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八字真言

;??????;??????;??????;???陳宮陳宮臺不僅僅是呂布的謀士而已,同時還典兵馬,論其地位,可比昔日袁紹麾下之沮授沮子輔(當然是指沮授受郭圖等排擠之前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完全可以撇開呂布自行其是。???;??????;??????;??????;???此前正是陳宮設謀,聯合馬超,把呂布給扯上了造反的賊船,導致與曹操大戰一場。其後和議雖成,呂布北上以攻蒲頭,卻把陳宮留在了南線,同時監視金城韓遂、益州劉備和曹魏的關中兵馬。劉備想要跟呂布聯合發兵,侵擾關中,首先派掌軍中郎將董和前去遊說,但卻被呂布以忙着攻打韓遂爲藉口婉拒了。於是劉備用法正之謀,再遣降將馬超去聯絡陳宮,說公臺你跟曹操有仇,以爲只要往遠了躲就能無事嗎?眼瞧着曹操即將平定江東,到時候必然掉過頭來,用兵於西,你難道還能夠拋棄中華,繼續再往西逃不成嗎????;??????;??????;??????;???於是陳宮故伎重施,再次挑起邊境摩擦,偏偏夏侯淵是個不知道退讓的,即在隴關附近擊斬涼州將任養。陳宮得着這個藉口,乃擅自發兵與劉備相合,聯軍七萬餘,猛攻隴關。???;??????;??????;??????;???夏侯淵使新任雍州刺史司馬懿坐鎮長安,使扶風太守蘇則屯郿縣、蕩寇將軍張郃屯陳倉,自與司馬郭淮等防禦隴關——就夏侯妙才的想法,劉備算什麼東西?不過四處流躥、因緣得勢的暴發戶而已,兼之自漢中上隴道路艱難,乃無足爲患也,只有呂布纔算是勁敵。因此當他聽說呂布未至,僅陳宮與劉備聯兵殺來。乾脆——咱們出關對攻吧!???;??????;??????;??????;???隴關以西一場大戰,夏侯淵遠遠望見劉備的大纛和傘蓋,便即親率精銳騎兵衝陣,欲取劉備的首級,郭淮勸道:“敵衆我寡。會當持重。”夏侯淵根本不聽:“正爲敵衆於我,乃必奮前,以期摧破腹心,若退讓者,必敗也!”???;??????;??????;??????;???結果起初還算順利,但眼見逼近劉備中軍。突然鼓聲大作,趙雲在左、吳懿在右,各率大軍殺來,欲斷其歸路。夏侯淵見敵陣衝之不動,只得勒兵後退。劉備陣中軍師法正搖動旗幟,全師追討,夏侯淵身中數矢,被迫撤回隴關——此前陳宮亦自別道而出,猛攻隴關,若非郭淮防禦得法,關城幾乎淪陷,則夏侯淵退無所處。必致喪敗。???;??????;??????;??????;???不過即便順利返回關內,計點損失,亦不在少。經此一敗。這位夏侯妙才將軍再不敢輕易出關迎戰啦,只是嚴防死守。然而此君本是機動戰的達人,守禦戰卻非所長,難免打得捉襟見肘,險象環生。再加上南面的陳倉也傳來警訊,張飛、陳到等自散關故道而出。欲下陳倉以斷隴關之後,張郃防守得相當艱難。因此夏侯淵遂打算放棄隴關。退入關中,利用己方對地形的熟悉程度。希圖在運動中牽制進而挫敗敵軍,就此遣快馬向安邑方面請示。???;??????;??????;??????;???這時候曹昂、是勳等都不在安邑,留守的只有一個尚書令荀攸。荀公達一方面基本首肯了夏侯淵的計劃,一方面陸續調動魏國境內的兵馬前往增援,同時也把消息傳報到了許都。???;??????;??????;??????;???正好曹操因爲耿紀、韋晃之亂,亦已返回許都,便打算揮師西去,以應援夏侯淵。是勳對此深感憂慮——這不又陷入了原本歷史上曹操晚年兩線作戰、東拒西擋,結果到處不討好的尷尬局面了嗎?欲救漢中而遲,導致夏侯淵被斬,再援荊州而緩,于禁七軍被淹……便都是由此而造成的惡果啊。???;??????;??????;??????;???而且就在這個緊要關頭,曹老大竟然一時頭腦發熱,想要逼劉協禪讓——我當日不過發句牢騷而已,想你好好敲打敲打皇帝,可還真沒有攛掇你篡位之心啊!???;??????;??????;??????;???於是苦諫曹操,曹操卻擺一擺手:“孫權尸居餘氣,無可爲慮,候江南平,即可如意……”話說得很隱諱,但是勳一聽就懂了——如意,如誰的意?自然是如曹家之意,曹操欲履至尊之位啦。曹操的意思,我當然不會立刻就改朝換代,怎麼也得等先把江南平了再說啊。???;??????;??????;??????;???江東若定,孫氏覆滅,那麼荊州勢難獨存——再說劉琦、劉磐苟延殘喘,若無外援,基本上一推就倒——有了荊、揚,再遣一偏師以向南嶺,交州亦可在掌握之中。要是真到了那一天,而西邊的劉備、呂布也仍然被拒之於關外,未能對關中地區造成實際損害,那麼,曹操確實有稱帝的資本。???;??????;??????;??????;???可是江東就那麼好平嗎?雖說周瑜沒了,魯肅不在,呂蒙還沒成長起來,陸遜根本是帶路黨,但江南才俊之士仍然爲數不少,曹操親往,即便不至於遭逢赤壁之敗,亦難一鼓而克,更何況曹操回來了呢?夏侯元讓?他真能順利地平定江東嗎????;??????;??????;??????;???或許是曹操的光彩太過奪目,遮蔽了部下的鋒芒,在原本歷史上,曹營名將無數,但真要說能付之於方面之任,率領大兵團在大範圍內作戰並能取勝的,比方說周瑜在赤壁、陸遜在夷陵,貌似還真不多,可能也就一個夏侯淵平涼州之戰而已——後來還有司馬仲達、鄧士載等,但彼等領兵已非曹操之世了。此外張遼在合肥、徐晃在襄陽,打得雖然很出彩,但即便不考慮對方大出昏招的因素,戰役規模也終究不大,無可比擬者也。???;??????;??????;??????;???所以老曹你回來了,光留個夏侯惇,他或許能打上幾個勝仗,但說到平定全揚,成功機率究竟有多大?可能會拖到猴年馬月????;??????;??????;??????;???是勳委婉地向曹操提出自己的顧慮,曹操倒是不以爲意:“有賈文和輔之,元讓必能建功。”???;??????;??????;??????;???是勳還是搖頭,說:“文和嫺熟西事,若攜以入關,劉備等必難深入,然江南之事……”再能幹的將領、謀士,也不可能包打天下,都有各自的侷限性。賈詡是涼州人,又多年轉戰關中、河南,你把他帶到西線去,必能一展長才,可是讓他去輔佐夏侯惇打江東……赤壁之戰周瑜打得漂亮吧?然而你把他拉中原去,跟荀攸、程昱對戰,估計他就沒戲了。???;??????;??????;??????;???後人往往質疑,曹操在赤壁時身旁謀臣無數,有荀攸,有程昱,有賈詡,有劉曄,爲啥就能輸得這麼慘呢?其實正是受地理、人文環境所制約的。曹操曾經慨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其實也只是空想而已,即便多加上個郭嘉,赤壁輸掉的機率仍然很大……???;??????;??????;??????;???面對是勳的擔憂,曹操微微而笑,握着他的手,溫言說道:“前有賈文和,而後有是宏輔,孤是以無憂也——宏輔前書八字,文和以爲直指人心,持之必定江南,孤是以留佐元讓也。”???;??????;??????;??????;???是勳一皺眉頭,心說這裡邊兒怎麼還有我的事兒啊?我說過什麼啦讓賈詡如此信心滿滿?好不容易纔想起來——“前書八字”,我靠不會是那八個字吧!???;??????;??????;??????;???當日曹操南征,孫氏捉襟見肘,乃遣張昭前往曹營議和,姿態擺得很低,條件開得也低,說你只要把會稽郡留給咱們就成。曹操正當順風順水之際,態度倨傲,一心要徹底掃滅孫氏,張昭就說啦,必不可使吾主北上,否則吾等皆有死而已——我們跟你拼了!???;??????;??????;??????;???是勳時在安邑,聞得此信,順手就在給曹操的書信當中寫了八個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孫權不是咬定牙關不肯受縛嗎?那好啊,把他留在江東也成,但他手下那些淮泗將領全都得返回江北去。???;??????;??????;??????;???原本不過玩笑語而已。其實那八個字並非是勳所創,是來源於一千多年後的一位大奸臣——秦檜。據說秦檜在爲相之前,曾經揚言說我有兩計,可安天下;別人就問你爲啥不肯說呢,檜乃言時無宰相,言亦無益。等到他得以爲相,終於把兩計給正式擺將出來,就是上面那八個字。???;??????;??????;??????;???秦檜的用意,就是承認當時的政治格局,徹底打消收復故土的念頭,把長江以北的土地和百姓全都拱手讓給金人,或者金人所擁立的傀儡政權,從此南宋朝廷再不接納從中原流亡而來的反金義士。當然啦,金人本來也沒擄到幾個南方人,還不還的也可隨意,所以這八個字,“北人歸北”爲實,“南人歸南”爲虛。???;??????;??????;??????;???可是即便四字爲實,多添四字來撇清,搞得好象對等條約似的,其中濃厚的投降味道,還是怎麼洗都洗不乾淨,所以趙構也含糊啊,跟人說:“秦檜雲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雖然最終屈辱的紹興和議還是成了,這八個字也還是沒敢擺在明面上說。???;??????;??????;??????;???結果這八個字提前一千多年,是勳半開玩笑地說出來,倒被曹操、賈詡給奉若至寶。孫家本籍吳郡富春縣,是南人,而其核心的淮泗集團,比方說張昭、張紘、程普、韓當等等,卻是北人(周瑜是廬江舒縣人,若以長江劃分南北,也算北人)。賈詡認爲此計可以完美地堵住孫權的嘴,還能趁機離間、分化孫氏集團,有此妙計在手,破滅江東,乃不爲難也。???;??????;??????;??????;???是勳心說不會吧,這原本臭大街的八個字,竟然在這條時間線上會變成香餑餑了?真是哪兒說理去……(未完待續)

第1章 益州內患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章 據蜀自立第8章 佛國之願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3章 鑄戈爲犁第27章 白晝荒夢第8章 不共戴天第24章 勇救都昌第1章 輔政安民第21章 朔州互市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9章 國亂先兆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4章 蘭臺藏書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3章 涼州之戰第3章 天不可言第10章 梟雄之死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7章 莒縣奇案第4章 使徐三事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章 軍中校事第33章 城下遇難第19章 二虎媾合第3章 九品官人第3章 世家短視第10章 併案討夷第5章 谷口設伏第25章 名王爲質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4章 將相不和第3章 益州可入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8章 鄴下舌戰第7章 雷澤詩會第23章 陣前詭言第32章 唯纔是舉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9章 鎮撫關中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章 帝后對泣第3章 自恃其智第24章 軍功酬爵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1章 六氣之毒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章 水力磨坊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1章 老馬戀棧第15章 烽煙四起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章 雷霆手段第26章 熹平石經第25章 天地之力第4章 原力之理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章 天無形質第38章 謀國謀身第3章 吳中之禍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2章 何必當初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章 初晤諸葛第5章 白波谷前第5章 雛鳳引弓第31章 烈風襲寨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2章 吾亦慮及第8章 奇峰突起第32章 天下第一第14章 鳳雛之謀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章 夏侯仲父第22章 吾亦慮及第9章 見性成佛第9章 涼州用間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9章 若奸若忠
第1章 益州內患第23章 鑄戈爲犁第11章 首鼠兩端第11章 軍中之樂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4章 金商門外第2章 據蜀自立第8章 佛國之願第23章 霸王鎩羽第19章 東出盧龍第23章 鑄戈爲犁第27章 白晝荒夢第8章 不共戴天第24章 勇救都昌第1章 輔政安民第21章 朔州互市第32章 唯纔是舉第10章 爲小兒欺第29章 國亂先兆第25章 嘴炮無雙第26章 梳理屯田第14章 明算之弊第13章 人之大欲第14章 蘭臺藏書第29章 駐馬浿陽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3章 涼州之戰第3章 天不可言第10章 梟雄之死第30章 標名青史第17章 莒縣奇案第4章 使徐三事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0章 臨陣手談第3章 軍中校事第33章 城下遇難第19章 二虎媾合第3章 九品官人第3章 世家短視第10章 併案討夷第5章 谷口設伏第25章 名王爲質第15章 酒池肉林第14章 將相不和第3章 益州可入第12章 乃可擄去第28章 鄴下舌戰第7章 雷澤詩會第23章 陣前詭言第32章 唯纔是舉第28章 古代科技第29章 鎮撫關中第34章 陣前車懸第24章 婦人衣冠第1章 帝后對泣第3章 自恃其智第24章 軍功酬爵第10章 明修棧道第27章 狐假虎威第21章 六氣之毒第16章 廊下故人第2章 水力磨坊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1章 老馬戀棧第15章 烽煙四起第21章 衣錦榮歸第18章 陶牧拜表第2章 雷霆手段第26章 熹平石經第25章 天地之力第4章 原力之理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章 天無形質第38章 謀國謀身第3章 吳中之禍第28章 假子拒敵第12章 何必當初第12章 鄉野土產第28章 面折梟臣第20章 作死節奏第22章 雷震行刺第21章 慮勝慮敗第2章 初晤諸葛第5章 白波谷前第5章 雛鳳引弓第31章 烈風襲寨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2章 吾亦慮及第8章 奇峰突起第32章 天下第一第14章 鳳雛之謀第16章 矢在弦上第2章 夏侯仲父第22章 吾亦慮及第9章 見性成佛第9章 涼州用間第14章 將相不和第19章 若奸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