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雛鳳引弓

即便很多年以後,阿飛仍然認定時公子當時肯定是被嚇瘋了,竟然還想開城出戰?這跟在泄露的油罐車旁邊點火抽菸有啥區別?

時公子本人對此的解釋是,看這狀況,縣城肯定是守不住的,唯今之計,只有趁着高句麗兵遠來疲憊,出城去衝他一陣,要是僥倖斬殺了敵方大將,那就有機會逼其退兵,要是斬不了,那自己就趁機衝過敵陣,逃之夭夭去也。若等高句麗人歇過一晚,第二天不必攻城,只要扛根木頭把門撞開就得,肯定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一個人敢於拿起武器來抵抗。

可是阿飛卻認爲,要是換了自己是時公子,那就狂奔下城,聚攏了自家的壯丁,扒開東、西、南任意一道城門而逃,絕不會直截了當面對着敵人從北門衝出去。開玩笑,那可有幾千人哪,還想殺敵大將,你連突都突不出去。你以爲自己是誰?關二爺啊?你手裡有青龍偃月刀嗎?你胯下有赤兔追風馬嗎?!

時公子“噔噔噔”下城去了,阿飛覺得自己應該跟着,又覺得還是不跟爲好,但不管他心裡面究竟怎麼矛盾,反正結果都是一樣的,壓根兒就邁不動步子。他只好扶着城垛,小心翼翼地朝外觀瞧,時候不大,只聽“吱呀呀”一陣響,隨即時公子人似騰蛟馬如龍,如同閃電一般,就從城門洞裡直躥了出去。

這時候的時公子已經穿戴起了縣裡唯二的盔甲——另一套被縣尊霸佔着,說破大天也不肯交出來——胯下所騎是自家的一匹駑馬,左手執一根賣相最好的步兵用長戟,右手挺着他那柄長劍。有一剎那,阿飛就不自禁地想到了長阪坡前的常山趙子龍……

還真說不準,倘若時公子真有趙四爺那般英勇,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爾,這才幾千人,殺個把大將又有什麼難的?雖然阿飛很清楚地知道,無論關二、張三還是趙四,他們真正的能耐是領兵打仗,而不是單人獨騎地衝鋒,一個打一百個還則罷了,一個打成千上萬這種事兒,永遠只存在於演義裡,而不會出現在現實當中。

正這麼想着,天色已經逐漸暗了下來,雖然城上早就燃起了燎火和火把,但以阿飛這種俗稱“雀矇眼”的夜盲症體質,距離城牆超過十米就什麼都瞧不清了。他就見着時公子策馬擰槍衝出城門,衝入了黑暗當中,然後耳聽遠處傳來一陣吶喊,眼前卻是一片漆黑,無論怎麼瞪大雙睛都啥都瞧不見。

他本來估計,時公子這一出城是肯定再回不來啦,要麼真的走運被他衝出敵陣,落荒而走,要麼就乾脆把腦袋送給了高句麗人。可是他沒有料到,黑暗中的高句麗兵才喊過一聲,還沒喊第二嗓子,就見一道身影直奔了城下,伸手便朝城上一揚:“快開門!”

阿飛瞪大眼睛一瞧,呦,這不是時公子嗎?只見這位時公子馬也沒了,盔也掉了,矛也折了,滿身是血,一瘸一拐地就跑到了城下。他知道守在城門內的是時家的幾名老家人,就算再怎麼嚇得半死,少主敗回,那是一定會開門接入的。可是正這麼想着,突然就見又一道黑影直躥過來,朝着時公子當頭就是一矛搠下。

這是一名高句麗騎兵,是不是大將,阿飛也分辯不清。只見此人高頭大馬,盔甲鮮明,手端騎矛,動作迅猛。時公子差點兒就躲避不及,只好一個就地十八滾,堪堪避過來招。

阿飛站在城上,似乎是本能地就把左手握的弓端起來了,架上右手一直捏着的羽箭,瞄一瞄那名高句麗騎兵,弓開如同滿月,箭走有似霹靂,“嘣”地一聲——那名騎兵應聲而退。

在見到高句麗兵馬以前,阿飛一直又驚又喜地摩娑着時公子分配給他的弓箭。這弓很軟,弦也有點兒鬆,但比起樹枝和皮繩綁的玩意兒,無疑就是神器了。至於那幾支箭,雖然簇頭上全都是鏽,但好歹箭桿是直的啊,好歹箭羽是膠上去的而不是硬插上去的啊,而且橫瞧豎瞧,那羽毛的本主兒都必得比鵪鶉大幾圈啊!

他當時就琢磨着,要是這城僥倖不破,自己僥倖不死,得怎麼辦才能把這套弓箭給順回家去?

所以雖然渾身打哆嗦,雖然差點兒就算倚着城垛都站不大住,他手裡依然牢牢地握着這副弓箭。這時候也不知道怎麼一來,是福至心靈還是本能反應,要麼就是有病沒吃藥,直接就拉弓開箭,朝城下的高句麗騎士射了出去。內心深處,他大概覺得時公子不能死,這人再莽撞,再沒用,好歹城頭上能站得住,還能跑能跳的,也就剩下這一個了……退一萬步說,跟着時公子逃跑,起碼比跟着縣長逃跑要來得靠譜個一分半分的吧……

可是這時候天已經基本黑了,即便城頭火把亮如白晝,在夜盲症的阿飛瞧出去,那怒大的高句麗騎士一人一馬,也都迷迷糊糊的就跟不戴眼鏡看3D電影,而且影院還惜電把亮度調到最低的狀態,所以箭如流星,直直地就插在了地上,距離高句麗戰馬前蹄三尺多遠,距離倒地的時公子倒不足半尺。

高句麗騎士本能地把馬一帶,估計他心裡也正納悶哪,城上這位究竟想要射誰?

阿飛一箭不中,開弓如彈琴,轉瞬間就把剩下的六支箭一股腦全射了出去。這是他打獵的習慣,因爲要想用那副不算弓箭的弓箭一箭中的,可能性比中國男足出線還低,一般情況下都得用最快速度連射好多箭,纔會偶有一箭射中,或者是目標動物嚇得亂蹦自己湊上了某支箭去。

六箭連發,着實嚇了那高句麗騎兵一跳,不禁勒馬“噔噔噔”連退三步,退一步避兩箭,三步退過,六箭落空。不過就趁着這麼一愣神兒的功夫,城門已經拉開了一道小縫兒,時公子迅如游魚,從縫裡直躥回了城內。隨即城門閉合,那高句麗騎兵全神戒備地破口大罵——他白戒備了,足足罵了盞茶時分,城上再沒有一箭一矢射下。

天色已經徹底黑了,高句麗人終究還是沒有趁夜攻城。而時公子逃得殘生,上城以後,望見仍然只有阿飛一個人挺腰站着,而且左手弓仍在,右手箭已空,立刻就心下了然。他許諾說:“若能逃得性命,必有厚報!”

時公子雖然滿身是血,其實受的傷倒並不算重,也就屁股上紮了一箭,左肩胛骨上捱了淺淺的一刀。據他自己說,衝入敵陣,斬殺了數十人,終於寡不敵衆,負傷而回,可是阿飛壓根兒就不帶信的——從時公子離開城下的光亮,到他再回到光亮中,有兩分鐘沒有?刨掉來回跑路的時間,就算高句麗人排着隊等他來殺,夠砍幾十刀或者捅幾十槍的時間嗎?

當然啦,完全沒必要去揭穿時公子的謊言,阿飛還期待着跟時公子一起出城跑路呢。

果然,時公子回到城上,喘息略定,早有家人過來幫忙拔除箭矢,包紮好傷口。隨即他朝城下望望,只見那名高句麗人罵得累了,早便駁馬回去,外面星星點點,應該是敵人正在立寨,估計不會趁夜發起進攻。

於是時公子返回城下,招呼家人,就待往南門而去——馬早就丟了,只好一瘸一拐的步行。阿飛扯起腿痠腳軟的隔壁老王,也匆匆下城,跟在時公子左右。時公子瞟了他一眼,微笑道:“果然聰明。”

一行人匆匆向南門行去,不時有壯漢加入隊伍,阿飛認得,原來是受命防守東、西兩門的那些時家壯丁。有人低聲向少主稟報說:“東、西兩門均未發現敵蹤,看起來,夷寇並無圍城的打算。”

時公子點點頭:“如此正好。”眼看就要趕到南門下,突然塵煙起處,一名土兵從後面疾奔過來,嘴裡還喊着:“時公子休走!”時公子聞言大怒,“當”的一聲又把長劍給拔出來了,看起來這兵若敢阻攔他出南門而逃,他能當場砍下對方的狗頭來。

眼見那土兵氣喘吁吁地奔到面前,一邊捂着肚子頻頻彎腰,一邊結結巴巴地稟報道:“夷寇,夷寇退了……”

“豈有此理!”時公子壓根兒不信,心說這想賺自己繼續守城的把戲也太低劣了吧,“就算不欲攻城,豈有夜晚退卻之理?!”

“真、真的退了,”土兵解釋說,“都打着火把而行,城、城上瞧得一清二楚……”

後來才知道,原來就在高句麗人侵入樂浪郡的同時,西面的遼東、玄菟二郡正好發兵前去攻打,因而敵軍纔會匆匆地連夜撤回。人生際遇就是這般無稽,往往當你覺得死定了的時候,會有絢爛曙光乍現,而當你覺得前面一馬坦途的時候,倒可能走三步就跌進茅坑兒裡去……

時公子終究還是個要臉的人——換了阿飛,我管你高句麗人退不退兵,反正這縣城老子一分鐘都不想再呆下去了——因而暫且停步,並且派心腹出城去探查。衆人就滿腹忐忑地在街邊坐了一夜,將近天明的時候纔得到回報,說夷寇確實已經退去,四外二十里內再無一人一馬。

阿飛同樣不相信這些稟報——你們才幾個人啊,能夠摸黑一晚上探清楚一百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7章 爲曹造勢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2章 太白蒼蒼第4章 法不可廢第21章 衣錦榮歸第7章 寄身豪門第1章 益州內患第25章 陸梁冀州第6章 華夷之辨第13章 口舌之間第6章 有如神鬼第22章 天下太平第27章 遂鄉認親第26章 軍國利器第4章 無米之炊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6章 **好淫第1章 先帝遺詔第1章 兩面三刀第7章 宛城宣詔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3章 幼平奮威第30章 釜底抽薪第30章 用武之地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9章 白兔遇犬第2章 水力磨坊第5章 小人挑唆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1章 家國國家第12章 何必當初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章 南征袁術第28章 天命何在第32章 太阿倒持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2章 僞書離間第9章 建藩封國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5章 擾會驚吳第30章 俊傑相對第7章 事後諸葛第17章 火燒長安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2章 安貧守賤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5章 陸梁冀州第32章 曳尾泥塗第22章 飛將奄至第27章 賢卻未賢第8章 單家俗吏第11章 作育英才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1章 不聞惡聲第34章 陣前車懸第7章 投刺自薦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0章 鞭長莫及第35章 江船上陸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2章 飛將奄至第4章 赤面之疾第27章 遂鄉認親第28章 人與禽獸第6章 王異國生第8章 佛國之願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5章 谷口設伏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章 窮山逐鹿第16章 會稽顯姓第2章 吏之不足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7章 大戰序幕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1章 幽州水師第9章 建藩封國第5章 雪中偶遇第31章 兵權誰屬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7章 初試金手第19章 祖道之金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8章 置之死地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3章 沽名釣譽第25章 所忠者天第8章 一死人耳第23章 兩重要隘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章 工商興利
第7章 爲曹造勢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2章 太白蒼蒼第4章 法不可廢第21章 衣錦榮歸第7章 寄身豪門第1章 益州內患第25章 陸梁冀州第6章 華夷之辨第13章 口舌之間第6章 有如神鬼第22章 天下太平第27章 遂鄉認親第26章 軍國利器第4章 無米之炊第33章 長矛如林第16章 **好淫第1章 先帝遺詔第1章 兩面三刀第7章 宛城宣詔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3章 幼平奮威第30章 釜底抽薪第30章 用武之地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9章 白兔遇犬第2章 水力磨坊第5章 小人挑唆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1章 家國國家第12章 何必當初第38章 謀國謀身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章 南征袁術第28章 天命何在第32章 太阿倒持第29章 國亂先兆第14章 非當世人第12章 僞書離間第9章 建藩封國第21章 藏富於山第15章 擾會驚吳第30章 俊傑相對第7章 事後諸葛第17章 火燒長安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2章 安貧守賤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5章 陸梁冀州第32章 曳尾泥塗第22章 飛將奄至第27章 賢卻未賢第8章 單家俗吏第11章 作育英才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1章 不聞惡聲第34章 陣前車懸第7章 投刺自薦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0章 鞭長莫及第35章 江船上陸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2章 飛將奄至第4章 赤面之疾第27章 遂鄉認親第28章 人與禽獸第6章 王異國生第8章 佛國之願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5章 谷口設伏第17章 兔死狗烹第2章 窮山逐鹿第16章 會稽顯姓第2章 吏之不足第18章 工人運動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7章 大戰序幕第20章 天象示警第11章 幽州水師第9章 建藩封國第5章 雪中偶遇第31章 兵權誰屬第28章 無禮冒犯第17章 初試金手第19章 祖道之金第29章 關中之戰第18章 置之死地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3章 沽名釣譽第25章 所忠者天第8章 一死人耳第23章 兩重要隘第15章 英雄時勢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章 工商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