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烽煙四起

黃初元年春季,恍惚之中,似乎給人一種錯覺,即漢末亂世又復見於中華大地——各地兵燹紛起,烽煙滾滾,除曹魏最爲核心的司隸校尉部外,幾乎各州都出現了規模、程度不等的動亂。

其實這也是意料之事。中原初定,舊日沉渣尚未滌盡,難免泛起,而且一代強人曹操的去世,在政權交替過程中,也燃起了無數野心家或者只是博徒的冒險慾望。是勳常謂“二代瓶頸”,正是這個意思。

西域方面,呂布與疏勒、大宛聯軍在溫宿、尉頭附近連番惡戰,遂因錢糧不足,特遣郭滿東歸涼州,向涼州刺史張既索要貢物。張既一口回絕,說:“呂王既爲我朝之臣,當進貢天子,豈有反求貢之理?”正巧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曹操駕崩的消息,於是呂布留守伊吾的大將侯成便即揮師敦煌,大肆搶掠。

時涼州兵多隨蘇則等南下蜀中,尚未盡歸本土,侯成遂屠敦煌而去。張既奏至洛陽,是勳批覆,可速使涼州軍歸州,改任蘇則爲敦煌刺史,以御呂軍。同時命楊嶽出使西域,責問呂布。

幷州、朔州、幽州方面,鮮卑大人步度根、柯比能等前番戰敗遁去,今乃聯兵一處,南下騷擾五原、雲中等邊郡。是魏、郭淮分道而出,頗殺傷之,但尚未能夠摧破敵軍主力。

平州北部,高句麗王位宮數年積聚,又親將兵來擾玄菟郡,鄧艾、石苞請以所部屯田吏卒御之,戰於郡治西南方向的候城。位宮見不能勝,主動撤兵歸國,鄧艾通過平州刺史夏侯蘭上奏。請再伐高句麗,以懲戒之。奏至洛陽,羣臣皆以爲四方動亂。暫不宜對外用兵,詔命夏侯蘭等耀兵境上以威嚇之可也。不得擅起邊釁。

然而不外戰的政策約束不了樂浪太守柳毅,從去歲秋末開始,柳毅便揮師南下,直取三韓,兩軍激戰數月,迭有勝負。柳毅乃請遼東等郡相助,並奏請東海水師策應,可惜他趕的時間不好。曹操新崩,關東亂起,高句麗也來摻和,牽制了遼東兵馬無法應援,而魏延所率水師則奉命南下吳會去了。

蜀地新平,尚有不少蜀漢舊臣和地方豪強據塢頑抗,曹仁自入成都後,即分派諸將,各方征討,無形中減緩了對趙雲等人的追擊速度。趙雲乃得在郡丞王伉等人的迎接下。安然進入永昌城,復立劉禪爲帝,重打漢室旗號。

魯肅、牛金等仍圍甘寧於江州。馬謖兩次入城去勸說甘興霸棄戈而降,卻都遭到了嚴辭拒絕。朝命使魯肅率水師主力暫退,順江而下,迴歸彭蠡,以準備切斷曹衝一旦敗退後渡江南下之途。

步騭、黃忠揮師直入南中,卻爲雍闓、朱褒等所阻,兩軍尚無大戰,但是小摩擦、小衝突層出不窮。曹仁奏請洛陽,說我暫且容忍這些南中豪酋。但也絕不讓步、黃退兵,只待穩定了益州北部之後。便當南北對進,徹底解決南中問題。朝命割南中地區爲夷州。以徐庶爲夷州刺史,加曹仁都督樑、益、夷三州軍事銜。

步騭、黃忠入夷之後,交州似亦有不穩動向,頗有豪酋鬧事,騷擾糧運,其幕後黑手,在在指向士燮。廣州刺史陸議乃書付士氏,爲陳禍福,勸其自律,同時文聘率湘、沅之卒入交,以鎮定之。

當然最大的亂子還在東方,二月未晦,輔國曹洪進入東都譙城,調動兵馬,以討三王之亂。要說曹子廉在曹魏政權中的地位,羣臣皆以爲可比興漢之舞陽侯樊噲也。樊噲的特點,一是忠誠,且爲姻戚,二是勇猛,臨陣常先登破敵,但他終究只是大將之才,還說不上合格的統帥。樊噲多隨劉邦作戰,只有很少幾次獨當一面,而且所應對的,還多是陳豨、盧綰之類二流角色——曹洪也一樣,統合數州之力以定禍亂,他此前還並沒有機會表現出這方面的才能來。

而且就是勳對原本歷史的瞭解,曹子廉除了曾經鎮守漢中之外,就沒有獨當一面過。鎮守漢中那會兒,他倒是順利擊敗吳蘭,逼退過張飛,問題那基本上應該算是曹休的功勞——曹操使曹休參曹洪軍,關照說:“汝雖參軍,其實帥也。”曹洪也乾脆就把兵馬全都委託給曹文烈調度了。

然而不論在哪條時間線上,曹洪的名望都遠非曹休所可比擬,所以曹洪一主動請戰,是勳便即應允,但同時也派曹休、夏侯尚爲其副將,派諸葛亮做他的參軍,以輔佐之。當然啦,是勳是不敢,曹髦是想不到,不會照抄曹操的原話,諷曹洪將大權拱手讓給曹休——且在是勳覺得,曹文烈也就那麼回事兒,我要是真想使人替代曹洪,還不如直接把兵權交給諸葛亮哪。

好在曹子廉頗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曹休雖然比自己矮一輩兒,卻曾被曹操譽爲“此吾家千里駒也”,還統領過虎豹騎,曹操幾乎把他當自己親兒子一般看待,所以曹休若有所請,從來是不敢不聽的。至於諸葛亮,彼乃是勳之高足,曹洪做生意還得仰仗是勳呢,再加上孔明風儀翩翩,言談間便可籠絡人心,曹子廉對他也是頗爲器重的。

於是便在曹休和諸葛亮的謀劃下,曹洪下令,使樂進率軍直取鄄城,迫使正嘗試南下與曹衝會師的曹植回援。同時命于禁進討汝南的呂據,夏侯尚進討九江的蔣欽,欲圖先削其羽翼,再合圍曹衝主力。

消息傳至吳、會,東吳舊臣們也不禁蠢蠢欲動,紛紛寫密信給孫權,請他尋機起事,利用呼應曹衝的機會,再謀割據江東。孫權頗爲意動,但是他的長子孫登,時年僅八歲耳,卻說:“天下大勢已定,阿爹若強逆天而行,恐吾家族矣!”孫權一甩袖子:“小兒輩何所知耶?”孫登就說了:“張子布見在彭城,常有書來問候阿爹起居,阿爹若不能決,何不相問耶?”

孫權心說張昭內政無雙,可在明見大勢方面,卻似略有不足啊——想當年他還勸我早早依附曹操呢,雖說自己聽了周瑜之言,與荊州聯合,共拒曹兵,結果失敗了,但直到今天,也並不爲此事而後悔,不認爲張昭當初說得就對。

思來想去,便召虞翻前來商議。虞仲翔是會稽餘姚人,其父虞歆曾任日南太守,所以他也算是宦門之後,並且在王郎鎮守會稽時仕爲功曹,在郡中頗有影響力。後來孫策南下,虞翻勸說王朗躲避孫策,王朗不聽,終於喪敗,虞翻從之而逃,直到侯官。王朗對虞翻說:“卿有老母,可以還矣。”翻乃辭歸,孫策親自登門,覆命其爲功曹。

孫策橫死後,虞翻輔佐孫權,頗受信用。等到“南人歸南,北人歸北”,顧雍等帶路黨搖身一變成了曹魏治下官吏,那些沒上賊船的南方舊臣則大多歸家閒居——或者更準確點兒來說,是被監視居住。只有虞仲翔,因爲是《易》學大家,被朝廷徵爲全椒令,但是他固辭不就,仍願白衣而爲孫權門下賓客。後來王朗也幾次三番召他入朝,卻都被虞翻給婉拒了。

所以孫權覺得,吳人都不可靠,越人略好一些,而要說能夠寄託腹心的,也就只有虞仲翔啦,便即密召其來商議。虞翻就說了:“令兄在時,趁中原亂起,以袁術爲倚靠,兵入江南,多所殺戮,吳會士人恨之深矣,乃至主公恨敗,委命於人。今主公再圖大計,惜乎堪用者十不存一,乃欲成霸,難矣哉。且曹魏水師縱橫海上,昔即騷擾吳、會,使我捉襟見肘,疲於奔命,若彼再來,如何當之?”

孫權悚然一驚,說我倒差點兒把魏延的東海水師給忘記了——“然今得此良機而不用,惜哉。且公奕(蔣欽)、子烈(陳武)等皆有書來,請吾復起,若無動作,是陷彼等死也,吾豈忍之?”

虞翻勸說道:“令兄之逝,孫嵩亂於內而黃祖覬於外,而主公終能紹繼其業者,爲民心思安,百僚護佐耳。今天下初定,民心、士心,何其相似?先帝雖薨,諸曹夏侯見在,聞嗣天子亦召是宏輔歸,則歷陽之亂,癬疥耳,何雲良機?公奕、子烈,求仁得仁,死亦無憾,然若竟陷主公於難,恐即死乃不得瞑目矣!”

孫權說了:“曹衝亦有信來,雲若得洛陽,即封我吳會……”虞翻說曹衝這話你也信?他要是真得了天下,還能容得下你?孫權擺擺手,說我的話還沒完呢——“朝廷本忌我也,今得此機,必斷吾首。則起事雖死,隱忍亦死也,奈何?”

虞翻說:“人處死地,乃求一搏,然翻以爲,主公大不必驚亂也。朝廷固疑主公,若非昔日是宏輔南北之語,必召之洛陽,而不使主公在會稽。今盍藉此機而請內遷?則朝廷釋疑,必可保全首級;孫氏仍以會稽爲根,姻戚子孫亦可繁盛。”

孫權說我要是過江北去,那就好比伏在案板上,等着人來宰啊,你敢保證朝廷不會殺我?

虞翻笑道:“主公以渡江爲伏鑕,乃以爲會稽非鑕耶?”你現在就跟人案板上哪,還以爲有跟朝廷討價還價的餘地嗎?“翻請主公北,正可離此鑕也。若先帝在,或謀主公,今嗣天子尚幼,是宏輔素寬厚,必不加害。聞王景興受遺詔輔政,臣可爲款通之,使護佑主公。”

孫權還在猶豫,突然門上來報:“彭城張君書至……”(未完待續。)

第15章 名醫神針第8章 頭風復發第22章 故人重逢第20章 天象示警第3章 遼東來書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6章 混世魔王第9章 大山在前第6章 建安石經第28章 真書僞書第32章 太阿倒持第4章 漁陽豪強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2章 悲摧人生第3章 軍中校事第6章 紙上發明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章 啖肉豪客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章 言不及義第8章 志不可奪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5章 野有遺賢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9章 血戰赤阪第9章 明察秋毫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4章 無奈竊國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6章 老成謀國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3章 擒賊擒王第14章 鳳雛之謀第23章 豈可無馬第2章 不務正業第3章 夷寇臨城第5章 二得二失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2章 革命宣言第3章 蒼天不仁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4章 偃師御胡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7章 助守鄄城第5章 鮮花牛糞第26章 老成謀國第15章 黃鬚封侯第6章 字典價貴第23章 兩重要隘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9章 裸身而來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5章 戲中有戲第3章 天命天姓第11章 財政危機第16章 管他何人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3章 百口莫辯第5章 不識大體第24章 安所求赦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7章 披髮叫天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4章 城上易幟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3章 行海索第2章 被翻紅浪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章 啖肉豪客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1章 螻蟻草芥第10章 身陷囹圄第17章 願爲孫程第2章 疏於職貢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6章 **好淫第21章 長驅直入第3章 曹洪之怒第32章 海船入江第29章 舌燦蓮花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9章 鮮卑大人第1章 天無形質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章 安貧守賤
第15章 名醫神針第8章 頭風復發第22章 故人重逢第20章 天象示警第3章 遼東來書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3章 孟門之山第16章 混世魔王第9章 大山在前第6章 建安石經第28章 真書僞書第32章 太阿倒持第4章 漁陽豪強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2章 悲摧人生第3章 軍中校事第6章 紙上發明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章 啖肉豪客第16章 管他何人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1章 采采榮木第2章 言不及義第8章 志不可奪第20章 郭氏假子第15章 野有遺賢第21章 死生之間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9章 血戰赤阪第9章 明察秋毫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4章 無奈竊國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6章 老成謀國第20章 注經化俗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3章 擒賊擒王第14章 鳳雛之謀第23章 豈可無馬第2章 不務正業第3章 夷寇臨城第5章 二得二失第33章 青囊何在第22章 革命宣言第3章 蒼天不仁第19章 白玉美人第24章 偃師御胡第19章 訓詁之師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7章 助守鄄城第5章 鮮花牛糞第26章 老成謀國第15章 黃鬚封侯第6章 字典價貴第23章 兩重要隘第11章 科考之弊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9章 裸身而來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5章 戲中有戲第3章 天命天姓第11章 財政危機第16章 管他何人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0章 平定上郡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3章 百口莫辯第5章 不識大體第24章 安所求赦第11章 成都驚變第17章 披髮叫天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0章 的盧妨主第24章 城上易幟第33章 青囊何在第13章 行海索第2章 被翻紅浪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章 啖肉豪客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1章 螻蟻草芥第10章 身陷囹圄第17章 願爲孫程第2章 疏於職貢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6章 **好淫第21章 長驅直入第3章 曹洪之怒第32章 海船入江第29章 舌燦蓮花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9章 鮮卑大人第1章 天無形質第23章 霸王鎩羽第2章 安貧守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