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天下太平

官軍截住曹衝,曹衝一見身份敗露,慮不可免——我手邊兒才帶了多少人啊,就算個個以一當十,能夠殺敗這支巡哨兵馬,可一旦鼓譟起來,大軍合圍,就算插翅也難飛遁——乾脆,橫過佩劍來在脖子上一抹……

“孤安能歸洛爲孺子所辱耶?!”

他手下親信一見主公已死,也紛紛拔刀自盡,最終官軍扛回來七具屍體,稟報曹洪等人。 し曹洪又感哀慟,又不禁暗生一絲喜意——這仗可算是打完啦——當即吩咐:“歷陽既歿,明日便即宣示城中,命其自降可也。”轉過頭來稱讚諸葛亮:“孔明雲彼或宵遁,必可擒獲,所料無虛。”

諸葛亮輕嘆一聲:“可惜不能生致。”

出得帳外,曹休、夏侯尚圍着諸葛亮,向他請問:“孔明何以料得彼必宵遁?”諸葛亮淡淡一笑:“亦僥倖耳。今大勢已定,歷陽將破,彼或死、或降、或遁,豈有他哉?”

曹休又問,說那你怎麼能夠料到他會不帶家眷,只率從人而逃?特命巡哨兵馬,但見全都是青壯男子的隊伍,便即攔截——要還跟咱們前些天似的,並不攔阻逃亡的百姓,恐怕就被曹衝跑出去啦。

諸葛亮回答說:“自古謀逆者,多不顧其親。歷陽王違父命而背其侄,豈愛人者耶,何惜其親?”曹衝又沒生兒子,只有一票妻妾,他要是真爲家人考慮。也就不敢犯上作亂啦。如今大位上坐着的是他親侄子,他連侄子都不寶愛。還會寶愛女人嗎?

其實有些事他從師父是勳口中聽說過一二,只是不敢宣之於衆而已——當初曹彰暴死,九成九就是曹衝派人下的毒,這種冷血的政治動物,怎麼會把妻妾掛在心上?

夏侯尚還是有點兒不明白:“若彼藏身於百姓中而遁,奈何?”諸葛亮輕輕搖頭:“歷陽王自歸藩後。常撫慰百姓。獎勵耕織,國中以爲賢君也。則識其面貌者必多,彼焉敢從之而出,不慮鄉愚出首耶?乃至晝不敢行,而必宵遁,亦可明矣。”

這麼着一分析,曹休、夏侯尚真是心服口服。照理說諸曹夏侯皆與是勳交好,而諸葛亮又爲是勳的弟子,本該引爲同道;問題諸葛亮多年在兵部爲官。就算再怎麼足食足兵,終究親冒矢石在前線打仗的武夫,跟後方坐辦公室的後勤文官,天生就看不對眼。再如何謹慎都易生齟齬,所以曹休等人對這位諸葛先生只是表面上客氣而已。今受此教,始覺孔明多智,深通韜略,從此才真的心悅誠服,樂與相交了。

翌日一早,官軍即用長戟挑着曹衝的衣物。在城下勸降。城上兵將聽聞曹衝已死,無不肝膽俱喪,人心混亂,伊籍無論如何也勒束不住。最終只得長嘆一聲,獨自登城,憑堞下顧,高叫道:“吾今報名,非尹耒也,乃漢臣伊籍。本欲亂關東而救漢室,奈何天不佑漢,終至傾覆,則吾生亦何益耶?!”身子往前一傾,一腦袋就扎到城底下,自盡而死。

守軍就此打開城門,自縛請降。曹洪命各部暫歇,先派自家部曲入城,控扼王府與四門,然後才大搖大擺地策馬而入。藉着這個機會,曹子廉就把歷陽王府大搜了一遍,撿好東西先裝車,秘密運回老家譙縣,剩下那些粗物,並曹衝妻妾、僕役等,才計入公帳,押回洛陽。

這種事兒當然不可能徹底瞞過旁人,隨着捷報進京,很快就有御史上奏彈劾曹洪。曹髦詢問重臣們的意見,是勳說:“輔國戎馬倥傯,立此大功,朝廷便當獎掖,豈可因細過而罪之耶?”曹髦聞言不禁微微一皺眉頭,心說你這還是在爲自己當初被貶的事兒抱怨吧……

王朗、華歆等也都相勸,說不必要爲了這麼點兒財貨去責罰宗室大將,再說曹洪這麼做也不能算違法,基本算是遊走在法律邊緣,搞了點兒灰色收入……後世常有人腦洞大開,說曹子廉貪污,其實史書上並無明確記載,他頂多也就好斂財外加吝嗇而已,不能一口咬定就犯過禁。比方說此前設關卡以重收稅,那時候各路兵馬都這麼幹,也就他曹子廉幹得最過分一點兒而已,後來曹操用是勳言,下令罷了關津哨卡,曹洪雖然滿心不樂意,也還是乖乖從命了。

就說這回掠奪歷陽王府的財貨吧,他大可以分辯說按照用兵的慣例,攻下一城來就該放士卒們搶掠一番,作爲犒勞啊,這都是我家部曲搶到的,只是感我素來的恩遇,進獻給我而已。舊律沒說這麼做違法啊,而新律尚未編成……朝廷又能拿他怎麼辦?

曹髦無奈之下,只得隱忍,反而下詔嘉獎曹洪,並下賜三千金爲賞。曹洪一回到洛陽,就興沖沖地跑虞部去領這三千金,可是經辦的官吏們卻全都搖頭,說部裡沒給這方面的支出哪。最終找到虞部尚書袁渙,袁耀卿轉述曹髦的話:“前輔國於歷陽所得,何止三千金耶?乃仍不知饜足乎?”曹洪大慚而退。

再說是勳的弟子周不疑爲歷陽王屬吏,曾經多次勸說曹沖服從中央,曹衝聽得煩了,終在起事時將他囚禁起來。待得歷陽被圍,城中糧窘,沒人再照管牢中的犯人,周元直竟被活活餓死。諸葛亮入城後才得其遺骨,遣人送往其鄉零陵重安下葬。消息傳來,是勳悲慟不已——那麼多年了,要說真正能夠聽明白自己來自後世理念二三分的,也就周元直而已,不想竟然如此慘死。於是命人蒐集周不疑文稿,打算結集出版。

可是等到文稿集全,是勳先要過來自己讀了一遍,不禁背後冷汗涔涔——我靠這小傢伙的思路太超前了。思想太憤世嫉俗了,這要是散播出去。他的墓穴都得被唾沫淹沒……這不是愛他,反倒是害他。算了,不出版了,暫且先藏入內室,以待後日吧。

等到歷陽克復的半個月以後,又有來自西南的捷報傳至洛陽。

原來當日甘寧、王平退守江州。被牛金等團團圍住。幾番欲圖突圍,終究敗殘之下,士氣已墮,無法奏功。馬謖先後兩次入城勸說甘寧投降,說你們國家都滅亡啦,你如今是爲誰守護這座孤城呢?並且按照是勳和曹仁的吩咐,許下了高官顯爵。

關鍵在於,是勳前世讀史,便頗爲敬慕甘寧。不忍見其就死,所以跟曹仁求情:“甘興霸忠勇,蜀中無人可比,若能生致。善莫大焉。”而且牛金反覆攻城,死傷頗衆,卻總被甘寧、王平苦戰而退,他逐漸地也不敢強攻了,只是團團圍困,等其自滅。

可是馬謖入城勸降,甘寧卻只是不聽。提要求說:“主在,臣唯死耳。今太子(劉封)雖故,嗣君(劉禪)仍生,若得嗣君書來,寧乃可降。”

——要說這稱呼也夠混亂的,劉封是太子,劉禪倒是皇帝。主要甘寧一直沒摻和蜀漢朝廷的內部紛爭,也沒明確傾向,所以只能按着那倆貨曾經達到過的最高地位來稱呼。

甘寧守江州,這一守就是四個多月,眼瞧着城中糧秣將盡,兵士們多有叛意,知道再固執下去也只有死路一條啦。王平亦婉言相勸,說大勢如此,非人力所可挽回也。如今聽聞嗣君已經被趙子龍保着逃到永昌去了,相隔數千裡,就算能夠重整旗鼓,捲土重來,也不知道得到猴年馬月,則咱們再守江州,於國無益,只是平白地損傷人命,那又何苦來哉?

正趕在這個時候,馬幼常又三顧而來。甘寧仍然難下決斷,恨聲道:“吾受先主厚恩,恥食魏粟!”馬謖說既然如此,我給將軍你指一條明路吧——

“將軍不願受祿,乃可從謖白衣歸洛,以全一城性命。今吾魏於東海建舟師,東循三韓、倭國,南下林邑、扶南,汪洋之中,自有無窮島嶼,中國人所未嘗涉足者也。聞將軍少年時縱橫江上,爲能行舟者也,可授大舟一二,放將軍遠去,乃可生而不食魏粟。”

要說這還是是勳的主意,寫信給馬謖的時候,略略提過一句。是勳覺得,甘興霸曾爲江盜,可惜了的,不如縱其爲海盜吧,說不定能夠提前幾百年去開拓了東南亞……

甘寧無奈之下,最終只得率王平等開城而降。王平等皆受曹魏軍職,甘興霸卻主動卸甲而登囚車,說你們把我押洛陽去獻俘吧。

與此同時,曹仁亦將益州全境平定,旋即揮師南下夷州,與黃忠等南北夾擊,終於伐滅了朱褒、雍闓等豪酋勢力。雍闓逃亡途中爲夷人所殺,朱褒倒是投了降,被送往中原閒住。

接着大軍浩浩蕩蕩便欲挺進永昌。可是這時候已經入夏了,南中地區氣候炎熱,再加瘴癘四伏,別說中國兵了,就連蜀地降卒也陸續病倒。曹仁無奈之下,只得暫返成都,上奏天子,打算等秋後天氣涼爽了,再繼續進兵。

再說諸葛誕奉了是勳之命,去給盧洪送餞行之禮——一件綈袍,可是這一去就不見蹤影了,足足一個多月方纔返回。說來也巧,是復又在府門前撞見了他,便問:“公休因何歸遲?”諸葛誕老實回答:“於途不見盧慈範影蹤,直抵廬陵,始得如命。”

這下是復來興趣了——那傢伙還真敢去廬陵郡上任哪——“得見盧慈範否?”諸葛誕說當然見着了,東西也送了,要不然我哪兒敢回來啊。

“慈範有何言?”

“盧慈範受主公之禮,但云:‘小兒輩無禮,是公恩厚。’”

“小兒輩無禮”,表面上是在說自己有錯,讓你派人送禮送得這麼遠,然而是復豈能聽不出言外之意?盧洪比是勳還大着好幾歲呢,就算再拍上官的馬屁,大可以用“區區”、“牛馬走”等謙詞,不會自居“小兒輩”啊——其實這是在罵我呢吧!

忍不住就跟着諸葛誕一起來向是勳覆命,等諸葛誕退下之後,就問是勳:“大人獨不懼盧慈範揚我陰私耶?”是勳笑着搖一搖頭:“彼名自惡,安能動我?況吾已慰撫之矣。”(未完待續。)

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9章 擅出奇兵第28章 無禮冒犯第4章 無米之炊第31章 漢之忠臣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0章 爲彼等耳第26章 甄氏佳婦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8章 無禮冒犯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4章 蘭臺藏書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2章 阿承醜女第5章 鮮花牛糞第10章 併案討夷第8章 謀策定亂第18章 投鼠忌器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4章 天險閣道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5章 生而異象第14章 客已滿矣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8章 子以母貴第4章 夢中殺人第1章 先得一驢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1章 海上仙山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7章 吾何有私第10章 西行取經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1章 朔州互市第35章 魯難未已第23章 一身是膽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6章 罵死荀彧第22章 八字真言第9章 驚雷投箸第15章 就食玄菟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4章 蘭臺藏書第3章 九品官人第8章 跨境追捕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8章 行獵遇賊第6章 王異國生第23章 天雷殛我第8章 欲捧殺也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4章 偃師御胡第7章 何必日正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章 輔政安民第32章 曳尾泥塗第10章 月黑殺人第22章 飛將奄至第23章 鑄戈爲犁第26章 軍國利器第22章 都外胡騎第4章 不肖之子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7章 誰執棋先第27章 來何遲也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0章 西行取經第1章 益州內患第4章 吾當染指第18章 二事不朽第15章 人生易過第2章 佈防關中第6章 督郵行縣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5章 人生易過第17章 願爲孫程第6章 並無雅骨第14章 衣帶之詔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8章 懸危之計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3章 十命可受第3章 深入西域第30章 用武之地
第25章 異度所遣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9章 擅出奇兵第28章 無禮冒犯第4章 無米之炊第31章 漢之忠臣第28章 陣前殺將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3章 幽州諂臣第10章 爲彼等耳第26章 甄氏佳婦第37章 千年展布第28章 無禮冒犯第36章 鐵券丹書第14章 蘭臺藏書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2章 阿承醜女第5章 鮮花牛糞第10章 併案討夷第8章 謀策定亂第18章 投鼠忌器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4章 天險閣道第32章 太阿倒持第15章 生而異象第14章 客已滿矣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8章 謀刺之謎第28章 子以母貴第4章 夢中殺人第1章 先得一驢第28章 天命何在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1章 海上仙山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2章 尚書空臺第29章 不智不信第17章 吾何有私第10章 西行取經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1章 朔州互市第35章 魯難未已第23章 一身是膽第18章 二將爭功第26章 罵死荀彧第22章 八字真言第9章 驚雷投箸第15章 就食玄菟第30章 南風驟起第14章 蘭臺藏書第3章 九品官人第8章 跨境追捕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1章 意外重逢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8章 行獵遇賊第6章 王異國生第23章 天雷殛我第8章 欲捧殺也第20章 天象示警第24章 偃師御胡第7章 何必日正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5章 新野之宴第1章 輔政安民第32章 曳尾泥塗第10章 月黑殺人第22章 飛將奄至第23章 鑄戈爲犁第26章 軍國利器第22章 都外胡騎第4章 不肖之子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6章 飛來乾醋第21章 六氣之毒第27章 誰執棋先第27章 來何遲也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5章 一國將相第10章 西行取經第1章 益州內患第4章 吾當染指第18章 二事不朽第15章 人生易過第2章 佈防關中第6章 督郵行縣第26章 是郎才盡第15章 人生易過第17章 願爲孫程第6章 並無雅骨第14章 衣帶之詔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8章 懸危之計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3章 十命可受第3章 深入西域第30章 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