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軍中校事

是勳從中軍大帳裡出來,拖着疲憊的身體返回自家營帳。錄事早就已經送來了曹操的指令,他必須即刻擬成公文,向各處遞發——既包括要李通和夏侯淵分道南下救援廬江、防堵孫策的軍令,也包括授權王必出使江夏,以及司空府發給黃祖,請他派水師配合的政令。

瞧一眼案邊屬下剛削好、烤乾,碼放得整整齊齊的大摞木牘,是勳就覺得腦仁兒疼,但是沒辦法,在其位必謀其事,受其祿必忠其人,該乾的活兒總得幹,根本逃避不了啊。

只是咱要啥年月才能取下關中,搞到會造紙的匠人呢?

當下提起筆來,蘸飽了墨,先給李通下指令。他順便還給李文達寫了封私信,打算跟軍令一起遞出去——終究李通也是由他寫信推薦給曹操的,算自己人,得時不時地聯絡一下感情,纔不會生分,可留待後用。

曹操對這類事情從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漢末官僚抱團,士人投於權貴之家爲其“門生故吏”,已成普遍現象,曹操雖然瞧不順眼,倉促之間也很難剎住這股歪風邪氣。是勳相信只要自己筆頭謹慎,光跟李通道道別後之情,不涉政事,曹操就不會疑心自己是在有意地拉幫結派。

據說荀文若日作私信十數封,幾乎全都是寫給內外官吏以聯絡感情的,曹操也從來都不曾表示過任何不滿。雖說曹操對自己的看重和信賴,暫時還無法比得上荀彧,但自己寫信也少啊,只要不做出頭鳥,就不怕被槍打……呃。被箭射。

寫完了給李通的軍令和私信,當即喚人進來,立呈曹操審閱密封,然後快馬遞出——當然私信是不需要曹操先瞧的,但是是勳故意裝作忙昏了頭。都一起給遞上去了。然後他喝口水,扭扭脖子搓搓手,抄起一張新牘來,開始給夏侯淵下令。可是剛寫了十來個字,帳外突然傳來吳質的聲音:“主公,有名軍校急於求見。道孫毓南危在旦夕,請主公施救!”

是勳聽了這話,不禁大吃一驚,手腕一抖,就把一筆短橫給畫成了豬尾巴,還帶打圈兒的。

——這年月武將多有私募部曲。文吏也不能外,是允許攜帶少量門客、莊丁上陣的,所以是勳就帶上了吳質和另兩名賓客,幫忙整理文書和傳遞消息,此外還有六名黃巾出身的壯漢充做保鏢和雜役。他沒有帶上魯肅,因爲魯子敬論身份只是普通客居而已,並不算他的門客或者家僕。

當下聽了吳質的稟報。是勳趕緊放下筆:“喚他進來。”隨即帳簾一挑,進來一名低級軍官,跪地稟報道:“小人張輝,爲孫司馬麾下。今晨孫司馬忽爲校事所捕,說他外通袁術,將於軍前正法,故而小人急來請參軍相救!”

“豈有此理!”是勳“嗖”地就站起身來,“速領我去!”

說孫汶和袁術有勾結,那簡直是天大的笑話。孫毓南祖籍青州,生在兗州。就跟袁家八杆子都打不着關係——他叔祖孫嵩見在襄陽,若說他勾結劉表,倒還有一兩分的可能性,可也沒有立捕立決的道理啊!

是勳又驚又氣,當即跟着那名叫作張輝的軍校匆匆奔至轅門附近。果見那裡圍着一大羣人。撥開人羣進去一瞧,只見孫汶五花大綁被按在地上,邊上有兩名劊子手,都是紅巾抹額,一持長刀,一執利斧,正打算往高裡舉哪——舉完之後,當然就要鋒刃落下,然後孫毓南人頭滾滾……

是勳忍不住就按傳統評書、演義的橋段大叫起來:“刀下留人!”衝進場中,跟孫汶身旁一站,厲聲喝問道:“此人何罪?”

只見一名黑衣文吏趨前兩步,朝是勳微微一揖:“見過是參軍。”是勳上下瞟他兩眼,只見此人三十多歲年紀,青面長鬚,一對三角眼中精光暴射——“汝是何人?”

“小人軍中校事趙達。”

校事是曹操新在軍中設置的職位,負責探查隱微,整肅軍紀,說白了,就是特務和憲兵的混合體。其實這主意就有一半兒是是勳給曹操出的,他多次跟曹操建議,說軍欲奮強則必申明紀律,古有司馬穰苴,近有亞夫細柳,斷無軍紀不整而軍士耐戰者也。況且咱如今是正經朝廷天兵啦,必禁劫掠、濫殺,如此才能天下歸心,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糧秣又不是不充足,要再跟從前似的放縱兵士擄掠、自籌糧餉,甚至於刨墳掘墓,咱跟那些諸侯之軍又有啥區別了?

後來陳琳作《爲袁紹檄豫州文》,裡面說:“又樑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而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說曹操靠着偷墳掘墓來蒐集軍資,固然有其誇大和污衊的一面,但也空穴來風,未爲無因。只是當時十家諸侯裡就有九家都偷掘過墳墓,袁紹也不能外,曹操絕不是最過分的那個。況且這事兒好做不好聽,即便曹操默許甚至是暗中唆使,也不會親臨發掘,更不會特意設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這種官職,把自家的醜事大白於天下。

所以說,早期曹軍就跟普通軍閥部隊沒啥兩樣,軍紀雖整,那也是銼子裡拔將軍,要說袁老大軍殘虐夠一斤,袁老二軍殘虐足斤再加三兩的話,曹軍殘虐也有個半斤八兩左右,軍士搶掠、屠殺,甚至刨墳掘墓之事就常有發生,除非有世家出告,否則也沒人追究。是勳說時移事易,咱再這麼下去可不成,咱得打造一支真正的“王師”出來。

曹操問他計將安出,是勳就說啦,一是得制定嚴酷的軍紀,二是軍中得設置特殊的組織,調查不法。嚴懲違紀者。他的本意是搞一支憲兵部隊出來,再設個軍事法庭,但是沒想到曹操拿出來的更象“軍統”。但一來是勳只是給出個主意,就壓根兒不想直接摻和這事兒,二來他知道以這年月的軍隊基礎和思想風潮。也搞不出後世的國民軍來,所以啊,就這麼着吧,我不想管也管不了。反正他是朝官,軍法輕易也治不到自己頭上——但是沒想到,這回軍法要對老熟人孫汶動刀了!

當下站在孫汶旁邊兒。是勳就皺着眉頭上下打量趙達,完了冷冷地問他:“孫汶何罪?”趙達畢恭畢敬地回答道:“勾通袁術,泄露軍情。”是勳就追問啦:“以何爲證?”趙達答道:“昨日搜得軍校黃軍手跡,訊問之下,黃軍供稱孫汶同謀。”是勳聽了這話,眉頭皺得更緊了:“只有黃軍一人的證供麼?孫汶可有招認?”趙達搖頭:“此人口風甚緊。不肯招認。”

是勳再低頭去瞧孫汶,但見這粗漢跪在地上,窩着身體,卻努力梗着脖子,仰起臉來瞧自己——他嘴裡塞着布團呢,怪不得自己進場那麼半天,竟然連求告都不出一聲。當下伸手取下了他嘴裡的布團。孫汶立刻扯着嗓子嘶喊起來:“冤枉啊!某素與黃軍不睦,他故誣告於我!”

就這一嗓子,是勳差點兒沒給震聾嘍,旁邊圍着的士卒,包括趙達在內,也全都忍不住後退了一步。

就聽趙達苦笑道:“是參軍可知了,小人並非不允其申辯,才封了他的口,只是他再叫兩聲,恐怕便會引發營嘯……”

是勳擡起手來擺一擺。阻止趙達繼續說下去,然後垂下頭來再問孫汶:“汝不可再喊叫,且放低聲音,簡單告知某前後因果。”孫汶喘了兩口氣,果然壓低話語。急匆匆地說道:“小人從不與黃軍有何往來,亦絕不肯勾結袁術。今晨校事來喚,小人以爲只是普通詢問,便隨他們去了,誰料問不三句,突然綁上。要他們喚黃軍來對質,卻又不肯,抽了小人幾鞭,見小人不肯鬆口,便直接押來處斬——小人冤枉啊,不服啊!”

說着說着,這聲音就又響了起來,恨得是勳就忍不住要把手裡的布團再給他塞回嘴裡去。

聽了孫汶的辯解,是勳就冷冷地望向趙達:“那黃軍何在?”

趙達回覆道:“已斬。”

是勳聽了這話,不禁是勃然大怒啊:“尚未與其所供稱之人對質,如何便斬了?!”

趙達依舊態度恭敬地拱手回稟道:“爲攻城在即,恐其逃躥,故此立捕立斬,此軍法所設,小人職權所在,故不敢不速。小人無過,參軍明察。”

是勳竭力按捺住胸中的怒火,伸手一指孫汶:“我爲此人保,可乎?”趙達搖頭:“軍中無保人之制,除非曹公特赦,否則無人能外于軍法。”

“孫汶必然冤枉!”

“冤枉與否,小人不知,”是勳越是惱怒,趙達倒越是坦然,“小人只是依法而行罷了。軍法有云:‘勾連外敵,泄露軍情者,可立斬。’軍中與國中不同,軍士亦與平民不同,爲防微漸,誤殺好過寬縱。如非大將,則軍中校事可執其律,不必稟報曹公——達聞,此亦昔日是參軍與曹公言之也。”

是勳不聽這話還則罷了,聽了這話,不禁三尸神暴跳,怒火直衝頂門,當即拔出劍來,朝趙達一比劃:“吾亦疑汝通敵,可能當場斬汝麼?!”趙達依舊淡淡地回覆道:“參軍非校事也,不可執軍律。倘參軍爲校事,則達死而無怨。”

“你……”是勳頭一回覺得自己的舌頭不大好使,他氣得連話都說不清了。正當此際,突然又聽人羣外一聲暴喝:“趙達,爾敢!”

孫汶不禁高叫道:“典都尉,救我啊!”

PS:今天有兩位NPC粉墨登場,一位是……不必粉墨,也不必登場,露個名字就被砍了的黃軍先生,還有一位張輝先生,別看他出場少,只要露了面,說不定以後還有機會再派上用場——想當年的翟煜,不是隔了很久又二回登場了麼?

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章 東郡英豪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7章 含飴弄孫第7章 善戰無功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1章 作育英才第13章 舍卿其誰第38章 矜功失節第8章 奇峰突起第34章 猛虎出柙第2章 兄弟鬩牆第20章 入漢摘桃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7章 含飴弄孫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9章 律有明文第28章 鄴下舌戰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9章 降漢降曹第3章 天命天姓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3章 木秀於林第8章 欲捧殺也第1章 行獵上林第32章 羌胡雜虜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9章 人亡政息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3章 河北棱堡第26章 老成謀國第14章 三不可立第4章 原力之理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0章 不忠不義第3章 假途滅虢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8章 文章魁首第5章 霹靂高車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章 不務正業第10章 爲彼等耳第9章 煮豆燃萁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4章 取質三韓第32章 暗流涌動第7章 寄身豪門第3章 姻不如族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9章 自天而降第17章 火燒長安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5章 毋受其蠱第7章 卿何人也第2章 九江處士第6章 人月團圓第31章 請教後進第32章 秦失其鹿第25章 戲中有戲第33章 孝即是忠第11章 觀其決斷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4章 風傳虛證第1章 苴鉏去之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8章 文章魁首第3章 自恃其智第8章 驃姚之業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6章 取而代之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0章 是郎才盡第7章 不忠不孝第28章 懸危之計第11章 軍中之樂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9章 降漢降曹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8章 誅心之論第11章 苦肉之計第15章 請爲紀信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1章 一字長蛇第7章 投刺自薦
第29章 人亡政息第10章 併案討夷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章 東郡英豪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7章 含飴弄孫第7章 善戰無功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1章 作育英才第13章 舍卿其誰第38章 矜功失節第8章 奇峰突起第34章 猛虎出柙第2章 兄弟鬩牆第20章 入漢摘桃第16章 孰輕孰重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7章 含飴弄孫第36章 封侯之賞第29章 律有明文第28章 鄴下舌戰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9章 降漢降曹第3章 天命天姓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3章 木秀於林第8章 欲捧殺也第1章 行獵上林第32章 羌胡雜虜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9章 人亡政息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3章 河北棱堡第26章 老成謀國第14章 三不可立第4章 原力之理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0章 不忠不義第3章 假途滅虢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8章 文章魁首第5章 霹靂高車第22章 未盡善也第2章 不務正業第10章 爲彼等耳第9章 煮豆燃萁第20章 亥豬巳蛇第24章 取質三韓第32章 暗流涌動第7章 寄身豪門第3章 姻不如族第36章 蜮蚓豈龍第29章 自天而降第17章 火燒長安第31章 日暮途窮第15章 毋受其蠱第7章 卿何人也第2章 九江處士第6章 人月團圓第31章 請教後進第32章 秦失其鹿第25章 戲中有戲第33章 孝即是忠第11章 觀其決斷第12章 汝之不慧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4章 風傳虛證第1章 苴鉏去之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8章 文章魁首第3章 自恃其智第8章 驃姚之業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2章 城外相見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6章 取而代之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0章 是郎才盡第7章 不忠不孝第28章 懸危之計第11章 軍中之樂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9章 降漢降曹第31章 日暮途窮第28章 誅心之論第11章 苦肉之計第15章 請爲紀信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1章 一字長蛇第7章 投刺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