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項莊舞劍

是勳悄悄跟鄭渾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此不可不慮者也。

你以爲今天陳禕、魏諷他們設下圈套,僅僅爲了損害我的名聲,想要拿我當墊腳石,好踩着顯身揚名嗎?恐怕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吧?你想想魏諷曾經背誦過《求賢令》,質疑曹操“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陳禕也說我“豈不欲進道德之士以察其弊,而特使魏王‘唯纔是舉’耶”——矛頭所指,不會其實是曹操吧?!

曹操“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確實與傳統儒家道德相齟齬,也必然一定程度上動搖世族的根基——自東漢朝中期以來,世族便慣於標榜道德,掌控輿?論,以此來穩固本階層的地位。陳羣急着要提出“九品中正制”來,就也有想扭轉曹操的用人傾向之意圖——中正品評人物,本是道德第一、才能第二、家世第三,可是沒過多少年,就徹底被世族給掌控了,爲啥呢?因爲世族最宣揚和崇尚道德嘛,所以家世就可以等同於道德嘛,你們庶族哪怕才能再高,我說你道德上不過關,那就是不過關,且先往後排着。

故此曹操簇新的用人方針才一出臺,當即便遭到各方面的質疑。當然啦,曹操的勢力和權威跟那兒擺着,除了孔融之類赤膽忠漢還不考慮後果的傢伙以外,誰都不敢明着駁斥。但陽奉陰違者,私下異言者,真不在少數,這也是原本歷史上曹操先後又發《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和《舉賢勿拘品行令》。一再重申自己用人理念的重要原因。

由此觀之。魏諷、任覽質疑“唯纔是舉”。認爲德在才先,那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就連陳禕雖然身爲丞相司直,是吃曹家飯而不是劉家飯的,卻偏偏不值曹操所言,逮個機會跟朋友面前發發牢騷,亦尋常事也。哪怕他們趁着是勳辭職的機會,故意在是勳面前攻擊曹操的政策,只要別太過火。是勳也只好忍了——“因言成罪”這種事兒,就連曹操都不敢常幹,收拾個孔融還要絞盡腦汁,何況比曹操要臉的是勳呢?

可是魏諷、陳禕不但一口咬定是勳貪污受賄,甚至私自調動郡兵,想要搜查是勳的行李,還一口一句“魏王唯才而不唯德,乃專爲是公所設耶”,那他們的真實意圖就相當值得懷疑啦。若僅僅想要污衊是勳,大可以高張曹操的旗幟——比方說曹操提倡節儉。反對奢侈浪費——效果必然更佳,哪有用反曹操的理論來攻訐是勳的道理呢?

其實彼等的真實用意。不會是想利用把是勳搞臭的契機,正面質疑曹操的用人理論吧?

你瞧,老曹就因爲你用人唯纔不唯德,所以身邊兒纔出了這麼一僞君子、大蠹蟲。那麼你是被是勳矇蔽了呢?還是知道裝作不知道,爲用其才而忽視其德呢?你這麼做,真的能將天下引向太平繁盛嗎?

曹操終究也是士大夫出身,最基本的臉面還是要的,不可比之以後世什麼朱全忠、石敬瑭一類純武夫。這年月哪怕董太師、呂涼公,也不敢徹底忽視士林輿?論哪。

所以啊,文公,你說陳禕、魏諷等人所爲,是不是想要打曹操的臉,污曹操的名呢?

鄭渾聞聽此言,焉能不驚?好麼,我的轄區內出了這麼幾個膽大包天,想要髒污當世大家是宏輔的混蛋,那就夠我喝一壺了,倘若出來的徹底是反賊——當然啦,是反曹不是反漢——我這窄肩膀真能扛得起來嗎?我這官兒是當到頭了吧!

其實是勳所言,也僅僅出於個人猜測而已。倘若對手換了旁人,他心理還沒有那麼陰暗,未必會想到這一出,但對手偏偏是魏諷,那可是將來史上留名的反賊啊(先不管是不是冤案),是勳本能地便會想到,那小子究竟是反自己呢,還是想趁機反曹?況且構陷國家大臣雖是重罪,但頂多也就苦役或者流放而已,隔幾年遇赦而免,他魏子京又是一條好漢。是勳剛纔殺心都已經動了,豈能容得魏諷如此輕易脫身?

受這兩個因素的影響,是勳熟思過後,便即悄悄地把自己的猜測告訴了鄭渾,並且指點他:“陳禕爲丞相司直,聞魏諷於關東頗有虛名,如劉恭龐、張子布等盡受其惑,若彼等有叛曹之心,不亦駭人乎?文公當嚴察之,勿使吞舟是漏也!”

鄭渾驚駭過後,聞聽是勳此語,不禁連連點頭,並且作揖:“渾思不及此,幸得是公點醒。”經過此事,他把姿態擺得更低了,“是君”也自然而然地再度變成了“是公”。

不過經過這樁懊糟事兒,大家夥兒也早就沒了喝酒吃肉的心情,是勳又跑宴會上去打了一個花胡哨,接受了與宴者的敬酒賠罪,便即以旅途勞頓爲辭,離席安寢。鄭渾連夜押解着魏諷、任覽返回雒陽,去嚴加審訊,並且準備上奏彈劾陳禕。

隨即是勳便於寢室內召聚了關靖和周不疑,說及前事,三人盡皆後怕。周不疑說了:“林中多腐鴞,先生靜臥,彼以爲斃也,乃皆羣聚,不可不憂。”你不過纔剛辭職,就有無數小人認爲可以欺負一下,從而踩着你揚名或者上位,估計這只是開端而已,日後的麻煩正不會少啊。

是勳不禁慨嘆道:“乃知尸位者,非不願棄其權柄耳,乃不敢也。魏王前所云爲子孫計且恐國家傾危語,真至論哉!”

在原本歷史上,曹操於建安十五年寫過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在這條時間線上,乃無讓縣之事,更不必趁機“自明本志”,但文章中所要表達的基本含義,乃亦散見於其諸文當中。其中也包括了原令中的這幾句話:

“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衆,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爲人所禍也。既爲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爲也!”

有人說曹操你要真是漢室忠臣,那就放下兵馬,回藩就侯,安度晚年好啦,幹嘛一直霸着權柄不放呢?曹操說別傻了,我要是一旦放下權柄,必然身遭人禍,甚至屍骨無存。所以爲了子孫考慮,也怕我失敗之後,國家跟着危險,所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老子不幹!

是勳說我今天才明白曹操這話說得真對。我纔剛交卸了魏之中書令的職務,就有這麼幾個小子跳出來鬧事兒,想要誣陷我,一旦真因此而把我搞臭,我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嗎?

周不疑嘆道:“民之舉君,本爲養己,君之置吏,本爲治國。然今爲吏者身着錦繡,腹充膏腴,生死黎庶,煊赫無比,是以人皆貪慕者也。既慕之,必望代之,於是放辟邪侈,無所不爲耳。使爲君不貴,爲吏勞苦,斯人人皆爲許由矣!”

爲啥傳說中唐堯想把帝位讓給賢人許由,結果許由不但不受,還忙着跑去河邊洗耳朵呢?因爲當時爲君者實爲百姓服務,是個苦差事。倘若跟如今似的,君王顯貴無比,官吏享用充足,還能隨意決定他人的生死,哪兒還出得來許由啊?出來的都是一批想要踩着別人往上爬的小人啦——這不,您今兒就碰上了幾個。

是勳忍不住又要教育周不疑了:“其上古之世,五十服帛,七十食肉,人豈無慾耶?爲其無可得也。今田地所產、織機所出、商賈所殖,乃有其餘,有其餘則必有其人佔矣。今之犬馬,食用過於昔之黎庶;今之黎庶,食用過於昔之富豪;今之小吏,食用過於昔之君王——時移事易,舊弊雲消,新弊又生,非悲天憫人、仇惡疾世而可改者也。”

你都想象不到,我前一世不過一普通小市民,可是吃穿用度、日常享受,就已經比解放前很多老地主都要強啦。社會就是這麼發展的,你光怨天尤人,那是屁用也沒有啊,整天琢磨這些讓人鬱悶的事兒幹嘛?

關靖在旁邊笑道:“吾昔有一鄉里,垂三十載足不出戶,其家也小富,父慈子孝,兄愛弟悌,妯娌不妒,乃以爲小康之世,近乎於道矣。逮關東亂起,兵燹交合,家族破敗,妻子離散,乃以爲人世將亡,行將歸於禽~獸矣。是皆所見少,故所志短也。元直乃隨主公四方,親聆教誨,方能脫此妄想耳。”小子你還是見識短淺啊,得要多看、多聽、多想,才能跟得上你老師的腳步,不會整天琢磨那些有的沒的,長吁短嘆下口出離經叛道之言。

正說着呢,忽聽門上“畢剝”聲響,隨即傳進來一個聲音:“末乃符諳也,未識是公可安寢否?即當候問起居。”

是勳疑惑地瞟了一眼關靖。關靖微微一笑,那意思,我知道此人來意,沒關係,您放他進來吧——好歹也是此間主人、大儒之後,雖爲白身,也該給他點兒面子纔是。(未完待續。。)

第19章 鮮卑大人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8章 長生丹藥第8章 破局關鍵第7章 欲取先與第23章 吾舅同然第9章 請救無辜第1章 南征袁術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3章 郊祀天地第8章 我等自取第15章 烽煙四起第5章 神鵰大俠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4章 倭使入覲第8章 志不可奪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章 如有勳在第9章 涼州用間第13章 大勢已去第9章 反逆蟊賊第4章 不肖之子第25章 異度所遣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7章 遂鄉認親第8章 欲捧殺也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0章 西行取經第4章 人言可畏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章 安貧守賤第6章 皆不可用第18章 陶牧拜表第7章 卿何人也第18章 爲國犧牲第35章 定遠之功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1章 史上有名第5章 幽州之戰第25章 毀於一旦第7章 圓周幾何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7章 魚復三險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1章 觀其決斷第29章 城下大戰第18章 置之死地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章 朋友無隱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1章 天生猛將第8章 破局關鍵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章 雷霆手段第32章 唯纔是舉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8章 背主求榮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章 雷霆手段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章 飛龜舞蛇第2章 九江處士第9章 家事難斷第8章 公達三策第3章 納頭便拜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7章 東吳驍將第9章 溳水之戰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3章 堅壁清野第4章 豆中有膏第10章 臨陣手談第13章 違天不祥第18章 東海傲來第2章 疏於職貢第25章 爲公宣揚第7章 吾青州人第1章 河北愚忠第23章 涼州之戰第5章 白波谷前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2章 養虎貽患第3章 嫌疑之地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章 分州荊襄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6章 軍國利器第36章 封侯之賞第9章 隔壁老王
第19章 鮮卑大人第28章 單騎闖陣第18章 長生丹藥第8章 破局關鍵第7章 欲取先與第23章 吾舅同然第9章 請救無辜第1章 南征袁術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3章 郊祀天地第8章 我等自取第15章 烽煙四起第5章 神鵰大俠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4章 倭使入覲第8章 志不可奪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章 如有勳在第9章 涼州用間第13章 大勢已去第9章 反逆蟊賊第4章 不肖之子第25章 異度所遣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7章 遂鄉認親第8章 欲捧殺也第22章 故人重逢第10章 西行取經第4章 人言可畏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章 安貧守賤第6章 皆不可用第18章 陶牧拜表第7章 卿何人也第18章 爲國犧牲第35章 定遠之功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1章 史上有名第5章 幽州之戰第25章 毀於一旦第7章 圓周幾何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0章 前程無限第27章 魚復三險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1章 觀其決斷第29章 城下大戰第18章 置之死地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章 朋友無隱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1章 天生猛將第8章 破局關鍵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章 雷霆手段第32章 唯纔是舉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8章 背主求榮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章 雷霆手段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章 飛龜舞蛇第2章 九江處士第9章 家事難斷第8章 公達三策第3章 納頭便拜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7章 東吳驍將第9章 溳水之戰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3章 吾舅同然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3章 堅壁清野第4章 豆中有膏第10章 臨陣手談第13章 違天不祥第18章 東海傲來第2章 疏於職貢第25章 爲公宣揚第7章 吾青州人第1章 河北愚忠第23章 涼州之戰第5章 白波谷前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2章 養虎貽患第3章 嫌疑之地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章 分州荊襄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6章 軍國利器第36章 封侯之賞第9章 隔壁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