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曾母投杼

是勳往司空府上拜見曹操,還沒提鄭門弟子們的狀況呢,曹操也不跟他客氣,反正身旁並無外人,直截了當地便問:“諸葛亮但言其事,不涉其心——卿何以收胡兒爲養子?”

是勳已經檢討過自己這一異想天開的神來之筆了,終究以中國士大夫之尊收外族當養子,他還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兒”,傳統士人未必便能理解。本文由 。23us。 首發不過曹操是聰明人,不必要掰開揉碎了跟他仔細分析,於是簡明扼要地回覆道:

“欲並匈奴,先制鮮卑;欲制鮮卑,先收拓拔。胡種未沐王化,不識道德,以漢俗化胡,非一時一日之功也,乃先以胡俗安其心……”說到這兒,順便抄了還不知道是否已經出生的馬謖的名言:“用兵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是以暫從胡俗,收胡爲子。”

曹操接連重複了兩遍“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微微點頭:“宏輔此言,大得兵家之要。然而此事終究有駭物議……”

是勳苦笑道:“苟利國家,原不惜身,然恐物議洶洶,牽累主公,是以勳已上奏請辭矣。”他特意表明,不是我自己怕聲名受損,是恐怕連累到你啊,所以才懸崖勒馬,乾脆辭職——你瞧我對你可有多忠心。

曹操一皺眉頭:“正待與卿言及此事——自郗鴻豫以下,鄭門弟子紛紛請辭,則朝廷勢將一空矣。”

是勳並不勸曹操駁回辭奏,反倒一攤手:“此亦無可奈何之事。師恩如父。須得守喪三年。不辭何爲?”

曹操一聽“守喪三年”。當即把臉就板起來了:“旁人還則罷,宏輔爲吾臂膀,即親父辭世,亦當駁回辭奏,而況師乎?——國家多事之秋,誰肯放卿去之三年?!”

話音才落,就聽旁邊兒有人嘀咕:“宏輔爲兄之臂膀,自不忍寬放。似吾這般無用的,便可去守喪三年了。”說話的不是旁人,正乃曹德曹去疾也。

曹德埋怨說,老哥你不捨得放是勳去守喪,可是當初讓我去守喪的時候,絲毫也不見你猶豫嘛。曹操聽了這話,臉上繃不住了,“噗嗤”而笑,但他並不撫慰曹德,反倒說:“去疾毋得妄言。吾非故斥之於宏輔也,爲其忍心拋擲國家大事。亦拋棄爲兄而去矣。”

曹操知道兄弟不是真在抱怨,只是覺得堂中氣氛不好,怕自己生是勳的氣,所以小小開個玩笑來活躍氣氛。

是勳聽了曹操的話,趕緊拱手:“吾安忍棄主公而去耶?勳自與彼等不同。彼等身爲儒者,不敢悖禮,即有戀棧心,亦誦田園詩。其於勳,自當以國家大事爲重,奈何朔州之事,略顯輕疏,恐招物議,是故乃辭。”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不是想借機離開你的身邊,只是不打算再做那個朔州刺史罷了——這話可得跟曹操說清楚嘍。

曹操尚未開言,曹昂先插話了:“姑婿爲國家棟梁,大人不可須臾以離姑婿之智、之能也。姑婿適才有言:‘苟利國家,原不惜身。’又何必爲小人之語,而謙退抽身乎?”

是勳正色道:“此非小人之語也,只恐積謗之下,骨殖全消。”面向曹操,懇切地說道:“勳自知主公不疑勳,然恐他人疑也。勳之素志,在復興漢……”大喘一口氣,趕緊把“漢室”兩個字給嚥了——“在復興中國,拯民於水火之中。然以主公之威,前下冀州,已粗定中原,假以時日,太平可期,則勳雖棄朔州,亦無傷於主公之業也。勳今所思,在經學立身,進而教化天下,則名不可墮,墮則無可爲也。”

其實是勳就怕曹操懷疑自己,要是曹操真對自己信之不疑,別人所有說話都可以當作放屁。但他跟曹操不能這麼說,只好說自己本來的志向是安定天下,但是有曹操你在,天下必將安定,我也就起起輔弼的作用,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天下粗定以後,該當怎樣教化萬民,使盛世復興。既然要搞教化嘛,這名聲必得好,要是被人懷疑有勾結胡虜、坐大地方之意,那我後半輩子就混不下去啦。

曹操盯着是勳的眼睛,若有所思:“程仲德前亦請辭登州,卿等乃以吾爲深刻、多疑之人耶?”

是勳心說不用“以”,你就是一多疑之人。嘴上卻說:“防微乃能杜漸,非吾等有怪於主公也,此人之常情耳。曾母尚有投杼之日,天下至親,乃能過於母子乎?”據說曾參的老孃連續三回聽說兒子殺人,都難免信了,投杼而逃,咱們就算感情再深厚,你就算再信任我們,終究不比母子之親。這種事兒,還是預先防範,省得鬧大了對雙方都不利啊。

曹操搓了搓手掌:“如此,宏輔之心已決乎?”

是勳說我決定了,必要辭職。

曹操輕輕嘆了一口氣:“既如此,吾欲以去疾繼任朔州,卿以爲如何?”

是勳心說啊呀,我還沒來得及推薦鄭渾呢,你就先指定人選了……話說你真是臨時起意呢,還是早就盼着我辭職,好讓你親兄弟頂上去?尚未開口,就聽曹德推辭道:“朔州多事,胡虜縱橫,吾有何能,而敢赴任?兄無乃戲言乎?”

曹操說我不是開玩笑的,你也逍遙得夠了,身爲我曹家之人,該給你壓點兒擔子了——“吾自信賢弟之能,去疾勿枉自菲薄。”

是勳跟旁邊兒一轉念,曹德這人還是信得過的,只要自己跟他好好談一談,把自己鎮定朔州、收服胡部的思路說清楚,相信他不會亂來。鄭渾的能力足夠,威望終究尚低;曹德此人大智若愚,威望雖不素著,好歹他是曹操的親兄弟啊。足夠服衆了。哪怕對是魏他們也好交代——我不是不管你們啦。我換了一個地位更高的人來幫助你們壯大。

因此他也幫着勸說:“主公所定甚佳,去疾勿辭。去疾之能,勳素知也,若謂不熟朔州人事,勳可尋機與去疾詳談之,並胡部之情、州內可用之人,不敢有隱,必致之於君。”

勸了好一會兒。曹德才勉強應允,但是苦笑着一攤手:“兄長、宏輔,乃欲處我苦寒之地,吾生性疏懶,而強難之……”

曹操說你不能再懶了,我曹家的大業……哦,這國家大事,你也得多少出一份力啊。轉過頭來又問是勳:“則郗慮等人之奏,如何處置?”

是勳淡淡而笑:“正要稟奏主公,其中尚有內情。”當下也不隱瞞。就把郗慮託孔明帶話,以及靈堂上郗慮和二“琰”的針鋒相對等事。全都向曹操合盤托出。

曹操笑道:“孔子既歿,孔門乃分,不想今日鄭子歿,鄭門亦將分矣。”一指是勳:“宏輔可爲曾參,何必俯首子貢?”

這些年隨着趙岐、鄭玄、是勳等人的鼓吹,孟子的地位有所提高。孟子師從子思,子思師從曾參,後人乃謂之“思孟學派”。曹操的意思,是勳你可以自立一門啊,又何必窩在鄭門之中,以後經學上要唯自命子貢的郗慮馬首是瞻?

是勳擺擺手:“尚早。”他不想跟曹操詳談此事,急忙轉變話頭:“因此勳之意,主公可以天下未定,朝廷乏人爲辭,準吾等辭職、扶柩,而不準盡爲康成先生守喪——爲先生守喪者,三五人足矣。”

是勳的意思,曹操你不妨把辭表全都準了,但同時說明,朝廷正當用人之際,等扶柩還葬之事畢後,還要重新徵闢,到時候郗慮他們肯定會應徵的,二“琰”必然不肯應徵,那就讓他們守着去吧。他是不想光自己一個人的辭呈被朝廷所準,瞧着太過扎眼,一定要拉大家夥兒一起下水。可是辭職歸辭職,誰也沒規定辭職後就不能再用啊,換個位置,我還繼續留下來輔佐你好了。

完了他還給曹操想了一個絕好的藉口:“所謂‘父喪,三年不改乃父之道’,師喪亦如此也。昔鄭師心繫朝廷,應徵而來,今其弟子豈能就孝道而輕國事耶?豈非有悖先生所教乎?”

曹操說好,那這篇大文章,還是宏輔你來草擬吧。是勳連連擺手:“勳須避嫌,不可爲也。主公幕下,自有如椽大筆,安用勳耶?”

這時候的曹操幕下,已經跟兗州時代截然不同啦,文人墨客都快擠滿了。比方說是勳見過的王粲、楊修,再比如他沒見過,卻聽聞已經按照正常歷史軌跡入了司空幕府的阮瑀、劉楨,還有在鄴城被擒,差點兒掉了腦袋的陳琳,等等。這些纔是真正的文學大家啊,你讓他們去寫吧,就別再拉我的伕啦!

當下商量定了,是勳便欲告辭,說我連日奔波,明日還要扶柩還鄉,得趕緊回去休息了。曹德扯着他的袖子說且慢——“朔州之事,乃須宏輔爲解。”你現在回去休息,然後明天就出城往高密去,一來一回少說一個月,我就一直跟都城等着你,讓朔州空在那兒?這不成話吧。

是勳急忙致歉,於是便隨着曹德前往偏房商議。然而他料想不到的是,兩人落座以後,曹德一開口,竟然並不提朔州問題,而低聲道:“董公仁等前聯名上奏,請復漢初制度,以家兄爲丞相——宏輔如何看來?”

啊呦,是勳心說敢情這事兒已經開始啓動啦!

ps:??會期將近,最近好多朋友都出京避會去了,免得給朝廷惹麻煩。我倒是也想閃的,可惜囊中羞澀,但更要命的是,小崽兒上的是公立幼兒園,竟然放假……所以只得帶着小崽,在京郊找個什麼地方去玩兒兩天啦。存稿已盡,一卷將終,後續還當熟思,帶着孩子又沒空動筆……所以,被迫要停更大概一週左右,還請讀者朋友們原諒。鬧會這事兒……唉……

第7章 置之美稷第17章 州郡罷兵第3章 天命天姓第12章 劈章宮門第7章 吾無此癖第2章 是儀北上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3章 是兵是賊第13章 郊祀天地第25章 遷胡入幽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2章 太白蒼蒼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0章 謀劃江東第4章 孤屯義士第15章 毋受其蠱第9章 文和詭謀第32章 促膝對談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章 初晤諸葛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0章 月黑殺人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4章 兗州叛將第6章 仿如濮陽第19章 成陽糧運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8章 先發制人第7章 雷澤詩會第3章 夷寇臨城第35章 魯難未已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8章 人與禽獸第29章 人亡政息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9章 城下大戰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5章 修仁之戰第23章 兩重要隘第23章 刺客奇才第34章 陣前車懸第4章 閉門課徒第23章 擒賊擒王第3章 微末小技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2章 黃鬚大奇第4章 詩歌免談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5章 窈窕淑女第3章 軍中校事第1章 洛陽僧人第1章 兩面三刀第1章 遼東軼聞第12章 安漢之志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9章 城下大戰第9章 德容言功第16章 臨陣三射第2章 隆中之對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章 佈防關中第1章 劫後新生第27章 東吳驍將第28章 皇族貴人第9章 驚雷投箸第21章 老馬戀棧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6章 羽扇綸巾第9章 大山在前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6章 釣橋無益第9章 漢家法寶第14章 鳳雛之謀第30章 不可迷失第9章 先實關中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2章 國中無將第6章 有如神鬼第22章 軍泛馬訾第32章 使王蜀中第3章 遼東來書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章 遠方來客第21章 一字長蛇
第7章 置之美稷第17章 州郡罷兵第3章 天命天姓第12章 劈章宮門第7章 吾無此癖第2章 是儀北上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3章 是兵是賊第13章 郊祀天地第25章 遷胡入幽第13章 殺夫獻妻第11章 天生猛將第23章 天雷殛我第34章 錦衣馬超第34章 錦衣馬超第22章 太白蒼蒼第22章 爭戰渭北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0章 謀劃江東第4章 孤屯義士第15章 毋受其蠱第9章 文和詭謀第32章 促膝對談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章 初晤諸葛第13章 族滅匈奴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0章 月黑殺人第26章 五雷辟邪第24章 兗州叛將第6章 仿如濮陽第19章 成陽糧運第28章 人與禽獸第18章 先發制人第7章 雷澤詩會第3章 夷寇臨城第35章 魯難未已第23章 百口莫辯第18章 置之死地第28章 人與禽獸第29章 人亡政息第24章 所志既從第29章 城下大戰第22章 八字真言第25章 修仁之戰第23章 兩重要隘第23章 刺客奇才第34章 陣前車懸第4章 閉門課徒第23章 擒賊擒王第3章 微末小技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2章 黃鬚大奇第4章 詩歌免談第27章 助守鄄城第18章 東海傲來第15章 烽煙四起第15章 窈窕淑女第3章 軍中校事第1章 洛陽僧人第1章 兩面三刀第1章 遼東軼聞第12章 安漢之志第20章 良馬爲贖第29章 城下大戰第9章 德容言功第16章 臨陣三射第2章 隆中之對第17章 披髮叫天第2章 佈防關中第1章 劫後新生第27章 東吳驍將第28章 皇族貴人第9章 驚雷投箸第21章 老馬戀棧第10章 月黑殺人第18章 文章魁首第26章 羽扇綸巾第9章 大山在前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9章 堂堂正正第26章 釣橋無益第9章 漢家法寶第14章 鳳雛之謀第30章 不可迷失第9章 先實關中第21章 諸葛連弩第18章 延之日升第22章 收服荊南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2章 國中無將第6章 有如神鬼第22章 軍泛馬訾第32章 使王蜀中第3章 遼東來書第14章 金商門外第1章 遠方來客第21章 一字長蛇