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扣舷獨嘯

曹家在北線發動進攻,在南線採取守勢——其實以太史慈的能力和兵力,要真想捏了袁術,那也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就怕時間略微拖長一些,孫策和劉表都要有所妄動。所以袁術就只能跟合肥城裡窩着,糧食越吃越少,人心越來越散,繼大將張勳之後,雷緒、陳蘭、梅成等多名戰將亦率部曲北歸劉馥。袁公路實在是扛不下去啦。

因而他便拼死一搏,率主力潛出合肥,繞過壽春,既而渡過淮水,想要經兗、豫前往青州,北上投奔從前壓根兒就瞧不起的哥哥袁紹。原本歷史上的袁術也是這麼幹的,結果被劉備給打萎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在這條時間線上的行動要更安全一點兒,曹軍主力都在北線對付袁紹呢,只要儘快擺脫了太史慈的追擊,那便千里之途,如入無人之境——等閒一兩千郡兵、州兵,誰敢來攖袁公路的鋒芒?

只可惜,曹家在豫州還留了一支機動兵力,那便是都督曹豹所部,數量不多,也就四、五千人,纔剛受命去西援宛城。袁術要再晚半個月動身,等曹豹走得遠了,估計就再沒人能攔得住他了。可是趕巧,曹豹才離開譙縣,就得到了袁術北躥的消息,趕緊率軍南下,把袁術堵在了潁水岸邊。

太史慈亦遣魏延率軍,從後追趕,最終前後夾擊,袁術大敗,輜重皆爲所擄,被迫原路返回,途中忽聞劉馥已佔合肥,不禁大叫一聲:“袁術至於此乎!”嘔血鬥餘而死。

倒是跟他在原本歷史上的死法差相彷彿。只可惜沒有“問廚下。尚有麥屑三十斛……欲得蜜漿。又無蜜”的可笑軼聞了。

話說曹豹、魏延擊敗袁術,自繳獲中得到一匣,打開來一瞧,晶瑩閃爍一方玉印,上刻“受命於天,既壽且康”八個大字。二人大喜過望,趕緊捧着匣子就直奔了許都,去獻給劉協。

傳國玉璽這檔事兒。是勳當然是知道的,但他因爲無法確定,所以此前提都沒敢提。據說這方傳國玉璽,乃秦始皇破和氏璧而作,使李斯書刻篆文,後亦傳之於漢。董卓焚燒雒陽宮殿,迫遷長安的時候,玉璽遺失,後爲孫堅於一口廢井中得到。從這時候開始,這方傳奇的印章在歷史上的身影就開始模糊啦。究竟怎樣的傳承,甚至是不是還存在於世。那真是誰都說不清楚。

一般的說法,孫堅死後,玉璽落到孫策手中,後來孫策以之爲質,向袁術借兵,得以經營江南。袁術既敗,這玉璽自然迴歸了漢室,繼而禪讓給魏室,代代相傳。

然而這麼大的事兒,作爲第一手正史資料的《三國志》正文中卻偏偏沒寫,既沒寫孫策把玉璽給了袁術,也沒寫玉璽一直留在孫家人手裡——要是真留着,估計晉滅東吳的時候,孫晧總得給獻上,從而在史書上記下一筆吧。而且裴松之說璽上印文是“受命於天,既壽且康”;《吳書》(非《三國志?吳書》,而是更原始的資料)中卻寫“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漢書》中則寫作“昊天之命,皇帝壽昌”。由此可見這些史學家全都沒見識過印文,都是根據傳言來下筆的。

因爲漢代有所謂“皇帝六璽”,即“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六方,根據不同的詔書,加蓋不同的印章,而所謂傳國玉璽只是擺在宗廟裡供奉着,實際上是不用的。所以這東西是真是假,最初的印文是啥,那還真說不準啊。

是勳聽到消息以後,可以確定了,傳國玉璽一度爲孫堅所得,後獻袁術,這一記載是準確的。然而考慮到印文爲篆書,魏延、曹豹在文字學方面全是二把刀,麾下也沒聽說有啥強人,故而“受命於天,既壽且康”這八個字認得對不對,那也很保不齊……

總而言之,曹豹在離開譙縣以後,又南下討了趟袁術,接着趕緊的把玉璽送去許都,就此耽擱了西救宛城的行程。一直等到十二月下旬,他才終於滿面春風地趕了過來。是勳、張繡出城相迎,曹豹很多年不見女婿了,扯着是勳就有無數的話要說啊。但是是勳連連致歉,說我時間實在太緊啦,也就能跟您歡聚一晚,明天一早就要動身往長沙去——再晚就怕不敢趟啦!

即便有曹豹相援,他也信不大過宛城可守、劉備可御——終究劉備這時候手底下關、張、趙是全的,外加還新入夥一個徐庶。你瞧原本的歷史上,哪怕劉備在最低谷的時期,除非曹操、呂布親自前來,此外他還怕過誰啊?

於是第二日便啓程東行,避過文聘駐軍的平氏縣,先趨豫州朗陵,再自朗陵南下——江夏北部的平春、鄳縣倒是舊遊,他當年在此地遭遇過李通李文達。想到時光流水,數年忽忽而過,如今的身份、地位跟前日大不相同,不禁內心感慨萬千。

江夏太守黃祖駐軍郡治西陵,是勳事先遣人去通傳了——他連部曲帶門客、伕役五、六百人,不跟黃祖打招呼就大搖大擺地穿郡過縣,那是很不現實的。好在劉表雖然暗通袁紹,但表面上跟曹家,尤其跟朝廷還沒有撕破臉,加上黃射預先寫信去通知了父親,故而不虞黃祖阻路。

演義上說,黃祖本爲劉表軍小校,因射殺孫策而得到簡拔,劉表倚爲腹心,付之西線重任。事實上倚爲腹心是不錯的,但黃祖的出身卻不低,本家爲安陸黃氏,亦荊州數得上號的世家。劉表得以控制北部荊州,靠的就是蔡、黃、蒯等地方大族,對於那些大族,他是不敢不倚爲腹心的——黃祖本人對劉表的忠誠度,卻多少要打個折扣。

倘若黃祖真的對劉表忠心耿耿,毫無二意,也不會允許兒子跑朝廷去出仕了。然後話又說回來,既然黃射在許都爲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曹操擄了一個人質走,除非劉表打出了造反的旗號,逼着黃祖一定要跟從,否則,那傢伙是不怎麼敢對朝廷奓毛的。

黃祖親自出城相迎,順便探問兒子的情況。是勳心說,倘若黃射不在許都,則將來你父子二人都會死於孫家之手,如今麼,我也算是幫你家留下個根兒啦,你該好好謝我纔是——只可惜這話無法宣之於口。

黃祖請是勳進西陵城,還說臘日將至,元旦也不遠了,正好在城內過年。是勳婉言謝絕,說朝命在身,就不多叨擾啦,趕緊南下爲好。最終黃祖遣部將蘇飛護送是勳前往江邊,併爲之準備舟船。

是勳拐着彎兒探問蘇飛相關甘寧的消息,只可惜對方一問三不知——估計這年月甘興霸還在巴郡劫掠哪,要麼剛投奔劉表,還在襄陽附近,就沒到江夏來。

在蘇飛的安排下,是勳一行人乘坐三艘大船,逆流而上,首先來到沙羨。江上行船,比陸地行走要舒適得多,只是正當寒冬,江上風起,寒意侵人,加之是勳麾下多爲北人,才頭一天就暈的暈,吐得吐——是勳前一世是乘過江船的,雖說那時候的船比如今要穩當得多,終究有點兒經驗,在艙中忍着寒意打開窗戶,通通風,也就順利挺了過去。他不禁就想啊,後來曹操帶着從玄武池裡練出來的兵就敢往大江上跑,這真是不知死活了,即便沒有赤壁的一把火,你也未必就能打贏啊。

沙羨以下是州陵,二縣的長江以西,日後都是平地,如今卻是大片沼澤、泥塘,即古之雲夢也,是勳憑欄而眺,不禁大生懷古之幽思。這幽思當他離開州陵,進入洞庭湖以後,那便更爲強烈,忍不住獨立舷畔,低聲默誦道: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爲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這是南宋詞人張孝祥一首著名的《念奴嬌》。是勳前一世最喜歡南宋愛國詞人的作品,從辛棄疾以下,陳亮、張孝祥、劉過、劉克莊等等,那都是讀過全集的。其中張孝祥此詞,雖不涉國家大事,純爲抒發個人情感,但其中空靈澄澈之意令人心醉,屢受挫折而不稍改其志的節操,更使後人仰望、感懷。他在前一世並沒有來過洞庭湖,頗以爲憾,不想穿越到了此世,倒能於旅程中一覽湖上美景,此詞自然吟哦而出。

正在沉醉,忽聽身後有人問道:“嘗聞主公之詩爲當世之豪,惜資自隨以來,未逢新作。今見主公於湖上披襟而立,若有所思,豈能無詩耶?願聆佳構。”

是勳心說孫彥龍你啥時候到我背後來的?怎麼連腳步聲兒都沒有啊……幸虧我壓低了聲音,你沒聽到我詠詞。當下迴轉身去,笑謂孫資道:“國事倥傯,即有詩興,安有心情爲構?且待此行順遂,返回洞庭時,再爲美景而賦詩吧。”

ps:??一會兒出門有事兒,所以今天提前更了。

第15章 黃鬚封侯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2章 吾亦慮及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5章 君不宜擇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6章 是郎才盡第8章 曹氏之強第22章 軍泛馬訾第2章 疏於職貢第8章 單家俗吏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章 先帝遺詔第32章 曳尾泥塗第26章 我天子使第7章 請殺孔融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8章 毋失我望第3章 吳中之禍第3章 蒼天不仁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4章 首山之戰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1章 舅傳婿也第4章 不肖之子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6章 天下爲弈第7章 包辦婚姻第2章 夏侯仲父第19章 流血五步第21章 朔州互市第6章 一時俱反第6章 尊者一諾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3章 必擒是勳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章 西進東歸第9章 爲國殺賊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5章 烽煙四起第9章 溳水之戰第16章 天下爲弈第1章 內科聖手第7章 包辦婚姻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6章 歷史慣性第8章 名馬金槊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1章 作育英才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6章 往徵不難第14章 蘭臺藏書第5章 朝鮮新冢第30章 奉駕幸許第8章 囊中羞澀第1章 官渡鏖兵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4章 黑心煤窯第5章 小人挑唆第2章 九江處士第3章 深入西域第6章 雙親罹難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7章 昔孔子歿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章 重振幽州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8章 便有如何第8章 不共戴天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8章 姻戚之重第9章 溳水之戰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6章 天下爲弈第34章 錦衣馬超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6章 同滅吳寇第1章 劫後新生第6章 尊者一諾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1章 財政危機
第15章 黃鬚封侯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2章 吾亦慮及第23章 軍國重器第15章 君不宜擇第30章 釜底抽薪第26章 是郎才盡第8章 曹氏之強第22章 軍泛馬訾第2章 疏於職貢第8章 單家俗吏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章 先帝遺詔第32章 曳尾泥塗第26章 我天子使第7章 請殺孔融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8章 毋失我望第3章 吳中之禍第3章 蒼天不仁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4章 首山之戰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1章 舅傳婿也第4章 不肖之子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6章 天下爲弈第7章 包辦婚姻第2章 夏侯仲父第19章 流血五步第21章 朔州互市第6章 一時俱反第6章 尊者一諾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3章 必擒是勳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章 西進東歸第9章 爲國殺賊第23章 擒賊擒王第26章 直取葭萌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5章 烽煙四起第9章 溳水之戰第16章 天下爲弈第1章 內科聖手第7章 包辦婚姻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9章 戰爭迷霧第16章 歷史慣性第8章 名馬金槊第32章 古之惡來第12章 趙達彈狀第11章 作育英才第11章 財政危機第26章 往徵不難第14章 蘭臺藏書第5章 朝鮮新冢第30章 奉駕幸許第8章 囊中羞澀第1章 官渡鏖兵第14章 敝帚自珍第14章 黑心煤窯第5章 小人挑唆第2章 九江處士第3章 深入西域第6章 雙親罹難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3章 此新聲也第11章 空手奪刃第27章 昔孔子歿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4章 軍功酬爵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0章 併案討夷第11章 螻蟻草芥第25章 誰堪伯仲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章 重振幽州第27章 燙手山芋第28章 便有如何第8章 不共戴天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8章 姻戚之重第9章 溳水之戰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6章 天下爲弈第34章 錦衣馬超第11章 熟悉劇情第26章 同滅吳寇第1章 劫後新生第6章 尊者一諾第12章 鄉野土產第11章 財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