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破此五賊

在經過了好幾個月大政小情一把抓的三合一縣令生涯以後,是勳再折回來跑曹操身邊兒搞文書工作,就覺得比從前要舒心太多啦。一是很少再有急務需要自己跟進,空暇的時間又多了起來,二是經過地方上的歷練,他對政務的處理也更爲老道了。

當然啦,比起當年做假佐,這濟陰郡從事所要處理的文書也更爲繁雜。郡國從事的工作,按照後來《後漢書·百官志》的說法,是“主督促文書,察舉非法”,也就是收取、審覈來自濟陰郡的各類公文,並將州內各項政令頒佈下去,督促郡內執行,以及從來往公文中探查和檢舉郡內各級官員的不法情事。通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和磨合,如今是勳在公文寫作上,也不再象從前那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結果搞得只剩下條理清晰,文辭卻並不出色,總給人感覺乾巴巴的了。

因爲他開始大肆抄襲古人……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應該說是未來人的成句。終究抄詩得抄大段,抄文咱們光摘警句即可,大段公文中插一兩條警句,立碼就能把立意給拔得高高的,瞧上去就那麼的光彩奪目、非同凡響。文章就是如此,好言不須多,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即可。

比方說,處理到濟陰勸學的公文,是勳就寫“勤學如春起之苗焉,不見其增而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焉,不見其損而日有所虧”、“學之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士之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處理到相關政務的公文,是勳就寫“惡雖小,勿恃而爲之;善雖小,勿忽而不爲”,“核之於經,憂勞可以興國;鑑之於史,逸豫可以亡身”。處理到相關人事認命的公文,是勳就寫“玉試之三日,然後得寶;木辨之七載,斯可成材”、“路遙乃知馬力,日久始見人心”……

他把這些古……未來文保留原意,在文辭上則略加篡改,這樣一是爲了符合上下文的風格、語氣,二是也能因此產生一種糟蹋好東西的類S快感。比方說,哼哼,老子且看有我珠玉在前,劉備你丫臨終前還能怎麼教導兒子了……

荀彧作爲曹操的大管家,是勳的絕大多數宏文,他是都需要過目的——也不知道這傢伙哪兒來的那麼多精力和時間——某次就拿着文章去找曹操,說:“是宏輔文采日盛,然漸覺流於靡麗一途,恐非正道。”曹操說不是啊,文章不在乎是不是華彩,不見得只有樸實才能言事,靡麗就光能成賦,你瞧他寫的這幾句話——“樓臺近水,乃先得月;花木向陽,遂易爲春”、“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史爲鑑,乃知興替;以人爲鑑,乃明是非”,這裡頭的含義可有多深邃啊。

說着話還得意地一捋鬍子:“前使宏輔督郵濟陰,又守成陽令,使其信心百倍,材自光華——去疾誠不我欺也。”

是勳當然不知道荀彧和曹操在這樣議論他,他現在玩兒抄襲玩得上癮,平常有事兒沒事兒的,就絞盡腦汁回想後世的成語和警句,想出一句就記錄一句,打算一輩子就靠這個騙飯吃了——這可比抄詩要省心多啦。

當然,生活並不總是美好的,也有不少的煩心事兒。首先就是管亥的傷口是勉強癒合了,但身體總也不好,三天兩頭的咳血,幾乎就下不了地——是勳琢磨着,他沒有傷到心臟,大概是傷到肺葉了吧?難道這條黃臉大漢就要從此淪落成一個廢人了麼?每當看到管巳緊蹙的雙眉,是勳一整天的好心情都會化作烏有,忍不住就要陪着管巳一起長吁短嘆。

二是,曹德三天兩頭有信過來,說宏輔你從前給我推薦一個太史慈,一個盧洪,結果都被我哥哥給搶去了——太史子義天下第一,我小小的濟陰郡確實安不下這條猛龍,那沒辦法,也不知道那盧洪究竟有啥本事了,我哥也霸着不肯撒手。你還給我推薦一個是儀,一個王修——門客從青州回來稟報,說是儀已經南下徐州,去投了他幾個親兒子了;王修則執意陪伴着孔融,一直等到青州全境都被袁譚吞下,孔融回鄉隱居去了,他老兄只好降了袁譚,被任命爲治中從事。

是宏輔啊,你給我推薦四個人,結果全都落了空,你可不能就此甩手跑了,你得再給我找點兒人來呀。

是勳心說這關我屁事啊,曹操還把我辛苦找來的道士謝徵給搶走了哪。再說了,難道濟陰郡裡就沒人了嗎?他左思右想,最後給曹德推薦了成陽的寧可和乘氏的李符、李登兄弟,但是說明白了,這仨我也只是泛泛交情,瞭解得並不深入,你先考察過了再用,出了事兒與我無關。

接着他又回覆曹德,說潁川、陳留之間名士無數,理論上就都裝在荀文若的肚子裡呢,你去找他要人吧。你瞧瞧,你哥剛問一聲“可惜戲志才死了,有功用和質量差不多的好貨嗎?”他立碼就把郭嘉給掏出來了。

不久後的一件事,也證明了是勳的想法,荀彧還有一肚子待舉薦的人才呢,只是因爲時機未到,或是崗位不佳,所以沒來得及往外掏摸。話說那回曹操跟郭嘉、是勳一起研討豫州問題,曹操就說啦,那豫州刺史郭貢太可惡了,傳言我退兵回來打呂布的時候,他就悄悄地招兵買馬,想從背後捅刀子,要不是我把子孝(曹仁)他們留下鎮守汝南北部,估計丫的陰謀就要得逞。不行,得把他趕下臺,換個人做刺史。

他詢問二人,用誰來替代郭貢爲好呢?郭嘉說既然子孝將軍在那兒,那就乾脆讓他頂上吧;是勳說去疾之才亦堪大用,可以去接替郭貢。曹操聽了連連搖頭:“是皆我兄弟也,自表兄弟爲刺史,恐有幹物議啊。”

是勳瞟了郭嘉一眼,故意把語氣放輕鬆,半調侃地說:“主公五賊不破,霸業艱難啊。”曹操聽了一愣:“何謂五賊?”郭嘉也沉吟道:“我知傷稼禾者有所謂五賊,又聽說傷臟腑者,有‘喜怒哀樂欲’五賊……”

曹操說是了是了,宏輔一定是指的這個,沒辦法啊,我就是這麼一個情緒化的人,慾望也很強烈——雖說不求華廈美食、金玉絹帛,可是見了漂亮女人就邁不動道兒(是勳心說見了權力你丫也邁不動道兒吧)——這毛病也真不易破。

是勳微微一笑,搖了搖頭。他心說這是《宋稗類抄》裡的笑話,你們當然聽不懂,且等我來解釋:“所謂‘五賊’非他,乃‘仁義禮智信’也。”曹操就迷糊,說這是五德啊,怎麼變五賊了?

“士之五德,霸之五賊,”是勳掰着手指頭逐一給曹操解釋,“宋襄不破其仁,乃有泓水之敗;春秋本無義戰,而成五霸之勢;高祖慢而無禮,遂開炎漢之基;韓信炫耀其智,難免身死鍾室;霸王以鴻溝爲信,終有垓下之困。主公欲成齊桓、晉文之霸,則不得不破此五賊;凡有利於重光漢室的,仁義安可制,禮信亦可除——畏懼人言,更是自縛手腳。”

曹操聽了,仰起頭來“哈哈”大笑,鼻涕眼淚橫流:“不想宏輔亦東方曼倩(東方朔)之流亞也,聞君此言,多日煩勞,一朝而空矣。”郭嘉也笑,只是沒笑得曹操那麼囂張而已。是勳一邊兒鼓掌:“笑得好,則見主公已破‘禮’賊也。”一邊兒斜着眼睛觀察郭嘉,心說深了啊這小子,我還真是看不透啊看不透。

曹操是個喜笑無忌,經常耍寶的人,是勳跟他開這種玩笑,那是一點兒壞處也沒有啊,反而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再說了,雖爲玩笑,其中蘊含的深意,卻足以使人靜思後一脊背的冷汗直流。可是倘若荀彧這類世家子弟,或者毛玠這種清廉方正之士在場,是勳也是不敢這麼胡言的——那不是找罵呢嘛。這會兒除了曹操,只有郭嘉一個聽衆在場,所以他琢磨着試探一下。

史書上說,郭奉孝“有負俗之譏”,也就是說名聲不大好,經常遭人非議。有人就猜啦,那是因爲郭嘉出身低微,庶族氣息較濃,還有人猜啦,說郭嘉不拘小節,行爲放蕩。可就是勳瞧起來,這兩點都值得商榷:首先,郭嘉出身是不高,不能跟荀彧比,可是曹操手底下真正世家大族出身的本來就不多,郭嘉的家世好歹沒到吳質那種鄉下小地主甚至是富農的程度啊,比程昱、毛玠他們也差不了多少;再則,郭嘉也不知道是素行如此,還是因爲初來乍到所以比較收斂,人前人後也都比較講禮貌,沒露出過什麼放蕩的舉止。

所以他今天就試試郭嘉,看他是不是跟曹操一樣,都藐視傳統的道德禮法,所以才遭人罵。只可惜郭嘉既沒有站出來,義正辭嚴地呵斥說宏輔你這麼開玩笑不合適,也沒有跟着曹操笑到差點兒背過氣去,就光跟這兒“呵呵呵”的敷衍——他心裡頭究竟是怎麼想的呢?是勳實在是瞧不出來啊。

笑過之後,當然還要研究正經事兒。是勳就翻出近年來入仕朝廷的高官履歷來翻查,瞧瞧有沒有什麼線索。結果,嘿,還真給他翻着一個:“故司徒、陳國袁滂有子名渙,前除譙令而不肯就,不知如今何在?”

郭嘉是陳留人,就跟陳國挨着,當下給出了答案:“在家隱居。”是勳就建議說:“可使郭貢舉爲茂才,然後即取郭貢而代之。”這位袁渙袁曜卿那也是《魏書》上有傳的人物,出身又好,挑他當豫州刺史再合適不過啦。曹操還在猶豫,說袁曜卿就是豫州本州人,表他當豫州刺史,是不是合適呢?

是勳心說這都什麼光景了,你還執著這些?果然心中五賊未破。別的事兒他不清楚,當初在青州呆過,青州的事可是門兒清:“前此劉景升表北海孫嵩爲青州刺史。劉表身爲宗親、天下大儒,尚不守其舊制,主公又有何懼?”

曹操聽了一拍大腿,說那好,就是他了——前幾日文若也跟我提起過袁渙來着,但說還沒有他合適的位置,這回行了,我這就讓文若去請他出山。

是勳心說你瞧吧,最終還是荀彧夾袋裡的人物。

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2章 何必當初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5章 千里之間第3章 禍不旋踵第5章 神鵰大俠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2章 壯當封侯第24章 城上易幟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3章 必擒是勳第23章 天雷殛我第5章 賣官鬻爵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章 不務正業第16章 矢在弦上第9章 煮豆燃萁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5章 初步較量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章 遠方來客第1章 分州荊襄第8章 奇峰突起第28章 零陵先賢第8章 一死人耳第28章 誅心之論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章 安貧守賤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章 遼東軼聞第1章 遠方來客第21章 暗夜驚魂第19章 梟雄入蜀第3章 曹洪之怒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文和詭謀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0章 臨陣手談第16章 矢在弦上第30章 乃見君臀第13章 大勢已去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章 下車立威第5章 谷口設伏第8章 囊中羞澀第13章 誤交損友第4章 五經注我第26章 隆中閒話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9章 成陽糧運第20章 厚固吾勢第27章 東吳驍將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章 繼嗣之爭第11章 料事如神第29章 前倨後恭第24章 風傳虛證第4章 例不可開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1章 成都驚變第5章 漢語拼音第21章 舅傳婿也第13章 孟門之山第6章 欲徵北虜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8章 皆不必問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河北愚忠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章 兩面三刀第11章 觀其決斷第29章 白兔遇犬第5章 小人挑唆第30章 釜底抽薪第5章 觀卿者心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9章 編定魏律第38章 矜功失節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4章 三不可立第30章 不可迷失第7章 道出無終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7章 敗絮其中第4章 渾人心思第14章 海外異聞第5章 漢家道微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6章 誰是蕭何第22章 天下太平
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2章 何必當初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5章 千里之間第3章 禍不旋踵第5章 神鵰大俠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2章 壯當封侯第24章 城上易幟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3章 必擒是勳第23章 天雷殛我第5章 賣官鬻爵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章 不務正業第16章 矢在弦上第9章 煮豆燃萁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8章 單騎闖陣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5章 初步較量第31章 玩弄人心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章 遠方來客第1章 分州荊襄第8章 奇峰突起第28章 零陵先賢第8章 一死人耳第28章 誅心之論第18章 背主求榮第2章 安貧守賤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章 遼東軼聞第1章 遠方來客第21章 暗夜驚魂第19章 梟雄入蜀第3章 曹洪之怒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章 吏之不足第9章 文和詭謀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0章 臨陣手談第16章 矢在弦上第30章 乃見君臀第13章 大勢已去第22章 禍其始此第12章 人心不足第1章 下車立威第5章 谷口設伏第8章 囊中羞澀第13章 誤交損友第4章 五經注我第26章 隆中閒話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9章 成陽糧運第20章 厚固吾勢第27章 東吳驍將第35章 命盡園桑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章 繼嗣之爭第11章 料事如神第29章 前倨後恭第24章 風傳虛證第4章 例不可開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1章 成都驚變第5章 漢語拼音第21章 舅傳婿也第13章 孟門之山第6章 欲徵北虜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8章 皆不必問第15章 野有遺賢第12章 尚書空臺第14章 文人落魄第1章 河北愚忠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章 兩面三刀第11章 觀其決斷第29章 白兔遇犬第5章 小人挑唆第30章 釜底抽薪第5章 觀卿者心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9章 編定魏律第38章 矜功失節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4章 三不可立第30章 不可迷失第7章 道出無終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7章 敗絮其中第4章 渾人心思第14章 海外異聞第5章 漢家道微第21章 火中取栗第16章 誰是蕭何第22章 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