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未之聞也

建安十一年臘月既望,是勳攜義子是魏赴闕,覲見大漢天子劉協。是魏獻上良馬、獵隼、貂皮、毳氈,以及特產角端弓等,天子下賜錢、帛、璧、劍,是魏復求漢家衣冠,天子大喜,乃更賜樑冠、禮服。

隨即尚書承命宣旨,封拓拔部大人詰汾爲歸義侯,位在匈奴左右賢王上、單于之下,封是魏爲關內侯。復以前收拓拔部,及徵遼東、擾吳會等功,加是勳爲“三戶亭侯”。

是勳當時聽着宣旨,就多少有點兒含糊,等到接過詔書,左瞧右瞧,上瞧下瞧沒錯,這是個“叄”字啊,難道這亭只有三戶?何其貧瘠乃爾!悄悄詢問宣旨的新任尚書、小師兄任嘏:“此亭何處?”任嘏低聲答道:“在瀛州河間國束州縣內。”

回去一翻查資料,才知道自己不但聽岔了,而且還瞧岔了,原來這個亭名叫“參戶亭”。叄、參二字不但讀音相近,而且用隸書寫起來,字型也差不太多,幾乎徹底混淆參戶亭侯,這聽上去就比較靠譜啦,可是那麼容易相混的地名兒,究竟是誰翻出來加諸我頭上的呢?此人之心乃可誅也!

你瞧荀彧的爵位多好聽萬歲亭侯。我不要求萬歲,有沒有千歲亭,給一個又如何了?

按照曹操的意思,年已終矣,是勳可以返回許都√∟,.,踏踏實實過個年節,等年後再就任光祿勳,打卡上班不遲。問題是勳根本就踏實不下來,他久不居許。回來以後先得各處去跑關係。一方面鞏固人脈當面相見。終究跟遠遠致信是效果不同的另方面也爲自家門客、弟子們安排個好的位置。正如他預先所想的,只要一進許都,那輕易就出不去啦,再想見管巳和是復,估計等得年節大聚會的時候……

門客、弟子方面,是峻署了南陽郡穰縣令,諸葛瑾署了泰山郡蓋縣長,秦誼署了下邳國下相縣尉。孫資署了中山國盧奴縣令,郭淮得歸朔州爲西河都尉。此外,是勳還遵從自己對是儀的承諾,建言曹操,調是紆爲河內郡丞。

至於諸葛亮,原本也想給他外放一任縣令的,但是跟曹操提起來,曹操對他這名年輕弟子印象挺好,當即拍板:“孔明可入尚書。”是勳暗暗地瞥一眼曹操,心說你是真的看重諸葛亮嗎?還是最近荀彧反對董昭賜九錫和建藩國的建議。所以你打算往尚書檯裡面摻沙子了?

至於拉關係、通人脈,與是勳往來頻繁的主要有兩撥人。一是譙沛故人,二是以郗慮爲首的鄭門弟子,即便說不上與每個人都關係鐵磁,大傢伙基本上坐在同一條船上,屁股比較貼近,相處起來還是比較融洽的崔琰等鄭門少數派除外。至於汝潁人士,倒是因爲是勳加爵也紛紛上門來賀,但大多隻是走一個過場而已,很少把是宏輔往他們的小圈子裡領。

是勳倒是也不在意“黨內無派,千奇百怪”,而真要跟所有派別都其樂溶溶,若非庸才,必有野心,曹操纔不會放過你哪!

不過年節的前幾天,他卻突然收到請柬,說荀文若在府上大宴賓朋,請他與會。是勳接着請柬,不禁眉頭皺起,趕緊就把關靖給請來了,問他:“彼等此何意也?”關靖笑着說當然是想拉攏你啦,更想你跟曹操面前進言,否決掉董昭的建議不必針鋒相對,只要含糊應答即可,對於主公來說,說糊塗話那一點兒都爲難啊。

是勳心中多少有點兒忐忑不安,但還是一口應承下來,到了日子便具服前往。進了荀府一瞧,赫,來的人還真不少,相熟的也多,除了汝潁派之外,竟然還有郗慮、崔琰等輩。

對於董昭的建議,郗慮這個馬屁大王當然是要跟進的,不過按照老規矩,他先假裝不同意,書信往來,跟董昭辯駁了一番,然後貌似被說服了,就此誠心附議。然而鄭門其他弟子,以崔琰爲首,也包括原本黨同郗慮的很多人,卻仍然站在董公仁的對立面上無他也,因爲這票官僚皆執著於儒門禮法,認爲此有僭上之意,故此不敢認同。

是勳明白了,汝潁派是想趁着這個機會拉攏鄭門,創建反對加九錫、建藩國的聯合陣線,所以才設此宴會,而自己作爲鄭門嫡傳,在儒士中影響力很大,故此亦不得不相召也。說白了,若能說服郗慮,那麼就有一半儒士都會在這件事上靠攏汝潁派,若再能說服了自己,幾乎全體儒生都是他們的友黨了。

然而是勳心說,我也就算了,就郗鴻豫那類貨色,想要說服他?除非你先說服了曹操……

所謂汝潁派,乃是以豫州相毗鄰的汝南、潁川二郡士人,及其門生故吏爲主,天然結合而成的一個政治集團,也是當今世家門閥的代表勢力。汝潁門閥,在東漢之初即大批入朝參政,逐漸從地方豪強進步爲可以影響全國的大勢力光武、明、章之際,公卿中汝潁人士的數量就僅次於帝鄉南陽,位居第二。然而南陽多軍功貴族,汝潁卻皆經學立家,於是隨着經學的地位日益增強,汝潁乃得躍居首位。尤其在兩次“黨錮之禍”的時候,汝潁人士靠着跟閹宦集團惡鬥,再加月旦風評,更逐漸成爲了天下士人之楷模、表率。

到了漢末,仍然能夠在全國,或者起碼中原地區保持相當大影響力的世家門閥,主要就包括汝潁、河北、河南(含河內和弘農)、關中這幾個集團。其中河北門閥被曹操滅袁之役給打壓得已不成氣候了,關中門閥因李、郭之亂亦然式微,至於河南門閥,汝潁派的鐘繇爲司隸校尉,拉攏了弘農楊氏,是勳則拼命籠絡河內司馬氏。算是鬥了個旗鼓相當。

要說汝潁的第一門閥。自然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啦。只今已然覆滅,反倒是原本排位靠後、“家世衣冠”的荀氏躍居首位。今天宴會上就來了荀家不少人,既包括主人、侍中守尚書令荀彧,也包括中軍師荀攸、監軍校尉荀衍、侍中守秘書監荀悅、射聲校尉荀棐是勳相熟的荀諶荀友若時領平州刺史,未能與宴以及六七個小字輩。

其餘與會的汝潁派,還包括:名臣李膺之孫李宣,時任散騎常侍;參丞相軍事的陳羣陳長文;丞相掾屬應瑒應德璉、辛毗辛佐治;等等。汝潁派中勢力居次的長社鍾氏(鍾繇)仍在司隸校尉任上,其子鍾毓年僅十四。可是已經做了散騎侍郎了,乃代父出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總共五十來位官員聚到一處,自然各自扎堆兒,除了主位外,全都自發地按照親疏遠近,而非秩祿名位去踞了席。荀氏還想把是勳往上座讓,是勳卻一臉的謙遜,連連擺手,拼命推掉了。改坐在郗慮旁邊兒其實若按名位論,郗鴻豫也是應該上坐的。但他生怕被人當成汝潁一黨,來是來了,卻偏偏挑一個並不卑微,但離主位較遠的位子,搶先坐下。

等衆人全都落座以後,是勳打眼一瞧,不禁心中暗笑。主位自然是荀氏兄弟、叔侄,荀彧在正中,他三哥荀衍、族兄荀悅左右相陪,再下面是荀棐、荀攸等;汝潁派的核心人物,比方說辛毗、陳羣等等,坐了一側;汝潁派的外圍人士,再加上崔琰等鄭門少數派,雜坐在另一側;郗慮、任嘏等鄭門多數派,再加上自己,單成一圈兒,離荀氏遠遠的,當面崔琰等,彷彿在對衆人宣示:正邪不兩立,異端都去死!

凡宴會必有主題,不過今天的主題說起來挺可笑,乃爲荀彧之七叔荀肅做壽也。荀彧的祖父荀淑生有八子,人稱“八龍”,即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汪、荀爽、荀肅和荀旉,其中七龍荀肅仍然在世,據說今年正好六十五歲。不過荀肅並不在許都,而留居老家潁川郡潁陰縣,是荀彧突然想起來,七叔的生辰快到了,咱們國事倥傯,無計脫身去給他老人家祝壽,那不如即在都中設宴,遍邀親朋,遙祝算啦。

是勳心說竟然能夠找這種不靠譜的藉口來來,可見荀文若你有多心急了,估計等這個年過完,你們跟董公仁就要正式開仗,所以才急着在年前就到處拉攏友軍。可是這友軍麼,你拉攏到郗鴻豫跟我的頭上來,可算是瞎了眼啊……

果不其然,衆人遙祝荀七龍壽辰,再加寒暄、閒話,很快就熬過去了四巡酒,然後話題很自然地就轉向了當前的政局。鍾毓估計年紀輕、資格嫩,所以被荀氏預先安排,拿來做了槍手,先站起來向各位尊長敬酒,然後突然問郗慮:“末近風聞朝廷欲加丞相九錫,請教郗公,可有此事?”

座中人當即全都把耳朵給豎起來了。

郗慮挺鬱悶,心說是宏輔就跟我旁邊兒呢,你不去問他,幹嘛一上來就問我啊?哦,覺得他的辯舌天下無雙,所以不敢去碰,我嘴巴比較笨,所以先拿我開刀?那我該怎麼回答纔好呢?說沒這事兒?那是睜着眼說瞎話;說有這事兒?那必然要被噴啊!

乾脆,我嫁禍江東吧。於是郗慮也不回答鍾毓的問題,卻轉過頭瞟了一眼是勳:“宏輔始自外州還都,可有所聞否?”你聽說這事兒了吧,兄弟你幫哥哥來扛上一扛,足感盛情。

是勳心說你這皮球踢得也太生硬了……我幫你扛?那誰幫我扛啊?!乾脆一推四五六:“勳初還都,未之聞也。”我纔回來,沒聽說過,你咬我啊?!

ps:五一節將至,明天孩子幼兒園早放,得去接他。所以按照週末例,明天更新將會拖後到10點以後,特此聲明。話說最後兩天了,誰還有月票,再給投點兒吧,感謝!

第12章 汝之不慧第7章 婦人之言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7章 來何遲也第7章 逆天出師第9章 爲國殺賊第4章 益德爭功第26章 文姬歸漢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0章 是郎才盡第21章 儒者之心第18章 背主求榮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9章 血戰赤阪第6章 尊者一諾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章 謀士之責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6章 廢立之思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1章 料事如神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章 輔政安民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7章 僭越王章第31章 烈風襲寨第26章 老成謀國第5章 今古不同第2章 據蜀自立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8章 無心插柳第4章 法不可廢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4章 海外異聞第4章 益德爭功第13章 會溫氏園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3章 族內之爭第3章 秘計有三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9章 舌燦蓮花第28章 超願棄父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0章 冢子監國第3章 自恃其智第16章 廊下故人第19章 祖道之金第8章 驃姚之業第7章 圓周幾何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6章 直取葭萌第9章 天子所賜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3章 初爲人父第30章 合圍長安第17章 僭越王章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1章 衣錦榮歸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3章 是兵是賊第4章 夢中殺人第2章 初晤諸葛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0章 平定上郡第3章 天不可言第7章 請殺孔融第12章 白地將軍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1章 財政危機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0章 變廢爲寶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7章 平原搬兵第3章 微末小技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3章 涼州之戰第5章 鮮花牛糞第6章 平春豪強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1章 曾母投杼第5章 鮮花牛糞
第12章 汝之不慧第7章 婦人之言第33章 謀取涼州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3章 元龍之謀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7章 來何遲也第7章 逆天出師第9章 爲國殺賊第4章 益德爭功第26章 文姬歸漢第27章 思慮操勞第20章 是郎才盡第21章 儒者之心第18章 背主求榮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9章 血戰赤阪第6章 尊者一諾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章 謀士之責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6章 廢立之思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1章 料事如神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7章 一朝出門第19章 天子之威第23章 兩道併發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0章 的盧妨主第1章 輔政安民第20章 城守秘策第17章 僭越王章第31章 烈風襲寨第26章 老成謀國第5章 今古不同第2章 據蜀自立第26章 城頭箭書第22章 醫者仁心第18章 無心插柳第4章 法不可廢第33章 先登者誰第14章 海外異聞第4章 益德爭功第13章 會溫氏園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3章 族內之爭第3章 秘計有三第30章 用武之地第29章 舌燦蓮花第28章 超願棄父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0章 冢子監國第3章 自恃其智第16章 廊下故人第19章 祖道之金第8章 驃姚之業第7章 圓周幾何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6章 直取葭萌第9章 天子所賜第13章 口舌之間第17章 以身爲餌第13章 初爲人父第30章 合圍長安第17章 僭越王章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1章 衣錦榮歸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3章 是兵是賊第4章 夢中殺人第2章 初晤諸葛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0章 平定上郡第3章 天不可言第7章 請殺孔融第12章 白地將軍第25章 所忠者天第11章 財政危機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1章 神龜永壽第10章 變廢爲寶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7章 平原搬兵第3章 微末小技第11章 須臾頃刻第23章 涼州之戰第5章 鮮花牛糞第6章 平春豪強第14章 文人落魄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0章 秦因何亡第31章 曾母投杼第5章 鮮花牛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