的一首,不過給篡改了兩個字。原詩結尾是“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意思是說精衛和刑天過往的雄心壯志固然存在,但是他們所期盼的美好時光、他們的理想,卻再也等不來啦。是勳給改成了“既設在昔心,良辰自可待”,意思就滿擰,變成了:精衛和刑天過往的雄心壯志既然曾經存在過,那麼他們所期盼的美好時光、他們的理想,就肯定有能夠等到的一天!

陶詩原本挺悲壯的,結尾卻有多少有點兒頹唐,正是隱士之詩,是勳在前一世就覺得這詩前六句真是強到爆表,但是最後兩句給扯了後腿,自己不大喜歡,所以早就想改了。這一世自打下定了抄襲的決心,就開始有目的地回憶、整理和篡改陶潛等人的詩作,順便就把這詩的結尾給換了——因應不同的形勢,到時候自己用哪個結尾都成。

如今這形勢,當然得用改過的結尾啦。他的意思也很明確:老子自有崇高的理想,你這路貨色根本理解不了,爲了這個理想,老子壓根兒就不怕死,反正理想總有達成的一天。哎呀,是勳突然想到,這首詩經過自己這麼一篡改,竟然變得很紅色,很主旋律啊。

他這詩要是在劉備面前吟,那大老粗肯定聽不懂;要是在孔融面前吟,其實也含糊,因爲孔融的詩路不對;可是在曹操面前吟,他知道曹操你肯定懂的——這詩就跟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簡直是同一種FEEL,太合拍了有沒有?

果然曹操聽他開始吟詩,表情就變了,那真是凝神細品啊,就比剛纔演戲的時候更加認真,更加投入。等到詩歌吟完,衛兵們的繩結也打得了,就把是勳揪得站了起來,要往外推搡。曹操還沒說話,戲賢先站起身來一攔:“主公且慢。”

是勳心說你這演技就要差得太多了,這都多久啦,捆都捆上了才“且慢”,傻瓜纔信你們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哪。當下反而不理戲賢,大步朝外就邁,嘴裡還說:“曹公自知命不久矣,無計可脫,故要是某陪葬,如此是某便先行一步了。”老子在地下等着你來啊,你可別失約。

“是先生留步!”曹操一看戲要演砸,只好開口招喚。他親自從座位上跑下來,斥退了兩名衛兵,就把是勳的肩膀給扳住了。是勳抖抖肩膀,沒能抖動——我靠這曹操武力值果然挺高啊,雙臂說不上千斤之力,把我按住了動彈不得,那還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

“是操魯莽了,得罪了是先生,還請先生大量寬宥。”曹操一邊說着,一邊幫是勳解開了綁繩。是勳還想多拿會兒架子,卻不料曹操突然推金山、倒玉柱,直接就跪了下去,朝是勳還磕了一個響頭。是勳這下子傻了,沒有辦法,只好也跪下去還禮:“曹公何必如此,請起,快請起。”

兩個人互相扶着胳膊,一起站起身來。曹操就扯着是勳上坐,是勳還想推託,可是實在比不過曹操的力氣,跌跌撞撞地就只好跟他一起來到主位上,側着身子並排坐下。

曹操緊緊捏着是勳的手,好象生怕他一個不高興又跑出去等着砍頭似的,連聲致歉:“操久聞是先生之名,但恐有詐,故相試耳。請是先生不要往心裡去。”是勳心說果然你跟任峻君臣相得啊,這說辭都一樣一樣的嘛。老子都把國際形勢跟你分析得那麼透徹了,是不是假裝的,你丫還聽不出來?別扯淡了!

他算是想明白了,曹操果然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的來意(雖然只是一半兒來意),所以想給自己來個下馬威,只要自己一告饒,那就再別想保住管亥的腦袋啦。可是如今勝負易勢,曹操跟那兒碎碎嘴的求原諒,戲賢也在旁邊幫腔,自己的氣勢就全面壓倒——好,那老子就趁勝追擊,今天非要保下管亥的性命來不可!

耳聽得曹操問:“操孤陋寡聞,不知是先生適才所吟,是哪位大賢的詩作?”是勳假裝露出謙虛的神色:“不敢,拙作難入曹公法眼。”“啊呀,”曹操一驚一乍地就叫了起來:“不想是先生腹內尚有如此錦繡!是操無目,得罪了先生,先生定要原諒於操。”把腰一挺,貌似又打算跪着賠禮。是勳心說你還沒完了,趁着油還熱乎的,咱們還是趕緊的下主料,做好這一鍋大菜吧。

既然自己在氣勢上佔了上風,他也就不拐彎抹腳了,直指問題的核心:“曹公何以不肯寬放管亥呢?”

曹操咧了咧嘴,沒有回答,倒是戲賢接上了話茬兒:“那管亥率百萬黃巾,縱橫青、兗,威望素著。倘或寬放,有如縱虎歸山,他日揭竿再起,又將如何?請是先生三思。”

是勳心說我早三思過了,我都思了一整個晚上了。他也不理戲賢,繼續問曹操:“曹公可知,黃巾因何而起?”

曹操微微皺了一下眉頭:“都是朝廷不修德政,地方豪強兼併土地,以致於百姓失其田土,父母妻子凍餒於路,那張角兄弟趁機以左道惑之,這才幹冒王法,鋌而走險。”

是勳鼓掌喝彩:“果然不愧是曹公。是某聽聞曹公昔在濟南,墮毀淫祠,禁懲豪強,獎勵耕織,安撫百姓,是以纔敢大膽來爲管亥求情。若他人道來,只會說張角妖言惑衆,而不知黃巾的源頭,便在百姓失田。曹公試想,倘若真能使百萬黃巾盡化耕農,得其田土而作,則管亥如何得衆?即便再生反心,亦不過一匹夫耳,一遊徼即可縛之。而倘若百姓終不得耕且不得食,百萬之中,難道便沒有第二個、第三個管亥嗎?”

曹操一隻手還握着是勳的手,另一隻手輕捋鬍鬚,沉吟不語。是勳研究不透他的表情,只好順着自己的思路繼續說下去:“是某前此在都昌城下,如何能夠說動管亥?無非責以大義,並盡言婦孺隨其奔躥之苦而已。管亥曾言,爲的是田宅爲豪強所奪,不得不鋌而走險,若得天下太平,必歸於隴畝,耕作得食。今日曹公倘肯寬赦管亥,則是某願意前往,說動百萬黃巾棄械而降。不但戰事可終,而且兗州得安,曹公一日之間,可得戶口三十萬、勝兵二十萬,以之耕作,來年自然糧秣充足,更何懼袁氏兄弟等輩呢?”

戲賢又再接口:“百萬黃巾,雖然曾是安分農人,終究信奉張角的邪教,流躥已久,如今縱之使去,倘若管亥等渠魁居間聯絡,恐怕餘燼再起,如之奈何?”

是勳心說你這話接得好,當下重新端起架子:“是某本有一計,可使兗州危而復安,黃巾散去難聚,奈何曹公疑忌,便不敢再芹獻於前了。”

——————————我是推薦的分割線——————————

最近在追荊洚曉的《重啓大明》(書號3064526),真心寫得不錯,大家夥兒在給我收藏、推薦、點贊之餘,也可以去瞧瞧啊。話說這些年明穿穿萬曆、嘉靖、崇禎啥的都快穿吐了有沒有?還是人家有創意,穿去了正統年間,並且被迫傍上了大宦官王振,你猜他的前途是土木堡呢還是土木堡呢還是土木堡?

第9章 建藩封國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2章 太白蒼蒼第3章 遼東來書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7章 恐其有詐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2章 出入此門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4章 孱陵驚魂第6章 尊者一諾第3章 遼東來書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章 吏之不足第22章 養虎貽患第8章 願爲雲敞第31章 請教後進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2章 太白蒼蒼第30章 合圍長安第19章 二虎媾合第4章 吾當染指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6章 君權相權第3章 岐東渭北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1章 慮勝慮敗第34章 以兵做賊第3章 吳中之禍第7章 何必日正第28章 長阪坡前第9章 見性成佛第15章 今古之爭第16章 豈忍招贅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2章 阿承醜女第12章 汝之不慧第4章 例不可開第22章 甥其無恙第7章 逆天出師第1章 內科聖手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7章 兔死狗烹第9章 家事難斷第16章 討袁紹檄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章 夾袋中人第4章 詩歌免談第30章 師恩如海第4章 西走而王第21章 藏富於山第33章 長矛如林第5章 雛鳳引弓第10章 兒女親事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0章 分而制之第9章 煮豆燃萁第22章 甥其無恙第2章 西進東歸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0章 分而制之第35章 謠言之力第1章 先得一驢第22章 甥其無恙第17章 立長立賢第35章 命盡園桑第5章 再見梟雄第16章 歷史慣性第18章 公臺不懌第1章 繼嗣之爭第4章 赤面之疾第1章 南征袁術第27章 得韓徵倭第6章 反攻序曲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8章 江南俊才第28章 零陵先賢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4章 取質三韓第5章 谷口設伏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6章 故主歸來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章 蒼天不仁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5章 後世之評第17章 州郡罷兵第32章 唯纔是舉第26章 甄氏佳婦
第9章 建藩封國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2章 太白蒼蒼第3章 遼東來書第31章 爾虞我詐第17章 忠良被難第11章 不聞惡聲第27章 恐其有詐第16章 故主歸來第32章 出入此門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4章 孱陵驚魂第6章 尊者一諾第3章 遼東來書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章 吏之不足第22章 養虎貽患第8章 願爲雲敞第31章 請教後進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2章 太白蒼蒼第30章 合圍長安第19章 二虎媾合第4章 吾當染指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6章 君權相權第3章 岐東渭北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1章 慮勝慮敗第34章 以兵做賊第3章 吳中之禍第7章 何必日正第28章 長阪坡前第9章 見性成佛第15章 今古之爭第16章 豈忍招贅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2章 阿承醜女第12章 汝之不慧第4章 例不可開第22章 甥其無恙第7章 逆天出師第1章 內科聖手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7章 兔死狗烹第9章 家事難斷第16章 討袁紹檄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章 夾袋中人第4章 詩歌免談第30章 師恩如海第4章 西走而王第21章 藏富於山第33章 長矛如林第5章 雛鳳引弓第10章 兒女親事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4章 城上易幟第10章 分而制之第9章 煮豆燃萁第22章 甥其無恙第2章 西進東歸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0章 分而制之第35章 謠言之力第1章 先得一驢第22章 甥其無恙第17章 立長立賢第35章 命盡園桑第5章 再見梟雄第16章 歷史慣性第18章 公臺不懌第1章 繼嗣之爭第4章 赤面之疾第1章 南征袁術第27章 得韓徵倭第6章 反攻序曲第11章 社會進步第28章 江南俊才第28章 零陵先賢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4章 取質三韓第5章 谷口設伏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6章 故主歸來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章 蒼天不仁第25章 所忠者天第25章 後世之評第17章 州郡罷兵第32章 唯纔是舉第26章 甄氏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