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異獸逞兇

潘六奚被是勳幾句話罵得是三尸神暴跳,當即下令放箭。可是他手下其實只有四百騎,其餘騎兵都是郭縕帶來的雁門漢騎,不但沒人響應,反倒有將上來攔阻,說太守有令,暫且圍住縣署便是,要等太守來了才能發起進攻。

即便郭縕率領一半騎兵在城外對戰曹軍,這包圍縣署的兵馬當中,潘六奚的匈奴左谷蠡部數量也不佔優。他並不敢違抗郭縕的旨令,只好一個勁兒地爲自己分辯,說我沒打算髮起啥進攻啊,只是隨便射幾輪箭,逼迫是勳出來投降而已。

根據情報,縣署內大概還有一百多名部曲,真要是硬攻,本方定然有所折損,是勳要是肯降,不是省得咱們流血了嗎?

雁門將聽他說得有理,也便不再攔阻。潘六奚就問了:“要不,我再放幾箭試試?”雁門將說你放吧——反正是根本無目標可瞄的吊射,這要是都能無巧不巧把是勳給射死了,那是他氣數太差,太守過來也不能責怪咱們。

可是潘六奚也就多放了一輪箭而已,這就壓根兒不可能真射到什麼人,箭矢也是要花錢打造的呀,匈奴還沒那麼富裕,可以隨便浪費。

他可料想不到,就這最後一輪箭,竟然徹底把是勳給激怒了,當即暴喝:“我獨無箭乎?列陣!”聲音之大,連牆外都能聽得見。

匈奴兵和雁門兵聽了這話就是一愣啊,心說敵兵要是攀上城牆,居高而射,咱們確實有危險,不過只要扛起盾牌,小心戒備,也不會受太大損傷。可是對方喊叫“列陣”又是啥意思了?上了牆頭還能排列出啥陣勢來?難道想開門衝殺?道路這麼狹窄,就算你列個什麼詭奇的陣勢,也衝不破那麼多騎兵的圍堵啊。

這究竟是想對射呢。還是想突圍?

潘六奚還跟那兒含糊,雁門將先下了令:“執盾挺矛,嚴密戒備。”

時候不大,先是衙署內人聲嘈雜。接着“吱扭”一聲,大門真的打開了。話說是勳保命爲先,一進了永安城,便招募伕役,修繕衙署,不但把圍牆給增高了,還把大門給換了,足有七尺多寬,並且非常厚實。雁門將剛把衙署圍上,就開始琢磨。這門是踹不開的,非得使用撞木,要麼,咱們放火燒?他都已經派人去城內尋找舊時大屋,拆下樑柱準備當撞木用了。

且說大門開打。正對衙署大門的胡漢騎兵莫不嚴神戒備。是勳若是想開門投降,那肯定要先喊上兩嗓子的,如今並無招呼,便即開門,那八成是想突圍了。當下漢騎都把馬槊給端起來了,胡騎全都把弓給拉開來了,心說我一人一馬都不能放你們出來。

這要就在門前廝殺。槊捅箭射,殺翻幾十名部曲,估計是勳便不得不降啦。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大門打開,門內並無兵卒殺出,卻猛地躥出兩隻怪獸來!好可怕。只見那怪獸高約九尺,五彩斑斕,頭如笆斗,眼似銅鈴,而且既不吼叫。也不縱躍,卻把那血盆大口一張,森森的獠牙之間,先有白煙冒出,接着,竟然幾乎同時噴出了數十條猙獰扭曲的火蛇!

這些火蛇或者直飛,直朝衙署外的胡漢騎兵撲來,或者在空中盤旋,似欲擇人而噬。人雖還在惶惑,馬倒先已驚了,悲嘶連聲,前蹄踢起,就把幾名騎士直接搡下地來。可是能落地還算好的,那些未曾落地的,早有幾個被火蛇噬中,當即鮮血噴涌,慘叫而亡……

潘六奚乍聞此景是目瞪口呆啊——原來那是勳竟然會使妖法,能驅使如此異獸!眼見身旁一名族人遭火蛇咬噬,慘呼墮地,他不禁嚇破了膽,撥轉馬頭便待落荒而逃。然而衙署外的街道本就不寬,雖說千名騎兵圍困,倒有三成全都擠到了正門之前,驟然遇襲,早就亂成一鍋粥啦。潘六奚想跑,可是纔剛撥過馬頭,斜刺裡便衝出一匹驚馬來,狠狠地撞了上來。“啊呦”一聲,左谷蠡王不禁連人帶馬,一起翻倒塵埃……

是勳當然不會什麼妖法。他確實曾經懷疑過穿越來的這個時代,並非自己前一世的歷史真實,而是別的什麼平行時空,總有些似是而非,不象是小蝴蝶翅膀扇動所造成的影響——比方說劉協提前逃出了長安,怎麼算也跟自己無關啊。但他從來也沒想過,這會是個有異能、有怪獸、能修真、能登仙的玄幻世界,穿過來以後,迷信他見了不少,妖法還真沒處學去。

其實這是是勳新“發明”的火藥武器。自打來到河東,眼見府庫不充,募兵不易,他就動開了腦筋啦,用什麼法子才能短時間內增強本方的軍事實力呢?練兵他不懂,打造兵器更不懂,唯一手裡捏的,就只有謝徵留下來那張火藥丹方啦。

謝徵謝道士,當初爲是勳研製出了初級火藥,濟水岸邊對戰呂布,一陣見功,很快就讓曹操給借去了,並且有借無還。如今這位謝道士是死是活,身在何方,幫忙曹操研發火器搞到哪一步了,就連是勳也一無所知。但是謝徵煉出火藥以後,首先就抄下丹方來獻給了是勳,並且是勳曾經跟他一起研製過“爆竹”,所以整套煉製過程,還是很容易復原的。

加上河東礦物種類很多,產量不小,是勳身爲河東郡守,搞點兒硫磺、硝石啥的,還是相當方便的。

不過他不打算再造“爆竹”了,既然已經蓋了作坊,能造麻紙,乾脆搞正經的炮仗出來算了。所以便動用庫內存錢,招募了一些人手,在榨油作坊、造紙作坊之外,又秘密蓋建了一家火器作坊。

人在遇見從未見過的新奇事物的時候,總會平白生出很多不靠譜的聯想,就彷彿突然間產生了幻覺一般。包圍永安縣署的那些匈奴兵、雁門兵也是如此,擡頭一瞧,就見兩個色彩斑斕的大腦袋出現在大門內,隨即是煙霧騰起、火光亂飛啊,本能地就認作是凶怪異獸了——其實滿不是那麼回事兒。

突然間躥出來並非怪獸,而是兩輛推車,推車上以七尺高的木板爲盾。彩繪怪異獸面,但在巨大的獸口的部分,卻掏了橫四縱三共十二個小洞,洞內以硬木作爲滑槽。槽上各放一支火箭,藥捻總束在一起,一人點火,便有十二箭齊飛。

這火箭就是是勳的新“發明”了。

其實中國古代所謂的“火箭”分爲兩種,一是跟後世的“火箭”原理相同,燃燒助推,第二種也可叫做“火藥箭”,仍以弓弩擊發,中的後引藥燃燒。是勳當然對後一種沒啥興趣,他主要研製出了前一種火箭。先花了很大功夫試驗配重,然後試射,有效攻擊距離從五十步到一百五十步不等。

這年月弓箭普遍的有效攻擊距離,也不過五十步上下——是勳本人只能射四十步,而且超過三十步那就絲毫也說不上準頭啦——是勳倒是在都昌城下。見過太史慈箭射近百步外固定靶的,但普天下太史子義這般弓術,又有幾人?火箭的射程能夠接近兩百步,有效攻擊距離達到一百五十步,在這時代,簡直就是戰略性的大殺器啦!

至於很多火箭達不到一百五十步有效射程,最低不過五十步。那是因爲它未必直線飛行,可能打晃,可能打轉,甚至可能掉頭飛……是勳費勁心機,也沒能徹底規避這個問題。

而且火箭的準頭很差,根本無法瞄準。一百五十步外就算一羣大象也經常射不中……是勳對應這一毛病的解決方法是:咱可以覆蓋射擊啊,就跟排隊槍斃一樣,一支箭沒準頭,十支箭裡總有一支能夠擦到大象的鼻子吧?

要還不成,咱就乾脆造輛五顏六色的怪獸車出來。嚇人算了!

是勳記得前一世曾在某家歷史博物館裡,看到過類似火箭車的圖畫,可能是明朝的火器,具體名字記不得了。他印象中,那畫上密密麻麻插滿了箭,很可能橫十縱十,一車百支。然而圖畫是圖畫,真要研製起來,重心啊、藥捻啊,問題越搞越多,所以最終只能做出一車十二箭的這種簡易型——他一共造了四輛車。

這回前至永安,爲了最大限度地保全性命,他就把這四輛火箭車給帶上了。原本計劃若是前線大敗,幷州軍殺到永安城下,自己好以此車斷後,方便逃跑。可誰想到前線倒是高歌猛進,他身在後方卻被人給抄了,登牆喊話,還差點兒遭了潘六奚的冷箭。是勳羞惱之下,當即暴喝:“我獨無箭乎?列陣!”

他喊“列陣”,其實是讓部曲把四輛火箭車給推出來,按照操練好的,一字排開。可惜縣署大門雖然寬闊,也頂多兩車排開,剩下兩車只能射到牆上去……於是只好先上兩車,一開大門便點着藥捻,煙霧起處,共二十四支利箭便帶着火光,呼嘯着蜂擁而出。

這些箭有些射直線,有些射曲線,有些打着旋,有些打着轉,就算戰陣老手也根本判斷不清落點。更別說還一支支全都帶着火光,從血盆獸口、煙霧當中直躥出來,當場就把敵軍給嚇傻了,在他們眼中,箭支就不可能這樣飛……一支支都跟活的,有生命的一般!

兩車射過一輪,立刻左右拉開,後面兩車推出,又是二十四支火箭亂飛。其實這總共四十八箭,還不到方纔潘六奚所部匈奴兵朝牆內所射出的一半兒,即便門外密佈騎兵,距離也不甚遠,真正射傷的也沒有幾個。然而這氣勢實足驚人,街道又狹窄,那些騎兵馬驚人慌,四外逃躥,自我碰撞、踐踏,瞬間便亂作了一團。

是勳還沒能把握住這個戰機,倒是司馬懿及時反應過來了,把手一揮:“殺!”荊洚曉一聲“得令”,當即率領身後數騎便直衝出去……

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章 沛國曹氏第8章 佛國之願第7章 請殺孔融第6章 嚴其考法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4章 天險閣道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章 託孤之重第17章 披髮叫天第13章 孟門之山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4章 城上易幟第9章 天子所賜第1章 兩面三刀第1章 帝后對泣第29章 白兔遇犬第11章 財政危機第9章 溳水之戰第11章 科考之弊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5章 畫蛇添足第1章 兩面三刀第10章 梟雄之死第21章 暗夜驚魂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0章 海隅神威第22章 甥其無恙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4章 孱陵驚魂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0章 謀劃江東第4章 人言可畏第25章 後世之評第5章 觀卿者心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7章 子桓發礮第5章 壽春城下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3章 誤交損友第32章 天下第一第34章 以兵做賊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2章 趙達彈狀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9章 自天而降第24章 偃師御胡第7章 欲取先與第6章 並無雅骨第5章 賣官鬻爵第3章 出泥不染第30章 厚買人心第3章 軍中校事第3章 出泥不染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章 東郡英豪第14章 明算之弊第5章 雛鳳引弓第21章 海上仙山第7章 事後諸葛第4章 真正小人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7章 平原搬兵第6章 欲言南事第32章 唯纔是舉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6章 隆中閒話第15章 名醫神針第5章 大國小鮮第4章 原力之理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7章 兔死狗烹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7章 恐其有詐第8章 願爲雲敞第10章 併案討夷第32章 秦失其鹿第3章 秘計有三第4章 閉門課徒第26章 釣橋無益第19章 戰爭迷霧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3章 從情從禮第11章 三道伐蜀第1章 苴鉏去之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5章 後世之評第1章 輔政安民第9章 周平王事
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章 沛國曹氏第8章 佛國之願第7章 請殺孔融第6章 嚴其考法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4章 天險閣道第30章 凌雲雕龍第1章 託孤之重第17章 披髮叫天第13章 孟門之山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4章 城上易幟第9章 天子所賜第1章 兩面三刀第1章 帝后對泣第29章 白兔遇犬第11章 財政危機第9章 溳水之戰第11章 科考之弊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4章 高陵之變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7章 州郡罷兵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5章 畫蛇添足第1章 兩面三刀第10章 梟雄之死第21章 暗夜驚魂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0章 海隅神威第22章 甥其無恙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4章 孱陵驚魂第34章 疏不間親第20章 謀劃江東第4章 人言可畏第25章 後世之評第5章 觀卿者心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7章 子桓發礮第5章 壽春城下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3章 誤交損友第32章 天下第一第34章 以兵做賊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2章 趙達彈狀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9章 自天而降第24章 偃師御胡第7章 欲取先與第6章 並無雅骨第5章 賣官鬻爵第3章 出泥不染第30章 厚買人心第3章 軍中校事第3章 出泥不染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章 東郡英豪第14章 明算之弊第5章 雛鳳引弓第21章 海上仙山第7章 事後諸葛第4章 真正小人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7章 平原搬兵第6章 欲言南事第32章 唯纔是舉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6章 隆中閒話第15章 名醫神針第5章 大國小鮮第4章 原力之理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7章 兔死狗烹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7章 恐其有詐第8章 願爲雲敞第10章 併案討夷第32章 秦失其鹿第3章 秘計有三第4章 閉門課徒第26章 釣橋無益第19章 戰爭迷霧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3章 從情從禮第11章 三道伐蜀第1章 苴鉏去之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5章 後世之評第1章 輔政安民第9章 周平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