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爲國殺賊

曹操一邊啃着馬骨頭,一邊在是勳和王粲面前岔開腿坐下來,想想不妥,又順勢改成了跪坐——他跟兵將們相聚而食的時候,往往是前一種坐法,然而面對是、王這二位文士,就不能那麼邋遢和沒規矩啦,再說,也有失他大漢丞相的身份啊。

跟大頭兵在一起,多粗俗也不會有失身份,因爲對方根本就不懂禮儀,但在士大夫面前,舉措稍有不慎,就可能召來……怨言倒未必會有,諫言定然是跑不掉的。當然啦,是勳並不在乎這些,而且瞧王仲宣也並不是一個很“講禮”的人——終究王粲是文學家,文學家往往心思細膩,行爲卻未必拘謹。

這年月流行的坐法就是傳統的跪坐,垂腿而坐則自是勳而逐漸風行起來——終究屁股着座總比脛骨着座來得舒服啊。然而膝蓋聳起,足部和臀部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的所謂“箕坐”,仍然屬於很不禮貌的行爲。無他,那時候褲多無襠(甚至可能着裙而無褲),那麼着坐必然露JJ啊,JJ向人,何其的無禮——雖然騎馬戎裝都是有褲襠的,即便曹操真箕坐了,JJ也不會露出來。

坐下以後,曹操還扭了扭屁股,非常不習慣——他雖然摘了披膊,可仍然着着戰裙和護腿,實在硌得難受——然後擡起頭來問是勳:“聞宏輔少年時,客居樂浪,彼處如何也?聞其南方,更有天地,又如何?”

是勳心說那地方真不如何——“境內多山,耕田稀少,唯西海畔略有平地——聞其南方,平坦處更少……”朝鮮半島那種多山地形,在當時那個年代是很不適宜耕種的,這也是中原王朝多少年沒興趣往那兒發展的重要原因。

“然而,”是勳突然一轉折,“樂浪以北,遼東之東。高句麗居焉,彼處林深而多大木,土地亦因此而沃,若能得之,十年開拓,可爲天府。”其實高句麗他也沒去過,但比照後世東北三省的宜耕程度。估計這年月也未必會有多差吧?

曹操先點點頭,然後又搖搖頭:“自黃巾起。諸侯紛擾,百姓多死,戶口十不存一。吾所望者,人也,而非地也。”說“十不存一”多少有點兒誇張了,更多的人口是流亡邊陲,或者爲大戶所隱匿,國家戶籍上大開天窗而已。其實從漢末直到三國,數十年動亂。說死了六成人大概是有的,死更多,可能性就不大了。曹操的意思,現在是大片荒地無人耕種啊,我首要目的是先定中原,繁殖人口,而不是再去尋摸外族的土地。

聊聊說說。很快便又到了啓程的時候。大軍從平岡附近轉向東南方,下一站的目的地,乃是原右北平郡的重鎮白狼,然後從白狼再繞向東北,前指原西部都尉所在地柳城。根據探報所得,袁氏兄弟所依附的烏丸大人蹋頓。就正設帳於柳城附近。

烏丸,後世亦稱“烏桓”,本是東胡的一支,東胡爲匈奴所滅後,其族即歸附匈奴。等到漢武帝遣驃騎將軍霍去病擊敗匈奴左部以後,便將烏丸族解放出來,遷之於長城以南。設“護烏丸校尉”統轄之,使其爲大漢守邊,以撓匈奴。西漢末烏丸再與匈奴合,數次侵擾漢地,爲伏波將軍馬援所破。光武帝趁機羈縻烏丸,封其渠帥八十一人爲王爲侯,並再準內遷。於是烏丸就此分佈於幽、並二州的北部,從遼東到朔方,到處都可以看到其族人的身影。

逮至漢末,鮮卑崛起,烏丸在長城以北和幷州境內的部族,逐漸爲鮮卑所驅逐或吞併。曹操這回要去討伐的,乃是烏丸主力所在,俗稱“三郡烏丸”——三郡即指遼東、遼西和右北平——大概是在中平年間,因漢人叛賊張純的聯絡而初步統一起來,並且出了一個著名的首領,名叫丘力居。

後來丘力居死了,其子樓班繼位,但因爲年齡太小,實權都掌握在堂兄蹋頓手中。袁紹佔據冀州,與公孫瓚相爭的時候,爲了羈縻和拉攏烏丸,從背後捅公孫的刀子,因而以大將軍的身份冊封蹋頓,以及右北平郡烏丸大人汗魯王烏延、遼東屬國烏丸大人峭王蘇僕延,全都當單于。三單于中,仍以蹋頓勢力最強,並且據說這回庇護二袁,他也把另兩位單于給硬扯上了戰車。

曹軍一路艱難跋涉,非止一日,終於進至白狼附近。田疇屢次勸曹操放緩行軍速度,等等後路——“此處距柳城不過二三百里,烏丸偵騎或已查之,若會兵來攻,我軍疲憊,恐難當也。”曹操卻說越是這樣,咱越是不能慢嘍,要不怎麼還叫奇襲呢?現在殺過去,我軍固然疲憊,敵人也倉促間難以備戰啊,要是等他們準備好了,咱們卻未必歇得過來,那此前的努力就全都化成泡影啦。

結果纔到白狼,前鋒哨探便來稟報,說烏丸果然偵知了我軍的動向,倉促舉兵,正洶涌殺來。曹操左右望望,揚鞭一指:“可上白狼山,憑險而守,以待後軍。”

於是大家夥兒又呼哧帶喘地爬上了山,到得山頂朝下一望,王粲當即就腿軟了。只見山下漫山遍野的都是烏丸騎兵啊,間中也還夾雜了一些漢家旗號,估計是二袁僅剩的兵馬了。王粲伸手捅捅是勳:“宏輔可能看出,敵有多少?”

是勳也算久臨戰陣了,這點兒眼力還是有的,打眼一瞧:“前者爲戰兵,未足五萬,其後輔兵,恐亦不下五萬衆。”王粲倒吸一口涼氣:“我軍尚不足萬,可如何抵拒?”是勳說沒關係,打咱們或許打不贏,守在山上還是問題不大的——烏丸突騎,天下無雙,可要是下了馬爬山來攻,一頓滾木擂石就能讓他們躺下大半。

他嘴裡這麼說,卻斜眼瞟着曹操,那意思:“打是不打?”因爲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是直接就衝下去了,一戰而大破烏丸,陣斬蹋頓。史書上說,戰後所俘和受降的胡、漢各族共有二十多萬口,而眼前到達的還不足一半兒,應該能打得過吧?

果然,曹操眺望少頃,揚鞭一指:“彼陣未整,乃可擊之!”環顧左右:“誰去爲某擒斬袁氏二逆?”

王粲聽了心裡就是一哆嗦,急忙上前勸阻:“不可,敵衆我寡,兼之烏丸突騎無前,若下山與戰,必敗無疑。要當守險,以待後軍。”說着話朝是勳使個眼色,那意思,你也趕緊來勸勸吧。

是勳果然也跟過去勸:“仲宣所言是也,,今我軍寡而敵軍衆,即可戰勝,勢難聚殲也,乃攻袁氏,則蹋頓必然來救。吾聞蹋頓唯恃武力,別部大人多有不服,若攻蹋頓,即袁氏與烏丸別部或未必救——當取蹋頓,則餘衆必然星散。”

王粲一翻白眼,心說我是請你勸主公不要下山啊,你倒叫他直接去打最強的蹋頓?

曹操瞟一眼是勳,微微而笑:“宏輔所言允當,是某計不周也。”於是就問田疇,哪兒是蹋頓的旗號?

田疇指給曹操看了,曹操再次下令:“誰爲某斬此獠首級來獻?!”結果四周鴉雀無聲,竟然沒人敢答應。

終究將領們也多少有點肝兒顫啊,敵人那麼多,這仗真打得贏嗎?是勳一琢磨,心說壞了,在原本的歷史上,當先衝下山去,陣斬蹋頓的乃是張遼張文遠哪,可如今呂布未破,張遼還在涼州,缺了這員虎將,則誰還敢出來應聲啊?

左右一瞧,身旁的大將只有許禇、曹純、高覽和夏侯廉,可惜曹洪曹子廉還在後軍,沒能跟上來呢。曹純那仨,論武勇和膽氣盡皆不如張遼,可是許仲康你不應該啊?你應該既能戰又敢戰哪?幹嘛也不應聲?

再一瞧許禇,正緊張地盯着曹操的背影,嘴巴緊努着,牙關緊咬着——是勳明白他的意思了,此戰懸危,許仲康作爲親衛隊長,必須得保護在曹操身邊,誰都能下去衝,就他不能。除非曹操當先發起衝鋒,則許禇必然遮護在曹操身前。

一見無人應聲,曹操不禁慨嘆道:“惜乎子廉、妙才不在……”當下怒目圓睜,暴喝一聲:“卿等皆懼,無妨,某乃自戰可也!”一邊抖動馬繮,一邊平伸出右手來,那意思——擡我大槊來!

曹操問誰當先衝鋒,誰都不敢應聲,這回他自己要衝,衆人全都慌了,趕緊上來勸阻。也就是勳沒勸,他還忙着左右尋摸,究竟誰纔能有衝鋒的能力和膽量了?這一瞟,就瞧見貓在曹純背後的郭淮了——郭伯濟是大將之才,後來的戰績不在張遼之下,但論武勇就未必足夠了。不過也難說,在原本的歷史上,夏侯淵在定軍山被黃忠所斬,時郭淮爲其司馬,能於亂軍中勒束部衆,緩緩而退,說明這人很擅長苦戰啊。身處那般危局,都能清醒不亂,那麼提前二十年,正當青春年華的郭伯濟,心中是不是還能多那麼一份少年人的血性呢?

是勳望向郭淮,郭淮有所察覺,也把目光給轉過來了。是勳朝他一使眼色,那意思:“你小子敢不敢上?”郭淮本來還在猶豫,見此目光,不禁豪氣頓生,於是繞過曹純,催馬邁前兩步,於衆聲嘈雜中猛然大喝道:“淮不才,雖非大將,願爲國家殺賊!”

第38章 須三萬金第4章 無米之炊第3章 自恃其智第30章 入其彀中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9章 魏之必敗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5章 初步較量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8章 說文切韻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9章 梟雄入蜀第29章 關中之戰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章 初晤諸葛第7章 逆天出師第14章 鳳雛之謀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8章 先發制人第28章 長阪坡前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章 先得一驢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7章 盡屠公孫第5章 渭水鯉膾第18章 扣舷獨嘯第4章 低調才傑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0章 射戟小支第3章 微末小技第1章 先得一驢第20章 冢子監國第2章 水力磨坊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章 夏侯仲父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章 遠方來客第25章 席藁待罪第6章 嫌隙已生第15章 同林之鳥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章 載舟覆舟第11章 料事如神第22章 爪牙股肱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3章 曹魏五京第19章 梟雄入蜀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1章 捕風捉影第6章 雙親罹難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5章 初步較量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章 夏侯仲父第22章 都外胡騎第4章 渾人心思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3章 曹魏五京第9章 反逆蟊賊第1章 如有勳在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2章 雷震行刺第7章 婦人之言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6章 誰是蕭何第33章 孝即是忠第15章 今古之爭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1章 觀其決斷第18章 置之死地第16章 數算之道第4章 使徐三事第4章 漁陽豪強第7章 寄身豪門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0章 不忠不義第6章 字典價貴第1章 禍起蕭牆第26章 心喪三年第22章 爪牙股肱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0章 不忠不義第18章 長生丹藥第28章 毋失我望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7章 立長立賢第26章 城頭箭書第3章 姻不如族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5章 所忠者天
第38章 須三萬金第4章 無米之炊第3章 自恃其智第30章 入其彀中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9章 魏之必敗第28章 後世來者第25章 初步較量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8章 說文切韻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9章 梟雄入蜀第29章 關中之戰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章 初晤諸葛第7章 逆天出師第14章 鳳雛之謀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8章 先發制人第28章 長阪坡前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章 先得一驢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7章 盡屠公孫第5章 渭水鯉膾第18章 扣舷獨嘯第4章 低調才傑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0章 射戟小支第3章 微末小技第1章 先得一驢第20章 冢子監國第2章 水力磨坊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章 夏侯仲父第22章 天下太平第1章 遠方來客第25章 席藁待罪第6章 嫌隙已生第15章 同林之鳥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章 載舟覆舟第11章 料事如神第22章 爪牙股肱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3章 曹魏五京第19章 梟雄入蜀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1章 捕風捉影第6章 雙親罹難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5章 初步較量第19章 朕懼是卿第2章 夏侯仲父第22章 都外胡騎第4章 渾人心思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3章 曹魏五京第9章 反逆蟊賊第1章 如有勳在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2章 雷震行刺第7章 婦人之言第12章 黃鬚大奇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6章 城門射的第16章 誰是蕭何第33章 孝即是忠第15章 今古之爭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1章 觀其決斷第18章 置之死地第16章 數算之道第4章 使徐三事第4章 漁陽豪強第7章 寄身豪門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0章 不忠不義第6章 字典價貴第1章 禍起蕭牆第26章 心喪三年第22章 爪牙股肱第17章 搖脣鼓舌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0章 不忠不義第18章 長生丹藥第28章 毋失我望第30章 俊傑相對第17章 立長立賢第26章 城頭箭書第3章 姻不如族第23章 吾舅同然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1章 異獸逞兇第25章 所忠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