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西進東歸

這位假冒洛陽白馬寺僧侶,奉太子曹昂之命前往西天求取真經的,不是旁人,正乃南陽名士逄紀逄元圖。話說逄紀當年向曹衝獻計,特意從關中請來緯氓和尚,暫駐白馬寺,如此深謀,當然不可能不預先做足了功課。他因爲聽聞曹昂時常前往白馬寺聽講,也就親身前往,跟寺內僧人都混得熟了,也略略瞭解了一些釋教經典,然後才裝作不經意間透露:鄭縣有一僧人,受嚴浮調親傳,通《法鏡經》,乃可召來切磋……

至於他怎麼知道緯氓其人,以及師門傳承的,自然爲是峻寫信稟報是勳,是勳也沒有瞞着關靖,再由關士起透露給了逄紀知道——當然啦,關靖只是隨口而言,並沒有料到那將成爲一柄刺向曹昂的利劍。

其後逄紀逃出洛陽,先回了趟老家安頓家人,等再上路的時候,不好,到處張榜通緝他這個“背主竊財私逃”的佞臣。於是他就利用自己對佛教的瞭解,照抄當日緯氓的劇本,化裝成僧侶,詭稱奉太子之命西行取經,竟然有驚無險地就混出了關去。

至於所謂曹昂親筆書信,逄紀在歷陽王府中爲曹衝謀劃搞掉曹昂,自然對曹子修的筆跡和印璽是做過研究的,僞造不難。

然而他卻一時疏忽,沒有考慮到呂布已將獨女嫁與曹昂爲太子側妃那麼倘若真是曹昂所遣,既然必經西域而往天竺,又豈能不給老丈人寫下一封探問的書信來呢?如今蔣幹問他:“太子,吾主之婿也。既使法師西來。可有書信傳於吾主否?”逄紀這才知道考慮不夠周詳。露餡兒了。但他本來也並沒有欺瞞蔣幹之意——此來爲投呂布,又不是真打算往天竺去,必然要過蔣子翼這一關啊——故此微微而笑,說:“一時疏忽,未曾準備。”

不是曹昂忘記給他老丈人寫信了,是我忘記僞造了……

這下子蔣幹得到了確認,便即呼人看座。逄元圖坐下來,不再裝模作樣地合什爲禮。而是拱一拱手,問道:“蔣公南國上士,天下知名,果非虛得也。如何窺破吾之行藏?”

你瞧,蔣幹一上來就問東問西的,最終問到了曹昂給呂布的信,可見他一開始就有所懷疑啦,其後才能斷然喝破自家姓名——我雖然沒想瞞你,但也有相試之意,因此纔沒有即刻報上真實身份。那你又是怎麼瞧破的呢?

蔣幹心說慚愧,我算什麼“南國上士”。也就一郡之中,薄有虛名罷了,若非受是宏輔所命,前來輔佐和監視呂布,恐怕中原士人當中就沒幾個聽說過我的名字。當下一捻鬍鬚,對逄紀說:“前得中原消息,逄元圖逃去無蹤,今又聞一法師名爲‘玄荼’,以是猜度耳。”

這年月“玄”、“元”同音,而即便兩千年後,“圖”、“荼”的發音也並未分化,所以他一聽“玄荼”,自然就想到逄“元圖”啦。

其實蔣幹此言並非實話,天下同名之人多了去了,而逄紀雖然曾享盛名,終究袁氏滅亡後沉寂多年,一般人還真不會聽到發音相同,便頃刻間想起他來。關鍵是勳早就遣人暗通消息,說逄元圖逃出洛陽,似欲往投呂布,此人心深智廣,子翼其慎。

蔣幹和逄紀都曾經爲是勳手中的牽線木偶,但蔣幹尚無背主之意,逄紀那線可是已經斷了,誰知道他跑去呂布手下,會對天下大勢產生何等影響呢?即便他不再有怨懟曹氏之意,哪怕是全心全意爲呂布謀劃,都可能跟蔣幹起衝突啊。所以是勳要先提醒蔣幹當心。

既然有此提醒,蔣幹對於中原來人就始終抱持着一份警惕心,這才能乍聞“玄荼”二字,立刻就想到了逄元圖。

是勳之用蔣幹,並非私謀,而是與荀攸、賈詡等人共同策劃的公事,間者懸危,這消息越少人知道越好。是勳倒是不瞞關靖,但關士起是個識大局之人,就算跟逄紀關係再好,也不會透露分毫——又不是鄭縣出個和尚那種可供談資之事。所以逄紀並不清楚蔣幹是曹魏之間,更不清楚蔣子翼跟是宏輔的單線聯繫,蔣幹不說,他根本就猜想不到。

蔣幹所說的理由,確實有一定可信程度,所以逄紀暫且信了,真當蔣子翼夠聰明,才能一眼便識破自家的僞裝,於是恭維兩句。蔣幹急於揭過此節,就問:“元圖此來,得無慾仕我主乎?”

逄紀說是,我在中原已經呆不下去啦,只好跑西域來混口飯吃——還怕蔣幹有忌才之意,特意說明:“知涼公最信用蔣公,以是投之,懇請爲薦。”

蔣幹心說扯淡,要不是我分派各門守軍,但有中原來人都必須先至相府謁我,說不定你就跳過我直接去找呂布啦。於是問道:“元圖與吾主曾有舊否?”

其實逄紀跟呂布有過數面之緣,但他故意不提,反倒說:“雖聞涼公大名,惜乎緣鏗一面也。”

蔣幹點點頭,猶豫了一下,開口問道:“聞元圖竊主財貨,私遁無蹤,果然否?”你真是跟通緝令上說的那樣,因爲偷了東西才落跑的嗎?言下之意,真要是有這種前科,我可不敢把你推薦給呂布啊。

逄紀趕緊辯解,說:“非也,圖惡歷陽王,故爲所污耳。”蔣幹追問:“因何惡耶?”逄紀就說啦,曹衝不甘心做藩王,一心想奪取太子之位,甚至還設謀引誘太子佞佛,我勸了他幾句,他就不樂意啦,又怕我泄露其謀,故此起意害我,好在我察覺得早,這才得以生出洛陽……

他當然不能承認坑陷曹昂是自己的獻策,呂布可是曹昂的老丈人哪,必然偏向曹昂啊。

蔣幹頷首:“原來如此。”心說這傢伙還真會扯,關於你因何逃離洛陽,又因何而遭通緝,是太尉密信中早就說得一清二楚啦,你倒好意思腆着臉假裝無辜……也不說破,卻問:“聞太子因佞佛而不爲天子所喜,或有廢立之事,然否?”逄紀點一點頭,面色凝重:“據紀所聞,事不虛也。”

蔣幹不禁皺起了眉頭,說那怎麼辦?“吾主亦聞此語,故止步車師,不更前也。放言若天子廢黜太子,即揮師入關以挾,幹屢勸而不聽……”注目逄紀:“若元圖爲我主謀,西進爲是?東歸爲是?”

逄紀一心想搞掉曹昂,也不希望呂布現在就折返涼州,使得曹操投鼠忌器,不敢斷然廢黜曹昂太子之位——等曹昂真給廢了,那時候你再入關攪鬧,也不爲遲啊。所以假意回答道:“自以西進爲是,豈可東歸?”

蔣幹說那你教教我,要怎樣才能勸說呂布,不使東歸呢?

逄紀心說我的主意是要當面獻給呂布的,要是教給你了,你必然把我一腳踢開,自己揣去邀功啊。可是轉念再一想,身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如今就要表現出對蔣子翼的誠意來,才能促使他向呂布推薦自己,至於爭權奪勢,那是日後要考慮的問題啦,倘若蔣幹不肯推薦,一切全都免談。那好吧,我就教教你——

“蔣公可說涼公,若西,則太子未必爲廢,若東,乃恐無可救矣。天子向不受人所挾,且太子若得涼公爲援,勢侵主上,其誰可忍?要在先固己勢,若得西域而王,並涼州之卒,乃可搖撼天下,即太子爲廢,但得不死,亦可想望將來也。”

蔣幹沉吟道:“吾主尚且猶疑……陳公臺上書,勸我主復還涼州,南聯劉備,可保太子之位不搖……”逄紀心說啥,陳宮這攪屎棍還沒死哪?可是翻來覆去總是聯合劉備,你有點兒新鮮花樣沒有啊?急忙擺手:“若聯劉備,是欲爭天下矣,則天子必廢太子!此言慎不可聽!”

你蔣幹就拿這話去勸說呂布吧,等到曹昂真被廢了,那時候我再建言入關以合劉備,說不定就能把你蔣子翼踩腳底下去,自己躍升爲呂布的首席謀臣……嗯,到時候還得找機會把陳宮給宰了,不能讓他復起跟我爭權——話說蔣幹你還真是個菩薩心腸啊,竟然不想着先收拾了陳宮。

蔣幹撫手而喜:“元圖所言是也,幹即入覲我主,勸其西進,並薦元圖。”不過這天也快黑了,你還沒有吃過飯呢吧?且先在府中用膳,靜等我的消息吧——“若得元圖與幹一心,善輔我主,霸業可成。西域可王也,天下不可爭也。”

當即喚來從人,把逄紀帶去偏室,呈上酒食。逄紀倒是也真餓得狠了——他從中午才入城就被領來相府,一等就是小半天,連口水都沒能喝上——提起箸來就吃。可是才吃了兩口,突然覺得腹中一陣絞痛,眼前一黑,忍不住嘶聲喊叫起來:“痛殺我也!”身子朝前一傾,“嘭”的就把整個食案都給掀翻了。

門外一名僕傭聞聲而入,問他:“先生得無罹疾乎?”逄紀伸手欲抓,卻渾身乏力,欲待再叫,喉嚨裡卻“荷荷”地說不成句。那僕傭見狀便道:“先生甚苦,吾爲先生解痛。”說着話屈膝跪下,伏低身體,雙手攏起逄紀的腦袋,用力夾在懷中,然後狠狠一擰。“喀”的一聲,逄元圖頸骨折斷,當即喪命。

蔣幹施施然邁步而入,厭惡地斜眼瞥了瞥逄紀的屍體,低聲關照道:“先暫停府內,候我命輿出城外,尋亂崗埋之可也。”

那僕傭躬身而答:“唯。”(未完待續……)

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2章 呂布來矣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0章 勾心鬥角第6章 此鬍匪也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3章 堂上驚變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6章 誰是蕭何第6章 尊者一諾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5章 異度所遣第8章 木蘭何人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8章 便有如何第4章 使徐三事第9章 積毀銷骨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0章 通權達變第8章 政治革命第10章 不忠不義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9章 律有明文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4章 鳳雛之謀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4章 非當世人第23章 天雷殛我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6章 同滅吳寇第28章 江南俊才第24章 三辭三留第7章 爲曹造勢第20章 通權達變第4章 益德爭功第6章 雙親罹難第5章 渭水鯉膾第8章 謀策定亂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2章 防微杜漸第13章 深入虎穴第8章 木蘭何人第27章 舊相新相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5章 鄠縣落鳳第9章 漢家法寶第10章 月黑殺人第6章 建安石經第18章 皆不必問第4章 夢中殺人第13章 會溫氏園第29章 殆天授也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4章 河內司馬第9章 德不可見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7章 恐其有詐第15章 黃鬚封侯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8章 姻戚之重第6章 自編自導第6章 欲言南事第13章 堅壁清野第9章 周平王事第4章 吾當染指第8章 欲加之罪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5章 知交零落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章 吏之不足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5章 毋受其蠱第3章 遼東來書第27章 賢卻未賢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4章 人治社會第9章 先實關中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8章 行獵遇賊第29章 銅雀臺上第29章 城下大戰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0章 揮斥八極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4章 未之聞也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3章 軍國重器
第25章 萬人敵也第12章 呂布來矣第16章 討袁紹檄第20章 勾心鬥角第6章 此鬍匪也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3章 堂上驚變第15章 就食玄菟第25章 汝國何在第16章 誰是蕭何第6章 尊者一諾第22章 雷震行刺第17章 僭越王章第25章 異度所遣第8章 木蘭何人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8章 便有如何第4章 使徐三事第9章 積毀銷骨第34章 震主之威第20章 通權達變第8章 政治革命第10章 不忠不義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6章 豈忍招贅第29章 律有明文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6章 公仁僞書第14章 鳳雛之謀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4章 非當世人第23章 天雷殛我第24章 中山之狼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6章 同滅吳寇第28章 江南俊才第24章 三辭三留第7章 爲曹造勢第20章 通權達變第4章 益德爭功第6章 雙親罹難第5章 渭水鯉膾第8章 謀策定亂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0章 明修棧道第12章 防微杜漸第13章 深入虎穴第8章 木蘭何人第27章 舊相新相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5章 鄠縣落鳳第9章 漢家法寶第10章 月黑殺人第6章 建安石經第18章 皆不必問第4章 夢中殺人第13章 會溫氏園第29章 殆天授也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4章 河內司馬第9章 德不可見第27章 盡屠公孫第22章 客座教授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7章 恐其有詐第15章 黃鬚封侯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8章 姻戚之重第6章 自編自導第6章 欲言南事第13章 堅壁清野第9章 周平王事第4章 吾當染指第8章 欲加之罪第29章 屯田小吏第15章 知交零落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1章 奉耶挾耶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章 吏之不足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7章 正是此賊第15章 毋受其蠱第3章 遼東來書第27章 賢卻未賢第34章 以兵做賊第26章 心喪三年第14章 人治社會第9章 先實關中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8章 行獵遇賊第29章 銅雀臺上第29章 城下大戰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0章 揮斥八極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4章 未之聞也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3章 軍國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