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會稽顯姓

董襲董元代,就是會稽本地人,估計出身不會很高,所以日夜盼着變天,孫策纔剛南下,他就跑去高遷亭相迎,隨即協助孫策剿滅了會稽的山賊黃龍羅、周勃等人,就此得到重用。其母吳夫人害怕這二兒子(雖然不是親生的)年紀小,保不住江東基業,特地找了些人來打問,其中既包括文吏魁首張子步,也包括了這位本地武將董元代。

董襲倒是拍胸脯給吳國太保證了,說:“江東地勢有山川之固,而討逆明府,恩德在民,討虜承基,大小用命,張昭秉衆事,襲等爲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時也,萬無所憂。”可見他對孫氏政權和孫權本人,那是相當耿耿忠心的。

這位算是江東一流墊底、二流往上的勇將,他要是還在老家會稽鎮守,既得人心又熟地利,是勳還真不敢跟他硬碰。想要詢問面前這小吏董襲何在?可是貿然開口,又未免墮了自家威風,還是先來報一報名字比較好吧——

“吾乃幽州刺史是勳,奉朝廷所命,率師伐吳,豈懼會稽一匹夫耶?!”

那小吏聽聞此言,嚇得差點兒沒尿出來,當下也不敢梗脖子了,趴在地上連連磕頭。是勳這才詢問他的姓名,原來此人複姓司馬,單名一個闕字,表字朝洛,就是會稽本地人,出身寒門,爲鄮縣所署的百石有秩,主要就負責此處的港口管理和收取商稅。

司馬闕本來還以爲是什麼山賊、水匪前來騷擾——他正在官廨中摟着婊子、喝着小酒混日子呢,迷迷糊糊地就讓幽州兵給拿了,壓根兒就沒瞧見來侵的偌大船隊——心中雖怕。卻仗着酒意。以爲報出董襲之名。足以將對方嚇退,或者起碼嚇得對方不敢殺害自己吧。等聽說啥,幽州刺史親至,來伐江東,當場魂兒都飛了。

不過他終究是地方小吏,對於國家大事的瞭解非常有限,磕完了頭就茫然問道:“吾會稽有人作反否?何勞天使親討也?”

是勳聽了這話,多少有點兒哭笑不得。隨口便答:“孫會稽反。”孫權的正式官職乃是會稽太守,不過他長年呆在吳縣,會稽之事都交給郡丞顧雍幫忙打理。是勳聽陸議說起過,顧雍也派了自己的兒子顧邵跟隨張紘北上許都,想要暗中勾結王師,所以他這回來打會稽,就也考慮到了這年月的顧雍尚未誠心臣服於孫氏政權,或可與之聯絡,把騷擾的聲勢造大。

可是再仔細詢問司馬闕,才知道孫家對此也已經有所警惕了。就在半個多月前,突然把顧雍召回吳郡。孫權另署了親信淳于式前來擔任會稽郡丞。此外董襲也並不在郡內,主掌兵事的,乃是樓船都尉鍾離緒。

是勳心說這人是誰啊?東吳未來倒是將會有一名將領叫做鍾離牧,多年鎮守南方各州郡,魏滅蜀後揮師邊境,破了妄圖趁機作亂的五溪蠻——這鐘離緒跟他有啥關係沒有?(其實鍾離緒正鍾離牧之生父也,但這種犄角旮旯裡的人物,也難怪是勳不記得了。)

基本情況打聽清楚,是勳便將袖子一擺:“推出去斫了。”司馬闕大驚失色,趕緊趴在地上告饒:“孫會稽反,末吏不反也!”——此人倒也有些力氣,加上生死關頭,躬身曲背,十指硬生生插入土中,竟然兩名軍士連扯了好幾下都沒能扯動。

是勳撇一撇嘴,擺擺手,命士卒暫且退下,然後質問司馬闕:“吾聞背反朝廷者,非止會稽也,江東並反。何汝獨不反耶?”司馬闕說我光知道自己是大漢的臣民,我的吏職是縣令給的,哪兒曉得上位者的奸謀呢?還請長官明察!

這年月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非常之弱,所以平頭百姓和他這種微末小吏,那是真的只知縣令長之命,而不明白郡守、刺史究竟在想些啥,不知道什麼叫做武裝割據。不過大漢朝終究四百多年天下,漢朝皇帝這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了,司馬闕又不是山越,或者是勳出身的別的什麼蠻夷,會不懂得皇帝和朝廷的含義。

因爲有這一層相隔,是勳是真不擔心如此微末小吏也對孫家忠心耿耿——他原本就沒打算殺司馬闕,對方職務再低,終究也是官兒了,好不容易逮着個可能的帶路黨,豈有一刀兩斷的道理?前此不過恐嚇而已。

所以是勳就問啦,你說自己不反,懇求我不要將你處刑,那麼你對王師征討江東,能夠派上什麼用場嗎?司馬闕趕緊說我能我能,遠了不敢說,這鄞、鄮二縣的風土民情,全都裝在末吏心中,願爲大軍嚮導。接着也不等是勳問,就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兩縣長吏叫啥名字,是何出身,以及縣中各豪門顯姓的氏名、來歷,全都備悉陳奏。

最後說末吏這便可以爲大軍帶路,去取鄮縣。

是勳說倒還不急,我只是先來探查形勢,大軍還在後面——真要暴露出自己只有幾千兵馬,難免對方再起別的心思啊。於是便挾裹了司馬闕上船,揚帆而去,南下前抵鄞縣。

雖然從司馬闕的嘴裡已經打聽出來了,鄮縣守兵不過六七百人,而且裝具不全、訓練度極差,但那好歹也是座縣城啊,恐怕沒有那麼容易拿得下來。倘若耽擱上一兩天,被鄞縣的豪門顯姓得着消息,那下一趟的收穫就沒有如此豐厚啦。

是勳真在這處港口搶到了不少貨物,吃了個腦滿腸肥。於是一方面讓鄮縣的船主們都各遣人回返,帶去書信,號稱朝廷征伐江東孫氏,徵調汝等的船隻,貨物也都暫且扣下,等孫氏族滅後可再攜書來向我討要,同時就讓那些船裝載着貨物,在兩艘軍艦的押送下。送回如皋港去。

餘船繞過海角。前至後世的象山港。再度大肆劫掠一番,完了揮師登岸,就在司馬闕的引領下,浩浩蕩蕩向鄞縣進發。

鄞縣在鄮縣之南,並且縣城比鄮縣更加偏離海岸,守備也更爲鬆懈。是勳領着近兩千兵,僅僅行進了兩個多時辰,便趁夜來至縣城之下。鄞縣自然已經得着了港口爲敵所佔的消息。但對於敵軍數量多寡,究竟從何而來,仍然徹底的一頭霧水。縣長一方面派人前往郡治山陰高急,一方面緊閉城門,打算等明天天亮再派人前去探查。

小破縣城的小破城門,其實關不關的意義不大,也就能擋住百人上下的盜賊而已。幽州軍高舉火把,直接攀城而上,還沒到午夜就衝進了縣衙,縣長逾垣而走。逃得不知去向了。

隨即自陸路再北指鄮縣,一日間亦輕易摧破。兩縣城內所居民戶不下萬人。是勳直接擄了兩成塞進海船,運回如皋島。這年月打起仗來擄掠民戶本是常事,因爲有民纔有兵,纔有糧,要是把對方的人口擄得七七八八了,哪怕對方疆域再廣,也跟冢中枯骨沒啥區別。只可惜這時代即便是海船,裝載量也實在太少——別說萬噸輪了,若足千噸,是勳就能把兩座縣城的民戶全部擄光,還剩下八成,不是他不貪心,實在是吃得下,但裝不下。

於此同時,是勳還把陸議給放下船去,讓他改扮裝束,先去拜謁會稽的各大豪門,然後再北上吳郡,去跟四姓通氣。原本訂此計劃的時候,諸葛亮還有所疑慮,說這小年輕有這般膽略和魄力嗎?能夠賦予如此重任嗎?瞧他那樣子文謅謅的,又出身世家豪門,不似能效縱橫家所爲啊。是勳說你且放心,伯言必不負吾之所望也。

陸議隨身還帶着不少曹操親筆簽署的空白公函,幫忙是勳到處去封官許願。根據情報,是勳指定以山陰令魏滕署會稽郡守,以前徵羌令焦矯爲山陰令,以郡功曹丁覽爲會稽郡丞,以隱居會稽的經學家徵崇爲餘姚長,最好再能招安山賊大帥潘臨出任烏傷長。

話說那些會稽的大姓豪門,是勳都是才聽陸議和邵壹說起來的,他自己一個都不認得。反倒是山賊潘臨,光榮遊戲裡出現過啊,倒是久聞大名了。

至於吳郡的豪門,是勳徹底放權,讓陸議你瞧着辦,哪怕你全都安插四姓中人,我都照準。

象吳郡四姓這般地方豪族,那是遲早都要打壓的,然而現在不防先跟他們建立統一戰線,聯起手來對付孫氏。日後朝廷要怎麼治理吳會,且待日後再說——估計也不關他是宏輔的事兒了。

再說那位被是勳相中的山陰令魏滕,爲本郡上虞人氏,其祖父魏朗學富五經,名噪一時,曾在桓帝朝爲尚書令陳蕃所薦,說他“公忠亮直,宜在機密”,乃徵爲尚書,後在“黨錮之禍”中遭到禁錮。待陳蕃爲宦官所害,牽連到了魏朗,朝廷召其進京,他自思不免,行至丹揚牛渚山的時候,自盡身亡。因爲此事,魏家在郡內的名望和地位都瞬間拔高,隱然執郡中豪門之牛耳。

當然啦,會稽郡內最大的豪門還得算山陰謝氏——後來東晉的謝安、謝玄等人,就都屬於這一支。不過謝氏的大家長,前尚書郎、徐令謝煚把女兒嫁給了孫權爲妻,算是正式攀上了孫家的賊船,想要暗中拉攏的可能性小之又小,是勳就不讓陸議去撞大運啦。

拉回來說,魏滕時爲山陰令,不但統管縣事,還協助郡丞淳于式治理全郡,他突然接到了來自鄞、鄮兩縣的遇襲消息,又是驚愕,又感迷惑——這會兒陸議還沒來拜見他呢,他壓根兒不清楚來的是哪路兵馬——趕緊跑去求見淳于式。

淳于式也奇怪,說莫非是潘臨率兵下山了麼?魏滕說若爲潘臨,那也該是從陸路前往,不可能經海道先襲擊了港口啊。淳于式又問:“得無山越擾民耶?”魏滕說山越貪戀家園,怎麼也不可能跑這麼老遠來吧。

淳于式是位循吏,民政方面頗有長才,但應對這種突發事件的經驗和能力卻無限接近於零,只好召聚屬吏共商。當即便有一吏應聲而出:“吾願領兵往探,若敵不多,即剿之以覆上官!”淳于式一瞧,這人年方二十出頭,體格健偉,容貌頗有些獰惡,只可惜拐着一條腿,是個瘸子……(未完待續。。)

ps:司馬闕登場了,這位是id名爲“易水瀟雨”的讀者,感謝他一直以來對本書的支持。

第4章 原力之理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1章 舅傳婿也第5章 刺奸密奏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7章 巫山雲雨第5章 天賦上限第31章 玩弄人心第22章 心痛之由第8章 曹氏之強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8章 鄴下舌戰第6章 樂浪故人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5章 戲中有戲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6章 我主不見第3章 假途滅虢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1章 叔勉之心第5章 漢家道微第36章 封侯之賞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4章 兗州叛將第29章 人亡政息第2章 是儀北上第11章 三道伐蜀第14章 海外異聞第31章 兵權誰屬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6章 君權相權第2章 或爲智囊第7章 圓周幾何第11章 捕風捉影第6章 建安石經第15章 今古之爭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5章 汝國何在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4章 蘭臺藏書第12章 江上肅清第21章 儒者之心第6章 督郵行縣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2章 禪何禮也第9章 天子所賜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4章 風傳虛證第4章 閉門課徒第9章 德不可見第28章 不徵而徵第4章 不利曹氏第2章 飛龜舞蛇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6章 **好淫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7章 遂鄉認親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6章 天下爲弈第6章 皆不可用第24章 軍功酬爵第6章 欲徵北虜第24章 中山之狼第35章 江船上陸第4章 豆中有膏第19章 梟雄入蜀第6章 華夷之辨第20章 厚固吾勢第3章 出泥不染第3章 納頭便拜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3章 舍卿其誰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章 託孤之重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章 兄弟鬩牆第12章 悲摧人生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0章 變廢爲寶第5章 朝鮮新冢第28章 古代科技第7章 吾無此癖
第4章 原力之理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1章 舅傳婿也第5章 刺奸密奏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7章 巫山雲雨第5章 天賦上限第31章 玩弄人心第22章 心痛之由第8章 曹氏之強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2章 醫者仁心第28章 鄴下舌戰第6章 樂浪故人第31章 曾母投杼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5章 戲中有戲第30章 以魏代漢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6章 我主不見第3章 假途滅虢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1章 叔勉之心第5章 漢家道微第36章 封侯之賞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4章 兗州叛將第29章 人亡政息第2章 是儀北上第11章 三道伐蜀第14章 海外異聞第31章 兵權誰屬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6章 君權相權第2章 或爲智囊第7章 圓周幾何第11章 捕風捉影第6章 建安石經第15章 今古之爭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5章 汝國何在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4章 蘭臺藏書第12章 江上肅清第21章 儒者之心第6章 督郵行縣第30章 標名青史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9章 覆蓋攻擊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6章 混世魔王第22章 禪何禮也第9章 天子所賜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4章 風傳虛證第4章 閉門課徒第9章 德不可見第28章 不徵而徵第4章 不利曹氏第2章 飛龜舞蛇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6章 **好淫第17章 火燒長安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3章 春心乍動第27章 遂鄉認親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3章 烏帽子親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6章 天下爲弈第6章 皆不可用第24章 軍功酬爵第6章 欲徵北虜第24章 中山之狼第35章 江船上陸第4章 豆中有膏第19章 梟雄入蜀第6章 華夷之辨第20章 厚固吾勢第3章 出泥不染第3章 納頭便拜第26章 君權相權第13章 舍卿其誰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章 託孤之重第17章 外禦其侮第2章 兄弟鬩牆第12章 悲摧人生第28章 毋失我望第10章 變廢爲寶第5章 朝鮮新冢第28章 古代科技第7章 吾無此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