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生而異象

朱衡朱建平來相是勳,雙目定定,瞅了是勳好一陣子,猛地脫口而出:“令君恐非當世之人也!”

是勳聞言大驚,差點兒就一個跟頭側翻在地!

我不是當世之人?當然不是,老子本是兩千年後穿越而來的呀!我靠這都能被你給看穿嘍?難道這相面之術,果然包含有不爲人所知的科學道理嗎?真能一眼就瞧出某人的來時、去處,出生、壽考?難道我所穿越而來的這條平行時間線,其實是存在着“怪力亂神”的?本以爲是歷史故事,怎麼眨眼間改了仙俠了?!

不過仔細想想,其實“穿越”的概念雖然在後世已然廣爲人知,但在科學上仍然毫無根據不是嗎?即便老子不信天,不信鬼神,但連穿越都趕上了,還有什麼不能信的……

是勳城府再如何深沉,畢生最大的秘密(還超過了“李代桃僵”,冒充是氏子)被人一語道破,仍不免震驚恐懼,面色瞬間而變。朱衡瞧在眼中,喜在心頭——他身爲相者,觀察力自然極強,輕易即可洞徹人心也——嘿,初見時是令君眼中隱顯輕蔑之色,視我如江湖騙子,這回你可嚇着了吧。

曹衝滿頭霧水,在旁邊連聲發問:“何意也?”朱衡只是注目是勳,微笑不語。

是勳長長地吸了一口氣,竭力使自己的心緒平和下來。就算被人看破穿越者的身份,又能如何?難道這年月還能冒出幾個白大褂來,用拘束服把自己捆了。直接扛上解剖臺去研究不成?再說了。朱建平是什麼身份。自己又是什麼身份?只要絕口否認,這般荒誕之事,真的有人會相信嗎?

惶恐之意漸消,好奇之火卻不禁熊熊燃起——這真的是相面之能嗎?看相都能看出穿越來?還是說這位朱建平,其實是什麼“時空管理局”的偵探……好麼,又轉科幻去了。他究竟是怎麼瞧破的呢?離奇荒誕,莫此爲是,我可一定要打問清楚才成!

“建平所言甚怪也。吾非當世人,則何時人歟?”

朱建平這才緩緩地解釋道:“人世上合天心,聖主名臣,皆應星宿,則相其貌,而觀其星,壽夭可知也,榮辱可辨也。敢問令君生時,得無異象乎?”

是勳微微皺眉,心中疑惑——這還是相者的老生常談啊。跟我不是此世人有何關聯?他是因爲曹衝尚在,所以不肯明言。要拐彎子點醒我嗎?——“何所謂異象?”

朱建平道:“昔仲尼生,其母夢黑帝,語必乳於空桑之中;平王得子,掌中有武字,乃氏武也;鉤弋夫人兩手皆拳,遇孝武皇帝而得伸;霍子孟生而屋上慶雲,亭亭如蓋……似此,皆異象也,非常人所有也。”

東漢讖緯大行,這所謂的“讖緯”,不僅僅指些民謠啊、預言書啊,也包括了一切“天人感應”的迷信思想,於是把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全都塗抹上神性光輝。比方說:“孔子母徵在遊大澤之陂,睡,夢黑帝使請己已往夢交,語曰:‘汝乳必於空桑之中’,覺則若感,生丘於空桑。”這個不靠譜的故事就記載於著名的緯書《春秋演孔圖》之中。類似造假,漢人所擅長者也,部分流傳後世,部分就此湮滅——因爲實在是太過荒誕啦,誰信啊?

統而言之,非常之人乃有非常之相,或生時有異事、異夢、異景。最著名的,舜乃重瞳、重耳胼肋,劉太公他老婆是跟蛟龍野合生下的漢高祖。不過這些都是帝王故事,不好用來比擬是勳的,所以朱衡特意挑選了一些人臣之事——當然啦,把孔夫子都扛出來了,也算對是勳的刻意恭維。

是勳忍不住就哂笑搖頭:“吾生而無異也。”穿越算不算異?但你若不道明,我也不會主動提起,而你就算道明,我也未必肯於承認。

朱衡搖搖頭:“必有,而不知也。”你肯定生而有異象啊,只是沒人注意到,或者注意到了沒往心裡去罷了——“何以知之?因令君之相混沌,非尋常人也。衡相人無數,即未必準,亦可略窺一二,唯令君之相難明也,故謂恐非當世人。唯天生人,必合於世,或有訛誤,稍前稍後,則其命乃無定數也。令君若生春秋,當爲孔門之賢,若生戰國,縱橫家也,若生前漢,必與蕭張齊也。而乃生之於今,是故衡無以相也。”

靠,白嚇我一大跳,結果繞了半天,全都是一些恭維話,爲了掩飾朱衡瞧不準自己的壽數、命運的尷尬而已。是勳既感可笑,又多少有些失望,乃笑着反問道:“天尚有訛誤耶?”

朱建說天當然也會訛誤啦——“雷殛而死,豈皆不孝?忠良被刑,豈天不祐善人耶?天意故深,非人所可盡窺端倪,或者生令君當世,別有所用,特吾不知耳。”

是勳忍不住拍案大笑:“先生可以休矣。”你敗就敗了吧,就別跟這兒再砌詞找補啦。我本來想趁機扇你的耳光,以破除迷信思想,估計你知道我辯舌無雙,又向來不語鬼神,所以很難矇住我,主動縮了——算你小子聰明。罷了罷了,我是何等身份,不會跟你一般見識。

略略瞟了一眼曹衝,意思是:如何?我就說朱建平相不了我吧。

誰想朱衡還不肯立刻收篷,反倒畫蛇添足:“令君相雖混沌,難知如陰,然氣色正不佳,有黑氣縈於眉間,恐近有厄難,只在三數月間矣。慎之,慎之。”

唉呀,你還沒完了!是勳雙眉一挑,正待開口呵斥,朱建平卻主動站起身來,深深一揖:“衡知令君必不之信也,逢難乃知驗。吾今辭去,不便再擾令君。”你也別不信,也別罵我,我這就扯乎了,從你面前徹底消失。

是勳心說這又是江湖騙子的慣技啊,說你眼前就有災啦,而至於具體時間、具體內容,災厄大小,卻故作高深,特不明言。人誰還沒有個七災八難的?我要是明天吃壞了肚子,後天出門崴了腳,算不算“厄難”?小災小難的可能不會往心裡去,萬一病重點兒,災大點兒,那肯定會想起你的“預言”啊,到時候着急上火地去找你尋求禳避之術,那你不就能獅子大開口地騙錢了麼?

哦,以朱建平的名氣,估計不會問我討要財物,但若有我堂堂是宏輔爲他做證,他名聲不是更響亮?這是想拿我當墊腳石使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你閃得快,要再敢多呆,我當場就命人亂棍打將出去!

不過是勳終究“宰相肚裡能撐船”,地位高了,名聲響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社會影響,真要是跟個相者置氣,反而破壞自家形象。再說了,這姓朱的若是個徹底不要臉的騙子,出去就能到處宣揚,說“朱建平爲是令君相,直言招禍,反爲打出”,那也不失爲一種反向宣傳手法啊。

老子纔不上你丫的當!

因此是勳竭力維持着上位者的溫和微笑,把曹沖和朱建平一直送到大門口。朱建平緊閉雙脣,再不肯發一語,倒是曹衝勸了是勳幾句,說您可千萬保重身體,不可徹底忽視相者之言啊。而且臨分手前,曹小象猶豫了一會兒,突然詢問是勳:“近日弘農、南陽事,姑婿知否?”

是勳問什麼事兒啊?然而曹衝並不回答,匆匆揖別而去。

回入家中,是勳多少覺得有些心神不定,總覺得曹衝臨行前所言別有深意。於是他就把關靖、逄紀請來,詢問他們,最近弘農、南陽兩郡有出什麼特別的事兒麼?逄紀答道:“據報,南陽析縣、丹水,及弘農熊耳山南,近日生疫,死者已數百矣。”

原來如此,是勳忍不住就一拍大腿。敢情曹衝是擔心朱建平所謂自己的“厄難”是指疫病,但又不好明着提醒——你是在咒長輩得病嗎——故此以近日的疫情爲例。

要說這漢魏之際,因爲天災和人禍,疫病時有流行,死人無數。根據史書記載,桓帝時即有三次大疫,靈帝時五次,獻帝建安年間那就更數不勝數啦。比方說原本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序言中就說:“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元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再比如說原本建安二十二年,中原大疫,“建安七子”中除孔融、阮瑀二人早卒外,其餘五人竟然全都感疫而歿。

甚至後世還有好爲大言者,說漢末造成人口銳減的第一兇手,不是水旱天災,也不是兵燹戰亂,而是瘟疫,這就多少有點兒扯淡啦。正如是勳昔日對張仲景所言:“大兵必有大災,大災必生大疫。”這幾個方面都是相輔相成的,哪有僅僅瘟疫就全國上下死掉一多半人的道理?又不是歐洲中世紀的黑死病大流行……

所以曹衝不知道從哪兒聽說了南方又有疫病流行的消息,第一時間就因“厄難”聯想到了瘟疫,特意拐着彎兒地提醒是勳。是勳想通了這一點,多少也有些含糊,當即傳喚:“請許先生來。”

時候不大,張仲景的弟子、是府家醫許柯就躬着腰跑了進來,見面先問:“主公身體不豫乎?”是勳一撇嘴,別說喪氣話,我沒病。然後問他:“卿師何在?”張仲景這幾個月可不能離開安邑啊,萬一疫病真的傳播過來,我得請他救命哪。

誰想到許柯卻回稟道:“因聞弘農、南陽有疫,家師前日告假前往矣。”是勳嘴角不禁一抽,心說這傢伙跑得還真是快……(未完待續。。)

第31章 江陵城下第32章 古之惡來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3章 木秀於林第4章 低調才傑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8章 誅心之論第12章 僞書離間第20章 入漢摘桃第8章 破局關鍵第32章 海船入江第6章 反攻序曲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2章 軍泛馬訾第27章 舊相新相第13章 會溫氏園第7章 名士該殺第15章 請爲紀信第15章 擾會驚吳第4章 人言可畏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4章 再作馮婦第6章 欲言南事第21章 先見神亭第4章 使徐三事第9章 爲國殺賊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3章 此新聲也第9章 隔壁老王第23章 沽名釣譽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4章 所志既從第6章 王異國生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章 分州荊襄第33章 乃可不歸第13章 郊祀天地第3章 姻不如族第31章 玩弄人心第27章 助守鄄城第35章 命盡園桑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6章 我主不見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1章 螻蟻草芥第6章 華夷之辨第17章 火燒長安第8章 選士之策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6章 往徵不難第10章 變廢爲寶第7章 包辦婚姻第8章 木蘭何人第8章 破局關鍵第7章 逆天出師第6章 此鬍匪也第6章 反攻序曲第26章 軍國利器第9章 建藩封國第27章 東吳驍將第24章 脣槍舌劍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6章 飛來乾醋第5章 漢家道微第24章 城上易幟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8章 無禮冒犯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9章 伏地氣絕第3章 吳中之禍第17章 大戰序幕第3章 吳中之禍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7章 吾何有私第7章 卿何人也第12章 僞書離間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2章 尚書空臺第8章 紅臉白臉
第31章 江陵城下第32章 古之惡來第30章 攻心爲上第27章 敗絮其中第13章 木秀於林第4章 低調才傑第13章 舍卿其誰第29章 鎮撫關中第28章 誅心之論第12章 僞書離間第20章 入漢摘桃第8章 破局關鍵第32章 海船入江第6章 反攻序曲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1章 史上有名第14章 倭使入覲第22章 軍泛馬訾第27章 舊相新相第13章 會溫氏園第7章 名士該殺第15章 請爲紀信第15章 擾會驚吳第4章 人言可畏第13章 堅壁清野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4章 再作馮婦第6章 欲言南事第21章 先見神亭第4章 使徐三事第9章 爲國殺賊第30章 師恩如海第23章 此新聲也第9章 隔壁老王第23章 沽名釣譽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4章 所志既從第6章 王異國生第17章 命促早終第16章 故主歸來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章 分州荊襄第33章 乃可不歸第13章 郊祀天地第3章 姻不如族第31章 玩弄人心第27章 助守鄄城第35章 命盡園桑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8章 爲國犧牲第16章 我主不見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1章 料事如神第16章 屯敵必取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3章 兵出子午第26章 我天子使第13章 大人將歸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1章 螻蟻草芥第6章 華夷之辨第17章 火燒長安第8章 選士之策第21章 齊大非偶第26章 往徵不難第10章 變廢爲寶第7章 包辦婚姻第8章 木蘭何人第8章 破局關鍵第7章 逆天出師第6章 此鬍匪也第6章 反攻序曲第26章 軍國利器第9章 建藩封國第27章 東吳驍將第24章 脣槍舌劍第15章 毋受其蠱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6章 飛來乾醋第5章 漢家道微第24章 城上易幟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7章 養寇自重第28章 無禮冒犯第23章 元龍之謀第29章 伏地氣絕第3章 吳中之禍第17章 大戰序幕第3章 吳中之禍第17章 延年按劍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7章 吾何有私第7章 卿何人也第12章 僞書離間第35章 魯難未已第12章 尚書空臺第8章 紅臉白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