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咄咄逼人

是勳向高句麗提出三個條件,其苛刻程度較之城下之盟也不遑多讓,沛者得來聞言,不禁大吃一驚。他爲了保全國家社稷,自請出使遼東,早就有了遭受折辱的覺悟,打算應對魏人種種不合理的談判要求啦,只是沒有想到——堂堂是太尉獅子大開口,任何一項條件都是他根本無法答應的。

這究竟是真心還是假意呢?

得來是也知道,外交舞臺上並沒有什麼真心實話可言,各種談判,折衝樽俎,雙方都要盡最大可能爲本國贏得利益,坐地起價倒也是常事。可是如今高句麗處於弱勢,他是來求和的,當然不能一口否定,說我們辦不到,必須得多少找出點兒理由來,請求對方再挫挫價吧。

於是長吸一口氣,腦海中飛速回旋,隨即緩緩地回答道:“吾王既請臣魏,自當親赴洛陽,覲見天子。然今戰事初息,國家殘破,須重整頓,恐須臾不可離也,臣請代王先朝,以期後日……”先找理由拖着第一條。

“國內、紇升骨,已爲王師所墮,句麗小國,城邑稀少,再無可以爲都者也。且新都亦非旦夕所可造成,丸都山暫不可棄,太尉其憫下情……”第三條也先拖着再說吧。

可是對於割地一事,還真找不出什麼好理由來拖延,得來只能說:“至於馬訾水南,祖宗基業,不可輕棄,尚須稟明國王,再作區處。”

是勳冷冷一笑,逐條反駁:“汝雲國家殘破,故王不得遠離也。然汝國何以殘破?爲不臣中國,擅起兵戈,以致王師撻伐。若汝王不肯朝,國家豈止殘破而已,滅亡只在旦夕!國內、紇升骨之墮,亦同理也,今不墮丸都山。而待王師墮之,悔之莫及!”你國是不是安定,有沒有地方建都,關我屁事啊?你們自己惹出來的事兒。反倒要我“其憫下情”,焉有是理?

“至於割地之事,汝既不能決,來此何爲?且去問過國王,再來見吾!”

是勳是一丁點兒都不肯鬆口。得來不禁苦笑道:“太尉得無必滅我國耶?高句麗偏僻小邦,無可與中華上國相比,何苦逼之甚也?譬如貴人所衣錦繡,而奪貧者麻葛,所食膏肥,而奪貧者粗糲,麻葛不足衣也,粗糲不足食也,取之無益,是反傷其德也。”

是勳撇一撇嘴:“人有衣麻葛而貪錦繡者。食粗糲而貪膏肥者,若不奪其麻葛、粗糲,不凍餒其身,恐其再來。至於取之何益,用之在我,何勞爾慮?以直報怨,斯爲吾之德也,何所傷耶?”

搞搞清楚,是你們先來惹我們的,也是你巴巴地跑來請求謝罪、稱臣的。給你點兒懲罰還要推三阻四,真當中國是老實頭啊,打了白打?

得來分辯道:“吾王前所行妄,今痛悔矣。是以遣臣求貢。天子所欲,蔽邦傾囊以獻,但求存社稷、全廬墓耳。人孰無過?過而能改,當予其途。天朝寬宏,太尉仁德,敢請三思。”

是勳說了:“天子所欲。非止句麗朝也,所欲郡縣之,汝欲全社稷、廬墓,豈可得耶?人有過固可使改,人而有罪,當正國法,妄以刀兵向中國,如謀逆也,即當車裂,吾今不命汝獻位宮首級,但使入朝、墮都、割地耳,何其推託若是?!”是啊,人要是犯了過錯,是應該允許改正,問題過錯要是太大,那就直接上刑法啦,甚至押赴西市斬首。你以爲什麼錯都可以一句“我一定改”就能被原諒的嗎?

“所欲郡縣之”一句出口,得來徹底慌了,忙問:“此真天子之意耶?得非太尉誆臣?”是勳冷笑道:“天子使我持節以督東北,吾之意,即天子意也;即天子尚非此意,吾獨不能導之使從耶?”你還是把那些幻想全都收起來吧。

得來伏地痛哭道:“太尉固不肯留吾國,予吾等生路乎?”

是勳淡淡一笑:“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是也。”

得來心說這是啥?聽着象詩,可是怎麼這麼俗啊……於是一咬牙關,昂起頭來,手按佩劍,厲聲道:“句麗雖小,亦廣千里,帶甲十萬,中國雖大,伐之易也,滅之恐難。壯士搏命,流血五步,而況一國耶?太尉獨不念兵戈再起,勝負難測,且中國男兒亦將血沃疆場耶?臣聞太尉當世賢達,國家重臣,豈可無憐憫之心,而欲黷武以博己功耶?是乃不仁,抑且不忠矣!”

他朝是勳瞪眼,是勳也老實不客氣地瞪回去——“中國男兒血沃疆場,好過爲汝邦所擄。吾之仁,在一天下而止紛亂;吾之忠,在輔天子而定乾坤。奮戈止侵,不可謂之黷武,其憫寇仇,不可謂之爲仁。至於功名,吾自得之矣,何須滅汝國以博之耶?汝雲‘伐之易也,滅之恐難’,然大丈夫處世,豈因事難而不爲乎?汝若不信,且返汝國,與位宮洗淨首級,看我明歲行止!”

小丫的你還敢恐嚇我,我有偌大一個魏國做後盾,難道還怕你小小的高句麗不成嗎?

說着話狠狠地一拍桌案:“汝按劍何爲,乃欲效曹沫之劫齊乎?吾非天子,便死,句麗終不可存!”當即下令,將得來拖將出去。

得來也就裝裝勇士,恐嚇是勳罷了,他一介文臣,無拳無勇,對面的是太尉據說可是上過陣的,哪兒敢真的拔劍撲上去啊。還待求告,是勳的部曲早就聞言闖入,抹肩頭、攏二背,把這位高句麗“賢臣”按翻在地,隨即給生拉硬拽出去了。

是勳這回召見得來,只要求是復侍坐,此外堂中並無旁人。是復是徹底傻了,我靠這還是我爹嗎?就是我所知道的那個朝廷重臣,天下大儒?雖然打小老爹並不僅僅給我講聖人之言,也論及諸多世間詭詐,我知道老爹的心肝不可能是雪雪白的,可是沒想到竟然這麼黑……

忍不住就躬身詢問是勳:“阿爹果欲亡句麗耶?朝中多不以此邊廷小患爲慮,今得其臣,足矣,因何而逼之甚耶?”

是勳微微一笑,心說我爲什麼一定要滅掉高句麗,這緣由麼,只能告訴你一半兒。首先,中國周邊的禍患很多,在國力允許的前提下,及時加以掃滅,要強過僅僅羈縻、藩臣一萬倍。因爲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都不能保證中國永遠強盛,而沒有暫時性的動亂、衰頹,原本以爲的癬疥之禍,往往會利用類似時機茁壯成長起來,最終釀成腹心之患。

就自己所知的歷史,東北有高句麗、有渤海、有契丹、有女真、有滿洲,北方有匈奴、有鮮卑、有突厥、有蒙古,西北有回鶻、有党項,西南有南詔、有吐蕃。其中能夠對中國形成強大威脅的,往往來自於東北和北方。故此提前滅亡高句麗,收取遼、吉,或可阻遏其後契丹、女真等族的興起。

其次,高句麗若存,則樂浪孤懸域外,始終都不保險啊。

但他對兒子所說的卻僅僅是:“句麗非真服也,不過效勾踐臣吳而已,今不殄滅,異日必爲禍患。朝中多苟且,以爲中國之大,世無其匹,中國之強,永盛不衰,所見何其狹也。吾嘗做書,述大地爲球,其球之大,數十倍於中國,譬如大秦,正不在中國之下,則居安豈可不思危耶?禍患豈可不杜於漸乎?”

是復心說,你那部《物理初言》嘛,我還真的沒有細讀過……好吧,就算你眼光放得比較遠,然而——“僻遠之地,恐奪之亦不可守,其民必不肯附,徒爲中國之累也。”

是勳答道:“中國非固大也。虞夏之時,不過河南、河東地耳;商紂尚伐人方,知其未服;周不能收楚,昭王死於漢水。今海、徐、荊、沅等皆中國之地也,不以爲偏僻難治。焉知句麗之地,異日不可中國耶?要在人爲耳。”

是復又問:“然得來之意似誠,中國當以寬仁待之。阿爹當世大儒,名聞中外,何以惡語相向,失宰相氣量耶?兒非敢質疑阿爹,有所不解,敢請垂賜。”

是勳撇一撇嘴:“昔藺相如匿璧而欺秦,孰謂非賢相乎?中國強時不能殄滅四夷,恐一旦衰,四夷終不服其德也。譬如用兵,強時須正,弱則必奇;中國弱乃委屈以向,如漢高之盟匈奴,中國強必明言伐之,如陳湯之斬郅支。若欲伐之,而先容之,反失中國之信也。”最後一句話收尾:“況座中止吾兒耳,吾之盛氣凌人,其誰知之?”你是覺得我不夠寬宏大量,不夠大儒氣度吧?可是也就你瞧見啦,只要我不寬放得來,還有誰能夠知道啊?

是復最後問:“阿爹欲如何處置得來?彼終句麗之賢臣也,殺之不祥。”是勳說蠻夷的賢臣,對於中國來說就是大奸賊——不過我倒是也沒有必要殺他,把他囚禁起來就得啦。只是千萬不能讓他跑去洛陽,遊說羣臣和天子,就怕有那心軟加沒見識的,真覺得高句麗只要謝罪、稱臣,此後東北方向就再無邊患了呢——“吾當上奏,句麗終不服也,要當再伐之!”(未完待續。)

ps:月初啦,又到求月票的時候了……要不這麼着吧,晚上11點前若是月票超20張,我就努力加更一回,如何?

第19章 流血五步第6章 此鬍匪也第9章 爲國殺賊第5章 再見梟雄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3章 行海索第9章 平州智士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2章 小枝槊頭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9章 屈身蠻夷第26章 軍國利器第11章 成都驚變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章 水力磨坊第8章 徐方名士第4章 低調才傑第5章 天賦上限第32章 暗流涌動第8章 志不可奪第7章 道出無終第11章 成都驚變第8章 奇峰突起第3章 岐東渭北第12章 悲摧人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4章 法不可廢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0章 不忠不義第30章 厚買人心第30章 有害令名第7章 吾青州人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5章 春秋斷獄第7章 事後諸葛第7章 善戰無功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5章 初攻鄴城第7章 圓周幾何第32章 太阿倒持第7章 比干直諫第1章 河北愚忠第3章 出泥不染第17章 禍福所依第5章 壽春城下第6章 紙上發明第29章 前倨後恭第9章 建藩封國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3章 人之大欲第4章 赤面之疾第1章 劫後新生第17章 子桓發礮第9章 請救無辜第18章 扣舷獨嘯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2章 鄉野土產第33章 謀取涼州第30章 入其彀中第25章 初步較量第20章 的盧妨主第5章 幽州之戰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4章 禪讓風波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1章 空手奪刃第6章 皆不可用第27章 柱節立門第26章 酒泉烈女第27章 孟堅識淺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2章 悲摧人生第16章 爲人難哉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6章 舉賢任能第8章 木蘭何人第20章 的盧妨主第5章 漢語拼音第5章 刺奸密奏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章 朋友無隱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章 四方貴半第26章 罵死荀彧第6章 自編自導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4章 未之聞也第2章 西進東歸第16章 天下爲弈第15章 烽煙四起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1章 財政危機
第19章 流血五步第6章 此鬍匪也第9章 爲國殺賊第5章 再見梟雄第30章 大破魏賊第13章 行海索第9章 平州智士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2章 小枝槊頭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9章 屈身蠻夷第26章 軍國利器第11章 成都驚變第26章 良辰可待第2章 水力磨坊第8章 徐方名士第4章 低調才傑第5章 天賦上限第32章 暗流涌動第8章 志不可奪第7章 道出無終第11章 成都驚變第8章 奇峰突起第3章 岐東渭北第12章 悲摧人生第18章 投鼠忌器第4章 法不可廢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0章 不忠不義第30章 厚買人心第30章 有害令名第7章 吾青州人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1章 藏富於山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5章 春秋斷獄第7章 事後諸葛第7章 善戰無功第16章 後史先見第26章 五雷辟邪第15章 初攻鄴城第7章 圓周幾何第32章 太阿倒持第7章 比干直諫第1章 河北愚忠第3章 出泥不染第17章 禍福所依第5章 壽春城下第6章 紙上發明第29章 前倨後恭第9章 建藩封國第16章 後史先見第15章 請爲紀信第27章 澄清吏治第13章 人之大欲第4章 赤面之疾第1章 劫後新生第17章 子桓發礮第9章 請救無辜第18章 扣舷獨嘯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2章 鄉野土產第33章 謀取涼州第30章 入其彀中第25章 初步較量第20章 的盧妨主第5章 幽州之戰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0章 身陷囹圄第24章 禪讓風波第37章 千年展布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1章 空手奪刃第6章 皆不可用第27章 柱節立門第26章 酒泉烈女第27章 孟堅識淺第31章 曹氏麟兒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2章 悲摧人生第16章 爲人難哉第27章 得韓徵倭第16章 舉賢任能第8章 木蘭何人第20章 的盧妨主第5章 漢語拼音第5章 刺奸密奏第17章 子桓發礮第2章 朋友無隱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章 四方貴半第26章 罵死荀彧第6章 自編自導第20章 冢子監國第14章 未之聞也第2章 西進東歸第16章 天下爲弈第15章 烽煙四起第36章 何言德行第11章 財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