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願爲雲敞

太中大夫孔融,這兩年以專挑曹操的錯兒爲己任,而且往往不肯直言,非要拐彎兒,挑錯的同時還侮辱曹操的人格和智商。

要說這個時候的曹操,倒還沒有落到晚年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的地步,而且也希望有幾個傢伙時不時跳出來唱唱反調,好表現一下自己的容人之量,粉飾一下朝廷的“民主”,以向天下人宣佈:我是重臣,但不是權臣。

在這方面,郗慮郗鴻豫就做得很好,他以已故的老師鄭玄爲榜樣,經常站出來反對曹操的施政,但基本上都是小罵大幫忙,所以曹操對郗慮的寵信是與日俱增啊。孔融則不同,比方前幾天,他新寫了一篇文章以評價班固的《漢書》,其中就說《漢書》裡很多章節照抄《史記》,結果以訛傳訛,司馬遷寫錯了的,班固也照樣錯了。

馬、班二人錯在何處呢?孔融舉了幾個例子,其中一例就是,文帝曾經問兩位丞相,“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周勃答不上來,滿身大汗,陳平卻回答說:“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相關問題自當詢問相關部門,咱當丞相的不管細務。

孔融說這話記錄錯了,經過本人考證,陳平的原話應該是:“陛下即問決獄,責刺奸;問錢穀,責東曹。”

刺奸全名“刺奸令史”,本來是軍中執法官,王莽時代在中央設左右刺奸。在各諸侯封地亦設刺奸。掌監察權。曹操當上丞相以後。亦在相府中增設此職,負責刑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刺奸和校事是兩套班子,一塊牌子,在軍中的時候,一個叫“刺奸令史”,一個叫“撫軍都尉”,換成相府屬吏。全都歸入“刺奸令史”,但職責略有差異——校事是管探查機密、彈劾官員、搜捕罪犯的,刺奸則負責審斷校事報上來的案件。

至於孔融所說的“東曹”,是指“丞相東曹掾”。相府中除丞相司直、丞相長史、丞相徵史等輔佐官外,具體事務分曹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東、西二曹,各負責包括議曹、辭曹、法曹在內的十幾個分部門。其中主民戶農桑的戶曹、主倉谷的倉曹、主錢幣鹽鐵的金曹,也就是相關財稅的部門,是歸入東曹轄下的。

所以孔融才說陳平的原話是:陛下要問審案問題,就去找刺奸令史吧。要問財政問題,就去找丞相東曹掾吧——一句話。你得問相府班子,而不是問正經的朝官。

他這話什麼意思?他分明在諷刺曹操內外大權一把抓,徹底架空了朝廷,而把自家的相府造成了一座小朝廷啊。你說曹操聽了這事兒能不生氣嗎?

曹操當場氣得頭風病犯,正咬着牙跟大堂上處斷公事呢,趕上是勳出巡海、徐二州,前來複命。曹操當即想起來,你是家也算是孔融的故吏啊,忍不住就一瞪是勳,撒閒氣說,還不是你故主孔融把我給氣着了?

是勳也不吃驚,也不撇清,只是淡淡一笑,說你那麼討厭孔融啊,既然如此,爲何不乾脆宰了他?

曹操和曹政聞言都是一驚啊。曹操心說別人勸我殺孔融,那都可以理解——郗慮背地裡說了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可是你是宏輔不能這麼說啊。孔融怎麼說也是你……起碼是你家長輩的故主,雖然咱們都討厭門生故吏那套吧,但時風便是如此,也不好徹底地擰着幹。若我要殺孔融,你不但不能贊成,還得裝模作樣地勸諫幾句,起碼也悶着頭不說話吧,怎麼我還沒說啥呢,你反倒主動建議我殺孔融?你還要不要臉啦,還要不要你的名聲啦?

曹操腦仁兒疼得倒吸一口涼氣,沉下臉來問是勳:“宏輔此言何意也?若殺孔文舉,與卿何益?”對你有啥好處啊?

他本來以爲是勳會說:對我是沒啥好處,但是對主公你有好處啊,我這是一片忠心哪——當然以是勳的地位和水平,話不會說得那麼直白。可是誰想到是勳卻說:“主公若殺孔公,則勳可爲雲幼儒,名傳千古矣,安得無益?”

曹操聞言,雙眉頓時一挑,咬牙切齒地道:“卿便不懼爲朱伯厚、蔡伯喈耶?!”

是勳所說的雲幼儒,單名一個敞字,曾經在博士吳章門下學過《尚書》。前漢平帝年間,吳章因爲反對王莽而遭誅殺,棄屍於長安東市,門生千餘人一鬨而散,都改名換姓去另投名師了,只有當時擔任司徒掾的雲敞主動跑去殮葬吳章,就此傳下了千古的賢名。

所以是勳那意思,曹操你要是殺了孔融,那我作爲孔融的半拉“故吏”,正好去收葬他,可在士林中贏得佳名,怎麼能說沒好處呢?

雲敞的結局比較不錯,因爲冒死收葬吳章之事,使得車騎將軍王舜深受感動,不但沒有治他的罪,反倒推薦他做諫議大夫。王莽滅亡後,他又做過更始帝的御史大夫,最後病卒於家。

因而曹操說別扯了,你就光記着一個雲敞了,象他那樣走運的能有幾人啊?你就不記得朱震朱伯厚、蔡邕蔡伯喈的下場了嗎?朱震是收葬過陳蕃,還窩藏陳蕃的兒子陳逸,結果被宦官們拷掠至死。蔡邕則是跑去哭董卓,結果被王允逮捕下獄,也直接弄死了。你敢去哭孔融?你做好人讓我背惡名?我宰了你信不信?!

是勳心說我當然信啊,我怕的就是這個。他知道孔融遲早要出事兒,到時候自己就很難做啦,不加理睬吧,恐於聲名有損,拼死諫阻吧,或者去哭屍吧,曹操絕對饒不了自己。所以乾脆,我先把話說在前面——而且他是絞盡腦汁,纔想起雲敞這個例子來的。

朱震和蔡邕的例子是勳當然也記得,但是不能說——因爲下場都很糟糕。其實類似情況下也跟雲敞一般沒死的,還有一位,那就是收葬竇武的桂陽人胡騰,只是遭到禁錮而已。然而細一琢磨,胡騰跟朱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所冒死收葬的傢伙,全都是被宦官給弄死的——曹操最忌諱這點了,他自己可以提朱震,是勳卻絕對不能說胡騰。

以雲敞舉例問題就不大了。王莽是不是千夫所指的奸賊?在漢代那當然是,可是王莽也跟曹操一樣,先做的一世權臣,是勳這也是拐着彎兒提醒曹操,你已經有王莽篡位之勢啦,我希望你能夠跟王莽似的更進一步。雖說王莽下場和名聲都不大好,但說不定曹操內心深處,還就挺樂意拿王莽自比呢——只要不落到他那樣的結局就成啊。

——從來自比西楚霸王項羽的猛將,不會在意霸王是怎麼死的,因爲比的只是武勇,大家夥兒都會覺得,若換了我做霸王,肯定就沒劉邦啥事兒了。

曹操罵是勳,是勳只是微微而笑,並不在意。他跟曹操的關係比較鐵,只要所找的例子不犯什麼忌諱,開這種小玩笑無傷大雅。再說了,他是宏輔也不是平常都板着一張臉,從來不開玩笑的,這要是一毫無幽默細胞的傢伙如此說話,曹操就要懷疑其真實用心了,是勳這麼說,曹操絕對不會當真。

可是曹政害怕曹操當真,趕緊勸解:“姑婿戲言耳,伯父息怒。”曹操一指是勳跟曹政說,他幹嘛要趕在我頭疼的時候開這種玩笑啊,就不怕把我給活活兒氣死?是勳及時給戴上頂高帽:“主公寬仁大量,必無真怒。前所戲言,只爲解頤。”我只是想讓你笑一笑啊,那就能把頭疼給忘啦。順便再說:“勳已訪得名醫華佗,不日赴許,料必能療主公之宿疾也。”

曹操說啥,你幫忙找到了華佗?此前在壽春找到個樊阿,我就後悔啊,當時沒犯病,所以沒想起來找他治,等發了病再找,早不知道他跑哪兒去了。聽說華佗是樊阿的老師,想必醫術更爲高超,好極了,宏輔你有心,那我就等他過來……

等等,別想轉移話題。你真的建議我殺孔融嗎?這混蛋真是氣得我不輕,你說我該拿他怎麼辦?

是勳說:“孔公天下知名,豈可擅殺?主公不念昔日殺邊讓,則兗州反乎?天下未定,安可自招惡聲?雖然,彼等皆沽名釣譽之輩也,然自安、順以來,士皆阿黨比周,指黑爲白,時人皆爲所惑也,即明宣其罪,亦不之信……”所謂名士,那大多都是吹出來的,然而時俗便是如此,即便孔融真的罪大惡極,你把他的罪行全都審查明白,一一開列,那也未必能夠取信於人,倘若殺他,必招惡名。千萬慎重啊老曹。

曹操打斷是勳的話,說我難道還得繼續忍着那混蛋嗎?

是勳說:“相見爭如不見,何不放之於外?”

曹操說那混蛋能幹啥啊?真要放出去當地方官,官小了他更怒,還不定說我啥呢,官大了非鬧亂子不可。是勳微微而笑:“何不使孔公往襄陽以吊趙邠卿?”(未完待續……

第21章 家國國家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1章 一字長蛇第5章 驅散病患第31章 請教後進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4章 衣帶之詔第15章 生而異象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3章 河北棱堡第3章 深入西域第4章 益德爭功第10章 併案討夷第32章 殺俘不祥第6章 竊玉老賊第20章 厚固吾勢第21章 儒者之心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章 疏於職貢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章 內科聖手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5章 嘴炮無雙第13章 行海索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6章 舉賢任能第9章 見性成佛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5章 恩威並施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7章 舊相新相第3章 出泥不染第2章 九江處士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2章 呂布來矣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6章 直取葭萌第6章 督郵行縣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9章 嶺南烽煙第20章 注經化俗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5章 遷胡入幽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6章 直取葭萌第4章 孤屯義士第13章 曹魏五京第5章 賣官鬻爵第7章 投刺自薦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3章 孟門之山第3章 蒼天不仁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3章 行海索第12章 天命在魏第3章 吳中之禍第10章 爲小兒欺第32章 暗流涌動第36章 鐵券丹書第3章 四方貴半第16章 後史先見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1章 放下屠刀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1章 魔鬼之聲第18章 文章魁首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2章 吾亦慮及第20章 射戟小支第9章 見性成佛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1章 成都驚變第4章 孤屯義士第23章 豈可無馬第6章 雙親罹難第7章 置之美稷第27章 助守鄄城第2章 西進東歸第27章 助守鄄城第2章 初晤諸葛第2章 水力磨坊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7章 思慮操勞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6章 奮死報國第32章 天下第一
第21章 家國國家第23章 幼平奮威第18章 工人運動第21章 一字長蛇第5章 驅散病患第31章 請教後進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4章 衣帶之詔第15章 生而異象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3章 河北棱堡第3章 深入西域第4章 益德爭功第10章 併案討夷第32章 殺俘不祥第6章 竊玉老賊第20章 厚固吾勢第21章 儒者之心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章 疏於職貢第28章 假子拒敵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章 內科聖手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5章 嘴炮無雙第13章 行海索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6章 舉賢任能第9章 見性成佛第18章 二事不朽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5章 恩威並施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7章 舊相新相第3章 出泥不染第2章 九江處士第33章 孝即是忠第26章 文姬歸漢第12章 呂布來矣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6章 直取葭萌第6章 督郵行縣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9章 嶺南烽煙第20章 注經化俗第31章 以竹爲炮第25章 遷胡入幽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5章 難兄難弟第26章 直取葭萌第4章 孤屯義士第13章 曹魏五京第5章 賣官鬻爵第7章 投刺自薦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3章 孟門之山第3章 蒼天不仁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3章 行海索第12章 天命在魏第3章 吳中之禍第10章 爲小兒欺第32章 暗流涌動第36章 鐵券丹書第3章 四方貴半第16章 後史先見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1章 放下屠刀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1章 魔鬼之聲第18章 文章魁首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2章 吾亦慮及第20章 射戟小支第9章 見性成佛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1章 成都驚變第4章 孤屯義士第23章 豈可無馬第6章 雙親罹難第7章 置之美稷第27章 助守鄄城第2章 西進東歸第27章 助守鄄城第2章 初晤諸葛第2章 水力磨坊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7章 思慮操勞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9章 覆蓋攻擊第16章 奮死報國第32章 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