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白兔遇犬

建安三年,也就是原本歷史上的建安二年,夏秋之際,曹家基本完成了與袁紹爭雄的戰略佈局,設置了多位都督軍事或者監軍事。

曹家設置的第一位都督,乃是東中郎將程昱,但是與原本歷史上不同,沒有賦予他統馭兗州的全權,而只是“領濟北國相,都督兗北四郡(東郡、濟北、泰山、東平、)軍事”,屯兵東阿。並魯國入兗州,加山陽、任城、濟陰、陳留五郡,則由建武將軍、濟陰太守夏侯惇爲督,屯兵鄄城。另以嚴象爲兗州刺史。

徐州五郡,召原刺史陶商入朝,並其弟陶應同爲太中大夫,而以曹宏爲徐州刺史。北部的琅邪、東海、彭城、下邳以平東將軍臧霸爲督,割下邳國東、南六縣與廣陵郡凌縣另置臨淮郡,與廣陵郡共付南中郎將、領廣陵太守陳登鎮守。

淮南、江北的九江、廬江二郡,交於揚州刺史劉繇,並任太史慈爲平南將軍,爲其都督。

豫州刺史仍爲袁渙,並分東北部的陳國、樑國、沛國與沛國相、撫軍將軍曹豹都督——曹操心說我把老家都交給你防守了,讓你衣錦榮歸,夠對得起你了吧二哥。不過這一戰區不在邊境,而在腹心之地,壓力很輕,屯兵也不必要太多,終究曹操對自己這位族兄的能力,其實並不怎麼看好。

潁川、汝南,就在許都周邊,可比朝廷都雒時候的河南、弘農,曹操當然不會撒手,親率最強大的中央軍團坐鎮,以護軍韓浩、史渙等將執掌。

最後一個戰區在西線,即黃河以南的河南、弘農二郡,任命曹仁爲河南尹兼都督,以鍾繇爲司隸校尉。本來這一戰區是想把河東郡也給包括進去的,但是荀攸勸道:“乃有大河阻隔,難以共御。請別遣將。”那麼究竟派誰去好呢?曹操一開始屬意夏侯淵,夏侯淵自己也躍躍欲試,因爲從河東北出,那就是幷州啊。可募精騎。

但是魯肅提出異議,謂:“妙才將軍突騎無前,不可置於河東狹谷之內,利坐守而不利前出者也。”河東郡北、東兩面都是高山險阻,東北部和南部是涑水、汾水沖刷出來的狹窄谷地,夏侯淵的騎兵過去了,缺乏機動的空間,就發揮不出十成的功用來,那不是很可惜嗎?況且——“公等但慮河東,何以不慮河內?”

河內是大司馬張楊的地盤兒。張揚在各路諸侯當中最早奉迎天子,對朝廷的態度非常恭順,加上他與呂布相交莫逆,而曹操這個時候已經算是跟呂布和解了,所以大家都覺得。袁、曹一旦交鋒,張楊就算不站到咱們這邊兒來,那也肯定中立啊,有何可慮?

但是魯肅說了:“張楊雖尊於朝廷,亦常貢於鄴城,焉知異日不起他意?若袁紹自河內南驅,可取河南。遮斷西路,則重兵在河東,有何益耶?”張楊終究不是自己人,你們就真這麼信任他?這年月就算依附勢力比方說張繡,都未必可靠,張繡好在他牽制劉表的同時。還爲劉表所牽制,勢力既小,路途也遠,很難呼應袁紹,可張楊不同啊。張楊要是站到袁紹那頭去。那麻煩可就大啦!

可是勢必又不能象對付陶商一樣召張楊還朝。一則張楊手裡有兵,與陶商不同,未必肯於聽命;二則論起官位來,袁紹是大將軍、張楊是大司馬,都在曹操之上,任何人曹操都能召到許都來,摁在自己麾下,只有這二位若召來了,誰摁誰啊?

要防備張楊,勢必得在河南屯駐重兵,隨時防備袁軍通過張揚的防區南渡,可是曹家勢力雖強,兵員還沒那麼富裕,硬堵河內,則別處便要捉襟見肘。這可怎麼辦呢?是勳也想起來了,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與呂布相爭,張楊與呂布善,就曾經發兵東市,想要牽制曹操來着,雖說如今呂布已經遠遠地跑涼州去了,但由此可見,還真不能太過信賴這位張大司馬啊。因而他也開言附和魯肅的顧慮。

曹操捻鬚沉思:“吾欲遣使,往探張楊真意……”

是勳暗中輕輕嘆了口氣,心說別問哪,這又是我的活兒啊。好在河內距離不遠,張楊也一向恭順於朝廷,自己跑這一趟,應該既無驚,又無險,於是主動表態:“勳願往也。”

但是,我跟張楊及其麾下都不熟啊——“誰可與通?”

郭嘉開口了,說:“其將楊醜,數遣使貢獻,與朝廷通,可與聯絡。”是勳聽了這名字就是一愣,唉,楊醜?那不是殺張楊的劊子手嗎?

歷史就在這個節點上,又一定程度波盪回了原有路徑。這邊兒是勳還沒離開許都呢,便有兩個驚人消息的傳遞了回來——

第一個消息,公孫瓚果然用了是勳之計,放棄易京,突出重圍,前往常山與張燕等會合。袁紹隨即便攻克了易京,並且迅疾轉身,在靈壽大破公孫、張燕的聯軍,二將遁往井陘,據山而守。總而言之,公孫瓚暫且逃得了性命,但短時間內,怕是沒有力量再“陸梁冀州”啦。

曹操聞報,遣人好生安撫遭軟禁的關靖,並放他返回公孫瓚處。

第二個消息,河內發生政變,楊醜跟歷史上一樣殺死了張楊,欲並其衆——可見這二人之間本有嫌隙,並非因爲楊醜心向朝廷或者曹操,才悍然弒主的。此後張楊將眭固殺楊醜自立,曹操急遣曹仁、史渙進軍河內,於射犬斬殺眭固,張楊所置河內太守繆尚及長史薛洪等降,河內悉平。

眭固本黑山舊將,小字“白兔”,他在射犬抵禦曹軍,就有巫師勸告,說:“將軍字兔而此邑名犬,兔見犬,其勢必驚,宜急移去。”眭固不聽,乃至喪敗。當然啦,是勳是壓根兒不相信這類讖言的,想那張楊新喪,眭固素無恩信,以統紛亂之衆,曹軍又來勢迅猛,他怎麼可能不吃敗仗?

但是荀彧說了:“雖河內不得不取也,然取河內,袁紹必忌,大戰在即,請主公速做準備。”

曹操說我早就開始準備啦,如今河內拿下,河南就安全了,我打算把河內郡一併交給子孝負責,北聯張燕、公孫瓚,這比防備漫長的河南戰線要安全得多——“卿等以爲若何?”

衆人全都點頭。劉曄隨即發言道:“河內既得,則河東有所保障。雖可保障,或不失爲奇兵——若能籠絡南匈奴,使突出幷州,可拊袁紹之背。”曹操捻着鬍鬚踱步:“誰可鎮守河東?”

河東郡守名叫王邑,雖非曹操所署,因天子前幸安邑時奉職甚恭,遂得留任。但王邑終究不算是徹底的自己人,更不可付以方面之任。那麼,該派誰去都督河東兵馬呢?是勳當即推薦道:“魯子敬可。”

曹家班一流謀士當中,可以說目前最不受重用的就是魯肅,一則他出身低,二則入夥晚,所以只能跟董昭、劉曄等並駕齊驅,趕不上荀氏叔侄、程昱、郭嘉,還有是宏輔。也就是說,魯肅還並沒能進入曹家班的核心謀士圈子——以他的能力不應該啊,是勳覺得挺對不起魯子敬的。

而且魯肅現在的職務是治書侍御史,秩六百石,爲御史中丞的屬官,此職主要工作是審覈各地上報的疑難案件,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釋相關法令——有點兒高院的意思了,可見權柄還是很重的。但問題一則司空府總統政務,御史臺的職能被逐漸削弱,連帶着治書侍御史也日益閒職化,二則魯肅本人並不以律法見長啊,用非其所。

是勳覺得,魯肅並非普通的謀士,而是身兼統帥、參謀兩者之長,完全可以把他放出去獨當一面,定能收穫驚喜。故此他之前就建議曹操派魯肅南下,到長江和彭蠡去編練水師,以期日後征討荊、揚,但是曹操覺得此乃不急之務,並沒有採納。既然如此,是勳這回便又提出來了,不如讓魯子敬去都督河東吧。

曹操聞言,不置可否,只是瞟一眼魯肅:“子敬以爲若何?”魯肅站起身來,躬身施禮道:“肅以爲,河東之任,非宏輔不能辦也!”

是勳聞言不禁愕然,趕緊推拒:“勳不嫺兵事,如何可任?”你就別假謙虛地跟我推來讓去啦,你比我合適太多了。

然而魯肅並非投桃報李,假意推讓,他真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由:“若純以兵守,命將可也,何須都督?河東之事,非兵也,乃勢也,內撫百姓,外和匈奴,即驅匈奴北進,以撓袁紹之背。河東外出,唯汾水溯之而上,可行大軍,惜爲匈奴所佔,則匈奴兵不動,吾亦無能爲也,匈奴兵動,亦無需都督親臨。爲都督者,鎮如方伯,豈可輕動?”

是勳心說你跟我熟,所以知道我怕死是吧?所以說做都督不必要親自上陣是吧?可上不上陣的另說,我的能爲比你相差十萬八千里,這點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怎麼穩定河東郡,進而騷擾袁紹,這你應該拿手啊,我是徹底沒有頭緒哪。

正待再推,就聽魯肅又說:“是故,肅任河東,三不如宏輔也。明於大勢,擅以智導而不以力勝,一不如也;爲主公姻戚腹心,雖居千里,而可專斷,二不如也;曾折衝匈奴,知其所欲,所言直指人心,三不如也。宏輔勿辭。”

ps:

一會兒去接孩子,今天提前更新。

第12章 汝之不慧第8章 謀策定亂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7章 大戰序幕第8章 欲捧殺也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4章 三不可立第4章 渾人心思第13章 殺夫獻妻第7章 魏亦有亡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章 安貧守賤第18章 姻戚之重第31章 日暮途窮第5章 壽春城下第3章 鴻鵠之志第21章 奉耶挾耶第30章 命中魔星第21章 采采榮木第9章 亂軍之計第30章 標名青史第7章 不忠不孝第31章 漢之忠臣第30章 大破魏賊第30章 入其彀中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1章 魔鬼之聲第16章 混世魔王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章 據蜀自立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7章 外禦其侮第11章 三道伐蜀第7章 請殺孔融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4章 無奈竊國第19章 難從死志第12章 劈章宮門第7章 請殺孔融第8章 公達三策第21章 長驅直入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0章 前程無限第9章 家事難斷第18章 投鼠忌器第6章 樂浪故人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6章 奮死報國第18章 置之死地第8章 跨境追捕第20章 是郎才盡第15章 毋受其蠱第4章 赤面之疾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2章 天下太平第21章 海上仙山第12章 兔死狗烹第9章 建藩封國第1章 繼嗣之爭第11章 空手奪刃第19章 成陽糧運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7章 以身爲餌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9章 屈身蠻夷第22章 爭戰渭北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2章 城外相見第31章 烈風襲寨第10章 天降單于第27章 白晝荒夢第4章 益德爭功第3章 四方貴半第26章 公仁僞書第36章 何言德行第3章 秘計有三第32章 曳尾泥塗第3章 天命天姓第5章 漢語拼音第21章 奉耶挾耶第9章 西域貢使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4章 所以餌敵第21章 神龜永壽第6章 建安石經第7章 請殺孔融
第12章 汝之不慧第8章 謀策定亂第19章 血戰赤阪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4章 敗得甚好第12章 安漢之志第17章 大戰序幕第8章 欲捧殺也第19章 婦誦夫錄第14章 三不可立第4章 渾人心思第13章 殺夫獻妻第7章 魏亦有亡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章 安貧守賤第18章 姻戚之重第31章 日暮途窮第5章 壽春城下第3章 鴻鵠之志第21章 奉耶挾耶第30章 命中魔星第21章 采采榮木第9章 亂軍之計第30章 標名青史第7章 不忠不孝第31章 漢之忠臣第30章 大破魏賊第30章 入其彀中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1章 魔鬼之聲第16章 混世魔王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6章 誰是蕭何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章 據蜀自立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7章 外禦其侮第11章 三道伐蜀第7章 請殺孔融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4章 無奈竊國第19章 難從死志第12章 劈章宮門第7章 請殺孔融第8章 公達三策第21章 長驅直入第18章 蓋章生效第20章 前程無限第9章 家事難斷第18章 投鼠忌器第6章 樂浪故人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6章 奮死報國第18章 置之死地第8章 跨境追捕第20章 是郎才盡第15章 毋受其蠱第4章 赤面之疾第24章 所志既從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8章 零陵先賢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2章 天下太平第21章 海上仙山第12章 兔死狗烹第9章 建藩封國第1章 繼嗣之爭第11章 空手奪刃第19章 成陽糧運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7章 以身爲餌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9章 屈身蠻夷第22章 爭戰渭北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2章 城外相見第31章 烈風襲寨第10章 天降單于第27章 白晝荒夢第4章 益德爭功第3章 四方貴半第26章 公仁僞書第36章 何言德行第3章 秘計有三第32章 曳尾泥塗第3章 天命天姓第5章 漢語拼音第21章 奉耶挾耶第9章 西域貢使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4章 所以餌敵第21章 神龜永壽第6章 建安石經第7章 請殺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