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恐其有詐

ps:可能會有讀者朋友覺得這章水,情節毫無推動,但爲了日後的鋪開,某些事情還是要先花費筆墨解釋清楚的,抱歉。

是勳野心不小,雜念也不少,距離關靖所說的“無私”境界,差了有十萬八千里去,但他在曹家陣營內始終與人爲善,輕易不願跟人起衝突——即便早就知道將來會叛變的比如陳宮等角色,也不過儘量敬而遠之罷了。然而有人羣之處,必有矛盾,有衝突,有傾軋,想躲是躲不過去的,在是勳看來,簡直是“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也不知怎麼的,膝蓋就中了一箭了……

此前在許都的時候,他聘請關靖當自己的政治鬥爭老師和參謀,多次與關靖閉門密談——偶爾也會叫上諸葛亮——分析當前的朝局、黨派之爭,以及自己遭謗受毀的來由,自己應當擺正的位置,倒是獲益匪淺。

曹操集團內部最大的兩個政治派別,就是“汝潁派”和“譙沛派”,前者傾向於世家大族,以儒學之士爲主,後者傾向寒門庶族,以軍功貴族爲主。是勳雖然從立場上比較偏向後者,但起初並沒有明確加入,算是一個“逍遙派”。只可惜“逍遙派”當不長久,很快就遭受到了來自“汝潁派”方面的暗箭。

他爲河東太守,建議曹操收其兵權的,首推荀彧荀文若,而荀彧正是“汝潁派”的領袖人物。後來做幷州刺史,掀起輿論風潮,迫使他主動辭職的。事後探查起來。也大多出之於“汝潁派”。這其中當然有純理念而非功利之爭。比方說在幷州收攬鮮卑,還認是魏爲假子,會對此表示異議和不信任的,當然主要以傳統儒士爲主——也就是“汝潁派”的基本盤——而軍功貴族,對此是不大在意的。

理念之爭方便反擊,終究是勳掛着鄭氏嫡傳的頭銜,並且在鄭門中也具備一定的發言權,想要搶佔輿論至高點。對他來說並不爲難。後來他便利用謀陷趙達的機會,當着圍觀羣臣之面,把自己御胡的理念仔細闡述了一番,也等於打了某些人的臉。

然而功利之爭,就不容易憑藉一己之力戰而勝之了,而必然要先在政治上擁有足夠多的支持者——這是是勳旗幟鮮明加入“譙沛派”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勳一開始想不通,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在黨爭中即便說不上舉足輕重,那也應當是各方爭取而非攻訐的目標啊,還做“逍遙派”的時候。“汝潁派”爲啥要暗施冷箭,導致自己不得不背靠“譙沛派”呢?還是關靖爲他詳加分析以後。方纔恍然大悟。

“汝潁派”當然不想是勳倒向“譙沛派”的陣營,但他們卻明知可能引發是勳的反感,可能會使是勳投向對方懷抱,卻又不得不施力打壓。無他,因爲若不打壓,是勳遲早還會是“譙沛派”的人啊。

因爲“汝潁派”以傳統儒門士大夫爲其基礎,是勳就其原本的身份、地位而言,是應當偏向“汝潁派”的——當然啦,是宏輔本人對腐朽的世家大族深惡痛絕,這事兒他藏得很深,也就曹操較知根底而已——但若使其長久守牧邊地,牢固掌控住了兵權,就很可能變成新的軍功貴族,就此成爲“譙沛派”的基本盤。

當然啦,“汝潁派”中不是沒有掌兵之人,但大多地位不高、影響力有限,只是附庸罷了;“譙沛派”裡也不是沒有人會搞民政,比如任峻,但立場早就已經站得很穩了。就好比後來的司馬懿,他本身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鎮守方面,乃是爲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去掌握兵權,“汝潁派”樂觀其成。問題是勳的立場還沒有擺明呢,這時候就去掌了兵,變成新的軍功貴族,那必然會爲“譙沛派”添磚加瓦啊。

所以荀彧等人反對是勳掌兵,其本意不是要把他推到對方陣營去,恰恰相反,在他們看來,是在“挽救”是勳。你堂堂經學大家、文章魁首,去跟那些臭當兵的摻和個什麼勁兒啊!

關靖的分析至此而止,可以說他對政局的認識非常深刻,分析也非常到位。但問題是限於本身的視野,所知也終究有限,某些事情反倒未必有是勳瞧得清楚。是勳通過關靖的提醒,很快便認識到了荀文若對自己的反感,恐怕還存在着另一層面的理由——

想當初董承謀反,挾持天子,荀彧逡巡而不敢攻,結果被是勳支開了——“我來!”幾乎是不顧天子安危地當場將董承格殺。當時荀彧未必會有什麼特別的想法,事後再琢磨,卻肯定冷汗涔涔:是宏輔之目中無君,竟而一至若是!

歷史證明了荀彧是大漢朝的忠臣,或者雖未必忠,卻始終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跟上曹家篡權的腳步。因而他對於根本上藐視天子的是勳,是會隱隱覺得非常危險的,這般危險人物若再掌軍,則是又一曹操也!扶曹操爲霸以衛漢室,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不可複製,是勳這種思想傾向若加之於曹操身上,很可能亂了大漢天下,若不加之於曹操身上,更可能亂了曹家的霸業!

再說了,是勳著文、講學,竭力鼓吹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宣揚國家、民族至上而非君主至上,以荀文若那麼聰明的人,不可能瞧不出端底來……

所以荀彧之於是勳,或者不如說“汝潁派”中的有識之士之於是勳,確實是存在着明確的理念衝突的——只是這種事,是勳自己想明白就罷了,沒必要去向關靖或者諸葛亮透露。

要說是勳在朝中隱性的大敵,除了荀彧外,還有一個郭嘉。郭嘉就中小家族的出身而論,是應當傾向於“譙沛派”的,就其潁川本籍和爲荀彧所薦來看,則應當傾向於“汝潁派”,但實際上他跟原本的是勳一樣,都是“逍遙派”,哪一方都不肯沾。

郭奉孝沒有什麼野心,他的理想很單純,就想爲曹操幕中一參謀,助其統一天下,所以即便不肯明確站隊,也沒人來惹他——就好比是勳倘若一輩子甘於做個外交官,那也沒人會來惹他。因此郭嘉的地位很超然,並且他冷面冷心,事皆秉公而斷,根本不怕得罪人。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勳認爲郭奉孝比荀文若更要來得“無私”。

郭嘉扯是勳的後腿,在關靖看起來無足輕重,不必理會。作爲曹家的情報頭子,他必定要做“孤臣”,而不敢與外界交接往來,那麼對於炙手可熱的是勳,偶爾敲打兩下,以表明自己與其無黨,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只是關靖也並不瞭解某些內情——爲了徵求意見,謀取對策,是勳確實對他說過很多,但仍然有所隱瞞。是勳多次爲曹操謀劃,直指人心,別人未必能夠有所察覺、聯想,卻必然逃不脫郭嘉的法眼。郭奉孝留在歷史上的痕跡,也是同樣深刻、尖銳,卻又云山霧罩的,他似乎什麼都能一眼看穿,直接擺出論點來,而根本不需要論據。是勳前世就有所懷疑,等穿來此世,加入曹家陣營,進而混入樞要,終於可以確定了,郭嘉的策謀,主要來之於他超強的情報蒐集和分析能力,而很多情報是隻能稟報給曹操一人知道的,外人無從瞭解,故此其策謀才顯得有論點卻無論據。

是勳的很多策謀同樣來自於情報,但這情報不是靠蒐集所得,而是靠着前一世的熟讀史料、博覽史論,甚至於以後事反推前事。郭嘉因此就會覺得,是勳擁有自己所不知道的隱秘的情報來源,並且最可怕的,這情報來源連曹操都不清楚……

這樣的是宏輔,難道不可怕嗎?難道不值得提防,甚至是必須加以約束嗎?

就是勳本人而言,逐漸覺得外鎮方面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終究偌大的地盤自己一個人說了算,比在中朝爲官要舒服得多啊。況且,若在朝中,就必然要與二荀、郭嘉等人一較短長,曹操若有所詢,那幾位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偏偏他是宏輔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可有多丟臉?隨着歷史逐漸偏離了正軌,是勳能夠給曹操出的主意是越來越少,所以居於中樞,他會覺得壓力山大。

然而出鎮方面不久,即被剝奪了兵權,再鎮方面,又因謗而辭職,回來跟關靖一商量,是勳也只好認命了。他一方面明確投向“譙沛派”,保證自己有集團爲依靠,不再是孤家寡人,不再害怕受人攻訐,另一方面——你們不讓我出去,那我就不出去算了吧。

可是料想不到,今天曹操徵求羣臣意見,留人鎮守幽州,荀攸和郭嘉卻同時都推薦了是勳,是勳不禁詫異萬分。荀攸雖然也是“汝潁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從靈帝時代就做官僚,個性比荀彧要油滑得多,此前“汝潁派”攻訐是勳的時候,就一直縮在後面,不聲不響。然而可以想見,要是別人提議是勳鎮守幽州,荀攸不表態,猶有可言,由他主動推薦是勳,則背後必然有其小叔叔荀彧的主使。

還有郭嘉,這人不是一直跟自己不對付嗎?不是一直用萬分疑惑的目光注視着自己嗎?爲什麼會主動提出讓自己鎮守幽州呢?他是真心是假意?是不是設下了什麼圈套等着自己去鑽?想到這裡,是勳不禁陷入了沉思,不敢輕易接受這一任命……(未完待續。。)

第27章 恐其有詐第2章 被翻紅浪第14章 客已滿矣第1章 洛陽僧人第25章 鄠縣落鳳第8章 名馬金槊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0章 天降單于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2章 坊中石墨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漢家法寶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8章 先發制人第4章 法不可廢第9章 周平王事第8章 曹氏之強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0章 用武之地第33章 先登者誰第3章 吳中之禍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3章 深入虎穴第3章 曹洪之怒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章 安貧守賤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9章 關中之戰第4章 攻心之計第24章 所志既從第31章 爾虞我詐第3章 天命天姓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2章 鄉野土產第9章 亂軍之計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4章 三不可立第6章 紙上發明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8章 謀刺之謎第5章 谷口設伏第4章 益德爭功第27章 狐假虎威第9章 爲國殺賊第18章 扣舷獨嘯第5章 小人挑唆第8章 木蘭何人第6章 一時俱反第22章 收服荊南第21章 舅傳婿也第30章 亂世黃昏第2章 兄弟鬩牆第34章 階級鬥爭第7章 魏亦有亡第9章 隔壁老王第10章 不忠不義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5章 生而異象第14章 封藩涼州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章 天無形質第28章 真書僞書第7章 包辦婚姻第6章 人月團圓第21章 齊大非偶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章 益州內患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0章 合圍長安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3章 兩道併發第6章 自編自導第27章 助守鄄城第21章 暗夜驚魂第1章 下車立威第26章 羽扇綸巾第5章 天賦上限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章 苴鉏去之
第27章 恐其有詐第2章 被翻紅浪第14章 客已滿矣第1章 洛陽僧人第25章 鄠縣落鳳第8章 名馬金槊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9章 伏地氣絕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0章 天降單于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2章 坊中石墨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漢家法寶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8章 先發制人第4章 法不可廢第9章 周平王事第8章 曹氏之強第28章 陣前殺將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0章 用武之地第33章 先登者誰第3章 吳中之禍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5章 修仁之戰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3章 深入虎穴第3章 曹洪之怒第21章 史上有名第20章 入漢摘桃第2章 安貧守賤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9章 關中之戰第4章 攻心之計第24章 所志既從第31章 爾虞我詐第3章 天命天姓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2章 鄉野土產第9章 亂軍之計第26章 釣橋無益第24章 首山之戰第14章 三不可立第6章 紙上發明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3章 曹魏五京第26章 羽扇綸巾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8章 謀刺之謎第5章 谷口設伏第4章 益德爭功第27章 狐假虎威第9章 爲國殺賊第18章 扣舷獨嘯第5章 小人挑唆第8章 木蘭何人第6章 一時俱反第22章 收服荊南第21章 舅傳婿也第30章 亂世黃昏第2章 兄弟鬩牆第34章 階級鬥爭第7章 魏亦有亡第9章 隔壁老王第10章 不忠不義第28章 真書僞書第24章 孱陵驚魂第15章 生而異象第14章 封藩涼州第36章 蜮蚓豈龍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章 天無形質第28章 真書僞書第7章 包辦婚姻第6章 人月團圓第21章 齊大非偶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章 益州內患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0章 合圍長安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3章 兩道併發第6章 自編自導第27章 助守鄄城第21章 暗夜驚魂第1章 下車立威第26章 羽扇綸巾第5章 天賦上限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章 苴鉏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