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首山之戰

古來設計都有上中下三條的套路,偶爾簡化成上下二策,從來也沒有四策、五策。=不過仔細想想也頗有道理,一般情況下中策四平八穩,上下兩策各走極端,要麼風險大收益也大,要麼短期無用但可望收穫長期效益。就是勳等人估算公孫模所能拿出的對策而言,也是如此——

下策北歸襄平,其實風險大,收益小,但對於一個毫無主見的人來說,那是最值得考慮的方針。上策南躥則風險略小,短期收益也不見得有多大,只是倘若真能抵達樂浪,可能給是勳造成最大的麻煩罷了。說白了,若行下策,其實於公孫家甚至公孫模都無益,唯一可能得到好處的,便是柳毅柳子剛。

按照沮授對公孫模的瞭解,此人非無主見者也,但也不是殺伐決斷之輩,雖說在陽儀和柳毅的權力鬥爭中比較偏向柳毅,也不大可能屈己相從,故此以行中策,退守首山的可能性最大。

退上首山本是死路,只是還不會立刻嚥氣,多拖些日子,或許形勢還會有所轉機呢?

諸葛亮攀於高櫓之上,遠遠眺望,然後遣人來報是勳,果不其然,公孫模對外營壘森然,其實暗中調度兵馬,午前便時分開始向山中撤退了。倘若幽州軍事先毫無預見,或許會爲其所惑,但既然早有計算,登高以監視之,那便很難隱瞞啦——況且還想惑諸葛孔明之眼,不亦難乎!

是勳聞報,當即按照原定計劃分派兵馬。以閻柔統秦誼、孫汶等部正面相攻。命北側的于禁和南側的烏丸騎兵來回遊弋。斷其外逸之路。是勳自己,則跟逄紀、諸葛亮等人坐鎮後軍,仍守舊壘。

時間不大,便聞得前方鼓聲震天,喊殺聲起,是勳坐於中軍大帳,頗有些心中忐忑——終究雙方就兵力比而言,並沒有太大差距。幽州方面主動進攻已成之壘,倘若公孫模率軍上山只是惑敵之計的話,攻方將會受到慘重損失。不過既已定計,便不可畏首畏尾,亦不可朝令夕改,還是暫且相信逄紀對公孫模性格和才能的研判吧。

身爲一軍主將,又是沒本事親自提槍上陣、指揮若定的主將,是勳現在所能做的,也就只有跟後世的謝安一般,鎮之以靜了。不管內心如何翻江倒海,表面上絕對不能表現出來。於是他乾脆命庖廚整治了一席酒宴。算是歡迎逄紀來歸。

酒宴之上,是勳向逄紀詳細打聽遼東方面的各種情況——包括佈防計劃、軍兵素質、官員才能等等,幾乎無一不問。逄紀回答了幾條以後,突然擺一擺手:“宏輔正不必問此也。”

是勳問他爲什麼,逄紀就說啦:“吾料此戰必勝,則遼東必破也。宏輔所問,當爲物產、民生,而不必更及於軍事也。”公孫家亡定了啦,你再多琢磨還有啥意義?你應該詢問我相關遼東的地理風物、土地產出、百姓狀況啥的,以便日後統治——滅國易而興國難呀。

是勳“哈哈”笑道:“吾豈有意於平州乎?朝廷自有所命。”我知道那麼多幹嘛?將來治理平州的又不是我,我只是幽州刺史罷了,你真要把我派到這鳥不拉屎的偏遠地方來,我還不樂意呢。朝廷,其實是曹操,自然再會派官員來治理平州,但那與我徹底無關。

逄紀瞟了是勳一眼,淡然一笑:“吾失言矣,宏輔勿怪。”

是勳心說我相信你只是失言纔怪呢!你的心思我猜都能夠猜得到,是想先借我的手覆滅公孫家,然後再利用我從內部瓦解曹氏,從而達成你爲袁家兄弟報仇的最終目的。照理說這麼一個危險人物,就不應當留下,還是早早除卻爲好,但一來戰事尚未終結,或許還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二來殺降不祥——還是把他送給曹操處置吧,自己能夠瞧得清的,曹操那麼敏的人,亦定不會受其所惑。再說了,說不定曹操就有本事真正收服逄紀呢?

是勳是沒有鳩佔鵲巢,霸佔遼東的想法,更沒有足夠的野心取曹氏而自代之。開玩笑,曹操的勢力如日中天,曹孟德難眩以僞,用兵如神,別說自己了,就算司馬仲達,那也是逐漸培養起來的野心,也得等曹操死了以後才妄圖大權獨攬的。曹操還活着的時候,曹營內部有幾個人敢起異心?

哪怕一代梟雄劉玄德,那也得先以客將身份受天子密詔,繼之逃出許都,然後纔敢掀反旗的不是嗎?

帳中推杯換盞,是勳、逄紀、諸葛亮三人都吃了個肚圓,然後前線來報,已然順利殺入敵壘,焚其輜重數百車。是勳心說行了,這時候就不必再死拼了,只要把殘敵逼上山去就成。僕役進來收拾餐具,是勳左右望望,便問逄紀和諸葛亮:“公孫模罾中魚耳,可不必慮。然襄平如何下耶?”

幽州軍主力還必須在這兒堵住山口,圍困公孫模,直到他糧盡後或死或降,少說也得有個五六天,尚不能北移去攻襄平。襄平城內如今守禦力量不足,但也不是派遣數千偏師就能拿得下來的——咱們現在是不是應該把日後攻打襄平城的計劃先議一議了?

逄紀低頭沉吟少頃,突然一拱手:“實不相瞞,公孫度未死也。”

是勳微微而笑:“吾知之矣。”

他都進入平州那麼多天了,要還打聽不到公孫度生死的實情,那還不如去買塊豆腐一頭撞死爲好。一開始他還懷疑是公孫康、柳毅等隱瞞死訊、密不發喪,但等見到逄元圖夤夜來投,道出主動脫離公孫陣營的原委,當即便猜到了真相——公孫度要是確實死了,或許早就宰掉逄紀了,不會留他到今天;而既然已經留到了今天,公孫康又哪有臨陣召回,要取他性命的道理呢?

逄紀見是勳的表情,似乎並不惱恨自己前日相欺,於是便將話鋒一轉:“雖然未死,亦與死無異矣。然吾不知城內形勢,這數日有何遷轉,需遣人爲使以窺查之,乃可定計。”我離開襄平城也好幾天了,不知道他們對於我的叛逃,以及公孫模被圍,做何種應對方案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必須先派人進城去探查一番,咱們纔好籌思攻城之策。

諸葛亮當即請令:“弟子願爲使入城,以說公孫氏來降。”

主力已然陷入困守之境,敵軍又已逼至近郊,理論上來說,公孫家沒啥翻盤的可能了,除非形勢有了出人意料之外的轉變——比方說柳毅突然自樂浪出兵來援;比方說是勳沒能圍住公孫模,被他突下首山遁去;比方說高句麗或者鮮卑突然大舉南下。不過上述任何一條變化的可能性都不超過百分之五,幾可忽略不計。

所以公孫家要麼還幻想城防堅固,打算死守待變,要麼就該考慮投降的問題了。當然啦,若能說動公孫康投降,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即便樂浪郡都有可能兵不血刃,傳檄而定。只是是勳對此並不報什麼幻想——不是人人走到絕路後都會放棄的,尤其是那些世之梟雄,慣常寧死不降,因爲他生存的意義,就在於他的野心,野心若喪,活着也沒多大意思。

公孫度且不用說了,那麼公孫康算梟雄嗎?即便現在還沒有表現出來,就原本的歷史上他久鎮遼東,拓地無數,就可見有亂世梟雄的資質。他會投降?可能性真是不大啊。

然而再小的可能性,也必須去試上一試,因爲敗亦無損,倘若成功,那收益就太大了,何樂而不爲呢?只是派誰去襄平遊說?諸葛亮想去,安全嗎?

大概是看懂了是勳神色中的猶豫和擔憂,孔明淡淡一笑:“兩國相爭,不斬來使,而況我今爲漢吏,而公孫亦漢臣乎?先生勿憂。”是勳心說得了吧,古往今後,有多少人就被這“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八個字給害死了?亂世梟雄啊,哪有什麼節操,哪管什麼規矩,如今城守孱弱、人心不定,說不定正好斬使以明死戰之志呢!

可是除了諸葛亮,一時又想不起派別的誰人去爲好。逄紀當然是不能去的,去則必死,就算自己樂意,他本人也不會答應啊;閻柔還要協助自己統馭三軍,以困公孫模,也脫不開身;田疇恰好不在軍中,被派去遼隧迎接夏侯淵了。至於其他那些廢柴,秦誼、孫汶啥的,是勳根本就不考慮,就他們那張嘴能說些什麼?去了也白去啊。

唉,若賈樑道、孫彥龍等在,吾又何憂於此!只可惜賈衢還在河東監護匈奴呢,孫資自己留在許都照管生意,沒能帶在身邊。

那就只剩下諸葛亮了,諸葛亮的口才是不用說的,倘若說降公孫氏還有一毛錢的可能性,那也只有諸葛亮能夠圓滿達成十分。思來想去,罷了罷了,我再怎麼愛惜這個弟子,也不可能永遠把他籠在身邊,如母雞護雛啊,他願意去歷練歷練,那就派他去吧。

要說人的智力,其實社會生存能力也是一大環節,不信以孔明的智商,公孫氏若起殺心,他便只有乖乖挺脖子挨刀的道理。

當日午後,前線戰罷,公孫模糧草輜重被焚燬大半,兵士死傷、投降的超過三成,餘衆遁上首山,暫無動靜。幽州軍將下山各道全都設砦封死,嚴密守備。隨即是勳即遣諸葛亮爲使,前往襄平遊說公孫氏。

好在第二天下午,孔明便安然返回了大營,見到是勳第一句話就是:“公孫度已死矣!”(未完待續……)

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8章 真書僞書第1章 禍起蕭牆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章 被翻紅浪第32章 使王蜀中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9章 關中之戰第5章 驅散病患第30章 入其彀中第1章 內科聖手第1章 益州內患第5章 天賦上限第9章 西域貢使第9章 煮豆燃萁第1章 河北愚忠第27章 直面刺奸第9章 請救無辜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2章 壯當封侯第19章 黃巾渠帥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9章 鎮撫關中第4章 不利曹氏第11章 料事如神第8章 欲加之罪第23章 春心乍動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2章 坊中石墨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0章 謀劃江東第4章 法不可廢第1章 夾袋中人第3章 夷寇臨城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章 吏之不足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章 啖肉豪客第29章 殆天授也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4章 文人落魄第7章 包辦婚姻第5章 鮮花牛糞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章 疏於職貢第5章 王中國死第34章 以兵做賊第9章 驚雷投箸第5章 雪中偶遇第20章 注經化俗第32章 古之惡來第6章 雙親罹難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章 據蜀自立第17章 以身爲餌第4章 無米之炊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1章 苦肉之計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章 水力磨坊第26章 往徵不難第6章 並無雅骨第6章 紙上發明第4章 赤面之疾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6章 故主歸來第8章 驃姚之業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4章 禪讓風波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章 九江處士第7章 宛城宣詔第2章 謀士之責第1章 分州荊襄第26章 良辰可待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0章 大科學院第9章 隔壁老王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7章 莒縣奇案第7章 圓周幾何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章 深入西域第16章 歷史慣性第7章 謀身謀國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2章 八字真言
第23章 荊州星佔第19章 請徵句麗第28章 真書僞書第1章 禍起蕭牆第12章 劈章宮門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章 被翻紅浪第32章 使王蜀中第30章 不可迷失第29章 關中之戰第5章 驅散病患第30章 入其彀中第1章 內科聖手第1章 益州內患第5章 天賦上限第9章 西域貢使第9章 煮豆燃萁第1章 河北愚忠第27章 直面刺奸第9章 請救無辜第18章 皆不必問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2章 壯當封侯第19章 黃巾渠帥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9章 鎮撫關中第4章 不利曹氏第11章 料事如神第8章 欲加之罪第23章 春心乍動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2章 坊中石墨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0章 謀劃江東第4章 法不可廢第1章 夾袋中人第3章 夷寇臨城第24章 兗州叛將第14章 三不可立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章 吏之不足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章 啖肉豪客第29章 殆天授也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4章 文人落魄第7章 包辦婚姻第5章 鮮花牛糞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章 疏於職貢第5章 王中國死第34章 以兵做賊第9章 驚雷投箸第5章 雪中偶遇第20章 注經化俗第32章 古之惡來第6章 雙親罹難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8章 馮翊遺珠第2章 據蜀自立第17章 以身爲餌第4章 無米之炊第22章 請跪恭送第11章 苦肉之計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章 水力磨坊第26章 往徵不難第6章 並無雅骨第6章 紙上發明第4章 赤面之疾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6章 故主歸來第8章 驃姚之業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4章 禪讓風波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章 九江處士第7章 宛城宣詔第2章 謀士之責第1章 分州荊襄第26章 良辰可待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7章 強固是氏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0章 大科學院第9章 隔壁老王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7章 莒縣奇案第7章 圓周幾何第31章 曾母投杼第3章 深入西域第16章 歷史慣性第7章 謀身謀國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2章 八字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