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猛虎出柙

劉虎爲劉表之侄,弓馬嫺熟、作戰驍勇,在荊州軍中頗有威望,但他腦筋未必好使,所以劉表任命零陵名士賴恭爲其參謀。白天劉備派簡雍去跟劉璋談判,待劉虎返回自家暫居的宅邸以後,賴恭就對他說:“此緩兵之計也,吾觀劉玄德野心素著,安有得一郡而甘心放手之理?若劉備不肯退,我等即返襄陽,亦如何向劉牧交待?將軍當細籌思之也。”你趕緊拿個主意出來吧。

劉虎說既然如此,不如即發動荊州軍兵諫,挾持劉備,逼他折返荊州去。賴恭說不妥,劉備麾下關、張、趙等皆萬人敵,徐庶、龐統,還有新近自成都來投的法正等亦皆智謀之士,妄動陰謀,恐怕很難得逞啊。

然而劉虎主意一打定,便不肯再聽賴恭之勸,當即下令召集荊州諸將商議。跟過來的荊州將領當中,他唯獨沒叫甘寧——甘興霸甚得劉備喜愛,兩人最近是越走越近乎,這是個人就能瞧得出來啊,劉虎雖然智謀短淺,終究不瞎。

問題劉虎叫來的將領當中,還包括甘寧的小夥伴沈彌和婁發。因爲甘寧受到劉備重賞,所以沈、婁二人難免妒嫉,偶爾口出怨言,說攻陷魚涪津和南安,咱們雖然沒興霸立的功大,可也有苦勞啊,劉玄德的賞賜未免太薄了一點兒。這事兒劉虎是聽說過的,所以未避二人。

可是沈彌、婁發終究是益州人而不是荊州人,在荊州軍中難免有被排斥的感覺,他們對劉備的不滿,遠沒有對劉表、劉虎的不滿爲甚。而且當初是跟甘寧三個人一起造劉璋的反的。如今甘寧既得劉備看重,那隻要牢牢巴着這個小夥伴,還怕沒有出頭之日嗎?總比返回荊州去要強啊。所以他們轉眼就把消息捅給甘寧了。

甘寧聞訊大驚,匆忙跑去稟報劉備。劉備先是惶然,但隨即聽伊籍說:“玄德乃可不歸也。”他就反應過來了。這壞事兒也能變成好事兒!因而急召徐庶、龐統、法正等商議,先下手爲強,派張飛、甘寧去接管了荊州軍,把劉虎、賴恭當場拿下。

張飛是單手提溜着給捆成糉子一般的劉虎來見劉備的,劉備假模假式地大吃一驚:“何敢如此待劉公子?”趕緊下來幫劉虎解開綁縛。劉虎還真當劉備不清楚這事兒,是底下人——比方說莽漢張益德等——瞞着他乾的。趕緊撇清:“非虎敢觸虎威,乃賴恭所教也。”

跟着被押進來的賴恭在心裡把劉虎給罵了個臭死,但他知道即便當場跟劉虎翻臉,把話說清楚,也未必能取信於劉備——再說了。你就真信劉備不知道主謀是劉虎嗎?乾脆一梗脖子:“吾等離荊日久,人心思歸,以劉將軍不欲退兵,故不得不爲耳。請斬恭頭,以泄將軍之恨,但寬放劉公子可也。”

劉備沉痛地點點頭,說你們的心情我都理解,但有事兒好商量吧。何必搞成這樣,大家都下不來臺呢?龐統在旁邊兒幫腔,說劉荊州不但吞了沅州。而且聽說又派兵接管了新野等縣,你們想早點兒回家,我主卻等於無家可歸啊。依某看來,大家夥兒不如好聚好散,就此分道揚鑣吧。

於是召集荊州兵訓話,最終三成願意留下。七成希望能夠返鄉。劉備就把這七成的荊州兵武器全都收繳了,只給準備了一個月的吃食。放下舟船,讓他們跟着劉虎、賴恭、伊籍等順江而東。返回荊州去。

順便劉備還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請伊籍帶給劉表。信中說非我不肯退兵也,奈何血戰沙場得來的土地,衆人皆不願棄,就算是我暫時爲景升兄你守着吧。有兄弟我在犍爲,料劉璋不敢再正眼以覷荊州,荊、益之間,乃可太平無事。

當然啦,荊、益之間是太平無事了,益州內部的戰亂且無法停息哪。劉備派簡雍去成都跟劉璋談判,但絲毫不提退兵之事,只說希望能夠長居犍爲,在此前提下,願爲劉璋之臣。劉璋說許你一個犍爲郡守,原本沒啥大不了的,然而武陽距離成都實在太近啦,你若不將武陽城吐出來,我是沒法答應你的請求的。

簡憲和在成都足足呆了七天,要麼跟劉璋討價還價,要麼拜訪城內的高門大戶,生活過得很充實,至於使命能否達成——他根本就沒往心裡去。等到第五天上,士孫萌也瞧出來了,劉備派此人來,完全是拖時間、應付事兒的嘛,我再繼續摻和也於事無補啊,乾脆,告辭回許都去算了。

七天以後,簡雍也向劉璋告別,說要回去跟自家主公再商量商量,優哉遊哉地便返回了武陽城——劉璋遣從事王謀隨同前往,去拜會劉備。

這幾日劉備在武陽,徹底清洗了不肯服從的荊州勢力,重新整編部伍,以孫乾、徐庶爲從事,龐統、法正爲參謀,關羽、張飛、趙雲、夏侯纂、甘寧、嚴顏等分領各軍。對付劉璋,龐統獻了一個“拖”字——表面上談着判,暗中積聚實力,他要來打咱就堅守武陽,他要不動咱也不再繼續挺進。終究力量對比還很懸殊,加上成都城高堞密,進攻實非其時也。

那麼要怎麼擴充實力呢?法正是地頭蛇,當即獻計,南下去收取越嶲、益州、牂牁、永昌各郡,及蜀郡、犍爲二屬國。他說益州大姓雍闓、永昌郡丞鄧方、牂牁大姓朱褒、越嶲夷王高定等地方實力派,都跟自己有所交情,也都不滿劉璋治蜀,可往遊說,使他們依附。何宗也說了,益州郡守爲其同鄉審鴻審長賓,大可以爭取。

“巴郡墊江、宕渠境內,漢水、潛水之間,有賨人居焉,剛猛善戰,昔從範目,執牟弩、板楯助漢攻秦,乃又名‘板楯蠻’。其益南各郡,爲故邛都、滇、莋都、夜郎等國,夷人或耕或牧,亦皆悍鬥。若能收此二種爲卒,則益州兵無以當也。”最後,法正建議劉備去拉攏少數民族,徵其民爲兵,自可以一當十,擊敗劉璋。

劉備大喜,即遣孫乾齎厚禮前往巴郡,以賂賨人,遣甘寧將別部西進,取蜀郡屬國,自己準備親率大軍南下,渡瀘惟水以入南中。但是龐統勸他:“成都或發兵來,主公安可遽離武陽?況南中險遠,窮山惡水之間,多有瘴癘,此行艱危——統願代主公前往。”

最終劉備採納了龐統的建議,即任統爲軍師中郎將,以法正爲參軍,使督張飛、趙雲,率八千精銳南征。計劃今冬先取越嶲,再分道而定益州、牂牁,倘若軍行順利,來年可再進兵永昌。

再說士孫萌離開成都,循原路返回,途中在襄陽再次拜見劉表,停留了三五日,然後匆匆折返許都,向曹操稟報出使的經過。曹操也沒太把劉備當一回事兒,覺得如今那小子入了益州,跟劉璋、趙韙、張魯四分,這仗且得打好多年哪,等他們分出勝負,我這兒也該琢磨着收取西南了——從青州到徐州到荊州,如今再到益州,劉玄德還真是到處攪局啊,可是最終獲利者,不還是我曹孟德嗎?

他只是詢問士孫萌:“於襄陽可見孔文舉否?”

士孫萌說見到了,孔融被劉景升表面上待爲上賓,實際上限制他的活動。因爲據說孔融一到襄陽,就要求劉表處罰殺死禰衡的黃祖,所以荊州幕下羣僚,大都對他抱持着敵意。見面以後,他還開口試探,說我早就祭奠完了趙邠卿,是不是該回許都繳令了?

曹操聞言嚇了一大跳,忙問:“卿可許之乎?”士孫萌說我纔沒那麼傻呢。他要想回來,隨時都可以辭別劉表,返回許都,幹嘛要來問我啊?那分明是荊州待不下去了,但又不敢遽然而歸,所以想我幫他拿主意——曹操恨孔融,都下是個人就知道,派孔融出使荊州,就是想趕遠了眼不見心不煩,這點士孫萌也瞧出來了,他怎麼會多事把孔融再接回來?

曹操說好,那混蛋不回來就好——這出門還不到半年,你就呆不住啦?不過也正好讓你知道知道,我曹孟德待你還算不錯的,別人對你的容忍度還未必及得上我呢!曹操不禁一廂情願地想到,說不定在荊州蹉跎那麼一兩年,孔文舉就知道錯了,即便回來,也不再跟我頂牛?

終究孔融文名滿於天下,雖然沒蛋用,但只要他不搗亂,曹操還是願意供起來當吉祥物的。

只有是勳聽聞劉備已據犍爲,不禁長嘆道:“虎已出柙矣。”他根據益州內部的派系分裂狀況,考慮到劉備麾下人才濟濟——文有徐、龐、法,武有關、張、趙……啊,莫名其妙竟然還多了一個甘興霸——不用三五年,料劉備必能擊敗劉璋,入主成都。

問題是,就這三五年間,曹家來不來得及平幽州、收荊州,進而得以將勢力向梁州西方甚至涼州去伸展呢?蜀道難行,若不能同時並有荊、涼,從東、北兩個方面向益州施壓,恐怕欲敗劉備,大不易啊……

難道這天下,最終還將鼎足三分不成嗎?!

(死生何所期之卷十三終)(未完待續)

ps:啊,實在抱歉,今天文章寫得手順,一不小心就錯過了更新的時間……一直拖到現在纔想起來,我跟這兒稽首了,大家夥兒原諒我吧……

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3章 族內之爭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5章 異度所遣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2章 古之惡來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章 南征袁術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7章 誰執棋先第29章 何者爲君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4章 敝帚自珍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3章 春心乍動第9章 德容言功第23章 吾舅同然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2章 天命在魏第9章 見性成佛第28章 無禮冒犯第26章 取而代之第9章 文和詭謀第33章 謀取涼州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8章 面折梟臣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0章 注經化俗第16章 會稽顯姓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9章 二虎媾合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9章 城下大戰第23章 元龍之謀第3章 遼東來書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4章 城上易幟第29章 律有明文第11章 自由心證第8章 跨境追捕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8章 誅心之論第5章 二得二失第10章 得無患乎第22章 醫者仁心第9章 煮豆燃萁第22章 收服荊南第7章 投刺自薦第20章 欲效定遠第4章 夢中殺人第14章 明算之弊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6章 天下爲弈第22章 甥其無恙第37章 項莊舞劍第28章 子以母貴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4章 龍旗九旒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2章 都外胡騎第11章 作育英才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2章 劈章宮門第7章 取撞木來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9章 銅雀臺上第6章 一時俱反第34章 以兵做賊第12章 兔死狗烹第9章 家事難斷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9章 屈身蠻夷第26章 取而代之第6章 欲徵北虜第18章 皆不必問第5章 鮮花牛糞第8章 欲捧殺也第1章 啖肉豪客第1章 下車立威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6章 孰輕孰重第14章 三不可立第3章 吳中之禍第21章 家國國家第6章 反攻序曲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章 行獵上林第24章 中山之狼第5章 漢語拼音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0章 的盧妨主
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3章 族內之爭第25章 天地之力第25章 異度所遣第27章 平原搬兵第24章 要當磔也第13章 深肖乃父第32章 古之惡來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章 南征袁術第16章 陽平之戰第27章 魚復三險第27章 誰執棋先第29章 何者爲君第36章 誰人祖道第14章 敝帚自珍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2章 乃可擄去第15章 不王而王第23章 軍國重器第23章 春心乍動第9章 德容言功第23章 吾舅同然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2章 天命在魏第9章 見性成佛第28章 無禮冒犯第26章 取而代之第9章 文和詭謀第33章 謀取涼州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8章 面折梟臣第31章 爾虞我詐第21章 火中取栗第20章 注經化俗第16章 會稽顯姓第28章 超願棄父第19章 二虎媾合第24章 壯士斷腕第29章 城下大戰第23章 元龍之謀第3章 遼東來書第30章 厚買人心第24章 城上易幟第29章 律有明文第11章 自由心證第8章 跨境追捕第38章 須三萬金第28章 誅心之論第5章 二得二失第10章 得無患乎第22章 醫者仁心第9章 煮豆燃萁第22章 收服荊南第7章 投刺自薦第20章 欲效定遠第4章 夢中殺人第14章 明算之弊第38章 矜功失節第16章 天下爲弈第22章 甥其無恙第37章 項莊舞劍第28章 子以母貴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4章 龍旗九旒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2章 都外胡騎第11章 作育英才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2章 劈章宮門第7章 取撞木來第11章 自由心證第29章 銅雀臺上第6章 一時俱反第34章 以兵做賊第12章 兔死狗烹第9章 家事難斷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9章 屈身蠻夷第26章 取而代之第6章 欲徵北虜第18章 皆不必問第5章 鮮花牛糞第8章 欲捧殺也第1章 啖肉豪客第1章 下車立威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6章 孰輕孰重第14章 三不可立第3章 吳中之禍第21章 家國國家第6章 反攻序曲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章 行獵上林第24章 中山之狼第5章 漢語拼音第28章 誅心之論第20章 的盧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