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蒼天不仁

這一路上,那名家奴詳細說明了事情的原委。

真是無巧不成書,是寬原本在荊州遊學,深得刺史王叡的喜愛——這位王刺史,便是臨沂王氏的前任大家長,也是現任大家長王融之兄。誰想碰上諸侯討董,長沙太守孫堅兵入郡治漢壽,逼死了王叡,是寬只好跟隨着王叡的家眷、門客,一起逃到南陽,暫依太守張諮。可是隨即孫堅又兵入南陽,斬殺張諮,於是一大羣人只好再次逃難,一路之艱辛難以細表,直到本年夏季纔始返回臨沂。

雖然是紆和王雄交情頗深,已然商定了婚姻,但是終究尚未成禮,兩家還不算親眷,所以是寬並不打算在王家久居。他暫歇了風塵之苦以後,據說又轉道州治郯縣,前去拜見幾位徐州的名士,並且很可能還覲謁過刺史陶謙。後來因爲聽聞黃巾賊入北海,恐怕家族遭難,所以匆匆離開郯縣,北行到了諸縣。這時候琅邪郡內的青州人很多,本來就互通聲氣,所以他聽說長兄是著帶着家眷暫住在城北傳舍,就很輕鬆地找上了門。只可惜,是著前腳離開,他後腳纔到,失之交臂,於是就先幫忙安頓家眷、家財,並且在傳舍留下書札,還安排一名家奴相候。

前因後果分說明白,是著和是紆方纔大大地舒了一口氣。但是是勳可舒不出氣來,他腦袋裡一個勁兒地在轉圈:“沛國、曹氏……我靠不會這麼巧吧!”

他能想到的沛國曹氏,還能有什麼人了?不就是曹操、曹仁、曹洪、曹純那一大家子嗎?曹家兄弟這時候肯定還在東郡啊,不會到徐州來,那麼這兒的究竟是曹誰呢?似乎隱約有些印象,曹操的老爹曹嵩、兄弟曹德貌似爲避董卓之難,逃離了老家,避到別處去了,後來被陶謙所害……既然被陶謙所害,那應該就是避到徐州來了吧!

不會吧,難道自己竟然有機會見到曹太公?能不能利用這個機會跟曹操扯上關係呢?我靠老天爺啊,你給我的這份驚喜還真是大到沒邊兒啊!可是……老天爺真的能夠這樣眷顧自己嗎?

答案是:不能!

很快,一行人就趕到了曹家莊院,是寬迎出門外。就見這位是三公子相貌俊雅,比是著添三分靈性,比是紆添三分書卷氣,除了鬍子短一點以外,幾乎就是老爹是儀的克隆。是勳大禮拜見三兄,是寬急忙雙手攙扶,熱情地拍着他的肩膀:“宏輔啊,前遇公祐先生,說孔北海甚爲嘉獎賢弟的詩歌,爲兄也有此好,異日可以好好切磋、唱和一番。”

是勳心說不妙。

從來穿越文中,抄襲詩歌的主人公很多,但是絕大多數瞧着都不靠譜,且不說跑唐朝、宋代抄那些“人生若只如初見”的句子,是不是真能贏得滿堂彩——納蘭性德就算在清詩家中都不算第一流的,憑啥唐人、宋人會吃他那一套——就說他們抄了一首又一首,整天混在文人圈子裡蒙吃蒙喝而竟能不露破綻,那很明顯就是“紙上談兵”。抄文好抄,論文難論,文人互相唱酬,不是光抄上幾句成句就行的,人要是問起來你的詩好在哪裡,他的詩有何短處,不是真有一定古詩詞底子的人,真能答得上來嗎?你就算背全了《人間詞話》之類的書也不管用啊,古往今來的詩歌浩如煙海,王國維他們才評過幾首?

是勳可以在孔融面前抄詩,將來也可以在曹操面前抄詩,因爲尊卑有序,在他們面前就算回答不上問題來,也可以找種種藉口推搪,或許別人還以爲你是謙虛,是不敢跟尊長較真兒。但是在同輩面前,比方說是寬面前,要是抄詩,是寬若打算跟你深入探討每一句每一段呢?你又該怎麼辦?正所謂“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

終究被曹操、孔融問啞巴了不丟人,即便打不過一流詩人,人還會認爲你是二流詩人,可要是被是寬這類連名氣都沒有的傢伙問啞巴了,那還不當場露餡兒麼?好比那位裘千丈,他要是出場就被黃藥師打敗,大家頂多以爲“鐵掌水上飄”不如“五絕”,得算次一流高手,可是三拳兩腳就被還沒練過《九陰真經》的郭靖打敗,立碼誰都明白他是西貝貨了。

是勳本來就不是很想跟着是氏兄弟南下,避禍琅邪,這地方雖然暫時太平,可是也沒有什麼機遇,而且說不定幾年以後,曹操就要殺過來了,所到之處據說是血流漂杵、雞犬不留啊,接着曹操、袁術、劉備、呂布還得在這兒常年鏖戰呢。所以青州士人,也包括是儀在內,先是南奔徐州,接着就又被迫渡江去了江東——真要到那一天,自己說不定也得被迫渡過長江去,難道真的按照歷史上是家的軌跡,從此就跟着那碧眼紫髯小兒一輩子嗎?

所以他路上就一直在想,是不是等是家安頓下來以後,自己就找個藉口離開?比方說,先去投奔太史慈,跟他學一段時間武功。終究亂世之中,有功夫傍身的話,存活機率應該會高上那麼幾成,起碼自己得把騎術給練上去,那樣打不過總還跑得過不是嗎?

雖說幾年以後,太史慈也要南下江東,但終究自己跟太史子義是朋友而非親眷,到時候再想從他那兒脫身,就要簡單得多了。

因爲是寬那一句探討詩歌的無心之言,是勳當即打定了趁早離開的念頭。

是寬將兄弟們讓進莊內,是紆就提出要拜見莊院的主人。是勳覺得自己小心肝撲通撲通地跳個不停啊,忙不迭地整頓衣冠——可得給曹太公留下個好印象,最好從他那兒討份薦書,自己直接就奔東郡去拜見未來的大魏太祖武皇帝。可是是寬卻搖頭說:“此間主人還在州內任職,此刻不在莊內。”

耶?在州內任職?那又是誰了?難道是說曹操的兄弟曹德?曹家跟陶謙不是向來不對付嗎?難道是自己的判斷失誤?

關於曹太公曹嵩和曹德之死,史書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記載。一種說法,曹操派人去迎父,陶謙爲了討好曹操,派部將張闓護送,然後張闓見財起意,就在路上把這曹家父子給宰了——演義採用了這種說法。但是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陶謙壓根兒就是幕後黑手,是他主動派兵去截殺了曹嵩和曹德的。

是勳前一世是三國粉,他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比較傾向於後一種說法。因爲當時關東諸侯結成了相對立的兩個集團,一是袁紹—曹操集團,劉表也屬於這個集團,二是袁術—公孫瓚—孫堅集團,陶謙也屬於這個集團,雙方見過不止一仗。所以後來曹操攻徐州,公孫瓚所署的青州刺史田楷要派劉備去救援。

既然陶謙跟曹操分屬不同的陣營,彼此是敵非友,那麼說陶謙派人護送曹嵩父子,那就是很不合情理的事情。因爲那時候公孫瓚雖然被袁紹在界橋打敗,勢力還並沒有消退,而且袁術在南方虎視眈眈,陶謙沒理由那麼快就改變陣營,去向曹操獻媚——再說了,就算獻媚,也得找老大袁紹獻媚啊,找曹操有多大用了?

可是如今聽起來,曹家竟然有人在州里做官,也就是說在陶謙手底下做官——難道說,自己的判斷錯誤?還是說歷史的複雜性要超過了史家的筆頭,有太多不爲人所知的秘辛隱藏在深不見底的淵藪當中嗎?

他正琢磨着呢,就聽是著開口問道:“不知是哪位曹君,在州中擔任何職啊?”是寬淡淡一笑:“便是如今陶使君身邊的紅人、兵曹從事曹豹字叔元。”

曹、曹豹!我勒個去~是勳差點兒沒一口老血噴將出來。

《三國志》上貌似就提了一回這個曹豹,具體內容是勳不記得了,但是演義中曹豹的事蹟他印象還是頗深的——話說這曹豹爲陶謙舊將,後來跟了劉備,當劉備往討袁術之時,留下張飛守城,張飛使酒任性,鞭打曹豹,於是曹豹就勾結呂布,謀奪了下邳。這人最後的下場,貌似是被張飛一矛給捅死了。

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演義中,這位曹豹先生都是配角中的配角,打醬油的路人,而且跟曹操那個曹家八杆子都扯不上聯繫(既說他老家也在沛國,說不定其實還是有關係的,但應該不會有多緊密)。倘若比擬成RPG遊戲,那麼曹嵩很可能是引導主線情節的重要角色,曹豹就是路邊兒只有一句廢話的沒用NPC而已,對不對話的絲毫也不影響情節發展。

我靠果然不能對這賊老天抱有什麼奢望啊,我就知道他不會這麼善待自己呀!

是勳帶着滿腹的失望和怨氣進了是寬給自己安排好的住處,婢女月兒迎將上來,眼淚汪汪地行禮:“公子,您……您終於回來啦……”是勳瞟了她一眼,心情略有好轉。本打算按照慣例稍稍調戲一下的,但是走了一整天的路,又才橫遭打擊,這回兒就覺得渾身乏力,精神倦怠,真是提不起興頭來。他只是輕輕一揮手:“打水來我沐浴吧。”

對於自己今後的行止,他暫時不打算做任何決定,準備先好好睡上一覺,明早起來再想。可是當晚正要寬衣睡下,突然聽得有人叩門,然後傳來是寬的聲音:“宏輔,睡下了麼?爲兄有話要與你說。”

是勳猛然一驚,就覺得後背冷汗涔涔——不會吧,這廝不會大半夜的就要來跟我切磋詩歌吧?我靠這可如何是好啊?!

第12章 尚書空臺第4章 人言可畏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5章 春秋斷獄第4章 詩歌免談第7章 宛城宣詔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8章 長生丹藥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1章 慮勝慮敗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1章 家國國家第22章 飛將奄至第25章 大盈若衝第8章 木蘭何人第2章 隆中之對第21章 諸葛連弩第29章 難爲田橫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7章 披髮叫天第6章 字典價貴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3章 族內之爭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7章 昔孔子歿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1章 幽州水師第2章 水力磨坊第35章 江船上陸第13章 木秀於林第9章 西域貢使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1章 霸王之死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0章 海隅神威第8章 破局關鍵第16章 廢立之思第12章 呂布來矣第9章 驚雷投箸第28章 江南俊才第5章 不識大體第16章 歷史慣性第30章 凌雲雕龍第5章 鮮花牛糞第3章 出泥不染第2章 言不及義第30章 師恩如海第12章 阿承醜女第20章 是郎才盡第9章 請救無辜第6章 嫌隙已生第32章 古之惡來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6章 臨陣三射第26章 往徵不難第7章 包辦婚姻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6章 老成謀國第1章 先得一驢第8章 囊中羞澀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7章 恐其有詐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2章 都外胡騎第16章 臨陣三射第6章 雙親罹難第10章 西行取經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9章 白玉美人第7章 何必日正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1章 老馬戀棧第15章 知交零落第9章 煮豆燃萁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3章 一身是膽第9章 見性成佛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8章 無心插柳第7章 吾青州人第3章 破此五賊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9章 擅出奇兵第3章 秘計有三第35章 咄咄逼人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0章 作死節奏第30章 南風驟起第35章 咄咄逼人第27章 魚復三險
第12章 尚書空臺第4章 人言可畏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5章 春秋斷獄第4章 詩歌免談第7章 宛城宣詔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8章 長生丹藥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1章 慮勝慮敗第33章 賢良孝廉第21章 家國國家第22章 飛將奄至第25章 大盈若衝第8章 木蘭何人第2章 隆中之對第21章 諸葛連弩第29章 難爲田橫第14章 犬父虎子第17章 披髮叫天第6章 字典價貴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3章 族內之爭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7章 昔孔子歿第19章 黃巾渠帥第11章 幽州水師第2章 水力磨坊第35章 江船上陸第13章 木秀於林第9章 西域貢使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1章 霸王之死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0章 海隅神威第8章 破局關鍵第16章 廢立之思第12章 呂布來矣第9章 驚雷投箸第28章 江南俊才第5章 不識大體第16章 歷史慣性第30章 凌雲雕龍第5章 鮮花牛糞第3章 出泥不染第2章 言不及義第30章 師恩如海第12章 阿承醜女第20章 是郎才盡第9章 請救無辜第6章 嫌隙已生第32章 古之惡來第25章 天地之力第16章 臨陣三射第26章 往徵不難第7章 包辦婚姻第24章 河內司馬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0章 離間江陵第19章 戰爭迷霧第26章 老成謀國第1章 先得一驢第8章 囊中羞澀第23章 陣前詭言第27章 恐其有詐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2章 都外胡騎第16章 臨陣三射第6章 雙親罹難第10章 西行取經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9章 白玉美人第7章 何必日正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1章 老馬戀棧第15章 知交零落第9章 煮豆燃萁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9章 朕懼是卿第16章 陽平之戰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3章 一身是膽第9章 見性成佛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32章 殿上失儀第18章 無心插柳第7章 吾青州人第3章 破此五賊第11章 借胡殺人第19章 擅出奇兵第3章 秘計有三第35章 咄咄逼人第31章 大戰餘波第20章 作死節奏第30章 南風驟起第35章 咄咄逼人第27章 魚復三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